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被重慶超越,掉出一線城市的聲音不絕於耳,「守擂」的廣州...

2021-01-09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楊歡 盧祥勇

「直通商學院」,

中國財經院校報考權威平臺;

10,000,000+數據精準薦校;

30+名校直播引路;

點亮財經學子職業生涯↓↓↓

全球新冠疫情數據,請下滑到文末查看

「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這句電影中的臺詞,放在廣州身上同樣適用。

今年上半年,廣州GDP10968.29億元,同比下降2.7%。同期重慶GDP11209.83億元,同比增長0.8%。

這意味著,重慶超越廣州,躍居全國經濟第四城。

這不算是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早在2019年,重慶GDP猛增6.3%至23605.77億元,與廣州(23628.6億元)的差距僅23億元。

在不少學者看來,重慶GDP超過廣州,短期來說沒有多大意義,屬於恢復性增長。中山大學嶺南經濟學院教授林江告訴記者,這是疫情的特殊情況所致,不一定可以用半年的數據來推測全年的結果。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廣州掉出一線城市的聲音不絕於耳。2017年深圳GDP後來居上,完成對廣州的超越,同一時期,由於杭州在網際網路上的突出表現,被認為對「錯失網際網路」的廣州構成了新的挑戰。

從北上深廣、北上深杭,到如今的北上深渝,「守擂」的廣州,還能堅持多久?

老對手

仔細觀察廣州GDP變化,不難發現經濟的回血跡象。今年一季度,廣州GDP同比下降6.8%;第二季度同比增長0.9%,比第一季度提高7.7個百分點。

但與「老對手」深圳對比,卻仍顯得有些不盡人意。今年上半年深圳GDP12634.30億元,同比增長0.1%,成為唯一「轉正」的一線城市。

△ 四大一線城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比較

數據來源:各市統計局

分析深圳上半年三次產業結構,其第二產業佔比最高,且第二產業增加值降幅最小,僅下降2.3%。同期,廣州第二產業增加值下降了7%。

圖片來源:攝圖網

儘管去年開始,深圳就出現了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第二產業投資增速負增長的現象,但作為一線城市中的「製造強市」,深圳工業在今年上半年基本上穩住了基本面。

其中,先進位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增速較一季度分別回升12.6、11.7個百分點。

再來看廣州,儘管其第二產業增加值整體同比下降,但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仍增長了1.5%。其中,汽車、醫藥、醫療設備儀器、計算機四大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7.1%、19.8%、94.5%與2.2倍。

所以差距從何而來?

林江認為,這與廣州製造業基礎有關。廣州的產業結構之中相當一部分是與傳統製造業,例如石化、汽車製造有關,受疫情影響較大。相對應的,深圳的新經濟、新產業在產業結構中佔據較大的比重,而新經濟和新產業大多數與大數據、雲計算、5G通信有關,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

在城市競爭中,慢進也是倒退,疫情似乎加劇了這種分化。受廣深不同的產業轉型節奏影響,兩市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外貿差距拉大。

根據兩市發布的外貿數據,上半年,廣州全市進出口總額4253.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一季度有所擴大。其中,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7%,進口總額同比下降13.8%;

而深圳進出口總額13356.75億元,同比僅下降0.5%,幾乎回到去年同期水平,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1.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同比下降5.9%,進口回歸增長通道,同比增長6.5%。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告訴記者,廣州外貿表現不如去年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來廣州前期疫情較深圳更嚴重,二來廣交會線上舉辦影響了廣州外貿的表現,三則與廣州外貿結構有關。

「儘管廣州南沙港貨櫃運輸在全國排名仍然靠前,但與深圳鹽田港相比,散裝貨物更多。」彭澎分析,這意味著,高附加值、高精尖製造產品仍更傾向於從深圳出海,而廣州有大量煤、油等運輸更容易受疫情影響的產品。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深圳外貿快速恢復,部分得益於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其中,集成電路增長68.9%,燈具增長21.8%。

此外,提前搭建的線上渠道在特殊情況下顯現出更大的優勢,上半年,深圳海關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148.5億元,同比增長2.8倍。

新競爭

如果說一直以來,傳統的產業結構限制了廣州經濟更快恢復,那麼,與重慶相比,廣州又有什麼新的「短板」?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重慶市統計局公布數據,今年上半年,重慶GDP為11209.83億元,增速亦迅速回正,同比增長0.8%。其中,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407.84億元,增長0.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191.97億元,增長0.5%。

與深圳類似的是,重慶第二產業的快速恢復推動其反超廣州。作為網際網路產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深圳較早完成的製造業轉型為其爭取到發展的時差。那麼,重慶的情況又如何?

去年第四次經濟普查公布了2018年各市具體的產業結構,我們可以從中大致了解廣州和重慶兩市製造業的轉型進度。

2018年,廣州市共有4個製造業行業實現營業收入超千億,其中,汽車製造業以5631.06億元的營收排名居首,緊隨其後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營收分別為2305.05億元、1675.25億元和1460.11億元。

與廣州相同的是,在重慶的4個超千億營收的製造業行業中,汽車製造業與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同樣在冊。但其排位與廣州恰好顛倒——後者以4596.07億元的營收,超過傳統產業汽車製造業的4174.90億營收額。

儘管廣州優勢並不在第二產業,但從今年上半年的經濟表現來看,第二產業的結構或許對第三產業的回血度產生了部分影響。

另外,廣州獨具優勢的外貿,也有被重慶趕超的可能。

今年上半年,在廣州進出口總額下降至4253.6億元的同時,重慶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756.2億元,同比增長3.5%。

多位專家都指出,在疫情影響下,尤其依賴外向型經濟的廣州出口形勢不樂觀是意料之中,而大批原本走空運、海運的貨物轉到了鐵路運輸,一度造成中歐班列線路相繼爆倉,重慶等節點城市也迎來了外貿增長的新機遇。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內陸城市「沿海化」進程正成為大勢所趨。2019年,廣州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9995.8億元,同比小幅增長1.9%,重慶則大增11.0%至5792.8億元。

再定位

不少人認為,重慶與廣州的換位可能只是暫時性現象——畢竟,疫情影響尚未完全結束,國內國外形勢也正在發生變化。

但在彭澎看來,廣州被超越也可能存在其「必然性」。他列舉了三個原因:

首先,重慶GDP增速曾多年居於全國城市之首,較高的增長動能顯示出重慶改變現有格局的可能性;

其次,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三峽庫區擴容等政策利好,以及背後區域經濟發展均衡的考量,需要重慶站上更高的位置;

再次,重慶的資源稟賦提供了發展的基礎,「以常住人口為例,重慶已突破3000萬,而廣州僅1000多萬」。

但這似乎與廣州自身的定位並不符合——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廣州需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圖片來源:攝圖網

重慶的超越為廣州敲響了一記警鐘。正如林江所說,廣州應該比其他城市更願意開展制度創新,反過來推動城市的科技創新,從而實現廣州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目標。

從廣州自身來看,其優勢並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林江舉例,廣州發達的現代服務業完全可以推動廣州傳統出口導向的製造業向內需轉型,比如加大研發、金融、法律、專利、保險等投入;此外,現代服務業還能推動內循環經濟,這體現在與外方進行智慧財產權的協商、生產流程的再造、貼近中國消費者的產品設計、營銷等。

而從整個區域發展來看,廣州還有待於進一步利用大灣區資源,擴大施展空間,突破資源限制。

彭澎認為,廣州不妨放眼深圳。在最近半年時間內,深珠合作示範區、深惠協同發展試驗區的消息先後傳來,深圳創新地區協同合作模式正在不停外溢。

在這個層面上來講,廣州可以「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一個可行的做法是,讓「廣佛」「廣清」一體化速度再加快一些。

按林江所說,傳統的製造業造就了廣州產業鏈和供應鏈相對完整,這些過去以出口服務為主的鏈條,現在在內循環經濟的引導下,完全能夠實現華麗轉身,為拓展廣州以及周邊城市的內需市場服務。

具體而言,廣州還需要更多面向未來、有效提振經濟的大項目。

2017年,深圳GDP超越廣州後,彭澎預測兩市長期「反覆你追我趕」的情況並沒有實現,一個原因是,前期廣州計劃引進的富士康、思科等項目最終未能落地,使兩市排名愈加固化。

「廣州可以抓住一些新的苗頭,近幾年,網際網路集聚區、國際金融城等平臺逐漸成型,最重要的是讓新型產業的頭部企業和總部企業迅速入駐。同時,還要培育廣州的民營企業世界500強,在這方面與深圳相比還差很多,廣州需要做更多努力。」彭澎指出。

記者|楊棄非編輯|楊歡 盧祥勇 王嘉琦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4大一線城市差距拉大,北京上海逼近4萬億,廣州將被重慶超越
    中國這麼多年來被人們廣泛所知的四大一線城市就是北上廣深,只要一提到一線城市就會聯想到它們,因為它們的經濟長期佔據中國金字塔的最頂端,所以想要超越真的是很難,但是城市發展隨時都在變化,比如曾經引以為傲的天津足以匹敵上海,那時候的天津風光無限,可是去年天津直接從第五滑到第十的名次,讓人遺憾
  • 新一線頭部城市紛紛對標廣州!廣州將是城市洗牌的風暴中心?
    我國大陸四座一線城市各有定位,他們都在一定的領域具有很強的話語權,他們分別引領著我國東部沿海和各大城市群的發展,雖然北上廣深十分強大,但他們的地位並非牢不可破,前幾年天津發展一度要衝擊廣州,重組一線城市,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今天廣州又受到來自重慶的壓力,2020年重慶GDP超越廣州已成為事實,雖然重慶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替代廣州。
  • 廣東「潛力十足」的2個城市,一個新一線,有望超越廣州
    到目前為止,國家共4個一線城市,而擁有絕佳地理位置的廣東就佔了2個,一個是深圳,而另一個是廣州,其實除了這兩個城市,還有很多發展良好的城市正在默默的崛起,以直線的效率飛躍,那麼,在廣東,除了深圳和廣州,還有哪些城市的最有發展的潛力呢?
  • 廣州今年,能否跌出一線城市之列?哪座城市會取代廣州成一線城市
    伴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許多城市的發展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如今我國仍處於發展前沿的城市是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但從近幾年廣州的成績來看,隱隱有被重慶超越的趨勢,2019年重慶的GDP將直逼廣州,兩個城市的經濟差距不大,但到2020上半年重慶GDP將超過廣州,排名第四。因此,2021-2021,廣州能落在第一線嗎?預計哪個城市將會取代廣州?
  • 2020上半年GDP百強城市出爐:江蘇13城全數入榜,泉州西安進入前20
    重慶超越廣州,泉州上升6位進入20強顯然,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對部分城市的經濟發展影響較大,而其他受影響較小城市的經濟也實現了彎道超車。在GDP20強城市中,重慶和成都作為西南區域經濟中心,上半年GDP增速實現正增長,分別達到0.8%和0.6%。
  • 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50強 中國城市gdp排名2020
    近期,不少城市和省份已經統計公布了前三季度GDP,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今年前三季度GDP 50強城市花落誰家?  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此外,前三季度GDP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也達到了31個。
  • 中國城市GDP十強排名:湖南廣西皆無一上榜,重慶首次超越廣州
    首先從整體上來說,我們中國各城這幾年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不說北上廣深那些大城市,就拿國內的15座新一線城市來說。10年前可能有地鐵的都不多,但現在不說有地鐵了,連地面交通都完善了很多,堵車的概率比以前低了太多太多。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生活確實是被改變,而且是變好了。
  • 廣東「最富」的3座城市,一個GDP超2萬億元,成功超越廣州!
    在飛速發展的今天,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正因為有這樣的人的存在,我們國家的經濟才會提高,住在廣東省的各位,知道廣東省什麼樣的城市比較富裕嗎?今天就廣東「最富」的三個城市,一個gdp超過2萬億元,成功超越廣州;no3:東莞作為廣東省有名的地級市,東莞還是靠近珠三角,所以有比較便利的交通,水運、陸運、空運都很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東莞的各種產業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其gdp一度達到七千多億元,在廣東各城市中屈指可數。
  • 全國上半年GDP前10城市名單!
    重慶超越廣州晉升到第四位, 南京首次擠進全國十強, 武漢市未公布2020年上半年GDP準確數字。 廣州與重慶 上半年重慶生產總值超過了廣州
  • 重慶GDP直逼廣州,會成為一線城市嗎?這兩點做不到很困難
    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平穩的增長階段,不再像以前一般飛速增長,所以我國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也趨於平緩,而在這個時候,中國有一座城市的發展卻非常快,GDP直逼廣州,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為中國下一個一線的城市,對於這座城市的未來發展,你們看好嗎?
  • 2020年上半年全國省份城市gdp排名 上半年gdp全國排名2020
    目前,31省市均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廣東、江蘇、山東位列前三,16個省份是正增長,西藏以5.1%的增速居全國第一位。  受疫情影響,廣東GDP增速小幅下降2.5%,GDP總量依舊領先全國。江蘇緊隨其後,GDP總量為46722.92億元,同比增長0.9%。值得注意的是,江蘇跟廣東的GDP差距明顯縮小。
  • 深圳坐實超越廣州,不僅是GDP,計劃建造湖貝塔秒殺廣州小蠻腰
    現在各個城市都在努力發展經濟,每年都有各個城市的gdp排名,評價當年城市的發展,這幾年,廣州市讓出了廣東省gdp第一的位置,被深圳趕超,深圳也成功成為僅次於北京、上海的超一流城市,但是,網絡上很多人,超過gdp只會是什麼也不是,也高於廣州建設深圳好,廣州有廣州塔,深圳是這次,實際上是超越了廣州
  • 廣州人,為何在「重慶GDP超越廣州」後依然淡定?
    今年上半年各大城市GDP出爐,重慶超越廣州成為全國第四,年復一年的話題「廣州又又又跌出一線城市「又再次被提起。但廣州人都不會驚慌失措,只會平靜地說一句:「淡淡定,有錢剩。」▲90年代廣州南越文帝王墓考古現場,圖90年代,廣州正處於城市建設的活躍期,而市中心的財政廳一帶也自然不甘落後
  • 超越成渝!黑馬西安,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然而今年以來的西安,無論是經濟、人口還是房價漲幅,在一眾中心城市中都表現得尤為低調。經濟方面,還沒坐熱的Top20寶座拱手讓人了,守擂失敗,且一路下滑了四個位次,被東莞、濟南、合肥、福州超越。2018年,西安常住人口增量為38.7萬,在強二線城市或者說在新一線城市中,位列前茅。然而,到了2019年,常住人口雖然也接近20萬,位列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榜單前列,但是位次下滑了不少,被杭州、寧波、佛山、成都、重慶、長沙超越。
  • GDP直逼廣州的重慶,會成為一線城市嗎?改進這兩點很有希望
    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變遷,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很多城市的發展也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就去年各城市的GDP來看,進步最大的無疑是重慶了,重慶去年的GDP高達2.36萬億元,在我國眾多城市中位居第五,距離排在第四的廣州經濟僅相差22.83億元。那麼GDP直逼廣州的重慶,會成為一線城市嗎?
  • 中國這座城市即將崛起,如今已經超越武漢,未來有望趕超一線城市
    一些城市的發展雖然得到了遊客們的喜愛,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在好的大城市中有很多發展,許多發展到高層大廈,看到這樣一座享有盛譽的建築物的遊客們的關注,帶動了經濟的發展,除了比較發達的一線城市外,我國還有許多發展很快,即將崛起的城市。
  • 若廣州不再是一線城市 你是否會選擇卷包袱離開?
    不僅如此,廣州的房地產行業長期疲軟,幾乎缺席了「一線城市競爭」。所有的這一切,不禁讓人疑惑:廣州是否已經跌出了「一線城市」名單呢?近日,世界經濟論壇首度與廣州攜手,舉辦聚焦中國機遇的商業圓桌會議,而且是基於廣州背景的一次會議。會上,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強調廣州是一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城市」。
  • 中國「最尷尬」的新一線,入選國家中心城市,GDP卻排在20名後
    已有15個新城市進入中國市場,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和昆明,這些城市都是面向世界的未來中國的大都市,它們都是地區中心城市,有著獨特的競爭優勢。
  • 廣東省2020年上半年城市GDP匯總,佛山中山折戟、深圳拉開廣州
    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因為疫情原因導致並不是太理想,GDP增速-2.5%,在前十省跌幅最大的。希望廣東在下半年能儘快復甦,全面恢復增長。廣州全省21個城市的表現大部分都不是太理想,復甦明顯恢復增長的只有深圳、汕尾、韶關等少數幾個城市,大部分城市還是負增長
  • 2020上半年全國城市GDP:上海第一、北京第二,香港差點輸給重慶
    2020年8月得到的最新消息:前不久,權威媒體公布了一份「2020上半年度GDP城市排行榜」。從榜單中,我們能看到排名的變化以及今年各城市GDP實際增速情況。排在第六名到第十名分別是:蘇州、成都、杭州、南京以及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