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李氏與個園的歷史淵源

2020-12-21 鎮江金山網

1917版《丹徒李氏家乘》

個園舊主李乃斌與夫人何連璧上世紀40年代合影

揚州市檔案館頒發給丹徒李氏後人的捐贈證書

 

文/周福全

提起揚州個園,鎮江讀者都很熟悉,但是說到丹徒李氏與個園的歷史淵源,恐怕就很少有人知曉了。最近,筆者因為續編李氏家譜,從李氏家譜的資料中,發現了丹徒李氏與揚州個園之間鮮為人知的若干故事。

一部家乘見證丹徒李氏家族蹤跡 

上海圖書館館藏了一部1917年續修的《丹徒李氏家乘》,李氏後裔曾將這部家譜捐贈給揚州市檔案館、鎮江市檔案館,家譜詳細記載了李氏家族的歷史。宋室南渡時,李氏祖先自徽州北嶽(今屬安徽休寧縣)遷至潤州開沙,後因沙洲坍沒,支祖鳴岐公又遷城北九裡街。三世天一公以族事株連,家財罄盡,飲恨過世。仰橋公發憤起家,始宅於城東的梳兒巷,後又定居於城南的下河頭(即今運河路李家花園)。明萬曆年間,李氏家族始修家譜,以鳴岐公為始祖,族分三支。清順治十六年,因避海寇,李氏從城內遷居南鄉四區赤溪。亂平後,瑞生公一支返宅與仰橋公居城南下河頭故居;敬敷公一支則再遷至三區之西丘陵的仁裡村;春華公一支留居赤溪。鎮江城內古運河南、滬寧鐵路北建有祠堂,寶堰大墳莊另建分祠。自乾隆以來,李氏一直是鎮江的望族名門,後因戰亂,李氏三支有遷至揚州、蘇州、湖北、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

丹徒李氏是個園第二任園主

個園,清代揚州民間的一處私有「前宅後園」式花園,位於揚州市東關街,現已成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黃至筠為個園始主,時任兩淮鹽業商總,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建成個園,經歷近半個世紀。鹹豐末同治初,黃家中落,個園易主丹徒李氏,這也是個園得以繼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

接手個園的是李文安,為個園第二任園主。據《丹徒李氏家乘》記載,李文安(1818-1869年)為丹徒李氏十二世,字逸齋,鹹豐癸丑 (1853) 年,太平軍攻陷鎮江城,李文安從丹徒(今鎮江市)東門梳兒巷,舉家避居江北樊川鎮(今屬揚州江都區)。同治初年,李文安購買下了個園,並於丙寅(1866)年正式定居揚州。清代鎮江狀元李承霖為李文安撰寫的傳記詳細記述了李氏與個園的因緣關係。

此後,個園一直為丹徒李氏所有,直到1926年,李允卿及其族人被逼從世居了六十餘年的個園遷出。李允卿(1887-1952),為丹徒李氏十五世,名乃斌,字允卿,為李文安曾孫,也是丹徒李氏在個園的最後一任園主。

個園建於黃氏養於李氏

揚州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存的文史資料比較齊全,專業研究文史的學者頗多。例如揚州園林,不僅有《揚州覽勝錄》《蕪城懷舊錄》《揚州風土記略》,還有《揚州園林史話》《揚州園林文化叢書》等。單說個園歷任園主,歷史資料也很翔實,關於個園園主史實資料,揚州有多種版本,但根據丹徒李氏健在長者的童年記憶及逝者留存的文字資料方知,當今社會上有些反映個園舊主園史的出版資料與史實混淆不清,略有出入,現已引起揚州個園管理處領導及有關文史研究人員的重視。

從個園發展史料看,1818年建園至今,歷經近200年,先後歸屬黃、李、徐、蔣、朱等氏,再到收歸國有,從入園居住時間看,黃氏44年(1818-1862),李氏64年(1862-1926),徐、蔣、朱等氏20餘年(1926-1949),收歸國有68年(1949-2017),其間還有一些人士租住個園內,不屬個園舊主之列。由此,個園主要舊主應為黃、李二氏。

可以這樣說,個園其實是建於黃氏養於李氏的。《揚州園林史話》第六章《個園》記述:「同治初,個園易姓,始為丹徒李氏,對園中部分假山和七楹抱山樓,皆有修葺之舉。」其中黃氏個園歷經嘉慶、道光、鹹豐三個朝代,李氏個園歷經同治、光緒、宣統三個朝代加民國初年,李氏購買個園為同治初年(1862),始主李文安,1866年入園定居,李氏居住個園,前後五世,1926年李氏遷出個園,歷經60餘年。

李氏後人

揭開個園抵「負官債」之謎

李允卿,丹徒李氏在個園最後一任掌門人,同時也是揚州冶春後社詩人。清揚州名士陳含光是李允卿的好友,他在《個園行為同年李允卿作》序中說:「清末,李以商業拆閱負官債。鼎革後,園屬徐故上將寶山家。轉移之跡,世莫能明也。」那麼單說1911年後李氏負官債,即使以個園抵債,理應抵給揚州官府,怎會抵給徐寶山呢?這也成了李氏後裔疑惑百年不解之謎。 

今年3月,李允卿的三女兒、年已88歲的上海市財政局退休幹部李雋昭提供了一個線索,說她弟弟李天全2016年10月從美國波士頓回國探親時,姐弟倆曾說到祖輩「負官債」一事,李天全留下的筆墨是這樣闡述的:「在童年,我就知道個園是被徐寶山搶奪拿走的。我問我父親:『花園又不是錢包,如何搶走。』父親就告訴我具體情況,他說:軍閥徐寶山在揚州掌權以後,把富人召集起來,強迫每個人都要認捐,認捐的金額要徐寶山點頭才算數。誰不認捐就不讓回家,實際上和綁票一樣,認捐以後是回家了,但後來拿不出認捐的錢,個園就被軍閥徐寶山搶奪走了。」

今年4月間,李雋昭在給筆者的信中說,她和胞弟李天全閒談中,天全對她說:「個園時代,李家沒有負官債,只聽父親李允卿說過軍閥徐寶山一直想奪取個園,所以就發生了上述徐寶山以認捐為名搶奪個園的故事。」現在看來,揚州民間流傳的李氏「負官債」,用個園抵債之說,是不切實際的。

個園丹徒李氏

走出眾多專家學者

丹徒李氏,從同治初年至民國15年(1926),定居個園60餘年,後裔五世同園,李氏一直以有讀經書、秉禮教的人才著稱。百年來,丹徒李氏家族中走出了眾多海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僅國內名牌大學中的教授就有24位,這裡略舉幾位頗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大律師李寶森 (1910.5-1982.2),譜名李天玉,字子佩,丹徒李氏十六世,1932年6月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上世紀三十年代在上海創辦正義法律事務所從事律師事務,並任上海律師公會監委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華董。同時任東吳大學法學院和光華大學政治系教授,並任光華大學政治系主任。李寶森與劉海粟、俞平伯、俞振飛、胡厥文等一代名家大師為好友,幾十年來互有詩、詞、畫交流。劉海粟創辦上海美術學校時,特地聘李寶森為上海美術學校法律顧問。1949年後,李寶森任上海市工商聯合會常委、上海市楊浦區政協常委、上海市第二屆人大代表等職,曾代表上海工商界參加全國勞動局長會議,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接見。據說,毛澤東在閱讀了李寶森寫的史料文稿後,稱其為「上海工商界裡的秀才」。

經濟學家李鴻壽(1909.1-1998.5),字少雲,別名朋三,丹徒李氏十六世,1931年上海復旦大學商學院畢業後,兼任復旦大學、滬江大學、上海商學院教授。1952年任上海財經學院副院長。1984至1991年任上海財經大學教授。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李天和(1923.6-2001.2),丹徒李氏十六世,194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進入美國奇異電氣公司上海分公司,1948年7月,新婚三日即偕妻到美國公司培訓,後加入美籍。李天和被譽為世界著名電工科學家、全面質量管理專家,曾任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院土、瑞士工程科學院院土、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膨脹節專家李永生(1938.11—    ),丹徒李氏十七世,南京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膨脹節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膨脹節專業組副組長、上海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在國內外核心雜誌發表科技論文100餘篇,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培養博士生6名,研究生20餘名。

相關焦點

  • 個園李氏後人捐贈四卷祖傳家譜
    李氏家族在個園   居住時間最長   記者注意到,此次捐贈的《李氏家譜》記述了李家第五世到第十九世(明末清初至今)的活動歷史,共四卷,內容包括人物介紹、人物傳記、房產、修譜等,真實記述了晚清官制、當時社會歷史風貌。
  • 丹徒李氏昭王汭後裔源流考
    □ 周福全 「我家本隴西」,這是丹徒李氏世代傳下的一句口頭禪。傳至宋代太二公,由祁門遷居到江蘇丹徒之開沙,為開沙始祖。開沙李氏後因江潮肆虐,開沙故址難存,而各遷他處,有遷潤城(今屬鎮江市)、揚城(今屬揚州市)、順江洲(今屬鎮江市丹徒區高橋鎮)、南新洲(今屬揚中市)、小沙粵河(未考證)一帶,也有遷蘇州、靖江等處的。《開沙李氏宗譜》記有「三田」李氏遷徙開沙的宗族,此李正是唐宣宗第九子昭王汭後裔之一,其中包含丹徒開沙始遷祖。遷徙情況符合「三田李氏」總譜遷徙源流考。
  • 李氏宗祠損毀嚴重待新生
    同治初年,李氏十二代李文安從個園始主黃志筠手中買下個園,世居60年。這次從揚州來的李幸生就是李文安的後人,他已是李氏第十七代了。看到祖屋現狀,李幸生免不得長籲短嘆。他表示已經是第三次來看祖屋了,祖屋的狀況一次比一次差。上次來看的時候,石質門匾還掛著,現在已經不見了。周邊早已經開始拆遷,現在的李氏宗祠破敗不堪。
  • 中國最著名江南古典園林;揚州個園
    襄國布衣2020個園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園有眾多優長,位於揚州廣陵區北鹽阜東路10號擇地定向。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國有位,中國重點公園園林具有江南麗秀而名傳四方。清同治年間個園出手轉讓賣給李文安先生丹徒鹽商李文安背負官債常處困惑惆悵。徐寶山利用權力逼李家以個園抵債,清代個園建造歷史至今已上百年以上時光。
  • 李氏家譜
    2058【全國】李氏近房宗譜不分卷 (清)李長申重修 清嘉慶十六年(1811)刻本 一冊 北圖(三部) 科圖 歷史所 人民大學 中央民院 吉林大學 日本 美國 註:該族原棣漢軍正藍旗,散居遼寧、北京等地。
  • 各地李氏
    江西臨川楊溪李氏  其開基始祖為居信公,住在今江西臨川縣楊溪鎮的李氏家族,保存了一本珍貴的家譜,即道光十五年李輝等修的《臨川李氏支譜》。其中記載了有關這支家族的遷衍情況。     據載,這支李氏家族是江西豐城李氏家族的一個支系。其遷江西臨川的開基祖名居信,至臨種楊溪後,又繁衍為12支,他們都尊居信為始祖。
  • 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我一直想寫一點關於個園的文字,卻無從下手。因為研究個園的人很多,讚美個園的詩文更多,而且還出版了不少關於個園的書。我經常帶學生來個園實習,陪客人遊覽個園,還多次借這裡的寶地召開各種會議,從1984到2020的35年間,少說也有35次來到個園,也自然熟悉這裡。記得有一次拜讀周維權先生的《中國古典園林史》,看到書中記述的與夏山上的那棵檜柏不符,我還寫信給周先生指出來;他還覆信我說修訂時更正。
  • 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我一直想寫一點關於個園的文字,卻無從下手。因為研究個園的人很多,讚美個園的詩文更多,而且還出版了不少關於個園的書。我經常帶學生來個園實習,陪客人遊覽個園,還多次借這裡的寶地召開各種會議,從1984到2020的35年間,少說也有35次來到個園,也自然熟悉這裡。
  • 鹽韻竹情,繽紛個園——揚州個園第六屆鹽商文化節開幕
    作為個園景區每年秋季重要的活動,今年鹽商文化節的主題是「鹽韻竹情,繽紛個園」。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將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呈現上連臺好戲。「千秋粉黛」的演員們率先呈現上了包括揚州彈詞、音詩畫表演、木偶、舞蹈等在內的精彩節目,講述著兩百多年的個園傳奇。
  • 個園: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園林
    個園,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城內的東關街。園名源於「竹」字——月映竹成千個字。園內竹石蘭桂,景甚美;除竹外,最富盛名者四季假山,以石壘成四季之景,徜徉間即遍歷春夏秋冬。清代揚州的鹽商開始營造園林,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優秀的古典園林,其中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是坐落在古城北隅的「個園」。個園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建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
  • 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赴陳淋子鎮後樓村李氏宗親考察
    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赴陳淋子鎮後樓村李氏宗親考察12月29日上午,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李世平、顧問李光然、後勤部副部長李海波、秘書處李亭亭一行應邀來到陳淋子鎮後樓村,考察成立陳淋子鎮後樓分會及修復李氏祠堂事宜。
  • 揚州園林雙子星——個園、何園品讀記
    揚州文化學者方曉偉先生考證出黃至筠的父親曾花錢捐得一知州職位,算是給個園身世增添了一些「來頭」。個園後人傳承,史料漫漶不清,使得當今個園研究者和管理者花了很大力氣去尋找,卻僅得一鱗半爪。而何園主人何芷舠則不同,無論是家族淵源,還是本人身世,史料記載清晰可縷。他本籍安徽望江,父親何俊曾在揚州做官,他本人官至漢黃道臺,四十九歲掛冠退職,隱居揚州而築此園。
  • 中國名園——揚州個園
    來揚州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個園。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個園呀。首先,先籠統介紹一下個園。個園位於揚州東關街入口處,是揚州古典園林中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一座園林,也是揚州最富盛名的園景之一。個園是座私家宅邸園林,1988年個園被國務院授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個園分為住宅、庭園,和松竹林三個部分,面積廣闊,建築多樣。
  • 【李氏總會】歷史上的李氏王朝(9)-南唐二主
    ,服務廣大李氏宗親,發布李氏文化、李氏歷史、李氏企業、李氏聯誼、李氏慈善、李氏尋根問祖等信息。中國歷史上的李氏王朝(9)南唐二主"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詞的作者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公元937年徐知浩建南唐,復其故姓李,名升,至975年,北宋兵人金陵,南唐滅。五代時期,南方大小割據勢力盤踞一方,建立政權。
  • 鷓鴣天-詠揚州個園
    勝境江南秀個園,遍植竹翠伴假山。看花賞月合廊句,瑟鼓調琴宜雨軒。佳畫繪,雅詞填。秋冬春夏季圖觀。千秋粉黛揚州美,隧道時穿情劇穿。注:個園位於江蘇省揚州古城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曾榮獲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國家重點公園」稱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也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這座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因此被今人戲稱為「時空隧道」。
  • 世界文化遺產——個園
    「個園」——是揚州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藝術園林,位於揚州古城北隅,以疊石精巧而聞名於世。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建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現已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文化遺產因園主人愛竹,並在園內種竹萬竿,所以個園的名稱也是由竹而來。跟著導遊,首先進入的是北大門,迎面而來的就是萬竿修竹。園內現有竹種60餘種。
  • 個園「小姐繡樓」 9月開放(組圖)
    按照我市打造文化博覽城的總體要求,個園住宅鹽商文化生活展示被列入2010年建設項目。今年4月起,個園開始整改南部住宅陳設布置,再現百年前奢華鹽商豪宅場景。昨天,記者走訪個園發現,南部住宅改造已經初露芳容,小姐、老爺起居室等場景布置初步完成,預計9月就可與遊客見面。
  • 湖北麻城李氏宗親來河南固始李氏宗親李店鄉尋親與家譜對接
    10月30日上午十點,由湖北省麻城市政協常委、四級調研員鍾世武先生帶領下,湖北省麻城市文史專員、武漢市武職院教授李成海宗親,湖北省麻城市李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少卿宗親,湖北省麻城市李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成楚宗親來到河南省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李店鄉李氏分會尋親和家譜對接。
  • 揚州個園
    揚州個園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市郊的東關街。個園的前身是清初的壽芝園。相傳壽芝園中的疊石是石濤和尚的傑作。嘉慶、道光年間,兩淮鹽商黃至筠購得此園並加以改建,在園中種植千竹,並取「竹」之半,又取蘇軾「可使食無肉,不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之意,稱「個園」。個園內的景物布局緊湊,以疊石立意、氣勢雄偉而著稱,尤以「四季假山」聞名於世。
  • 湖南新寧四川武勝《盆溪李氏族譜》——李氏文化
    參加了3月27日舉行的「盆溪李氏文標公第13屆清明會」掛清掃墓。祭拜了文標公、發琳公墳陵。在清明會上,兩地族親代表商議:決定統一合修標公族譜。 西漢司馬遷史記中曰:譜乃家史也,史乃國之譜也,譜不立則昭穆混,淵源懵,不知祖,何異禽獸?315年前,標公家譜一統,顯家族文明,彰先祖和諧。315年的變遷,族裔分居,譜不同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