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賦(鄉情篇)

2020-09-21 京南綠洲

作者:劉漢超

  蒹葭蒼蒼,流水湯湯,所謂伊人,在水彼方。依人作幕,謀食他鄉,飄零江湖,輾轉騰闖,孑然一身,滿面滄桑。人稟七情,應物斯象,感物吟志,莫非衷腸!

  若夫霪雨霏霏,北風其涼,暮靄沉沉,雨雪其雱;月照孤村,草白沙黃,飛鴻過也,心湧悽愴。況江天浩浩,星漢茫茫,關山阻隔,層巒疊嶂,罕能返歸故裡,恆以居外為常,憑欄凝月,夜在他鄉,蓴臚之思,歸根之望,天涯咫尺,去留兩難,晝思夜想。能不一腔苦楚,鄉淚兩行?

  遊子思鄉,心牽著魂,魂繫著心,離恨猶如青韭,長了割,割了長,縷縷不絕,幽幽惶惶,無法驅除之塊壘,難以排解之惆悵,鬱郁思鄉情,濃濃懷親意,纏繞於心頭,充塞於肝腸,抹不去,化不開,千迴百轉,莫可名狀,幾回見月鄉心起,幾起夢幻雲水藏。

  人之思鄉,如蝶之戀花,若木之向陽。人為生計奔波,何處何時不思鄉?憑欄凝月,把盞臨窗,憶童年舊事,看今來故往。世事變遷,歲月延宕,春花秋月,旅途渺茫,功名利祿,空自迷惘。或寄鄉愁於臘酒,或託鄉情於杜康,醉依月光撥琴弦,擊案輕吟思鄉曲。攜萬般柔情,攬幾縷月光,聆颯颯風聲,聽轟轟雷響,抒滿腔感喟,訴一曲衷腸,「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山海相隔千萬裡,舊家永遠掛心腸。月是家鄉圓,水乃家鄉甘。誰人不起故園情?數家蘆屋清溪旁。掬一捧溪水,捧一抔黃壤;含幾片青葉,嗅絲絲花香。心兒飛出胸膛,淚水盈滿眼眶。繞空白鴿喉鳴囀,南歸紫燕戀舊梁。

  遠走天寒娘牽掛,揚飛窘苦惦心腸。月色如洗,滿地若霜。舉頭望月,低頭思娘。爹發似銀,娘鬢灑霜。茲時茲景,最縈子心,痛徹肝腸。目所綢繆,心所盤桓,靡日不思,魂馳神往。哀哀父母,生吾劬勞,哀哀父母,養吾勞瘍。十月懷胎恩,三生報答輕;一尺二寸嬰,十又八載養;誨吾諄諄,期吾殷殷。娘疼兒,路樣長;娘想兒,長如江;養育深恩,春暉豔陽。切切父母情,悠悠天宇曠。

  爹之肩,擔起全家渴望;娘之手,託起兒女夢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背朝青天,面對黃壤。田塍谷春,農秋產忙;鋤禾當午,汗水流淌;苦身盡力,墾地拓荒;稻麥流脂,黍稷飄香。粗糲能甘,苦辛備嘗。也曾命運多舛,亦曾閱盡炎涼,路崎嶇坎坷,道曲折漫長。未向殘暴妥協,無畏困惑迷惘;如青松般堅挺,若磐石般堅強。挺過了疲憊不堪,獻出了年富力強。爹之臉刻滿阡陌溝壑,娘之面寫滿秋收冬藏。

  爹處世端姿退讓,娘持身貴養天光;惟善為寶,平和致祥;終身儉樸,昭傳過往;清清白白,坦坦蕩蕩,光明磊落,正正堂堂。父母美德,兒女遺產;父母德高,家風教良。問爹娘澤德,皆乃吾身所享。非艱難而無知,實兒女之難忘。父母高風,百世流芳;父母亮節,代代續唱;爹娘形象,日月同光。

  天地有慈母,孝道本倫常。反哺猶知撫養苦,人生難報乃高堂。從來天道宏仁孝,自古跪乳有羔羊。日月輪迴,乾坤朗朗;昭昭前世,惕惕後人,常思聖訓,誠恐誠惶;敬老何當此日在,時時孝悌家國昌。

  無論浪跡天涯,莫說漂泊異鄉。若談鄉程千裡遠,心中時時靚梓桑。家有父母之遺澤,鄉有童年之夢想,野有躬耕之身影,村有苦讀之序庠。閨蜜發小,知己同窗,南北西東,聚散無常;於分離中感受悲歡,於執手中充盈涵養。粒米寸縷,與子同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敘家國之興衰,著鄉民之感暢。

  蕞爾之村,源流乃姓氏;赤縣古邑,基石乃信仰。同根同源,龍族炎黃。多少哲人賢者,幾許良工美匠。家園同構,重農務商,尊儒崇道,文明肇創。年年代代,歲歲茬茬,生生不滅,鴻蒙造化,嘉瑞共耀,並申殊祥。比肩崇五常,靈根入地芳;生衰吟日月,萬古土生香。篳路藍縷,歷經幾度興替;披荊斬棘,鑄就宏業偉張。遇難必克,遇艱必強,氣魄雄偉豪邁,格調恢弘豪壯。不以處塵世自暴自棄,不因陷困境自賤自戕;拼就錚錚鐵骨,撐起鏘鏘脊梁,收穫千百份希望,譜就千萬曲樂章。興吾家國靠同心,文明基石眾人夯。

  仁浸鄉風,愛潤民尚。宅心和厚,語韻豐穰。鄉情氤氳,鄉結盎盎。憂思互勉情牽苦,患難相扶肝膽幇。聊慰鄉愁,麗影韶光,鄉賢蹤影,萬千物象。賞農耕勝跡,觀昔日輝煌。泱泱資源,乃厚重之富礦;淳淳鄉風,乃雋永之華章。捧飲農家甘醴,品讀村邑典藏,聆聽先民足音,探究遺存過往。嘉言懿德千秋頌,淳樸情懷萬代揚。

嗟呼!沂運佳水兮,將一方人潤養;一方厚土兮,千年文脈恆昌。悠悠鄉魂,迴旋家國之響;浩浩儒風,引領前行航向。天以覆庶,地以載烝,天地弦歌,天恩浩蕩。岠峰何巍巍,艾山何蒼蒼!學子農工,魂系鄉幫梓裡;布衣兵商,亦寫老家文章。老裡宜光鮮,吾儕當自強。仰望同一片藍天,感受同一縷陽光。城廓當前,煙火萬家憂樂共;新村在望,和衷共獻濟時方。方今和合乾坤,況值文治華光。須奮發有為,應蓬勃向上。樂居福地,圓鄉親百代夢想;人文煜煜,譜家國錦繡篇章。

  噫嘻!善會千載罕遇,美逢世盛機良。達彼群情,侔天地之浸濡;洞夫民隱,配日月之降祥。鄉邑人純正,悅音聚賢良。爹娘恩情重,鄉恩實難忘。鄉情維繫根脈,鄉情沁染心房。感受故鄉魅力,傳承鄉情力量,秉持淳厚情懷,唱響和諧樂章,領悟村邑博大內蘊,紮根沃深文化土壤,汲取先賢智慧,並蓄時代瓊漿。白髮爹娘,純樸老鄉,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想。志不可墮,心不可放,進而不已,蹈厲發揚;同舟共濟,禍福同當,勇躋艱途,鬥雪傲霜。以人為本,修軌益彰。業出吾邑,名重吾鄉。人傑不隱,大道無疆。雅集鄉情展鴻規,遺志兒孫建家邦。澤被梓裡添異彩,靈光喜雨潤康莊。

《邳州文化》第32期

相關焦點

  • 鄉愁賦(鄉味篇)
    鄉音鄉情鄉土氣,故人何曾忘故園?  味重鄉土風,最美在民間。黃土味兒,源於河塬,炎黃媧祖,一脈承傳。鄉村生活,土俗土韻,土色土味,土得掉渣,土得雅淡。灰土土之真實,活生生之素樸;最可親近,隨意簡單;咂摸咀嚼,溢滿心田。鄉風釀鄉味,大美在民間。歷史因之而延宕,歲月憑茲而豐滿。每每品味,猶如開壇老酒,篤賽佳釀陳年。
  • 鄉情詩:文革裡故居(外一首)
    鄉情詩:文革裡故居(外一首)文:楊曉光圖:來源網絡50年前的秦皇島只有一條清真街沒有一座清真寺 只有低矮的民房曲折的街巷憑票排隊的菜市場讓我的童年奔跑那時只有清真街沒有一條寬敞的路有資格命名為民族路走在清真街上
  • 振興鄉村文化要維繫鄉情鄉愁
    原標題:振興鄉村文化要維繫鄉情鄉愁     近期到山區鄉村推廣農業科技,看到許多村莊的建設成效與巨大變化,感受著收穫科技進步與應用成效的喜悅,更有一番感慨:鄉村不僅僅是農業生產的大基地,更是生態宜居的聚集地,也是文化傳承的好載體。
  • 鄉音鄉情鄉愁,紫金山下話端午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講好江蘇故事、傳達江蘇精神,建立起海內外華人華僑與江蘇的情感連結,營造永不落幕的江蘇發展大會氛圍,由新華日報「新華紅」短視頻工場攜手江蘇發展大會秘書處、江蘇省海外聯誼會聯合打造的系列紀錄片「鄉音鄉情鄉愁——文脈江蘇」第一集《紫金山下話端午》正式播出。
  • 五絕:明月寄鄉愁(外一首)
    明月寄鄉愁臧守梅明月寄鄉愁,韶華逐水流。團圓賞月多佳趣,杯酒吟詩賦雅篇。莫笑今宵人慾醉,全民已近小康天。
  • 鄉情散文:難言的鄉愁
    文:王世恆  圖:來源網絡  鄉愁是爸爸盼兒早歸的心緒,鄉愁是媽媽望兒遠行的淚眼,鄉愁是腦海中抹不去的記憶,鄉愁是心空裡驅不走的夢幻。它像一面旗幟,昭示著遊子前行的腳步;它像一簇鮮花,在遊子心海裡芬芳燦爛。它深深地刻印在遊子的靈魂深處,它默默地溫暖著遊子的孤寂心田。
  • 特產與鄉愁徵文| 鄉情繫於糖麻花
    留住鄉愁,是人生情結,更是上年紀人繞不開的話題。這大概正是人們懷舊之心理所然。舊人相遇問好,離不開「吃過吶」的寒暄。因此,這種懷舊,這種鄉愁,這種留戀,常通過地方特產和家常菜而流露。其中一位盱眙籍同學春節前竟然給我帶來了一壺10斤芝麻油(芝麻油是當地的普通食用油),以示感謝。更奇怪的發生在九十年代初。那年去河北邯鄲參加國家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召開的建材工業信息發布會,就餐正好與建設部的一位司長坐在一桌。一桌吃飯,席間自然相互通報交流一番。那位司長是天津人,平易近人,大家也就很隨和地天南海北暢談。聽說我們來自江蘇鹽城,這位司長很是興奮。「哦!
  • 鄉愁賦(鄉音篇)——《邳州文化》第31期卷首語
    故曰:海外赤子有去國之愁,離土遊子有懷鄉之憂,茲乃謂之鄉愁也!  而鄉愁之中,倍感親切者,乃鄉音是也!溯古頌今,鄉情綿宕,誠摯噴冒,擷韻流芳。文詞詩賦,多擅厥長,格調高華,視野寬廣,家國情懷,弘大志向。逸懷當興舒廣袖,盛世飛歌潤大荒。
  • 浙江大陳島建設兩岸鄉情公園 重塑海韻鄉愁
    浙江大陳島建設兩岸鄉情公園 重塑海韻鄉愁 2019-10-10 2310日記者獲悉,台州市椒江區正著手建設兩岸鄉情公園,以重塑「還鄉夢」,激活大陳島海韻鄉愁。  60多年過去,大陳島依然是許多大陳臺胞的情感寄託,也留存不少關於兩岸鄉情的文脈基礎和資源。然而面向返鄉臺胞,大陳島存在寄託思鄉之情的情感依託載體不足,現有資源節點之間的交通聯繫不暢、遊覽體驗缺失、情感引導的節奏感不強等問題。
  • 淨鄉風 留鄉愁 聚鄉情——江西萍鄉鄉村振興重「走心」
    新華社南昌4月6日電題:淨鄉風 留鄉愁 聚鄉情——江西萍鄉鄉村振興重「走心」新華社記者賴星清明時節,漫步在鄉村小道上,感受文明新風拂面;流連於民俗館,觸摸鄉村歷史文脈;在屋場貼心會上,求索鄉村善治之路……在江西省萍鄉市,當地正以更加「走心」的方式助力鄉村振興。
  • 鄉情散文:朗讀中的鄉愁
    這期節目的收官之筆同時也是點睛之筆,即為集體記憶中的「鄉愁」。做客嘉賓是作家餘華、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臺灣詩人鄭愁予。從小,當我們還身在故鄉的襁褓中,嘻戲於父母的膝下,就開始從古詩裡體會離鄉的情緒。我們背誦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談起故鄉,人們總會帶著一股淡淡的愁緒。
  • 做足「鄉愁」這篇文章
    江兜新貌福清新厝江兜村是著名的僑鄉,2600個村民,卻有1.4萬個旅外華僑。數年來,村幹部帶領村民做足鄉愁文章,不僅建設起美麗宜居的鄉村,而且帶動村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使小鄉村變成宜居的家園,也讓海外鄉親的根永遠留在家裡。江兜村的建設對「空心化」的農村具有示範意義。鄉愁本是人文理念,也是一道文化景觀。它不僅可留住鄉情,凝聚人心,也能藉此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促進基層社會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 鄉愁賦白話文序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於寶島與世長辭,海內外人士莫不慨嘆惋惜,終其一生學術精湛,生涯豐富多彩,深情感處,鄉愁最甚,世稱「鄉愁詩人」。聽吧: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 鄉情散文:遊子生命深處的鄉愁
    那山、那水、那人……無不是遊子生命深處的鄉愁!漫漫長路遠,冷冷幽夢清,清明,用生死之刀把人間剪成歲月的傷。清明將至春分過,細雨濛濛哀愁落,雨洗清明,風吹哀愁,煙雨蒼茫,落英紛,芳草綠,一年又盡頭,折柳憶別離。哀切切,黙悽悽,酒灑天地間,傷情淚滿懷。親人的離去,讓我倍感思念,倍感悽涼和酸楚。
  • 鄉情散文:鄉愁就在那小巷胡同裡
    文:飛翔圖:來源網絡無論你走多遠,那記憶深處的鄉愁一定還在。鄉愁是什麼?是兒時記憶中的一條胡同一處小巷,或是一口水井,或是一個季節的一樹落葉。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
  • 留得住綠水青山 記得住鄉情鄉愁
    去年,湘潭市在全省率先開展美麗鄉村「十百千萬」創建活動,即利用自然風貌、基礎設施和建築布局,通過規劃設計,以修整為主、建設為輔,打造10個美麗鄉村示範鄉鎮(街道)、10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1000個美麗屋場示範點、10萬個美麗庭院示範戶。
  • 鄉情詩歌:詠菊(另兩篇)
    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索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 鄉情微調研①|我與白玉蘭的鄉愁變遷
    編者按2015年起,江蘇在省級機關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鄉情微調研」活動,組織動員機關黨員幹部利用元旦、春節、中秋、國慶等節假日回鄉探親休假的時機,觀察家鄉,訪問親朋,針對家鄉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或基層群眾的訴求進行調查研究,撰寫鄉情微調研,湧現出一批特點鮮明、觀察深入、視角獨特、文體新穎的高質量成果。
  • 北京將再建231個鄉情村史陳列室留住「鄉愁」:有人捐出母親嫁妝
    相關閱讀:20個鄉情博物館留住「鄉愁」市民正在參觀豆各莊博物館裡展出的老式農耕用具「這裡是從遼代至今留存的多處古蹟,包括蕭太后河、張翼祠堂、491電臺以及600多年的西馬古樹等多處……」在豆各莊鄉情博物館館長梁勇的帶領下,記者「穿越」了豆各莊從遼代至今1000年的歷史變遷。
  • 《樅陽鄉愁文集》出版發行
    9月4日,《樅陽鄉愁文集》出版發行會在黃鎮圖書館舉行。《樅陽鄉愁文集》出版發行會現場據了解,《樅陽鄉愁文集》於2018年正式啟動並成立編纂小組,歷時兩年,今年9月正式出版發行《樅陽鄉愁文集》分「樅川尋夢」「山水鄉音」「人文鬱勃」「村落無聲」「樅陽味道」「鄉風民俗」「農事•器物」「老街•老手藝」「鄉風民俗」「故鄉素描」9個章節,收錄文章50餘篇,圖片百餘幅,全書共26萬字。該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記述了樅陽民俗文化發展史,展示了樅陽獨特的鄉情和鄉愁,凸顯了「詩人之窟、文章之府、氣節之鄉」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