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潛入悄無聲 未品濃秋已立冬
今天(11月7日)
7時14分
我們迎來「立冬」節氣
立冬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
「立」為始,「冬」為終
這是屬於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不過
氣象意義上的冬天尚未到來
人體感覺還處在深秋時節
立冬
天氣
「立冬」過後,日照逐漸縮短,氣溫繼續下降,「紛紛紅葉滿階頭」「今宵寒較昨宵多」。雖然偶爾也會出現日麗風和、舒適溫暖的「小陽春」天氣,但冷空氣已具較強的態勢,活動開始頻繁。
根據歷史統計顯示,天津市區常年入冬時間在11月5日;最早為10月18日,出現在2002年;最晚11月17日,出現在2013年。從近10年的統計顯示,天津有兩年在10月底入冬、兩年在11月上旬,其餘年份入冬在11月中旬。由此可見,天津一般會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進入氣象意義上的冬季。
未來一周
圍繞津城的冷空氣活動並不頻繁
日最高氣溫
仍將維持在15℃以上
11月7日 星期六
白天到夜間:晴
偏北風4-5級陣風7級轉3-4級
16到4℃
11月8日 星期日
白天到夜間:晴間多雲
西北風3-4級轉微風,13到5℃
新一周
11月9日 星期一
白天到夜間:晴間多雲
微風,16到6℃
11月10日 星期二
白天到夜間:晴間多雲
微風,17到6℃
11月11日 星期三
白天到夜間:晴轉多雲
微風轉西南風3-4級,19到6℃
11月12日 星期四
白天到夜間:多雲轉晴
微風,15到5℃
11月13日 星期五
白天到夜間:多雲
微風,18到8℃
不過隨著進入立冬節氣
北方大部都將完成秋冬轉換
日平均氣溫
也將逐漸降至10℃以下
天氣轉寒
這是節氣的大勢所趨
立冬
三候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於水,所以是水與冰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凍。立冬之後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冬為凝結。「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為蜃與「雀入大水為蛤」相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立冬
食俗
「古人認為,秋冬之氣交於『立冬』。『立冬』過後,『西風漸作北風呼』,冬季來臨。我國民間素有『立冬補冬』的習俗,據傳以餃子進補,冬天才不會怕冷。」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
關於立冬,在老天津衛有俗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兒」。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在過去的農耕社會裡,人們勞作很辛苦,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放鬆一下,順便要美美地吃一頓好飯食。飲食上要少食鹹,多吃苦味食物,以助心陽,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柚子、苦菊等。
總有人問廣播君
你們怎麼一年到頭
是個節氣就吃餃子啊?
冬至吃餃子?
立冬也吃餃子?
到了除夕還吃餃子?
廣播君想說:
「餃子代表的是中國傳統文化」
立冬吃餃子的習俗由來已久
所謂「立冬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在立冬節氣,老天津人要吃倭瓜餡的餃子。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常言道,
「好吃不過餃子」,
茴香、韭菜、牛肉、三鮮……
餃子餡兒可謂多種多樣
▼
立冬長壽「第一菜」
白蘿蔔
立冬長壽「第一肉」
羊肉
立冬長壽「第一果」
山楂
立冬長壽「第一雜糧」
紅薯
立冬長壽「第一補」
枸杞
立冬長壽「第一湯」
海帶豆腐湯
立冬長壽「第一粥」
燕麥小米粥
立冬
習俗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是個重要的節日,有「迎冬」「補冬」習俗。古人認為,一過「立冬」,陽氣潛藏,陰氣盛極,寒為陰邪,最易傷陽。除適時進補外,還要增加睡眠時間,以利封藏而養陽氣,注意保暖,常按足底,早睡晚起,勤曬太陽。
起居
除飲食外,立冬之後,還要逐漸養成多睡一會兒的習慣,養護陽氣。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後再起床。
保暖
立冬之後,氣溫驟降,身體一些部位對寒冷非常敏感,應當特別注意保暖。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護好頭部、手部、腳部;外出時戴手套、帽子、圍巾,穿大衣;睡前用熱水泡泡腳;颳大風時最好不要迎風行走。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冬季比夏季更難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因此,最好在入冬時做個血壓監測,根據情況調整用藥量。
健身
立冬後,也不能因為天氣寒冷,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冬季也要適當感受天氣間的寒涼之氣,走出室外,激發身體潛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見太陽才運動」。戶外活動在上午9點半以後到下午4時之前進行最為適宜。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體微熱為度。適宜的運動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極、敲打健身球等。
此外,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冬泳都是不少人喜愛的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
@老人家們!一定要注意
下面這樣晨練=減壽!
▼
立冬
提醒
「立冬」前後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建議公眾,隨時注意添加衣物,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當前,我國流行性感冒已經進入流行季,同時,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蔓延,疫情輸入風險持續存在。少聚集、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詳情)
立冬
廣播君已經想好今天要吃什麼了
▼
中午倭瓜餡兒餃子
晚上銅鍋涮羊肉
吃完後再來點蘿蔔下下食兒
今天
你準備怎麼吃?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在這個萬物收藏的季節
蓄積能量,牢牢紮根
只為下一次的綻放
編輯 | 霍然
綜合 | 中國天氣網 新華網 央視新聞 人民網 最愛大北京 天津氣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