臺灣漯底孫氏宗親 25人回南安英都謁祖

2020-12-06 閩南網

­  300多年前,康熙年間,臺灣高雄縣漯底村孫進賢先祖孫侯連、孫侯端兩兄弟從南安霞美鄉遷到臺灣定居建業,繁衍後代。在臺灣生活的日子裡,孫氏子孫一直惦記著南安老家的親人,想返鄉認祖歸宗,但遺憾的是,時間久遠、地名更替,臺灣的孫氏子孫始終聯繫不上老家的親人。

­  2008年,在南京的一次偶然小聚,孫進賢偶遇來自南安英都榮星村的孫雙全。9年的時間,幾經考證,當初的霞美鄉就是現在英都鎮良山村的一個角落。

­  5月27日,孫進賢和漯底村孫氏共25人踏上故土,回到老家英都鎮榮星村謁祖。

­  臺灣孫氏返鄉歸宗

­  「300多年了,我們終於找到了根,認祖歸宗了。」「以後要常回家看看啊」……27日,榮星村孫氏宗祠裡熱鬧非凡,在漯底村裡長孫萬賜的帶領下,孫進賢等一行一到家鄉,就被親人團團圍住,彼此緊握著雙手,相互介紹、認識。

­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英都鎮孫氏宗親代表孫禮賀等人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  「一直聽老人講祖上有親人失去聯絡,近幾十年來不斷在泉州、廈門等地尋找,沒想到親人是在臺灣,等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聯繫上,以後可得多回家看看。」榮星村的親人們囑咐道。

­  孫進賢一行把從臺灣帶來的特產送給家鄉的宗親們,海峽兩岸的孫氏宗親喝過熱茶,聊了一些舊事。

­  「我們就是想看看以前住哪兒,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當天下午,孫進賢一行參觀了水溝館、洪承疇故居等英都的名勝古蹟。「下次要帶著子孫一起回家,讓他們記住自己的根在哪兒。」

­  尋親執著輩輩相傳

­  「以前南安對我們來說,可能就是一個地名,但當我回到家鄉,拜謁先祖後,那種深深的歸屬感是我之前沒感受到的。」孫進賢感動地說,根據臺灣高雄縣漯底村孫氏宗廟內的碑文記載,侯連公、侯端公兩兄弟在康熙末葉(20歲左右),從泉州府南安縣霞美鄉遷到臺灣,後於乾隆年間回到家鄉將父母骨骸帶到臺灣漯底安葬,由於當時的交通通信多有不便,兩兄弟就與家鄉的親人失去聯繫,只能交代子孫繼續尋找家鄉的後人。

­  「我們都知道自己從南安霞美鄉出來,但必須要找到霞美鄉才能找到親人。」孫進賢說,如今在漯底村有2000多名孫氏宗親,他們也不曾忘記過家鄉的親人,好多人都回福建尋親,但都失望地回去了,不過尋親的執著還是一輩輩傳了下來。

­  1989年,孫進賢的父親孫東漢就曾回到福建尋親。由於當時南安統戰部門工作人員對霞美鄉並不清楚,告訴孫東漢南安沒有霞美鄉,只有個叫霞美鎮的地方。於是,孫東漢便來到霞美鎮尋親,卻發現霞美鎮根本就沒有居住著姓孫的人家。

­  孫進賢將尋親之事記掛在心頭,2008年,一次偶然機會,孫進賢在南京結識了孫雙全。「進賢跟我說起了尋親的事情,問我知不知道南安霞美鄉在什麼地方,當時我也不知道霞美鄉,就建議進賢來英都鎮找找。」孫雙全說。

­  一次偶然機會尋得線索

­  2008年清明節,孫進賢來

­  到英都鎮尋親,找尋了兩天依然沒線索,孫進賢非常失望,第三天,孫雙全帶著孫進賢到英都鎮洪承疇紀念館參觀散心,誰也沒想到,線索出現了。

­  「洪承疇,英都鎮霞美鄉人,即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霞美鄉,這會不會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地方?」孫進賢說,看到洪承疇的生平簡介後,他第一個反應是這個線索至關重要。

­  「洪承疇生活的年代跟先祖到臺灣的時間比較相近,且地名信息也一樣,我非常確定,先祖就是從英都鎮出去的。」孫進賢說。

­  那麼,他們又是如何確定孫氏的根在榮星村?

­  「霞美鄉現在是良山村的一個角落,聽老人們講,先祖初到英都時,在霞美鄉居住過一段時間,之後又遷移到榮星村,也就是孫厝,英都鎮也只有我們這裡姓孫。」孫雙全解釋道。

­  2008年和2012年,英都鎮孫姓宗親曾組團到漯底村,帶回了碑文記載的材料和臺灣孫氏族譜等資料,比照兩地的資料,終於確認孫侯連、孫侯端兩兄弟是從英都鎮榮星村遷出去的。(記者 何雪蓮 通訊員 傅燦輝)

相關焦點

  • 南安眉山鄉臺灣石氏後裔回鄉謁祖 希望聯合各地宗親修繕祖厝
    ­  臺灣臺北石怡記宗親管理委員會會長、眉山鄉小眉村石氏後裔石長勳歷經艱難,終於找到自己的根,並於3日首次回鄉謁祖。­  「這是臺灣臺北石怡記宗親管理委員會成員的大合照,現在有200多人,這些人和在座的都是同根同源……」昨日,60歲的石長勳格外激動,這是他首次踏上熟悉而又陌生的故土——眉山鄉,與石氏宗親共聚一堂話家常,向小眉村宗親介紹臺灣石氏宗親家族歷史和現狀。
  • 臺灣王氏宗親來泉州謁祖 祭祀「開閩三王」
    泉州晚報社APP-泉州通1月5日訊(記者張素萍 吳嘉曉 文/圖)昨日上午,來自臺灣臺中的王氏宗親尋親隊伍一行,在歷經南安、晉江等一路尋親後,來到泉州開閩三王祠謁祖。「一段時間來,我們臺灣臺中的尋親隊,一路途經南安、晉江、東石等地,與當地的宗親比對族譜,收穫很大!」臺灣臺中王氏宗親會領隊總幹事王伯宗說,他們一行13人從臺灣出發,跨過海峽,到大陸多地尋找親人,看看祖先住過的地方,憑弔先祖,追思歷史。隨後,王伯宗一行與泉州的宗親一起,進入祠堂向先祖敬獻鮮花、供品,按照傳統的祭祀習俗,行三叩九拜之禮。
  • 千名兩岸黃氏宗親在廈門祭祀謁祖
    新華社廈門9月16日電(記者付敏)中秋將至,來自海峽兩岸的1000多位黃氏宗親16日聚首廈門江夏堂,共同參與中秋祭祀,拜謁先祖。位於廈門思明區的廈門江夏堂始建於1910年,是清朝末年末代武狀元黃培松奉旨建的黃氏宗親總祠堂。記者在現場看到,被譽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老建築之一」的江夏堂,富麗而不失古韻,仍然保留著氣勢恢宏的飛簷、層層鬥拱疊架的藻井和漆金裝飾的祖龕。
  • 時隔8年 逾百名金門黃氏宗親組團回福建謁祖
    中新社泉州7月16日電 (記者 孫虹)16日,102名臺灣金門黃氏宗親從福建泉州開元寺接回金門黃守恭神像,啟程返回金門,結束了為期4天的金門黃氏宗親追尋祖先足跡「溯流而上」活動。黃守恭生有五子,名為經、紀、綱、綸、緯,分別到「五安」,即現在的南安、惠安、安溪、同安和詔安發展。歷經1300餘年,如今紫雲後裔廣布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及港澳臺地區,並僑居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家。金門黃氏宗親主要是黃守恭四子黃綸的後裔。目前,金門黃氏後裔共有4000多人,黃氏宗祠14個。
  • 臺灣李氏宗親組團到秀篆謁祖
    本報訊(陳惠強沈乾生)5月10日上午,詔安縣秀篆鎮寨坪村壩頭自然村父老鄉親親切迎來了由285人組成的臺灣李氏宗親謁祖團。  據寨坪村李氏宗親會介紹,明末清初,秀篆李氏祖先由大陸移居臺灣桃園,至今已在臺灣繁衍1萬多人,並在臺灣桃  園縣也建有祖祠,與秀篆寨坪村的李氏祖祠一樣都叫「餘慶堂」。
  • 閩南六桂堂數千人迎祖 兩岸六姓宗親齊聚南安營前村
    閩南網3月9日訊 時隔72年,南安石井鎮營前村再次獲得閩南六桂堂迎祖主辦權。這項宗親文化節,在營前村洪氏宗祠舉辦,昨天現場迎來四五千人,臺灣宗親代表團也趕來參加。「六桂堂」是洪、江、翁、方、龔、汪六姓聯宗的堂號,目前全世界共有166個六桂堂宗親組織。
  • 瑞安孫氏宗親聯誼會成立
    8月16日下午,瑞安市孫氏宗親聯誼會舉行成立大會。來自全市各鎮街的110餘名孫氏代表參加會議。會議選舉孫建中為市孫氏宗親聯誼會首任會長。據悉,瑞安孫氏屬樂安郡,古代著名軍事家孫子的後裔,遷居瑞安已有1000餘年30餘代的歷史。
  • 塔江孫氏宗祠
    樂安一派溯本追源,即齊田書之裔,子孫因亂奔吳,孫武封富春,世為富春人,至孫權為二十二世,建立吳國。「至孫皓喪國,宗逃亂入閩,始擇居泉之東門,時則家資漸盛,子孫頗蕃,有尚書者生三子,長居同(安),次分於泉之東橋,季渡嘉禾之東,當時有御賜尚書之瑤琴、珊瑚硯、過山柏等物,則柏分在同,硯分泉(晉江)、琴付嘉禾。其物付諸郎以示信」。這一說法,在晉江、廈門柳塘孫氏族譜中都有記載。
  • 臺灣顏氏宗親到福建泉州尋根謁祖
    臺灣顏氏宗親到福建泉州尋根謁祖 2017年05月24日 10:5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24日泉州訊 日前,臺灣顏氏宗親一行20多人到泉州石獅靈秀鎮鈔坑村尋根謁祖。
  • 臺灣宗親石獅蚶江水頭村尋根謁祖
    今年6月中旬,王靖仁一行3人在福建省臺辦、泉州市臺辦和石獅市僑臺外事局有關人員陪同下,到蚶江鎮水頭村尋根謁祖,尋找五府千歲的源頭。在水頭村鄉親的幫助下,王靖仁一行與村裡進行了族譜對接,確定了祖上就是石獅蚶江鎮水頭村,臺南蚵寮村和蚶江水頭村是同宗村,兩村同祖同宗。­  隨同王靖仁到水頭村謁祖的是臺南市蚵寮村裡的老人、長輩。
  • 臺灣顏氏宗親到泉州石獅市鈔坑村尋根謁祖歸宗
    ­  圖為鈔坑顏氏宗親帶領臺灣顏氏宗親參觀泰亨新城、世茂新區。­  石獅僑報訊 近日,石獅市靈秀鎮泰亨新城前,鑼鼓喧天,彩旗飄揚,鈔坑顏氏宗親一早就聚集在泰亨新城,以特有的禮節歡迎來自臺灣的顏氏宗親回鄉謁祖歸宗。­  臺灣顏氏宗親一行20多人風塵僕僕來到這裡,一下車就看到鈔坑宗親的歡迎陣容,領隊臺灣臺南市顏敬新激動不已。­  " 終於回家了!"
  • 臺灣智昌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回河南唐河考察謁祖
    臺灣智昌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回河南唐河考察謁祖 2014年03月12日 13:0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3月12日唐河消息 日前,臺灣智昌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惇南一行3人回家鄉南陽唐河考察謁祖。
  • 中華廖氏宗親臺灣總會副會長廖建銘一行到唐河參加廖氏祭祖大典
    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地區)和國內省市縣廖氏宗親代表,共560多人參加了活動。中華廖氏宗親臺灣總會副會長、臺灣建銘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建銘一行7人蒞唐參加了祭祖和慶典活動。  唐河縣臺辦高度重視,以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根親」文化優勢,全程為臺灣代表團提供「保姆式」服務,並根據行程,制定詳細接待方案,從來唐聯絡、迎接、陪同服務,到禮送出唐及在唐期間的茶敘餐敘、聯誼、座談、項目推介洽談都做了詳盡的安排,互動交流,增進情感,加強與臺灣民間團體的交流交往。
  • 世界李氏宗親會來南安考察學習
    ­  2日,20多名來自東南亞以及中國臺灣等地的世界李氏宗親會成員,來南安水頭李氏五山君懷堂考察。副市長李清安參加座談會。­  會上,世界李氏宗親會成員詳細了解了閩南地區和南安的歷史、風土人情,以及君懷堂近年來所做的工作。
  • 翔安垵邊陳氏家廟重修落成 800位海內外宗親回鄉謁祖
    官山陳氏宗親回鄉謁祖。記者 洪麗敏 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洪麗敏) 昨日,800多位海內外官山陳氏宗親齊聚翔安馬巷垵邊社區,尋根謁祖,共同見證陳氏家廟重修落成典禮。  800位海內外宗親齊謁祖  走進馬巷垵邊社區,一路上張燈結彩,熱鬧非凡。重修落成的陳氏家廟修葺一新,青磚綠瓦重煥光彩。
  • 臺灣宗親來廈拜「保生」 送吳伯雄親筆牌匾
    來自臺灣新竹的吳氏宗親一行86人,也特意回鄉參加此次活動。  據資料記載,真德殿為保生大帝吳夲的族親後裔修建,明朝中葉首次於石兜建廟。清乾隆年間,石兜吳氏的一支遷居臺灣,其後裔主要定居於臺灣新竹。  上世紀50年代,因修建坂頭水庫,真德殿被毀。1992年,臺灣吳氏宗親捐資擇地重建真德殿,這就是現今位於集美後溪白虎巖路的石兜真德殿。
  • 孫氏宗親:祠堂的五大功能!
    世界孫氏宗親 歡迎全球孫氏宗親!尋根、互助、傳承、發揚! 1 尊祖敬宗,紀念祖先的場所,發揚祖先的愛國主義,艱苦創業的精神; 2 尋根問祖,接待來訪,聯絡宗親的場所
  • 臺灣美國錢氏宗親來臨安尋根問祖
    臺灣美國錢氏宗親來臨安尋根問祖 2011年05月12日 13:54:00來源:臨安新聞網 前排左起:錢煦、錢純、錢復在錢武肅王陵前謁祖。老大錢純是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臺北國際學舍理事長。老二錢煦為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藝術暨自然科學院院士,也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老三錢復現任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臺灣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錢純、錢煦、錢復兄弟及宗親共6人在錢王陵園祭拜先祖,淨手上香,向錢王塑像行施拜禮,並向錢王陵園捐贈家譜。來自國內各地的宗親代表100餘人也參加了祭拜錢王的儀式。
  • 臺灣桃園黃氏宗親到福建寧化謁祖
    24日,臺灣桃園縣黃氏宗親一行8人到寧化尋根謁祖,緬懷先人,受到當地黃氏鄉親的歡迎。  當日,臺灣黃氏宗親參觀了寧化淮土化公古祠、河龍鄉明珠村的化公墓、石壁客家祖地等地。在寧化淮土化公古祠和河龍鄉明珠化公墓前,祭祖團舉行了祭祀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