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男足屢屢讓人失望的歲月裡,女足就是中國足球驕傲的唯一資本。時光荏苒,一個輪迴過去,男足每況愈下,女足也不再是國人的自豪。昨天晚上,倫敦奧運會女足亞洲區預選賽落下了大幕,主場作戰的中國女足未能利用主場優勢突圍,反而在第4輪戰罷便宣告無緣倫敦,儘管這並不算是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但卻是個非常不願接受的畫面——鏗鏘玫瑰凋零在濟南的秋天。
1 亞洲第四,奧運預賽再次驗證
儘管在去年的女足亞洲杯和亞運會上都排名第四,但國人還是對這個名次感到不服。本次奧預賽,中國女足在6支參賽隊中依然排名第四,算上這次預選賽的排名,三次第四則非常真實地證明了中國隊在亞洲的排名,也是中國隊當下真實實力的直觀反映。
到與日本隊的比賽為止,恰好是李霄鵬執教中國女足的第400天,而這也應該就是李霄鵬執教中國女足的最後一場比賽。400天裡中國女足負多勝少,進球總是顯得那麼艱難,無論什麼比賽,中國女足總顯得力不從心,當年馳騁國際足壇的銳氣在失敗中慢慢磨平。從去年無緣世界盃到如今無緣奧運會,似乎一切水到渠成。要知道,15年前女足姑娘們還是奧運亞軍,如今卻連一個參賽資格都撈不到了。奧預賽結束,李霄鵬、李金羽和郝偉等幾名教練組成員就此離開,隊員中,韓端(微博)、劉華娜(微博)等老將也都從此退出國家隊,從此之後,女足將在低谷中進入新的階段。
2 無緣奧運,洋帥到位畢妍(微博)回歸
中國足協領導層已經就挽留李霄鵬未果作出預案——在選帥上,中國足協不會走選擇馬良行、王海鳴的「回頭路」,也不會拿執教舞臺上初出茅廬的孫雯作「賭注」,而是堅定選擇洋帥。
大運會上,中國女足隊長畢妍的優異表現打動了所有人,畢妍不但頭腦冷靜,還有一腳極強的遠射能力,定位球水平也不錯,是個非常合適的中場指揮官,可惜在李霄鵬上任後,卻以防守不好,體能情況不能支撐90分鐘的對抗為由將其棄用。奧預賽中,中國隊中場組織不力,難以為前鋒提供有效的支持,這也讓外界要求畢妍重歸國家隊的呼聲日益高漲。不過對於自己今後是否會重返國家隊,畢妍自己則表示:「這要看到時候新的教練如何選擇了。」
3 技不如人,大運冠軍落下淚水
不到一個月前,中國女足在大運會女足比賽中力克日本捧得了冠軍,即便只是個大學生級別的冠軍,還是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女足重現輝煌的希望,至少我們引以為傲的拼搏精神在大運會上展現出了應有的風採,鮮花與金牌都讓人讚嘆,也讓國人一時間喪失了理智,以為拼搏就能換來佳績。
必須承認中國女足的姑娘們在比賽中的熱忱,或許是由於主帥的戰術部署,我們從第一場就看到了一支戰鬥欲望超強的中國女足,滿場飛奔、高位逼搶,跑得每一步都帶著贏球的信念,可惜鬥志只是潛能的催化劑,卻不是技術的代替品。技術決定戰術,微觀而言,足球耍的就是個人技術,11個人的技術疊加就是戰術的基礎。
0∶1不敵澳大利亞,姑娘們拼盡了全力收穫的卻是被淘汰的命運,這樣的情形自然讓人潸然淚下,中場主力馬君(微博)在接受採訪時抑制不住奪眶而出的眼淚,「不管怎麼樣,我們盡力了,沒能拿下比賽,非常遺憾。」鬥志不是勝利的第一要素,技術才是!能贏得大運冠軍,要數數我們的大運隊有多少國腳,我們的國家隊可能也只比人家的大學隊稍強一點。
4 給養斷層,玫瑰焉能長開不敗
對陣澳大利亞的比賽末段,看臺上的球迷們甚至喊出了「李霄鵬下課」的口號,不知道這是球迷們故意鬧事製作噱頭還是真心迷信換教練就能扭轉乾坤。「下課」怕也是李霄鵬最希望的事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樣的隊伍帶著真的沒什麼意思。即便不是李霄鵬帶隊,換個人也不會讓隊伍就此脫胎換骨。
如同植物開花需要水分和肥料的補給,體育運動也需要源源不斷的自身造血才能往國家隊輸送高質量的人才。沒人踢球的現象實在非常明顯,十年前那支中國女足的中場核心劉愛玲(微博)曾感嘆,她們那時候,上千人選一個國家隊員,現在是幾百個或幾十個就得選出一個。中國女足的雪崩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人數的銳減,當然也不排除其他因素。中國女足前主帥商瑞華認為這種局面是由三方面共同造成的:「首先,現在踢球的人少,所以很難找到好球員,總不能指望每個隊都有梅西(微博 博客)和瑪塔,這需要有一定的數量基礎;其次是訓練水平不高,沒有系統的規劃;第三,現在沒有踢球場地,不要說一般人,就連很多省隊也找不到場地踢球。在這樣的情況下,談什麼去提高女足的水平呢?」
5 臨渴掘井,中國體育最大弊端
女足的失敗自然並非一朝一夕所致,所謂盛極而衰、亢龍有悔,顛倒乾坤,只需一次生肖輪迴。也許早在12年前我們成為世界盃亞軍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失敗的種子,隨著時間流逝慢慢結出惡果。
借用一下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微博)的話,「在中國女足最輝煌的時候,我也沒見到過多少女孩子踢足球。」沒有基礎卻憑藉緊急拼湊組成的隊伍註定無法持久,只好見證著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國家隊取得成績之後又衰落。雖然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一直表態我們的球員不比人家的差,但結局告訴大家這樣的說法有多麼的自欺欺人。
習慣於奉承別人未雨綢繆,自己卻從未學會,我們一直缺乏長遠的眼光。臨渇掘井是中國體育的最大弊端,只有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我們才會心急火燎地想對策,以為換個帶隊的主帥,就能一洗陰霾偷天換日。
在根基飄渺的情況下堆砌上層建築,這樣的空中樓閣跟做夢並無二致。在李霄鵬去意已決之時,還是留下了一句「要從青訓抓起」。悲哀的是,「足球從娃娃抓起」這句話已經說了幾十年,卻依然停留在口頭上。照這樣的態勢下去,以後怕是想臨渴掘井都找不到可以湊數的角色。用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薛立的話說,「中國女足目前處在最艱難的階段,可選的人才非常有限,不是教練員的能力有問題,不是隊員們不努力,也不是技戰術打法上的失敗,而是我們的水平就是這樣。」大眾體育是中國體育的最大短板,國家對大眾青訓幾乎沒有措施,而這也不是女足特有的現狀,中國體育的各個方面都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