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評 | 一個變態家庭的標本——解讀張愛玲小說《鬱金香》
律師,現居上海)2005年,有研究者從故紙堆中發現署名張愛玲的小說《鬱金香》,連載於1947年5月16日至31日的上海《小日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張愛玲集/鬱金香》,收錄了張愛玲1952年前在大陸發表卻未及在當時編集的十三部中短篇小說,其中《鬱金香》是首次編集。《鬱金香》有鮮明的張式風格,判定其為張愛玲作品應無異議,雖然被發現時距1995年張離世已有十年,無法得到張本人對這篇「出土」的舊作的認證。
-
散佚多年《不了情》終未湮沒 張愛玲電影處女作
今年9月8日,是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去世十周年紀念。擁有張愛玲作品版權的臺灣皇冠出版社近日宣布,作為對作家最好的紀念,一本張愛玲的「新作」即將出版。在這本新書中,不僅收錄了張愛玲的生前絕筆,更為珍貴的是,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早已散佚的張愛玲首部電影劇本《不了情》也被首度整理出版。據悉,天津人民出版社已經在第一時間拿下了該書的中文簡體字版權。
-
張愛玲還有多少"遺產"(一)
張愛玲的遺作《小團圓》剛剛在港臺出版,就引起了各界的強烈關注,該書的簡體中文版4月也將在內地上市。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34集愛情大戲《傾城之戀》於本月14日在央視黃金檔開播後,收視率一路看漲。繼2年前的《色,戒》後,「張愛玲熱」再度升溫。
-
三毛26篇散佚作品首度結集出版 珍貴手稿首曝光
三毛26篇散佚作品首度結集出版 珍貴手稿首曝光 近日,三毛佚作《你是我不及的夢》首度結集出版,其中收錄26篇散佚作品,以及2篇首度曝光的珍貴手稿,充滿了致青春的迴響並鉤沉臺灣「黃金時代」的「那些人,那些事」。
-
跟著大師學寫作|解讀張愛玲《鬱金香》中「參差對照」手法的應用
文|蘇米張愛玲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小說中有著傳奇的故事,荒誕的人生,更有著蒼涼的基調,除此之外,她的寫作技法也是登峰造極,尤其是「參差對照」手法在小說中的運用,可以說是出神入化。夏志清曾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說過,張愛玲是中國文壇除曹學芹外最有敘述魅力的一支筆。張愛玲文字的魅力就體現在她眾多的小說中,其中《鬱金香》作為她的代表作之一,藝術成就突出,敘事表面看起來散淡,實則暗含心機。《鬱金香》這部小說,萬字出頭,細節飽滿。
-
張愛玲《色戒》手稿曝光
張愛玲《色戒》手稿曝光 不知道看過 李安《色戒》的人中 有幾個看過張愛玲的
-
張愛玲《鬱金香》:一個人最好的姿態,是成為自己
作者 l 千雅作家王小波在談及張愛玲時曾這樣說過:張愛玲的小說有種不同凡響之處,她對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小說《鬱金香》立足於女僕這樣一個社會地位不高的女性角色,將愛情的幼稚與懦弱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浸染著張愛玲特有的蒼涼之感。金香本是府裡老爺從前太太身邊的人,只可惜這位太太命薄,不幸過世,便由阮太太填了這空缺,剛過門,就辭退了舊主子的老傭人們,自然也不是什麼善茬。自此金香便不得不處處留心,生怕得罪了新太太,卻沒曾想陷入了阮太太兩位弟弟的愛戀之中。
-
彭于晏《第一爐香》扮演花花公子 改編張愛玲小說
彭于晏《第一爐香》扮演花花公子 改編張愛玲小說 彭于晏首張《第一爐香》劇照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曝光,只見他穿著白色無袖連體褲,秀出完美手臂肌肉線條,表情不羈。在電影中,彭于晏將挑戰花花公子喬琪喬,與馬思純飾演的葛薇龍上演一段愛恨情仇。
-
張愛玲《鬱金香》|愛得熱烈或愛得隱忍,不對等的愛情都沒有未來
在張愛玲的小說《鬱金香》中,講述了一個丫鬟的故事。阮公館的丫鬟金香同時被公館的兩個舅老爺喜歡,然而最後還是被府裡的太太隨便找了一戶人家打發了出去,落得一個悽慘凋零的結局。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從來沒有哪個女子得到過一個圓滿的結局,死的死,傷的傷,但是她的文字中仿佛有一種魔力,即使是悲劇,也吸引讀者看下去,然後從那些悲劇中,體味出人生的本來面目。這篇《鬱金香》同樣是如此,張愛玲通過金香的悲劇命運的描寫鋪墊,不過是向人們揭示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道理:對等的愛情始終不能長久。
-
張愛玲最後長篇小說將出版:想表達愛的百轉千回
而擁有張愛玲小說大陸簡體中文版版權的新經典公司昨日告訴早報記者,對於《小團圓》的出版並不知情,也尚未取得版權。 自傳小說《小團圓》是張愛玲生前完成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按照張愛玲遺囑,小說手稿應該銷毀,不予出版。早報記者日前獲悉,這部備受張迷關注的小說即將於2月23日由皇冠出版社在臺灣地區正式出版,而大陸簡體版何時出版還是未知數。
-
張愛玲《鬱金香》|愛得熱烈或愛得隱忍,不對等的愛情都沒有未來
在張愛玲的小說《鬱金香》中,講述了一個丫鬟的故事。阮公館的丫鬟金香同時被公館的兩個舅老爺喜歡,然而最後還是被府裡的太太隨便找了一戶人家打發了出去,落得一個悽慘凋零的結局。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從來沒有哪個女子得到過一個圓滿的結局,死的死,傷的傷,但是她的文字中仿佛有一種魔力,即使是悲劇,也吸引讀者看下去,然後從那些悲劇中,體味出人生的本來面目。
-
對談|張愛玲小說改編起來為什麼那麼難
23和24歲是張愛玲小說創作的高峰,《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均於這一階段發表。張愛玲的小說許多都被影視化,最近,許鞍華改編的電影《第一爐香》也成為討論的焦點,現場的幾位嘉賓對張愛玲小說影視化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表達了觀點。
-
《黑鬱金香》:大仲馬的「小清新」愛情小說
《黑鬱金香》中譯本大仲馬是一位十分多產的法國作家,但多產的背後卻是由於有不少寫手為他捉刀。在大仲馬的眾多小說中,《黑鬱金香》也是較為知名的一部。《黑鬱金香》是具有荷蘭歷史背景的愛情小說。故事內容是通俗易懂的,主要以黑鬱金香這種花的種子的培植為線索,情節有一定的曲折性。作者特別善於設計巧合,埋下伏筆,例如主人公凡·拜爾勒身上的信件。
-
張愛玲《小團圓》
張愛玲生前完成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小團圓》因被張愛玲在遺囑中規定「小說手稿應該銷毀,不予出版」,幾十年來一直不為外人所知。但昨日記者從臺灣皇冠出版社獲悉,2月24日《小團圓》將正式在臺灣地區出版。
-
張愛玲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為什麼引發爭議的總是選角?
繼入圍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後,近日,改編自張愛玲小說、導演許鞍華新作《第一爐香》接連入圍第2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和第3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然而,9月初曝光預告片以來,該片在國內觀眾中頻頻引發爭議。男女主演馬思純、彭于晏分別和張愛玲筆下長了一張粉撲子臉的葛薇龍、「連嘴唇都是蒼白的」喬琪喬頗有反差。
-
張愛玲小說《色戒》(上)
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這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另有資料說,這篇小說發表半年不到,便有人用「域外人」筆名,寫了篇評論,《不吃辣的怎麼胡得出辣子?———評〈色·戒〉》批評該小說「全無愛國動機、令人匪夷所思,歌頌漢奸的文學」等等。一貫不大理會評論的張愛玲,難得為此又在人間副刊上寫了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做出回應。
-
張愛玲6篇短文被發現 內容風格很接近「博客」
張愛玲散佚作品家族新添一員。調侃出喪樂隊不合時宜的曲子,嘲笑性學專家滿口「弗洛伊德」,描述夜半遭遇無釐頭電話——這篇來自上海小報的雜感《天地人》由6則短文組成,風格有幾分「博客」的意思。張愛玲專家陳子善評價說,小文章研究價值不如小說,但對「張迷」來說,總是多多益善。
-
張愛玲為何要寫小說罵傅雷? 文壇隱秘豔情史曝光
1982年12月4日,張愛玲寫信給宋琪,披露了她發表於1944年11月的小說《殷寶灩送花樓會》的內幕。1943年,久已消沉的上海文壇上,張愛玲異軍突起, 1944年5月,蟄居上海的傅雷以迅雨為筆名,發表了《論張愛玲的小說》,這是最早評價張愛玲的論文之一。在文中,傅雷對張愛玲寫作技巧大為讚賞,稱:「我們的作家一向對技巧抱著鄙夷的態度。五四以後,消耗了無數筆墨的是關於主義的論戰。仿佛一有準確的意識就能立地成佛似的。」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她的故事是生活的隱喻
寫下這行字時,張愛玲才19歲。幾年後,她的《沉香屑》以兩爐香灰(《第一爐香》《第二爐香》),燃起了整個上海灘對她的文字的熱情。活動現場,格非慨嘆於張愛玲作品在「瞬間捕捉的美」,她的獨特,在於她對書寫對象的炙熱情感:「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物,張愛玲對觀察對象充滿情感。
-
張愛玲遺稿《愛憎表》真的曝光了?給你最真實的張愛玲……
據臺灣旺報報導,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指出,最新近公開的張愛玲「遺作」,要屬她自己剖析學生時代想法的《愛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