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繼《福布斯》雜誌公布全球十大科技公司市值排名後,彭博商業周刊接連發布了一份包含中國科技網際網路企業市值(估值)排名的報導。該份排名包含中國11家上市企業與9家高成長性未上市企業,結合20家企業的最新市值、估值進行了綜合排名,引發行業關注。
從最新排名來看,阿里、騰訊依然保持前兩名不變。除阿里、騰訊外,9家上市企業的總市值與9家高成長性未上市企業的總估值幾乎平分秋色。市值和估值規模達200億美元以上的共有18家企業,其中包含有巨頭企業背景的螞蟻金服、騰訊音樂、京東金融。
註:數據來源於彭博商業周刊
新一代科技網際網路企業發展增速更勝一籌
從成長速度來看,新一代科技網際網路企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京東金融估值突破200億美元用了不到5年時間、其次是今日頭條用了5年多時間,美團點評用了6年時間。而更早一批的老牌網際網路企業如阿里、騰訊、百度,從成立到突破200億美元估值平均用了8到10年時間。可見,年輕一代的企業發展速度已經非常迅猛,約是老牌巨頭企業的2倍。
註:數據來源於彭博商業周刊
反觀這些新崛起的科技網際網路企業,他們大多成立於2011年、2012年前後,並在成立後一到兩年內快速發育成長。這段時期同樣也是中國經濟遭遇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特殊歷史階段。傳統增長方式的舉步維艱,恰恰為新技術、新產業、新商業模式破繭而出以及傳統產業浴火重生提供了歷史機遇。
全球知名風投調研機構CB Insights表示,「高成長性未上市企業」並不僅僅是企業估值比較高,更重要的是企業商業模式具有獨特性,在所在行業具有獨特優勢和競爭力。
就行業發展來看,京東金融之所以能在5年時間獲得如此迅猛的發展,是因為從「數字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數字科技」的三步走戰略,每次都能佔據行業風口。
網際網路正經歷to B轉向
「To B服務」是2018年的網際網路熱詞。人口紅利終結、流量紅利用盡、超高速增長結束,網際網路C端時代結束已成為行業共識,如今企業要從服務C端轉到服務B端,已成大勢所趨。
本次排名第二的網際網路巨頭騰訊也身處潮流之中。國慶前夕,騰訊宣布進行20年來的第三次戰略升級和組織架構調整,全力進軍to B業務。馬化騰同日宣稱,「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屬於產業網際網路」。
其實,類似「下半場屬於產業網際網路」的提法早已有之。美團CEO王興則在2016年說到,中國網際網路回暖將由供應鏈和to B行業的創新驅動。
用科技解決產業問題,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指出,這種變化有很大的機會能創造出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據了解,中國4000萬中小企業,佔國內企業總數的90%,貢獻了超過60%的GDP,他們大多信息化、數位化程度較低,有著巨大的效率提升空間,而服務這些企業的市場仍未出現巨頭。
IDG的熊曉鴿曾直言,下一代的BAT會在B to B領域裡產生,要用BAT對標未來B to B行業中的巨無霸。
未來,在網際網路to B行業中,我們很可能看到繼移動網際網路之後的又一個盛世——百花齊放的創新,將科技滲透進各個行業,經濟的生產效率相繼提升,經營成本陸續降低,一個真正的數字時代因此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