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山西作家接連推出書寫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的力作。12月12日,由山西省作家協會主辦的長篇報告文學《趙家窪的消失與重生》《愛的禮物》出版座談會在太原舉行。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圍繞兩部作品進行深入研討。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山西作家推出「脫貧攻堅」力作,值得我們點讚。同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學習魯順民、陳克海、哲夫潛心為人民創作的事跡,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為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文藝創作要與時代同步伐。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魯順民、陳克海創作的《趙家窪的消失與重生》,細緻入微地梳理了山西岢嵐縣一個村莊百年來的歷史,真實反映了鄉村不同時期的變化,尤其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來的巨大變化,從一個微觀側面反映出山西近年來脫貧攻堅的豐碩成果。哲夫創作的《愛的禮物》,聚焦岢嵐縣脫貧攻堅歷程,集新聞性、故事性、文學性於一體,通過散點透視手法,塑造了眾多基層人物,弘揚了人類永恆的愛的主題。文藝工作者要學習魯順民、陳克海、哲夫潛心為人民創作的事跡,讓自己的文藝創作與時代同步伐。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身處偉大的時代,文藝工作者要立時代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紮根新時代,勇敢為新時代立言,創作生產無愧於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文藝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當前,山西脫貧攻堅、轉型發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這既是根本任務,也是創作的價值所在。文藝工作者要堅持重實際、鼓實勁、求實效地創作文藝作品,歌頌人民偉大實踐;要多做扎紮實實的「民心工程」的創作,少做自娛自樂的文字遊戲、自怨自艾的情緒宣洩;要不圖虛名,撲下身子,深入基層,把為人民群眾創作的桌子搬到群眾家中、站到田地中,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好具有人民性、時代性、典型性的文學形象,以精品奉獻人民。
文藝創作要明德引領風尚。文藝工作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新時代,文化文藝工作者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決勝全面小康鼓勁,深入宣傳黨帶領人民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講好山西人民的小康故事、脫貧故事、奮鬥故事,進一步把全省上下凝聚到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上來;要成為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和弘揚者,注重以文化人、化風成俗,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以實際行動詮釋什麼是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要自覺將文藝創作融入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洪流中,引導人們在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戰場建功立業,起到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鬥、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
為人民創作,為時代立言。當前,山西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著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大力實施優勢轉換戰略,全力培育產業生態,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30年布局生產力空間,奮力轉型發展。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牢記初心使命,像魯順民、陳克海、哲夫一樣,為人民創作,為時代立言,繼續創作出更多有血肉、有情感、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有夢想的精品力作,唱響時代最強音,為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營造良好氛圍。(邢雲鵬 陳晨)
(責編:李琳、褚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