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有護身法寶,鴻鈞老祖為何沒給通天教主?

2020-07-26 源易緣

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有護身法寶,鴻鈞老祖為何沒給通天教主?

神話名著《封神演義》裡,幾乎每一位神仙都有鎮山法寶,或者是護身法寶,就連東西方四聖中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也不例外。

有些神仙的護身法寶,在贈送給自己的徒弟下山助周伐紂後,遇到危急時刻,連自己也無可奈何,還得請外援,才能控制局面。

比如,商紂王的兩個兒子殷洪和殷郊,遭遇蘇妲己迫害,被玉虛元始天尊門下的金仙弟子赤精子和廣成子救起。

封神大戰開啟後,赤精子將自己的法寶八卦紫綬仙衣、陰陽鏡、水火鐸等法寶,讓給徒弟殷洪,廣成子將自己的法寶番天印、落魂鍾和紫霞劍等法寶,送給了殷郊,讓兄弟倆人下山去相助周武王和姜子牙。

結果,殷洪和殷郊二人,被申公豹一番勸說,背誓棄信,反而倒戈,投靠了商營,使得西周大軍行進不得。

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有護身法寶,鴻鈞老祖為何沒給通天教主?

赤精子和廣成子下山後,面對威力強大的番天印和陰陽鏡等法寶,自己也束手無策,後來還是玉虛門下的燃燈道人等師兄弟出謀劃策,借來了太極圖和五方神旗,才將反水的徒弟們降服。

西大名著《西遊記》裡,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精下凡,盜走了太上老君的金剛琢,連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以及天庭神仙、天兵天將的武器法寶,一應俱全都被吸走。

太上老君告訴孫悟空,幸好青牛精沒有偷去他的芭蕉扇,要不然,連他也不能奈何。

封神大戰裡,最為出彩的要屬萬仙陣中,東西方四聖,力戰通天教主的劇情。

「源易緣」注意到,這次大戰,是闡、截、人三教最高級別和聖人間實力打鬥最勇的一次。參與大戰的混元大羅金仙,都如數家珍地用上了自己的法寶。

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有護身法寶,鴻鈞老祖為何沒給通天教主?

其中,元始天尊在戰鬥中分別有萬朵金蓮和慶雲護身,而太上老君則有玲瓏寶塔做護身法寶;西方二聖中的準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也有舍利子和白蓮花,作為他們的護身法寶,守護住他們的真身。

四聖聯合出手,通天教主由於沒有護身法寶,在自己布下的萬仙陣中,被元始天尊的如意打中肩窩,差些落下坐騎;通天教主雖然奮力爭戰,又被準提道人的七寶妙樹,將手中的青萍劍擊碎……寡不敵眾,通天教主最後拎著奎牛,跳出了萬仙陣。

那麼,鴻鈞老祖的3個徒弟中,為何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有護身法寶,偏偏通天教主沒有呢?結合《封神演義》原著,今天,「源易緣」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一、鴻鈞老祖因材施教

封神原著中,燃燈道人用定海珠將金靈聖母打死。廣成子祭起誅仙劍,赤精子祭起戮仙劍,道行天尊祭起陷仙劍、玉鼎真人祭起絕仙劍,將萬仙陣罩住,凡封神榜上有緣的仙人,都遭殺戮……

當通天教主看到自己門下弟子損失慘重,連聲急喊長耳定光仙趕快取出六魂幡。

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有護身法寶,鴻鈞老祖為何沒給通天教主?

長耳定光仙卻審時度勢,看到接引道人有白蓮和舍利護身,其他12弟子,也分別有瓔珞、金燈、光華罩體,不僅沒有用六魂幡繼續進攻,反而躲在蘆蓬獻出了寶幡。

縱觀封神演義,鴻鈞老祖的3個徒弟: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兩人的性格,相對以守為主,而通天教主則是耿直率性的人,嫉惡如仇,性情如火,屬於進攻性人格。

當年,鴻鈞老祖在分寶崖上向弟子們分封先天法寶時,或許正是根據徒弟的性格和特長,因材施教,進行法寶分配的。

通天教主分到的青萍劍,以及「誅仙陣」中的「誅仙劍、陷仙劍、絕仙劍、戮仙劍」,以及六魂幡、混元金鬥等先天靈寶,都是以進攻殺伐為主。

二、通天教主自身的實力很強

「五氣朝元傳妙訣,三花聚頂演無生。頂上金金分五彩,足下紅蓮逐萬程。八卦仙衣飛紫氣,三鋒寶劍號青萍……伏虎降龍為第一,擒妖縛怪任縱橫……通天教主離金闕,來聚群仙百萬名。」

封神神話裡,通天教主雖然是鴻鈞老祖最小的弟子,卻修成了聖人級別的混元大羅金仙,掌管三界殺伐之事。

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有護身法寶,鴻鈞老祖為何沒給通天教主?

由於通天教主收受徒弟「有教無類」,不設門檻,因此門下弟子眾多,身為截教教主,通天教主也被稱為「仙之極致」。

封神中,元始天尊、太上老君、準提道人和接引道人四聖聯手,才破了通天教主的萬仙陣。

而通天教主敗下陣後,仍然不服,準備回紫霄宮拜見師父鴻鈞老祖後,再立「地火水風」,換個新世界。

看上去通天教主的法寶中,多是攻擊性武器,沒見一樣防身護體的法寶,如果留意其實力,就會知道,通天教主自身實力很強,且已修成了金剛萬劫不壞之身,雖然多次在交戰中被打,但不能傷其筋骨元氣。

可見,通天教主的自身的身體,就是最好的護身法寶。

三、通天教主還有太極圖或如意法寶

封神神話裡,通天教主最後被鴻鈞老祖帶回了紫霄宮,封神榜才得以正常進行。

中國的道教文化和西遊神話中,談到「三清」天尊時,認為上清靈寶天尊,又稱為太上道君。相傳,是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沌時期所生的「玉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凝苞為元神 ,託胎母氏。元母懷胎3700年誕生了靈寶天尊,養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

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有護身法寶,鴻鈞老祖為何沒給通天教主?

在道教供奉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供奉在元始天尊的左側,手持太極圖或如意。

神話傳說裡,靈寶天尊有侍衛金童玉女各30萬人,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他對於好學向問之人,非常的博愛,從不吝惜賜教。同時,靈寶天尊還有36天罡變化和72地煞變化,供人們隨時隨地可以看到他。

網絡中,靈寶天尊的原形就是封神演義中的通天教主。因此,雖然通天教主沒有具體的護身法寶,防守能力稍差些,但在他的心裡,一定會覺得: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封神演義》、《西遊記》、《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

相關焦點

  • 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有護身法寶,鴻鈞老祖為何沒給通天教主?
    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有護身法寶,鴻鈞老祖為何沒給通天教主?神話名著《封神演義》裡,幾乎每一位神仙都有鎮山法寶,或者是護身法寶,就連東西方四聖中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也不例外。有些神仙的護身法寶,在贈送給自己的徒弟下山助周伐紂後,遇到危急時刻,連自己也無可奈何,還得請外援,才能控制局面。
  • 通天教主有一絕技,鴻鈞老祖都不會,太上老君想不通!
    仔細看完書籍《封神演義》,我們會發現書中的通天教主,他確實是一個奇才。通天教主有教無類,創立了碧遊宮,門下弟子數不勝數,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他的碧遊宮就有萬仙來朝的美譽,可以說是三界中的第一大門派。看完這本書,我們會發現通天教主有一種絕技,鴻鈞老祖都不會,太上老君更是想不通。
  • 封神榜中有六件護身法寶,鴻鈞老祖的護身法寶又是什麼?
    在《封神演義》中有各種各樣的法寶,有開天神器,也有混沌至寶。然而仔細的看完整本書,在書中出現了六件先天聖人的護身法寶,但是沒有出現過鴻鈞老祖的護身法寶,因此就有很多讀者都在思考鴻鈞老祖的護身法寶。在書中的六個先天聖人,他們分別是女媧娘娘、太上老君、接引道人、元始天尊、準提道人和通天教主,他們的護身法寶分別是江山社稷圖、天地玄黃玲瓏寶塔、十二品蓮臺、盤古幡、七寶妙樹和誅仙陣。女媧娘娘的江山社稷圖在書中出現過一次,她是女媧娘娘的證道至寶,也是女媧娘娘的護身法寶。在梅山七怪那一回,元始天尊的弟子都不能打敗袁洪,最後只能靠女媧娘娘的江山社稷圖才能殺死了袁洪。
  • 通天教主為何打不過太上老君?鴻鈞老祖在紫霄宮說出了實情!
    看過書籍《封神演義》的讀者都知道,這本書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之間的神魔大戰,另一條是人間的武王伐紂。
  • 鴻鈞老祖的四件法寶,每一件都可以殺死通天教主
    在《封神演義》中最厲害的神仙應該就是鴻鈞老祖了,他是盤古的化身,也是先天聖人的老師,在書中鴻鈞老祖是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的師傅,並且他還是天道的化身。在書中我們都知道崑崙山上的神器最多,但是大部分都是鴻鈞老祖的神器。
  • 鴻鈞老祖有六件先天至寶,有一件成為了通天教主的鎮教之寶
    在第一回的時候提到開天闢地的神仙是盤古,然而在後面又說太上老君是開天闢地之祖,因此在書中的盤古只不過是太上老君的一個分身而已。太上老君又是鴻鈞老祖的徒弟,因此鴻鈞老祖才是書中最早出現的神仙,也是混沌宇宙的化身。在誅仙陣的時候,太上老君曾經使用太極圖對付誅仙劍和六魂幡,可以說這件法寶也是太上老君的護身法寶。
  • 封神榜中誰的法寶最厲害?不是通天教主,而是鴻鈞老祖
    在《封神演義》中我們都知道通天教主是鴻鈞老祖的弟子,也是書中最厲害的先天聖人,在書中通天教主有很多法力無邊的法寶,並且有的還可以殺死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看完整本書以後,很多讀者認為書中通天教主的法寶最厲害,其實並不是,在書中鴻鈞老祖的法寶才是最厲害,並且鴻鈞老祖有一件法寶比盤古的開天神斧還要厲害,這件法寶就是乾坤鼎。通天教主擺下的誅仙陣,號稱盤古開天闢地以來第一殺陣,在書中說此陣差點殺死了元始天尊,就連太上老君都破不了此陣,因此很多讀者就說通天教主的法寶應該才是最厲害。
  • 鴻鈞老祖偏私?通天教主就是白眼狼,喜歡責罵紫霄宮掌門人!
    仔細看完這本書,我們會發現鴻鈞老祖確實偏私,但是他只疼愛通天教主,然而通天教主還一直責罵他,可以說通天教主在書中就是一個白眼狼。鴻鈞老祖在書中還算是最厲害的神仙了,他有三個非常厲害的徒弟,也是封神大戰的主要參與者,分別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
  • 鴻鈞老祖有4大至寶護身,3件給了三清,唯獨最後一件自己保留
    我們都知道,在《封神演義》中,鴻鈞老祖是三清的師傅,同時也是封神世界的至高神,本事非常厲害,而他的手中有無數的法寶。後來鴻鈞老祖廣收弟子,混沌中許多大神來紫霄宮聽鴻鈞老祖講大道,其中就有西方二聖,紅雲道人等大神,後來鴻鈞老祖收了三個弟子,這三個弟子就是三清了。
  • 上古神仙中,鴻鈞老祖女媧娘娘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的排位
    老大鴻鈞,修「玄清氣」,老二混鯤,修「玄靈氣」,老三女媧,修「玄空氣」,老四陸壓,修「玄明氣」,合之則為「清靈空明」。後人分別尊其為鴻鈞老祖、混鯤祖師、女媧娘娘和陸壓道君。正所謂「鴻鈞老祖第一仙,弟子盤古初開天。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君還在前。
  • 鴻鈞老祖、女媧娘娘、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怎麼排名?
    按照這個說法鴻鈞應該是幾個人中最早出現的,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是他的三個徒弟,分別是大師兄、二師兄、三師弟,所以肯定排在他後面。鴻鈞老祖還沒有天地的時候就存在了,而女媧娘娘在上古神話中和盤古是一個時代的,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按照這個排名應該是鴻鈞老祖第一,女媧娘娘第二,太上老君第三,元始天尊第四,通天教主第五。
  • 通天教主有一件法寶,元始天尊懼怕,在誅仙陣中被偷走!
    看過《封神演義》的讀者都知道,這本書主要講述的內容就是先天聖人之間的一次較量,也就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之間的一次封神大戰。通天教主是書中最厲害的先天聖人,也是鴻鈞老祖最疼愛的一個徒弟,據說在分寶巖的時候,鴻鈞老祖把最厲害的法寶都送給了通天教主。
  • 通天教主的名字有什麼含義?他是不是鴻鈞老祖的兒子?
    通天教主是《封神演義》中截教的創始人,也是實力最強的先天聖人,他是鴻鈞老祖的弟子,也是碧遊宮的掌門人。很多讀者一直思考通天教主的名字有什麼含義,是不是鴻鈞老祖的兒子?在書中天就是指鴻鈞老祖,而通天意味著跟鴻鈞老祖相通,也就是說通天教主可能就是鴻鈞老祖的孩子。鴻鈞老祖是書中最厲害的神仙,也是擁有先天至寶最多的神仙,他在崑崙山傳寶的時候,都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了通天教主,可見鴻鈞老祖對他非常喜愛。
  • 通天教主和鴻鈞老祖鬥法,誰能贏?太上老君見了磕頭,真相曝光!
    文丨小嘍囉在《封神演義》中,通天教主雖然只是鴻鈞老祖門下的二代弟子,但是實力卻不可小覷,就連神通廣大的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不是他的對手,必須要聯合西方尊者接引,準提才有勝算,由此可見通天教主確實實力強大,甚至就連他的師傅鴻鈞老祖可能都不是對手!那麼,鴻鈞老祖真的不是通天教主的對手嗎?兩個人鬥法的話,誰又能贏呢?
  • 鴻鈞老祖為何要把「誅仙四劍」賜給通天教主一人,而不平均分配?
    誅仙劍陣以誅仙劍、戮仙劍、絕仙劍、陷仙劍這四把上古神劍為核心,戾氣十足,殺氣龐大,就連太上老君這種聖人級別的混元大羅金仙也只能抵擋其中一把劍,最後聯合元始天尊、準提道人、接引道人才破了此陣,可見誅仙四劍的威力之強。同樣是鴻鈞老祖的徒弟,為什麼通天教主就能從師父那得到四把寶劍,兩位師兄卻一把劍都沒分到?
  • 封神榜裡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為何要聯手?難道通天教主太強大?
    在封神榜裡,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都是鴻鈞老祖的弟子,其中元始天尊是大師兄,通天教主是小師弟!後來,元始天尊座下的十二真仙有了必須要度的殺劫,因此,元始天尊就弄出了一個封神大戰。在這一場大戰裡,元始天尊卻和太上老君聯手了,一起對付他們的師弟通天教主,這又是為何呢?
  • 鴻鈞老祖很護短,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鬥法,最後的犧牲者是他
    鴻鈞老祖在封神榜中出現的次數只有一次,也就是這一次的出現一下子就鎮住了當時還打得十分火熱的闡教和截教。把自己闖禍的小徒弟通天教主給帶了回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封神大戰的終結者。不然就以通天教主的個性,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重整旗鼓之後肯定還要來找元始天尊報仇的。
  • 通天教主能打得過太上老君?鴻鈞老祖說出實情,盤古都打不過
    看過封神榜的讀者都知道,通天教主在書中是鴻鈞老祖的徒弟,也是鴻鈞老祖最深愛的一個徒弟,在封神榜的時候幾乎把所有厲害的神器都送給了通天教主。記得通天教主創立的碧遊宮,在三界中赫赫有名,甚至有萬仙來朝的美譽,那是因為通天教主擁有鴻鈞老祖贈送的誅仙陣,成為了碧遊宮的鎮宮之寶。
  • 五件先天至寶,哪一件可以殺死鴻鈞老祖?
    先天至寶,顧名思義就是出現的時間比天地還要早,也就是說比鴻鈞老祖出現還要早的先天至寶就能殺死他了。在書中的五件先天至寶分別是開天神斧、太極圖、盤古幡、誅仙劍和定海珠,但是能殺死鴻鈞老祖的先天至寶應該是開天神斧,因為其它的四件都是鴻鈞老祖的法寶。在書中鴻鈞老祖有三個弟子,他們分別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而定海珠也是鴻鈞老祖的法寶,後來傳給了通天教主。
  • 上古神兵「誅仙」四劍,鴻鈞老祖的鎮仙法寶,通天教主如何到手的
    上古神兵「誅仙」四劍,鴻鈞老祖的鎮仙法寶,通天教主如何到手的聽到徒弟多寶道人挑撥說自己的截教「魚目混雜、仙畜不分」之類的話,身為通天教主不辨真假,便怒從心起了。,更使武王和姜太公都差些有了退兵返回西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