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小將」薛仁貴,盛唐一代梟雄,坑殺13萬俘虜成為一生的汙點

2020-12-13 西楚夜烽

「白袍戰將」薛仁貴,盛唐一代梟雄,坑殺13萬俘虜成為一生的汙點

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湧現了許多千古傳奇人物,直到今天還在被人們津津樂道;其中不乏英勇名將的故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位傳奇將軍——薛仁貴,關於他的典故可是不勝枚舉,比如「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遼東」「脫帽退萬敵」等等,但這樣的傳奇英雄也有備受爭議的黑點!

薛家祖上本是為官的大族,但到了薛仁貴父親這輩就開始家道中落,所以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困、地位卑微,以種田為生。當時他正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妻子柳氏對他說:「如今皇帝(李世民)親徵遼東,招募驍勇的將領,這是難得的機會,您何不爭取立功揚名?富貴之後回家,在遷葬祖輩的墳墓也不遲」。於是薛仁貴應召入伍,從此步入軍旅!

在戰場的薛仁貴神勇無比,初入戰場就嶄露頭角。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徵高句麗,在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住,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首級懸掛於馬上。高句麗軍因此膽寒,於是撤軍。從此薛仁貴揚名軍中。同年四月,薛仁貴身著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衝陣,所向無敵,高句麗軍團望之生畏。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打敗,被斬首兩萬餘級。隨後李世民親自召見薛仁貴,並封為遊擊將軍,備受寵信!

從此薛仁貴在盛唐大放異彩。他多次帶兵打敗高句麗、北破契丹,立下赫赫戰功。但很快他也迎來了汙點。661年,鐵勒酋長夥同其他部落騎兵犯境,當時鐵勒九姓擁兵十幾萬,憑藉天山的地勢,企圖和大唐一決勝負。唐高宗派出薛仁貴討伐鐵勒,在天山上,薛仁貴臨陣連發三箭射死三名鐵勒大將,鐵勒人嚇得立即下馬投降,放棄抵抗。軍中遂歌: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降服鐵勒之後,為了徹底消除後患,薛仁貴命令部下將13萬已經投降的鐵勒人就地坑殺,製造了中國歷史上駭人聽聞的暴行。

從此鐵勒九姓走向了衰亡,薛仁貴成為了天上下凡的殺星,大唐敵人眼中的殺神。他的殺戮行為也成為了他一生的汙點。隨後薛仁貴也迎來了自己的人生中最大的敗仗——大非川之戰,薛仁貴幾乎全軍覆沒,因此被高宗貶為平民。後來高宗念及曾經的輝煌戰績,重新啟用了他,突厥進犯時薛仁貴脫掉頭盔,直接嚇得突厥人落荒而逃。雲州大捷之後第二年薛仁貴就去世了,終年七十歲,在古代已經是高齡!

由於鐵勒部族經常來犯,所以薛仁貴才痛下殺手斬草除根;人無完人,坑殺13萬鐵勒人成為了薛仁貴最大的汙點,但即便如此,歷史還是給這位傳奇英雄很高的評價!

相關焦點

  • 薛仁貴徵戰勝利後,為何要下殘忍命令:坑殺10萬投降士兵!
    此時只見,一白袍小將,手持方天畫戟,身騎紅馬,一路疾馳,朝敵軍首領奔去,振臂一呼,方天畫戟隨之而動,須臾之間,敵軍將領躲閃不及,人頭已被白袍小將取下。高句麗軍被嚇得心有餘悸,不知所措。白袍小將回城之後,將敵軍將領頭顱掛在城門上,敵軍賊膽已破,只得退兵,唐軍將領劉君邛也因此被救。而這白袍小將,正是從軍不久的薛仁貴,薛仁貴也因此在軍中揚名。此後,薛仁貴繼續跟隨唐太宗討伐高句麗,軍隊一路徵戰,行至安市城,敵軍以二十萬兵力抵擋唐軍,唐太宗根據地形將唐軍分為幾路,分別進攻。
  • 從農民到戰神,大唐「白衣神將」,薛仁貴的傳奇一生
    千鈞一髮之際,只有新兵蛋子薛仁貴單槍匹馬趕到,大喝一聲,躍馬向前,將高句麗將領斬於馬下,並把其首級繫於馬鞍上。史載,「賊皆懾伏,由是知名」。薛將軍的傳奇就這樣開始了。「將軍不敢騎白馬,蓋懼其易識也」。這為將者不能太標新立異,然而薛仁貴在戰場上卻喜穿一身白色戰袍。「華而不實」是人們對金孔雀的評價,顯然白騎白鎧白袍的薛仁貴不是金孔雀。
  • 為震懾土匪造福百姓,他坑殺5000俘虜,九一八後血戰日軍震驚全國
    面對俘虜,更多是的「繳槍不殺」的政策。每件事情都有因果關係,就像對待俘虜的這件事情上,從古至今,那些殺害俘虜的人似乎都有一些不同尋常的結果。就像是戰國時期的白起,一生從未敗北過,戰功赫赫的他因為坑殺趙國40萬大軍,被稱為「人屠」,最終被逼自刎。
  • 此人坑殺降卒,收受賄賂,強娶俘虜,卻被後世盛讚為千古良將
    歷史上殺俘虜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像白起因為坑殺趙卒被人家稱為人屠,而項羽坑殺秦卒也被世人所不齒,但是這個人不但坑殺降卒,而且收受賄賂,還把手下送來的俘虜娶做小妾,可以說這些事情都大大的折損了他的名聲,但是後世對他的評價卻非常的高,認為他是千古良將,一些小說,電視劇更是把他捧到了天上
  •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背後的殘忍:坑10萬俘虜,鐵勒公主被逼為妾
    薛仁貴,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神。而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但在「三箭定天山」的背後,卻有一段血腥而黑暗的歷史。而這段歷史,就不怎麼為人所知了。龍朔元年(661年十月九姓,遊牧於天山(今蒙古國杭愛山)一代的九姓鐵勒部落,因為無法忍受唐朝持續的徵調,悍然發動叛亂。
  • 此人收受賄賂,強娶俘虜,坑殺降卒,卻能名垂千古,被後世盛讚為千古...
    歷史上殺俘虜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 像白起因為坑殺趙卒被人家稱為人屠,而項羽坑殺秦卒也被世人所不齒。 他就是薛仁貴,大唐的戰神。
  • 《薛仁貴回窯》——唐代名將薛仁貴,為何建立功業後要回寒窯?
    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後,他的老部下也都隨著歲月流失,紛紛老去,不能再像之前一樣去前線殺敵,此時的李世民急需一位有才能的年輕部下,這是一位名叫薛仁貴的年輕人出現在李世民的面前。薛仁貴如何得到唐太宗的賞識?
  • 薛仁貴是一個帥氣的白袍小將,妻子為他苦守多年
    薛仁貴出生在一個不錯的人家裡,他的父親是一個很善良的人,但是薛仁貴出生的時候,不知道是怎麼了居然不會說話。他的父親很著急,訪問了很多有名望的醫生都沒有用,有的人說這個孩子活不下去多久了,他的父親不忍心看著他夭折,於是在他小小年紀的時候就給他送到了山上拜師學藝。
  • 沙場白袍一詞為何成為了他的專用?為何他一脫帽就嚇退了十萬大軍
    突然,戰爭開始,唐軍這邊飛躍而出一匹高頭大馬,馬上有一位白袍小將,他拿著方天畫戟,單槍匹馬,殺入了遼軍之中,只見他所到之處,殺法果斷,如同神人,遼軍無人能擋。這時,立在遠處高臺之上的唐太宗李世民也看到了這位白袍小將的表現,開口不停地讚揚道。
  • 薛仁貴打虎投軍的傳說
    這個白袍小將雖然無比英勇,但此時身在何方?徐茂公說,陛下,臣夜觀天象,北鬥星座東方閃光發亮,據臣掐算,這位白袍小將應該在河東一帶的絳州龍門之鄉。其實,徐茂公早已訪查到河東絳州龍門縣有位名叫薛仁貴的白袍小將身高八尺,膂力過人,自幼熟讀兵書,有勇有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只因家境貧寒,終日在汾河灣打雁,以此謀生。
  • 白袍將軍薛仁貴故裡河津藏奇景
    白袍將軍薛仁貴故裡河津藏奇景   說起唐代名將,薛仁貴可謂其中的佼佼者。「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這些廣為流傳的故事,讓薛仁貴光環加身,也引發了很多民間故事對其的演繹,窮小子一朝成為一代名將,與妻子柳氏的故事更是傳播久遠。   那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難以考究,但薛仁貴是唐朝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卻是不容爭辯的事實。在絳州龍門,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津,仍能尋找到這位名將的歷史印記。
  • 故事:薛仁貴打虎投軍的傳說
    這個白袍小將雖然無比英勇,但此時身在何方?徐茂公說,陛下,臣夜觀天象,北鬥星座東方閃光發亮,據臣掐算,這位白袍小將應該在河東一帶的絳州龍門之鄉。其實,徐茂公早已訪查到河東絳州龍門縣有位名叫薛仁貴的白袍小將身高八尺,膂力過人,自幼熟讀兵書,有勇有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只因家境貧寒,終日在汾河灣打雁,以此謀生。
  • 唐朝一代戰神薛仁貴,死因究竟為何?真是被兒子一箭射殺?
    中華兒女從軍夢,薛仁貴徵東顯將才。「薛仁貴徵東」一事被許多影視劇作為拍攝題材,那麼一戰展才華,威名震華夏的名將薛仁貴,他的一生又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看著己方軍中白袍小將猶如殺神般將敵人殺得片甲不留,令他心中頗為動容,卻想不起什麼時候軍中竟出了這號人物。於是,他在戰鬥結束之後就召見了薛仁貴,並論功行賞。
  • 坑殺異族13萬,屠夫薛仁貴為何深受朝鮮人愛戴
    更有白左聖母表示,薛仁貴坑殺鐵勒人十三萬,奪取財寶納入私囊,是破壞民族團結的冷血屠夫!  真相是這樣嘛?薛仁貴以2000人殺退扶餘川高句麗軍10萬的時候,你李勣在哪裡?結果等到薛仁貴靠著兩三千人把高句麗整個鴨綠江以北的戰區打個稀爛,李勣趁機打援擴大戰果,攻破鴨綠江防線。在薛仁貴合圍平壤的時候,李勣又冒出來了……  再說說所謂的坑殺鐵勒人十三萬。
  • 他曾一次坑殺十數萬降卒,臨陣娶妻,卻依舊被譽為千古良將
    大唐名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神勇徵遼東」等戰績廣為流傳,諸多影視劇中皆是以白袍小將形象出現,忠勇無雙,是李世民以及唐高祖的愛將,其公正廉明,並無劣跡。這樣的千古良將,很難將其與人屠白起聯想到一起。
  • 李世民夢見白袍小將和一首詩,徐茂公解夢真是絕了,句句經典
    而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忽然竄出來一位手拿銀槍,胯下戰馬的白袍小將,當即打敗了那賊人救下了唐太宗。唐太宗也是感恩,就問小將的姓名以便來日報答,只見小將念出四句詩:家住遙遙一點紅,飄飄四下影無蹤。三歲孩童千兩價,保主跨海去徵東。話音剛落,連人帶馬縱入龍門而去。
  • 薛仁貴:唐朝一代名將,輝煌從30歲才開始
    此後,該將又命人坑殺了敵軍十幾萬將士。這位將軍最後贏得了「三箭定天山」的高度美譽。他就是唐朝一代名將薛仁貴。薛仁貴出生在隋朝大業末年,這個時期楊廣敗光了祖宗基業,國民早已困苦不易,因為早已失去了民心,所以各地農民都已揭竿而起。正因為如此,薛仁貴曾經當過小小公務員的父親在動亂中死去。失去了支柱的薛仁貴只能過起了躬耕的生活,以種田謀得生存。
  • 白袍大帥薛仁貴:一生戎馬戰無不勝,卻被侄子毒傷,更遭親子誤殺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白袍大帥薛仁貴,一生戎馬戰無不勝,卻被侄子毒傷,更遭親子誤殺」這樣一個標題,熟悉隋唐故事的人,可能也會產生疑惑,關於薛仁貴在小說評書裡的記載,他的確是被薛丁山放箭誤殺,可是他哪來的侄子呢?這個侄子又是怎麼毒傷的白袍大帥呢?
  • 薛仁貴並不仁慈,也曾屠殺13萬降兵,最後被自己兒子誤射死去
    薛仁貴劇照薛仁貴這個人被好幾次拍成影視作品,在劇中是一個精忠報國人心慈善的人物形象。從一個小兵做到將軍,並取得碩大戰果。但事實有些出入,戰功方面沒什麼差異,但他卻並不怎麼仁慈。對於降兵的處理有的就地解散,有的重新收編,有的直接坑殺。說到坑殺我們一定能先到一個人,他叫白起,曾經活埋40萬降兵。但薛仁貴其實也做過這樣的事情,公元661年,鐵勒酋長比粟毒夥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出兵討伐思結、拔也固、僕骨、同羅四部。當時鐵勒九姓擁兵十幾萬,憑藉天山之地利,企圖與大唐雄師一決勝負。
  • 傳說,薛仁貴是應夢賢臣,於是薛仁貴被重用,現實真的是這樣麼?
    在這個夢中,唐太宗在野外被敵人的將軍追蹤,在逃跑的路上,唐太宗掉進了周圍獵戶所挖的陷阱,敵人的將領追上來之後就要殺掉唐太宗,就在唐太宗即將命喪黃泉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白袍小將,騎著一匹白馬,手持一把方天畫戟,在唐太宗危在旦夕的那一刻救下了唐太宗。然後,這個白袍小將騎著白馬跳進了龍門,留下來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