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翻拍,新版為何不如老版?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
四大名著,基本上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可以說每一個人的童年都伴隨著四大名著,電視劇熟悉的旋律。尤其是《西遊記》,每當聲音響起,就意味著寒暑假到了。以四大名著為素材的電視劇,基本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文化生活不是太豐富的20世紀最後20年,老版四大名著為我們貢獻了美味的精神大餐。
儘管老闆四大名著經典至極,可是依舊避免不了被翻拍的命運。我們不難發現。新版四大名著無論在劇情還是特效,都優於老版四大名著,可是新版四大名著就是不如老版四大名著。針對這一文化現象,老梁的解釋可謂一針見血。
在我國一個好的素材往往會被翻拍,翻拍的電視劇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可能性,但是大部分的翻拍,往往是狗尾續貂,不堪入目。比如新版《三國》、新版《紅樓夢》,新版《西遊記》、新版《水滸傳》。
四大名著的拍攝手法、特效技術、劇情設置等等各個方面,尤其是演員很養眼,不能說不好,但是觀眾不買帳。老梁從4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他的解釋可謂一針見血。
第一:觀眾先入為主,老版實在經典,無法突破的天花板
小編在上文提到,上個世紀最後20年可以說是我國文化生活的一片荒漠。在這樣的情況下,四大名著素材電視劇的先後播出打破了這種尷尬局面。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沒有什麼可供消遣的電視節目,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自然而然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加之,當年四大名著電視劇可以說是萬人空巷,裡邊的人物,情節設置已經完全思維定式。比如孫悟空,就是六小齡童,諸葛亮就是唐國強等等諸如此類。因而,在拍新版四大名著的時候,就很難接受裡邊的人物情節設置。
第二:創作心態不同,急功近利,無法靜下心來創作
這一點尤為重要,比如老闆《紅樓夢》的拍攝過程很能體現這一點。眾所周知,老闆《紅樓夢》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琢磨情節,琢磨人物角色琢磨,服裝道具等等等等。
當年的紅樓夢是有深厚的官方背景可以不計成本的投入,能夠邀請頂尖的紅學專家,在一起探討,所以說質量是相當的高。新版紅樓夢就不是這樣,必須要求七八天拍一集,一年完工,這樣的拍攝進度,質量又有如何保證呢?
第三:導演分心,內容投入不足,以至於質量不怎麼好
新版四大名著最出色的問題就是場面大,特效多,演員薪酬高,這一系列的問題,就導致導演不得不分心來應對這些問題。不能完全保證質量,但是相當被動的。老版四大名著就不存在這一問題,可以不計成本的投入,細節上是新版四大名著所不能比擬的。
第四:各方利益糾紛,難以平衡,壓縮投入成本
現在四大名著的翻拍背後不是導演精心地琢磨電視劇本身,而是更多的與投資方的較量。一個角色不是說導演喜歡就讓你來拍,而是說投資方看對哪個就必須用哪個。
所以新版四大名著就出現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人物角色非常的單薄,缺乏張力。再加上新版四大名著,拍攝完畢之後,會牽涉到版權的劃分,背後的利益池是相當驚人的。
基於此我們不能理解為何四大名著翻拍,老闆不如新版,老梁的解釋可謂是一針見血,監獄長指出了四大名著在翻拍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其實作為觀眾的我們要求非常簡單,只想看到傳統文化真正的魅力,真正的四大名著。
但是新版四大名著在拍攝過程中恰恰不能解決這一矛盾,這就導致了老闆四大名著,遙遙領先於新版四大名著。對此大家是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