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
全球留學生在某種程度上
實現了「大一統」
「你的大學我的大學 好像都一樣 小小屏幕大大黑眼圈 上呀上網課」
當然,如果只是簡單地把「課程」搬上網,媽媽當然可以「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畢竟只是把上課的地點從教室換成自己房間而已嘛,so easy!
但老師對group work(小組作業)的堅持也同步到了線上,就有些令人難以接受了。
畢竟比 Group Work 更難的事情是什麼?是Online Group Work!
先來看看這屆網友們都被小組作業逼到了什麼地步吧~
@今天放假了嗎:比趕due更難的是一周要趕3個due,比一周趕3個due更難的是,趕3個group work的due。
@往城市邊緣開:我再也不說我不愛寫paper了,頭禿有什麼要緊?總比group work直接讓我昏厥來得好,還線上小組作業,學到啥了?團結友愛是不可能的,學到的是只有今天我背鍋了嗎?
@不吃巧克力:最近好多門課都要小組作業,我還在國內悲催網課,每次小組開會討論都要半夜,真的是熬死我了。
而大家之所以「痛斥」online group work,最大的原因還是:
世界上的牛人這麼多,但他們偏偏都不是我的隊友。
而我的隊友們,都是以下這些類型的:
#問啥啥不行#
人菜=偷懶的正當理由
每當小組作業進入到了任務分配階段,你總能聽到這些熟悉的聲音:
「這個我做不好」「這個我之前沒做過誒」「要不我還是算了吧 我怕拖大家後腿」「我太菜了,為了我們組,要不還是你們來吧?」
#全世界TA最忙#
等一下=如果你們結束前我沒出現也是正常的
如果說原本的group work還能有一些好處值得表揚的話,那一定是面對面討論多多少少還能讓你鍛鍊一下口語,但online group work往往意味著:
「不好意思,我現在不方便說話,直接打字吧」「稍等一下,有事」「馬上上線,你們先討論著」「今天我沒空,你們討論吧,結束了notes發我就行」
#空頭支票愛好者#
嗯嗯=我只是回復一下消息
總有那麼幾個「靠譜」小夥伴,回復得最快,完成得最慢,不到last minute,誰也不知道整組的命運走向:
-「xxx,這個你聽明白了嗎?」-「嗯嗯」-「xxx,明天就是ddl啦,這個今天能改完嗎?」-「嗯嗯」-「xxx,我們交了,沒寫你名字,畢竟你什麼都沒做」-「嗯嗯」
#我是(偽)大佬聽我的#
NO=你們說的都不行
一開始以為自己抱到了大腿,直到我們的意見被強行一一否定:
「我覺得這個不行,老師不會喜歡的」「我們的目標可是拿高分,這樣不夠」「我是這樣理解的。。。。」「就按我說的做吧」
但其實我們眼中他的意見:
吐槽歸吐槽,學姐當然理解大家對group work的百般逃避都是事出有因,不論你是carry全場的leader,還是上述提到的任意一種令人心痛的隊友,小組作業都是廣大留學黨的必闖關卡之一。
那怎樣才能找到自己適配的隊友,圓滿完成任務並在group work中培養出團結協作精神呢?下面學姐就給各位已經留學以及即將留學的網友們支支招,讓大家都能找到最匹配自己的小組隊員~
1 精準組隊
如果是自由組隊,一定要搶佔先機,精準「狙擊」平時課堂表現的活躍分子或者和自己聊得來的小夥伴們。
第一類隊友自然不用多說,你不用擔心他不積極,他組織討論一定比你還勤快;你不用擔心他開空頭支票,他做作業一定比你還用心;你更不用擔心他過分謙虛,他的idea估計能撐夠好幾次作業的分量。
第二類隊友,是出於group work需要最基本的了解和相互信任,和已經有友誼基礎的小夥伴組隊,也相當於排除了碰到不靠譜或者性格差異極大隊友的可能,保證了團隊能夠和諧相處的基調。
2 先兵後禮
不論是自由組隊還是名單分配組隊,在整個小組的成立初期,大家就應該明確每個人都是團隊的一份子。不論能力高低、知識儲備量的多少,每個人都有發表言論的權利也有參與討論的義務。
更重要的是,作為團隊的一員,每個人都應該付出努力,對團隊最終輸出的成果負責。
在達成「團隊」共識的過程中,要講清楚出現不參加討論或者不按時交付個人部分任務的後果,比如並不會把他寫進小組成員名單之類的。這樣對整個小組進度也算是有了最初保障。
3 最後通牒
友情提示,在面對組員划水這件事,該明說還是要明說。
如果組員不接受可以郵件向老師說明情況舉報或者peer eval打低分。
總之不要自己硬扛,這樣不僅會讓自己很累,也失去小組作業本身的合作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