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為《被主流價值害妄想症的年輕一代》的文章,內容描繪一名被主流價值觀壓得苦不堪言的青年,日以繼夜將時間與精神投入工作,因此患上了資訊焦慮症和職業傷害,無時無刻都在惦記著工作,一直在想辦法要賺更多錢,以符合主流價值對男人的期待——買好車和買間房,讓妻小能有更優質的生活。
可能有讀者會感到納悶,把「買車買房」設定為人生目標有什麼問題呢?大家都是這麼做,而且這是作為一個男人的基本要求,況且每個人出到社會就是要工作,難道有手有腳要靠別人養嗎?房子是生活保障,也可以作為投資,「買車買房」是正確選擇是無庸置疑的。
價值觀並沒有錯,但那不是人生唯一選擇,所謂的「主流價值」是一套社會對人們既定的期待與想像,就是認為什麼人應該做什麼事,以及哪個人生階段就應該要擁有什麼東西,如果男人30多歲還沒車沒房,女人30多歲還嫁不出,主流價值會認定這些人多少都有些問題,能力太差或個性不好等。
我們大部分人對於買車買房的主流價值都毫無異議和不假思索地欣然接受,主流價值觀並沒有錯,但那不是人生唯一的選擇,我們卻忽略了生涯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安穩打工、買車買樓和結婚生子等固定生活軌跡外,其實還有非常多不一樣的可能性。
筆者在國外遊學打工時認識了一個新加坡男生,他在大學畢業工作沒多久後就到過日本、澳洲、英國等地打工度假,前後花了約六年時間在國外流浪,如果我們從社會主流價值觀來對他作判斷的話,會認定這個人不務正業、不思長進、玩物喪志,30歲人不好好找一份工作,竟然還學人家去打工度假。
但事實上,他在日本兩年的時間不但學會了日語,還考到滑雪執照成為合格的滑雪教練;在澳洲兩年也學會按摩技巧成為專業按摩師;到了英國後則不斷精進廚藝,如今他比起許多年輕女性都還懂得做飯,當然毫無疑問的是這幾年在外國的闖蕩讓他的外語能力提升許多。
另外,筆者也認識一位30多歲才去愛爾蘭遊學打工廈門青年,他在兩年時間內遊歷20多個歐洲國家,同時也利用歐洲高工資的優勢,省吃儉用存到數萬元返回家鄉,同時也利用國外的歷練增廣見聞和加強英語能力,順利在廈門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我們從這兩位年輕人的例子可以看到,他們所展現的能力,包括高度的自律精神與精打細算的規劃能力,他們到國外打工度假並不全然只是玩耍或旅遊,相反地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自己的目標,打工度假時並沒有讓自己的收入中斷,並且除了增廣見聞,也學到手藝、提升技能,並且也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他們實際上所展現的精神面貌是敢於嘗試、勇於突破,去探索主流生活方式以外的其他可能,也帶著滿滿的收穫回歸原本的生活或展開人生新的旅程,而這才是年輕人應該做的嘗試與突破。
「買車買房」當然還是人生很重要的課題,要賺錢養妻活兒也是男人的傳統責任,但是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以及嘗試不同的生命經歷,不應該被簡化為玩物喪志或不思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