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什麼意思

2020-12-03 我和老伴兒的旅行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選自《論語.雍也》。意思是說,仁厚的人喜歡山,智慧的人喜歡水。字面上看,普遍說成是指人喜歡山水的一種極致的心境和意念。

但是深問一句,為什麼喜歡山的人就一定是仁厚的,喜歡水的人就一定是智慧的呢?顯然這句名言與喜好遊山玩水好像不是一回事。

現代的人,一切知識和理論的來源,除了實踐以外,大多都是來自於前人經歷的自然與社會生活的總結,現代社會有現成的智慧結晶和已經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理論擺在那裡,人們可以簡單的獲得。然而古代時期的仁者和智者,他們的知識來源,尤其是系統的和具有普遍規律的知識,都來自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體會和實際經驗。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實際上就是古人研究自然事物的一種實際的心得體會,也可以說是一種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理論總結。

比如,山的存在如同大地一樣,一年四季,自然更跌,像人類的母親一樣,為天下眾生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物質。中華民族的大地上,逶迤不斷巍峨聳立的大山,有著偉大與仁厚的生命性,它和大地一樣按照自己的規律生存和變化,它保護和養育了天下蒼生,人類因為有了它才能生存才能繁衍,人類就是大山的兒子,兒子不能損毀母親,只能愛護它,順應大山的規律。愛山者就是樂山者,樂山者必須是仁厚的。

再比如,水是自然界最具規律性的物質,不管她是液態、固態還是氣態,他都按照大自然的生長和流變有規律性的存在和循環著。水的自然特性是最不可抗拒的,抗拒了水的自然性是要受到懲罰的。古往今來人類的智慧,在於對水的規律掌握和運用,人類只能在疏導中運用水,讓它為人類服務,所以樂水者是智者。從另一個意義說,人類社會也如同水一樣,無論任何事情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要順其自然,與時俱進。順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這是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也是自然社會的規律。所以說順水者就是智者,是智慧之人。

所以,「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其意義不只在表面意義上的樂山樂水,還有對自然界的感悟和對人與社會生活的思考。

相關焦點

  • 反彈琵琶|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從古以來,對於這句話,從它的讀音到它的解釋,學者們都發出了了許多不同的聲音。但是我們知道,一句話裡,它的每一個字的讀音和它的意思都應該是固定的,只是,孔子的時代距離我們實在太遠了,史料缺失使得它到底是怎麼個讀法和用法我們也不得而知。下面是它常見的兩種讀音和用法。讀音:第一種讀音就是我們常用的:智者樂(lè)水,仁者樂(lè)山。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其實,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來源:最東方【 國際藝術大觀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為什麼說「仁者樂山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對他的學生們說:「聰明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子貢接著問道:「為什麼智者樂於見到水呢?」它柔弱,但是卻又無所不達,萬物出入於它而變的新鮮潔淨,就象善於教化一樣,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嗎?」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孔子對他的學生們說:「聰明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性格就像 水一樣活潑,有仁德的人就像山一樣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會長壽。」子貢接著問道:「為什麼智者樂於見到水呢?」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嗎?」
  • 每天學點國學: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原文】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譯文】孔子說: 「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愛動,仁者愛靜。智者快樂,仁者長壽。」樂(音要):喜愛【見解】智者的智慧周流廣遠,源遠流長。 江河之水能夠滋潤荒原田野,使之糧草豐茂,養育蒼生。 仁者的仁愛猶如山峰挺拔,宛如中流砥柱,誠為道德力量的中堅。 智者之澤溥博淵泉,滋潤心田; 仁者之愛巍峨聳立, 駿極於天,令人仰止。仁智高遠,則世人無憂,天下有幸。智者之動,乃是心動。 心動則生智慧,格於事理,上下求索,得見真知。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景之道便是如此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當一個草缸裡既有山,又有水的時候,這樣的缸是最美的。石景總是更吸引眼球。看似簡單,卻又不簡單。看似複雜,卻又不複雜。 橫看成嶺側成峰,真是如此!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你究竟是仁者還是智者,且看孔夫子怎麼說?
    子曰:「智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生於2500年前的孔夫子向後世拋出了這個至理名言,在千百年的社會演變過程中,此讖言逐漸成為生活中亙古不滅的真理。仁者樂山水者,動也,卻也不乏智者的淡定和執著。
  • 儒家的「山水之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孔子主張「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雍也》,原文即:「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論語別裁》、《論語集注》、《經典釋文》、《禮記》等經典都做出了解釋。
  •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語出《論語·雍也》第23章,原文如下: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他的解釋為 「智者樂,水」——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樂,山」——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一起來欣賞獨山玉的山水作品吧
    《論語》雍也篇中,其道「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其意為: "知者樂水" --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樂山" --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獨山玉天然的色彩為山子雕刻提供了天然的條件,創作出的山水作品既有清新秀麗,又有渾厚大氣的感覺,充滿了大自然的味道!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茶者樂山水
    專注茶之本性    傾聽茶友聲音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師日:茶者樂山水。
  • 你知道成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含義嗎?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說的,但以前一直不解其意,按字面意思,「知者樂水」就是聰明的人喜歡水;「仁者樂山」就是仁慈的人喜歡山。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按原來的理解,水裡的魚、烏龜、泥鰍應該都算是智者了;山上的老虎、獅子、猴子都應該算是仁者了,這顯然是大錯特錯了。原來這個水和山,比喻的是智者和仁者的思想境界,而不是他們真的喜歡山和水。
  • 也談"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樂"的讀音
    」》認為2010年2月5日央視教科頻道播出的「百家講壇」將「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的「樂」讀為lè錯誤,應讀為yào。讀罷《講壇誤讀「樂山」「樂水」》,忍不住也對「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的「樂」的讀音說兩句。「智者樂水」曾被柳宗元的散文《愚溪詩序》(入選高中語文教材)引用:「夫水,智者樂也。」對「智者樂水」之「樂」的讀音,有的教材未注音,有的教材注音為yào ,釋義為「愛好、喜愛」。這一注釋是否恰當?「樂」該不該讀yào?讓我們先看看工具書對「樂」的注音及釋義。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國畫山水新銳畫家李俊柯作品賞析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已經成為了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論的話題。它高高在上,超越芸芸眾生,而頂峰往往雲遮霧掩,更激發了人們的想像。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太行山大峽谷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西側,南北長100華裡,東西寬2.5華裡,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臺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峰、巒、臺、壁、峽、瀑、嶂、泉姿態萬千,是北方山水風光的典型代表。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你是仁者還是智者,且看孔子怎麼說?
    《論語·雍也第六》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其大意是:智慧的人,因其無所不知,思路通達流暢,與流水相似,故而喜歡水。高尚的人,因其厚重沉穩,品行藏而不露,與高山類似,故而喜歡山;水反應敏捷、活躍靈動,山平靜穩定、寬容仁厚;水利萬物而不爭,無私無畏,其樂融融;山深沉平穩,不為外物所搖,因此不憂不懼,能夠永恆。
  • 【孔子箴言故事】仁者愛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雍也》記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有一天,子路來到孔子面前,孔子問他:「智者是什麼樣的人?仁者是什麼樣的人?」子路問答:「智者善於使人知道自己,仁者善於使別人愛自己。」孔子說:「這種回答是士的表現。」 子路走了出去,子貢走進來,孔子又向他提出同樣的問題。子貢回答:「智者善於知道別人,仁者善於愛護別人。」孔子對他也加以肯定,說:「這種回答也是士人的表現。」
  • 出門旅行,只是想去看你,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都在腳下
    好山好水好江湖,都不如停下腳步,靜靜地聽你。你什麼都沒說?不是。我們能夠傾聽,也能領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愛你的時候,也愛著你的所愛。不問為什麼,因為愛就是愛。愛你所愛,也就深深地愛你。若問為什麼,一千個理由都顯得蒼白。愛就愛了。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從選擇山水可看出個人性格
    【環球網綜合報導】常言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不同性格的人,喜歡欣賞不一樣的風景。據英國《鏡報》3月9日消息,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為此展開了一系列新的調查,調查結果揭示了人的性格與選擇山水之間的關係。躺在海灘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對每個人而言也許都是一件放鬆身心,愜意無比的事。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為什麼?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出自孔子《論語.雍也》知者:智者。知通智,即智慧。理解:智慧的人以水為樂,仁厚的人以山為樂。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厚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厚的人長壽。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句話朱熹的解釋是,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不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知者因為明達事理、思維敏捷、知識淵博而通透無滯,與水的特質相似,故樂水而好動。仁者因為穩重敦厚、豁達明理而沒有憂慮。跟山的特質相似,故樂山而好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