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外美麗的公主,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茜茜公主了,在16歲時茜茜公主便讓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對她一見鍾情,乃至於違背母后的意志與茜茜公主的姐姐海倫解除婚約迎娶茜茜公主。但茜茜公主和今天要說的這位波斯公主比起來卻又差遠了。傳聞波斯公主在出嫁的時候,竟有13位追求者為她殉情。
波斯在中國人心目中應該是一個神秘而古老的文明,因為早在元末明初的時候,波斯人創立的摩尼教就曾與中國有過比較密切的來往。
如果摩尼教,大家不太熟悉的話,那麼「明教」總聽說過吧?明教正是摩尼教傳到中國後改的名字,他們崇尚「光明」所以到中國後改了這樣一個名字。
在《倚天屠龍記》中,主角張無忌身邊的婢女小昭,背後的真實身份為波斯聖女,其實就摩尼教的聖女,在書中的小昭同樣被描寫為漂亮而知性懂事的女性。因此在大家的心目中,波斯美女應該都是像小昭這樣的。但被稱之為「最美波斯公主」的札埃斯馬特公主卻大大顛覆了人們的印象。
埃斯馬特公主出生於1883年,她的父親是愷加王朝第四任君主納賽爾丁·沙(1831-1896),母親是泰姬 道萊。
在納賽爾丁·沙統治時期,波斯曾出現過一段「新奇」的審美觀,也就是以男子般的剛毅氣質為美的審美觀念。女子越是體格健壯,越是毛髮濃密就被認為越是漂亮。
而埃斯馬特公主從小就遺傳了她父親的體質,體格非常的健壯,毛髮濃密到甚至嘴角還長了兩撇鬍子。
放到現在來看,這樣的審美觀是不可理解的。雖然埃斯馬特公主和茜茜公主處於同一個時代,但茜茜公主的美才更讓人接受。但其實也不難理解,在我國唐朝時期,不也曾出現過「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念嗎?
不過波斯的這段時期的審美要更誇張一些,從本質上來說,他們是以女子有「陽剛之氣」為美,而埃斯馬特公主無疑是優勝者。
在埃斯馬特公主才十幾歲的時候,身邊就有了一百多位追求者,有些追求者為了取得公主的歡心甚至大打出手,比較浪漫一些的則寫詩來歌頌公主的美,但埃斯馬特公主最後選擇了一名身份高貴舉止爾雅的王子。
在埃斯馬特公主18歲那年出嫁,據說有13位追求者因無法接受自己心中最美的公主嫁給了別人,紛紛殉情自殺了,這「牌面」確實連茜茜公主也是無法比擬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埃斯馬特公主的照片,都她的丈夫在婚後為她拍攝下來的,在照片中還有他的孩子們,埃斯馬特公主生育的4個孩子,兩男兩女。不過似乎她的孩子們並沒有像她一樣體格如此的健壯,或許之後審美觀開始恢復「正常」了吧,所以埃斯馬特公主就沒有再像她的母親一樣逼自己的孩子胡吃海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