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民眾的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有很多人會選擇在空餘的時間外出旅遊,享受大好河山。一般的大型景點都會收取一定的門票費用,而除了老人以及小孩或者特殊群體外,所有人的門票費用都是一樣的,人人平等。但是2012年和2013年河南省有一個5A景區老君山卻打破了這個慣例,老君山是全國唯一的「按姓氏收費」的景區—景區對張姓以及李姓的遊客免票,這又是為什麼呢?
根據史學家的研究,中國的姓氏文化應該起源於部落時期,而因為周朝採用分封制廣分諸侯王,才讓每個人民都有了自己的姓氏。到了現在,中國已經收錄了23813個姓氏。不論姓是什麼,但都是平等的,為什麼張姓和李姓就能擁有這樣的「特權」呢?其中的原因還要從老君山的起因說起。
老君山坐落在河南洛陽市,顧名思義,老君山肯定與中國傳說中的神話人物太上老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老君山其實原本叫做景室山,相傳東周時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曾經在景室山上過隱居生活,之後悟得大道,寫下了曠世傑作《道德經》。而《道德經》被此後的道教人士奉為盛典,也就有很多道教中人前來景室山膜拜老子。
唐太宗繼位之後也曾經讀過《道德經》,對文中無為而治、物極必反的哲理很感興趣,便親自來到了景室山。因為傳說老子是太上老君八十一個化身的其中之一,唐太宗就將景屋山更名成了老君山,還派大臣尉遲敬德在山中興建了很多建築,例如淋醋殿、道德府等。
至於為什麼對李姓以及張姓免票呢?還是因為老君山是道教聖山的緣故。被道教中人稱為道德天尊的老子俗家名字為李耳,春秋時期的楚國人,和孔子是同一時期的人物。因為不忍心看到當時的戰火紛飛和百姓疾苦,李耳留下了著作《道德經》之後便走出了函谷關遊歷天下去了。
張道陵是漢朝開國名臣張良的第八世孫,據說出生的時候就有異象—黃雲罩頂,紫氣彌院。幼年的時候張道陵就能夠讀懂晦澀的《道德經》,到了長大做官之後張道陵又熟讀了儒家的經典《五經》,他感覺這些書都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遠不如之前所讀的《道德經》。
不久之後張道陵就棄官隱居去了,皇上漢和帝都曾經派使者去找張道陵出山,張道陵也以「無為而治,天下已定,我志在青山中」為由打發了使者,此後張道陵就雲遊天下去了。在雲遊的途中,張道陵說自己在夢中受到了太上老君的感化,建立了正一道,號稱張天師,將道德經奉為盛典。從此,「道」從一種思想形式變為了一種宗教形式,張道陵也被稱為道教創始人。
老子李耳是道家文化的創始人,而張道陵又是道教的創始人,為了表達對兩位先賢的尊敬與仰慕,老君山景區便做出了李張兩姓免票的決定,但是僅限於2012與2013兩年。就算要買門票,老君山也是既有風景又有文化的景點,值得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