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14:03:00 來源:今日中國 作者:本刊記者 胡 月
2016年5月15日,嶽帥在國家圖書館典籍館「巧遇全球最美插畫」的展廳裡為觀眾義務講解插畫作品。這些作品來自博洛尼亞國際插畫展,2016年這個被譽為「插畫界奧斯卡」的畫展第一次來到中國。
在嶽帥的身邊圍滿了仔細聆聽的成年人和兒童。實際上,插畫展尤其是國際級別的插畫展,即使在中國文化市場最為發達的北京也並不多見。
世界最頂尖的插畫展
出生於1983年的嶽帥是廣西藝術學院的老師,他曾在2015年入圍博洛尼亞國際插畫展。此次他以獲獎作者的身份出現在北京的展覽上。他對2015年年初入圍大展的經歷記憶猶新:雖然幾年前嶽帥就知道了博洛尼亞國際插畫展,但是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入圍,甚至這次的入選也是他妻子瞞著他投的稿。
插畫展博得了小觀眾的喜愛
在5月15日的畫展上,義大利博洛尼亞插畫展組委會經理艾瀾娜·帕索裡代表展會官方和博洛尼亞插畫展主席致辭並向觀眾們介紹了展會歷史:插畫展是在義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平臺上發展出來的,書展自1964年開始舉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國際上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兒童出版盛會。自1967年開始,書展期間同時舉辦插畫展覽,每年都會吸引大量藝術家競爭為數不多的入選名額。入選作品代表該年度最優秀、最傑出的插畫作品,會編入每年的「義大利博洛尼亞插畫年鑑」,成為國際出版社的參考指標。入選的作品還會在全球各國巡迴展出。作品一旦入選,作者也將會成為全世界出版社眼中的最優質合作對象,並參與最優秀兒童書籍編制,踏入世界上最頂級插畫師的行列。
2016年恰逢第50屆博洛尼亞插畫展,一共吸引了全球3191位插畫藝術家參與競賽,最終77位插畫家入選。他們無疑代表了當今世界童書插畫的最高水平,其中有5名來自中國內地的插畫家,朱成梁就是其中一位。他同2015年獲獎者嶽帥一起出席了開幕活動。
本土插畫師
跟30歲出頭的嶽帥不同,朱成梁今年已經快70歲。1948年出生的他在1980年創作了第一本圖畫書作品《兩兄弟》,2008年出版的圖畫書《團圓》讓他在2009年收穫了中國圖畫書界級別最高的首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這本書也很快獲得國際肯定,美國影響力最大的書評周刊《紐約時報書評》將英文版的《團圓》列入了2011年度世界兒童圖畫書榜單。書中色彩濃鬱、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細節的畫面,讓來自不同文化的讀者體會到了情感的共鳴。朱成梁無疑是中國內地目前最有資歷的插畫家,他的作品也早已被國際出版社認可,並且有過合作。
嶽帥2015的獲獎作品《霸王別姬》組畫之一
與之相比,嶽帥的成就顯然就沒有這麼光鮮。作為一個美院的年輕教師,他需要面對很多教學工作,「獲獎的《霸王別姬》其實是實驗性創作,我主要是為了在教學中向同學交流一些材料、畫法的創新。」嶽帥解釋道,專門出於藝術創新去畫插畫的機會並不多,而且在中國的高校當老師還必須面臨很多職業晉升方面的壓力。對於嶽帥來說,他需要通過參加高級別展覽、發表作品和論文等方式為自己獲得更高的職稱努力,而插畫目前在中國的美術圈評價體系中,並沒有像油畫、中國畫那樣的地位。他向記者介紹說,他所在的廣西藝術學院屬於中國第一批將插畫作為本科專業的藝術院校,而在大多數中國的同類院校中,插畫還僅僅以研究生方向甚至工作坊的形式存在。
李明愛作品 塑料島
對於插畫在中國藝術界的尷尬地位,嶽帥毫不迴避:「插畫方面的展覽在中國很少,為了有更多的參展和評獎機會,我平時還得畫油畫。」他的油畫也獲了不少獎,參加了很多國家級別的展覽,從經濟或者職業晉升角度來說,遠比插畫帶給他的要多。但嶽帥從內心還是喜歡插畫,出於熱愛依然堅守插畫藝術的教學和創作前沿。
不過對於插畫在中國的發展,嶽帥表達出積極的態度。他的學生畢業後就業都還不錯,大部分人進入出版、廣告行業成為職業插畫師,也有很多人創業做工作室。嶽帥認為中國的插畫市場發展迅速,有足夠的能力養活這些插畫師。「根本原因還是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有了錢才開始對孩子的教育、美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他說。
然而就目前的情況看,像嶽帥和他的學生這樣的年輕插畫師,因為不像朱成梁這樣功成名就,市場並沒有給他們提供足夠的物質回報。他向記者舉例:「我的一個學生曾經接過一個出版社畫插畫的活兒,一張插圖給的稿費只有300元人民幣。我問我學生,你需要畫多長時間,他說一幅得畫兩三天,算起來還沒有普通農民工的日薪高。」說到這裡嶽帥只有苦笑。
中國圖畫書市場
中國插畫師在國際舞臺的崛起並非偶然,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市場的迅速發展,百姓對於繪本尤其是兒童繪本市場的需求日益高漲,他們逐漸認識到繪本對於兒童心智成長的重要性。
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向記者介紹,國圖通過每年接待大量的兒童讀者,做了很多兒童閱讀研究和推廣工作,「我們發現沉浸在閱讀中的兒童表現出極高的審美能力。他們不僅能體會文字的優美、悲傷,更能欣賞圖畫的意境、幽默和演繹。兒童的閱讀是從圖畫書開始的,圖畫書是成人讀給兒童的書本,孩子們聽著家長的聲音看著圖畫走進文學的世界,同時進行著線性閱讀和非線性閱讀。這樣的方式不僅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還能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安娜·佩斯作品 我看不見的小弟弟 瑪麗亞·瓊森作品 來自遠方的女孩 戴維·丹尼爾·阿爾瓦雷斯·埃爾南德斯作品 古老的夜晚
今年4月剛獲得國際安徒生童話獎的作家曹文軒更是直言「中國圖畫書將迎來輝煌時代」。早在10年前曹文軒就曾經說過,圖畫書在中國其實已經姍姍來遲,「我們這代人不是讀圖畫書長大的,讀圖畫書的孩子與不讀圖畫書的孩子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很遺憾我小時候沒有讀這些書,好在我現在又與其相遇了。」
曹文軒作為中國當前最知名的兒童文學家之一,30多年來始終致力於兒童文學創作。他清楚地感受到中國圖畫書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在那麼多閱讀推廣人的努力下,圖畫書這個概念開始深入人心,據我所知,中國大地上已經有成百上千的繪本館如雨後春筍一樣誕生。」
但正如曹文軒比喻的「雨後春筍」,這個市場還處在萌芽狀態。不論是繪本作者、出版發行方,還是相關媒體,由於缺乏傳承和積累,中國的圖畫書市場還只能說是處在起始階段。
就這一點,王志庚館長直言不諱地說:「實際上,中國圖書插畫的整體水平還是差強人意的,多數作品中的插畫很初級,大部分自稱圖畫書的作品實際上只能算作插畫書而遠遠達不到圖畫書的標準,應該說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同時,他認為將博洛尼亞插畫展引入中國,對市場來說將會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
對於圖畫書的內容,王志庚認為:「我們需要講好中國故事,善於用圖畫講故事,因為圖畫具有超越語言和文化的共通性。如果說文字作品還需要翻譯的話,圖畫是不需要翻譯的,圖畫書的魅力就在於書頁翻動的那一刻,全世界的兒童都會同時發出一樣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