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民粹主義者們的福音觀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2021-01-10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源:Pixabay

由於新冠狀病毒大流行病佔據了歐洲的頭條新聞,政治在繼續著。隨著政府引入緊急狀態、關閉邊界,遏制公民自由和加強監視,歐洲各國的民粹主義土壤似乎相當肥沃。

目前,在大多數歐洲國家之中,民族民粹主義者在大選和歐洲選舉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令人驚訝的是,隨著發展壯大,數個著名的民粹主義政黨將自己打造成為基督教價值觀的捍衛者。由於整個歐洲教會出席率的下降,這似乎是個錯誤的政治策略,應當引起人們的注意。他們如是的說法是否真實呢?還是說只是為非基督教政策合法化製造一個煙霧彈?

現在,「民粹主義」這個曾經被唾棄的標籤被人們自豪地宣稱擁有。出於對政治精英們的高度不滿,民粹主義提出了政治替代方案。從本質上來講,讓「良好」普羅大眾與似乎對自己聲音無動於衷的精英們對立,是一種對立的政治態勢,而民粹主義者正是代表了前者的聲音。

例如,匈牙利總理維克多·奧爾班(Viktor Orbán)聲稱要運行一個基督教政府,並且在2018年在憲法中規定了對基督教文化的保護。兩年前,他成立了一個為受迫害基督徒開放的事工組織,還向「中東基督徒」(譯註:Christians in the Middle East,一幫扶監視中東地區基督徒狀況的組織)許以協助。儘管這種幫助看起來令人敬佩,但正如英籍匈牙利人、前聖公會牧師亞歷山大·法路迪(Alexander Faludy)指出的那樣:「對我們兄弟姐妹的迫害很容易受到不道德政治利益的宣傳操縱。一個公正的理由可以輕易地轉變為『文化戰爭』的印記。」

匈牙利政府的行為必須在更寬泛的「非民主自由」(Illiberal Democracy)政治背景下來看待。匈牙利還將無家可歸及向難民提供幫助定義為犯罪,破壞司法獨立、學術自治、以及新聞自由和非政府組織的運作能力(包括大赦國際的匈牙利分會)。最近,新冠狀病毒大流行病給了奧爾班一個在議會中清除新勢力的完美藉口,使其可以根據法令無限期地執政。

基督教價值觀中「房間裡的大象」(譯註:an elephant in the room,英語成語,指的是大家都知道看到,但出於安全風險就是不敢討論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呢?從抽象的角度來看,人們在其中插入自己的意思,而且這種信息的吸引力遠要比僅僅信奉基督教的人更廣闊。皮尤論壇的研究表明,即使大多數歐洲人都不參與教會活動,但他們也認為自己是基督徒。基督徒的身份是一種個人標誌,可以與對上帝的信仰聯繫起來,也可以是神學家約珥·哈爾多夫(Joel Halldorf,瑞典人)在我擔任編輯的著作《上帝是位民粹主義者嗎?》(譯註:書籍全名為Is God a Populist?: Christianity, Populism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為幾位神學家的合著書籍)中提出的屬於一個信仰團體的集體身份,或者是屬於一種「想像社區」中的基督教文化。它更多的是在社會分裂和個人主義時代採用一種懷舊的基督徒身份,而不是有關上帝。

信奉基督教的人無疑不能倖免於民粹主義的呼喚。儘管存在對於民粹主義者的新解釋,但他們可能特別容易受到使用熟悉術語和符號的傳遞消息的影響。民粹主義者的敘述會很自然而然地集中於以良善終將制服敵人之爭。

如奧德瑞加·科拉若維斯基(Ondrej Kolarovsky)在《上帝是位民粹主義者嗎?》中的主張,「民粹主義者通常只關注敵人而不是問題。基督徒可能會受到這種簡化的影響,因為基督教的教導經常通過二分法來理解世界,如『上帝』與『世界』,光明與黑暗,物質和精神,以及成聖和世俗、」

但是,這些二分法應該從上下文來進行考慮,避免將基督徒帶入到與民族民粹主義者相同的二元思想之中。聖經充滿了鼓勵基督徒全面思考和尋求智慧的信息。

此外,生活在前共產主義國家、壓制宗教國家之中的基督徒(如像某些西歐國家,世俗化浪潮已經在公開辯論中弱化了基督徒的聲音)更可能認為這是個主張更強大政治影響力的機遇。但是,在與權威政府打交道的同時,教會國家的「和平協議」可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使得社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更容易受到非自由民主的影響,並且還損害誠信和基督徒的見證。

在我的這本書籍中亦有論述的神學家于爾根·莫特曼(譯註:Jürgen Moltmann,德國極負盛名的神學家,代表作《盼望神學》)指出,「基督徒應該以樂觀和普世團結來面對(民族)民粹主義。」

如民族民粹主義政黨聲稱要捍衛基督教價值觀的那樣,基督徒是最有能力發現其自相矛盾之處的,而且一些著名的基督徒已經在大聲呼籲了。2019年,匈牙利福音聯盟(Hungarian Evangelical Alliance)通過在年底發布的《基督再臨聲明》(Advent Statement)來譴責政府對於基督教價值觀的操縱,認為政府並沒有表現出它們來。

在德國,著名新教和天主教領袖們都對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德語: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的崛起表示了憂慮,而這個政黨將自己描述為基督教價值觀的堡壘。2017年,馬克斯樞機提出了一系列基督徒應該注意不要越過的政治紅線,包括仇外心理、排外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歧視其他宗教社區。一家基督教出版社還出版了空空如也的德國另類選擇就基督教的小冊子,生動地譴責了該政黨缺乏基督教神學內容。

基督徒有著要與他人共同生活和繁榮的呼召,而在最好的情況下,政治是努力實現養成公平生活的一種理想手段。因此至關重要的是,歐洲教會的基督徒必須在內部討論這些問題,對以他們之名進行排斥的反民主民粹主義政治進行大聲反應。基督教可能沒有提供明確的政治路線圖,而且基督徒們也常常互不認同。但是,如果基督徒對於這些警告視而不見,投身於宿命論或者讓自己受到民粹主義信息的引誘,則儘管存在警告跡象,他們還是會因為違反基督教本身的核心原則而陷入到歷史的錯誤面之中。


本文原作者蘇珊·科爾(Susan Kerr),為于爾根·莫特曼、簡·菲戈爾(Jan Figel)、克裡斯泰爾·恩拿姆比(Christel Ngnambi)等人合著著作《上帝是位民粹主義者嗎?》的編輯。她亦是基督教團結陣線的歐洲團隊前領隊,目前在宗教自由和商業基金會(Religious Freedom and Business Foundation)擔任高級研究員。

相關焦點

  •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不少人是平生第一次聽到福音,知道耶穌基督,多麼新奇、多麼感動,在根本沒有了解就是什麼是福音的時候,就迎接了,信主了。後來才曉得基督教有如許多的異端和打著基督旗號的邪教,然而好些人已經出不來了。他們那麼確信他所聽到的、所相信的就是最正確的真理,其人生境遇和所行的迷不知返,讓人唏噓不已。
  • 讓我們從宗教的靈中走出來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但基督新教以來高呼歸正回到聖經,其間在人的高舉中是否有抵擋上帝的啟示呢?若說宗教改革打倒一個教皇,一個背離初衷的現象也出現了:千千萬萬個「教皇」起來了。「教皇」們又各自為陣,在世界性的世俗化大潮中節節敗退,但卻感覺良好地偏安一隅:退守在宗教的小地盤裡過點小日子。給普世的印象:宗教在現代社會就當是這樣的光景。 何以至此?原因深刻、複雜,一個需要回應的時代性的命題。
  •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筆者就接觸過不少還未信主,但對基督信仰充滿好感的人。他們能對福音做出正面評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接觸了有生命的基督徒,從而看到了基督的榮美,產生了對基督信仰的好感,為日後接受福音打下了堅實基礎。但願廣大肢體不要成為禮拜天基督徒,而要做到「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 耶穌,說故事的大師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源:Pixabay 從他的寓言到談話,耶穌試著輕輕打開聽眾們的心房基督教辯護家、非裔美國人麗莎·菲爾茲(Lisa Fields)曾經說過,基督徒需要在考慮聽眾不同歷史的基礎上,為信仰進行辯護。菲爾茲認為她的事工填補了空白。她曾經向《Christianity Today》表示過,「我認識到,我正在閱讀的(大多數)基督教辯護數據都是白人寫的。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筆者就接觸過不少還未信主,但對基督信仰充滿好感的人。他們能對福音做出正面評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接觸了有生命的基督徒,從而看到了基督的榮美,產生了對基督信仰的好感,為日後接受福音打下了堅實基礎。
  • 上帝和祂的話語無法被隔離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雅各書5:13,15)首先允許我向主裡面的中國的弟兄姐妹們致以肢體般的問候。被耶穌基督寶血已經救贖的、親愛的中國的主內弟兄姐妹們,你們好!自從武漢爆發新冠疫情至今,我們已通過現代通訊工具看到感染和死亡人數在全球許多地方急劇增加。
  •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根據大公教會以及大多數神學家的看法,基要真理主要包括:神論: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基督論:一位二性(完全神性與完全人性);救恩論:耶穌基督唯一救主;聖經論:《聖經》為神所默示,全然無誤。當然,廣大信徒需要多學習神學教義,對整個基督信仰的系統神學有個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這樣才不會陷入亂定異端的泥潭中。而且有些人雖然很愛定異端,可面對真的異端卻陷入迷惑,這是缺乏堅固的神學根基所致。由此可見,了解純正、全備的神學是多麼重要。
  • 基督徒必背的10句聖經經文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基督時報 「這聖經能使我們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 九首受難周經典讚美詩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這周是紀念主耶穌基督受難的受難周,也是奔向復活節的一周。在這一周內,很多教會的傳統是經歷主耶穌基督的苦難,迎接主耶穌在自己生命中的復活。基督時報同工亦為讀者一一整理和收集了九首受難周的經典歌曲。各各他之十架,雖然有人藐視,於我卻是真神仁慈;神子耶穌基督甘離天堂榮華,在此十字架被人釘死。(副歌)故我高聲稱頌主十架,直到在主臺前見父面,我一生要背負主十架,十字架可換公義冠冕。各各他之十架,雖然滿有血跡,我仍然以此架為聖;因在此寶架上,我救主捨生命,洗我眾罪並使我成聖。
  • 神的工人應有的品格和操守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保羅歷史學家所公認的對於早期基督教會發展貢獻最大的使徒,基督教在希臘、羅馬的迅速傳播,與保羅的多次遠行傳道密切相關。保羅也是一個傑出的神學家,聖經·新約中十三封書信普遍被稱為保羅書信,是闡釋教義的重要文獻。
  • 牧者靈修丨創世記:救恩有啟示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那個時候,不是雅各的兒子們都娶雅各的女兒們,不像亞當那個時候;也不是以色列的十二個兒子都回到拉班那裡,娶他其他的女兒們或孫女們;不像以撒,一定要回去娶一個本族的人;也不像雅各,一定要回去娶利亞和拉結,娶本族的人。猶大娶了迦南女子,他的第一個太太給他生了三個孩子,就是珥、俄南和示拉。大兒子娶了他瑪為妻,因為他是個惡人,耶和華就將他擊殺了。所有的人,不論是好人、壞人,都是罪人。
  • 七個有趣的耶穌受難日傳統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對於很多基督徒來說,作為紀念耶穌基督受難及死亡的日子,復活節周日(Easter Sunday)前的星期五有著重要的意義,這個星期五又被稱作「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或「神聖星期五」(Holy Friday),其紀念活動也因為教派不同而派生出各種各樣的習慣傳統。
  • 基督時報•2013中國基督教十大新聞
    中國家庭教會自上個世紀50年代產生到現在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60多年裡面沐瀝許多風雨,而這些屬靈前輩們卻像暴風雨中的石柱,不畏艱難的走了過來並成為那一代家庭教會支柱性的領袖。因此,他們的逝去,也被牧者們形容為「如摩西故去」一般。
  •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對於基督的門徒來說,鼓勵和懷疑是共同的經歷。因此,在舊約中提醒我們,「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126:5)。在新約中,保羅用這些話勉勵我們,「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9)。恰恰是因為莊稼看起來並不總是成熟的,耶穌才告訴我們「相信我,它們成熟了!」
  • 上帝是終極領導榜樣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原文刊登在justinhuffman.org,基督時報蒙允編譯,原文連結可按此翻譯:水中杯編輯:S.I
  •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不管是什麼,這些東西都會阻擋我們在基督裡過完成得勝的生活。聖經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希伯來書12:1)我們要清除攔阻我們追隨基督的一切障礙。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無法攻克自身的軟弱是因為忘記了一些事情。如果想要勝過軟弱,我們得記住以下幾點,並且在生活中運用出來。
  • 基督時報•2016中國基督教十大新聞
    宣教是主耶穌給的命令,是基督教發展2000年來很重要的DNA之一。有牧者9月23日於基督時報發文《【觀點】警惕中國宣教大躍進》肯定宣教意義的同時,也問到:「中國經濟的騰飛帶動了教會的飛速發展,而傳統宣教輸出國如歐洲,基督教的影響在下降,新興的基督教地區如非洲由於經濟的原因,還不能成為宣教大國。現在主要的宣教輸出國為美國、韓國。
  • 牧者靈修丨斬草務要除根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使徒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半的時間,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並教導在那裡的百姓。(徒18:11)他們有很多的恩賜,九種屬靈的恩賜一樣都不缺,但生命中聖靈的果子結的卻不多。他們說方言,到一個地步,不分時間場合大大地講。神憐憫他們,也愛他們,籍著使徒將愛的真諦教導他們,並囑咐他們要尋求那更大的恩賜,就是愛。可惜的是,他們不改在生命深處的一個罪根:論斷。
  • -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有些偏激的海外微信平臺也趁此煽風點火,開始編造中國禁售聖經、聖經要被篡改等謠言,有的甚至將網絡平臺《聖經》下架,蓄意解讀成禁止《聖經》以及所有基督教書籍流通的假消息,枉顧各大教堂書店都在銷售《聖經》,各大網上書城都在賣基督宗教書籍的事實。這些流傳的假消息,加劇了國內教會的恐慌,嚴重攪亂了弟兄姐妹正常的信仰生活。
  • 蔣佩蓉:與先生一起做證婚人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昨天為千跟我為一對新人的婚禮作了證婚人,在此我描述一下整個過程,好讓大家了解基督教婚禮的流程。對我們來講,作為證婚人的意義不只是在婚禮上說幾句話,而是要為這對夫妻對婚姻的承諾負責任。作為負責任的證婚人以及這對新人的婚姻導師,在沒有和他們一起上好婚前輔導課程以前,我們是不會答應為他們證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