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主辦的「『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多位專家圍繞《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就「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堅持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多個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社科院院長謝伏瞻表示,《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不僅將給「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發展帶來系統性、深層次變革,也將給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變革帶來諸多新機遇。
社科院社會政法學部主任李培林說,《建議》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經驗和成就,對「十四五」時期和未來15年經濟社會發展作了全面規劃,「未來,人民生活將不斷改善,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將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有望顯著縮小,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將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建議》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分析,這一戰略涉及生育政策、退休制度、社會養老保險等領域,《建議》對此作出了全面部署,「下一步,對生育政策、養老產業、基本公共服務等改革和發展任務,需要做好頂層設計、系統集成、協同推進。」
就「十四五」時期如何統籌發展與安全,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十四五」時期我國內需潛力巨大,國內大循環有良好基礎,同時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在推進擴大開放的過程中,必須更加注重統籌發展與安全。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創新能力仍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表示,《建議》把創新放在了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部署了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的任務,「未來我國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努力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認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已經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進入『十四五』,我國要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基礎上,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並把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等工作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如何實現《建議》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說,要徹底轉變傳統發展模式,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我國已成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探路者、引領者,如今生態環保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新動力。」
圍繞「『十四五』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這一專題,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雪松表示,未來可根據《建議》提出的2035年遠景目標,重點推進科技創新、民生福祉、生態環保等領域的目標任務,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實現大幅躍升。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