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草色煙波裡33,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伊朗的文學、藝術與教育,風俗與禁忌。
1.文學
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來,勤勞、勇敢的伊朗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有文字記載,伊朗文學始於7世紀,當時伊朗被阿拉伯人佔領,被異族統治的伊朗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於是,產生了主張非阿拉伯穆斯林和阿拉伯穆斯林享有平等政治地位的「舒畢主義」思潮,這是伊朗文學興起和發展的政治因素。按年代分,伊朗文學可分為中古文學和現代文學。伊朗的中古文學主要以詩歌為代表,10世紀到15世紀是盛產詩歌的黃金時代,有「詩歌之父」的魯達吉故事詩《卡裡來和笛木乃》,伊朗文學史上最偉大詩人費爾多西的《王書》,敘事詩人內扎米的《秘密寶庫》《霍斯陸與西琳》,莫拉維的抒情詩集《沙姆斯丁·大不裡茲集》等。現代文學以小說為主,大多反映伊朗社會現實,出現了很多著名的作家和代表作品。
2.藝術
伊朗的藝術形式主要有地毯、繪畫、音樂等。波斯地毯是伊朗著名的手工藝品,是展示伊朗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它最大的特點是其染料從天然植物和礦石中提取,染色經久不褪不變,以抽象的植物、阿拉伯文字和幾何圖案進行構圖。細密畫是伊朗繪畫重要類型,始於《古蘭經》的邊飾圖案,它是用來裝飾書籍的精緻小型繪畫,題材多為人物肖像、圖案或風景,也有風俗故事。伊朗的傳統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廣泛運用於宗教儀式和社會生活中。從19世紀後半葉起,西洋音樂開始傳入伊朗。
3.教育
伊朗實行中小學免費教育。政府重視高等教育,並於1989年制定高等教育5年發展計劃,通過提供貸款和給予物質、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勵民辦高等教育。
6.4.4風俗與禁忌
1.風俗
伊朗人的言談舉止、體態表情是很講究的。在說話或跟對方正面而坐時,應將兩手平放而不可雙手交叉,如果雙手交叉著說話,就會被認為態度傲慢,甚至被視為有意挑釁。在伊朗,微笑和點頭只是主人一種禮貌的表示,並不一定表示同意。人們相見時一般都要說「薩拉姆」(你好,他們尤其喜歡別人在打招呼時稱他們的姓並加上學術或職務的頭銜。伊朗要求在伊朗領土上的所有女性(學前兒童除外)外出時須帶頭巾和穿著長外衣,否則可能會受到處罰,男性不可穿短褲外出。喝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大多愛喝紅茶,並喜歡在茶中加糖。按當地傳統,土庫曼人唱歌前必喝紅茶,每逢節慶喜事,人們必定先喝紅茶,然後載歌載舞。
伊朗人還有個奇特的習慣,即常以一種叫「馬加拉特」的粘土為食,被人們視為珍品。他們一般食量不大,喜歡素食,在餐桌上只備水杯和食盤,習慣用右手抓食。「諾魯茲」是伊朗的春節,是一個全國性的喜慶日子。它一般在伊朗曆元月1日至13日,這時的伊朗首都德黑蘭已是楊柳吐翠、桃樹泛紅。節日來臨之際,婦女忙著大掃除。除夕到來,合家歡聚,各家各戶用乾草點起「祝火」,人們都從「祝火」上跳過去,意為免災除病和乞求和平。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訪親友,互祝新年快樂,最後一天,則是全家人外出郊遊踏青,這時大小公園裡、綠野上,遊客如雲。
2.禁忌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禁忌很多。伊朗人對嬰兒的眼睛特別敏感,最忌諱別人議論嬰兒的眼睛。來客若出言語不慎,雙親會出錢讓人挖掉嬰兒的「邪眼」。忌諱左手遞交物品,稱左手為骯髒、下賤的手。不能釀酒、賣酒、飲酒和賭博。禁食豬肉,不食自死、病死或未經阿訇、毛拉念經宰殺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動物的肉,忌吃無鰭無鱗的魚。不許嘲笑別人,不許詆毀任何宗教;男子不許赤身裸體,婦女不許袒胸露臂,外出必須戴頭巾或披紗。在農村,由於婦女在自家院子裡千活不戴披紗或頭巾,因此男子不許隨便闖入。不許向前伸大拇指,因為這代表辱罵。背對別人坐被視為不禮貌行為。黃昏時不得去鄰居家借鹽,否則人們會認為家裡有人去世或牛羊會死。不許在別人面前打呵欠、打嗝,做事或外出不能打噴嚏。出門時,先邁出左腳,不邁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