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警示:做人,要想出人頭地,一定要遠離這四種人

2020-12-11 雨霽視角

古人說:「欲成大事者,先修其身」,現實社會中也一樣,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出人頭地是需要綜合技能的,特別是人脈,通過7個人可以認識全世界,相信這句話大家都知道,講的是每個人都是一個複雜的社交機構,通過你認識的人,不斷擴展可以認識全世界。

如何結交人脈,這是現在許多雞湯書籍中都會講到的,交友容易,但交到好友卻需要精心挑選,而且交友也要有舍有得。

《道德經》第80章《小國寡民》提到:「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裡描寫的其實是一種其樂融融、安居樂業、路不拾遺的的美好生活。但這句話演變至今卻變成了形容」彼此從此不聯繫,老死不相往來「。

其實生活中與人交往,很簡單,兩人聊得來,在一起開心就行,但事業上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懂得取捨,正如世界首富洛克菲勒所說,一定要學會遠離一些」毒素人「,老洛克菲勒告訴兒子,一定要遠離那些」不願意將挑戰進行到底的人「、」安於現狀的人「。

而中國經典名著《道德經》也告訴我們,要想成大事,有四種人是一定要遠離,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一種人:輕易許諾,而不實行的人

《道德經》有云: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這話說的是,一個人如果太容易做承諾,那他踐行諾言就一定會很困難。畢竟話容易說,事難做,正是因為說話太容易了,所以口頭承諾總是來得太輕鬆,諾言是一種契約精神,畢竟不是任何事情都一定要籤一個合同來約束的。

但對於那種輕易許諾,而又不實行的人,這樣的人,一定要學會遠離。正如酒後稱兄道弟,可上刀山可下火海,為兄弟兩肋插刀等等豪言壯語,皆脫口而出。

但當真正有困難需要找人幫忙的時候,這樣的人往往是跑得最快,躲得最遠的。

所以與其輕信這樣的人,與之為友,莫不如少一個這樣的朋友。

第二種人:華而不實的人。

《道德經》有云: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處其實,不居其華。

這句話是說:大丈夫為人要敦厚,而不要浮華。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必須要實在,而不是華而不實。正如老丈母娘選女婿一樣,寧願選一個踏實穩重的,不願意要一個外表靚麗而行為孟浪的人。

如果整天與華而不實的人為伍,練就的不過是嘴皮功夫,這樣的人不過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最終也不過是慵懶之人,這樣的人對我們其實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表面浮華的人,往往伴隨著遇事就躲,無擔當等品行。所以,做人要想有出息,這樣的人還是遠離比較好。

第三種人:喜歡抱怨的人

《道德經》有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職場中有一句話叫」少說話,多做事「任何領導都喜歡做事的人,而不喜歡只說不做的人。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經常都會有一種」祥林嫂「,這種人充滿的負能量,遇事總喜歡抱怨這,抱怨那。

我初入職場時,我的師父教了我一個道理叫」沒有為什麼,一個字「幹」。他說,在領導交代的事情面前,」幹,就完了,沒有藉口,沒有抱怨,沒有為什麼」。這個觀點,或許許多人都 不認同,覺得他迂腐,這都什麼年代 了,還有這種愚忠思想。但往往最後被重要的都是這類人。

在這裡面,沒有抱怨,這一點,我覺得非常有道理的,對於喜歡抱怨的人,對生活,對工作總是充滿了消極的態度,總覺得困難比辦法多,遇到一點事,喜歡將困難無限放大,不僅阻礙自己,還傳播負能量,特別是團隊中,抱怨型人才,就像一顆臭蟲波及一片。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是滿滿的負能量,不僅會將自己帶入壞情緒的泥淖,長久與之交往,更會讓自己也變得消極而喜歡抱怨。所以這樣的人,也一定要遠離。

第四種人:強橫無禮的人。

《道德經》有云: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這一點其實和我們現在所倡導的行為禮儀是契合的,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大家都喜歡與謙虛有禮的人結交。

正所謂」君子遠庖廚「,並不是說 庖廚不值得結交,而是」庖廚「往往有一個通病,蠻橫無禮。在古代,庖廚一般指沒有受過詩書禮儀的教化,所以往往行為粗鄙,蠻橫無理,與這樣的人結交容易養成欺軟怕硬的不良行為。

正所謂過剛易折,是指一個人如果太強勢,往往並不會有好的結局,長期與這樣的人為友,往往容易誤入歧途,最終害人害己。

所以,做人要想有出息,這種強勢無禮的人,也應該遠離。

以上這四種人,對於普通 生活而言,或許並不覺得有多大害處,但對真正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講,這樣的人還是遠離為好!

相關焦點

  • 老子說: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和這四個人「老死不相往來」
    其實,我們做人,所要交往的人,不一定要很多,和能讓自己感到舒心的人交往,是我們一直要尋找的生活方式。特別是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懂得有所取捨,包括一些身邊人的往來。所以,做人,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和這四個人「老死不相往來」。那麼,王大爺所說的這四個可以「老死不相往來」的人,究竟是指誰呢?
  • 老子說: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和這四個人「老死不相往來」
    其實,我們做人,所要交往的人,不一定要很多,和能讓自己感到舒心的人交往,是我們一直要尋找的生活方式。特別是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懂得有所取捨,包括一些身邊人的往來。所以,做人,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和這四個人「老死不相往來」。那麼,王大爺所說的這四個可以「老死不相往來」的人,究竟是指誰呢?
  • 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懂得對這四個人鐵石心腸
    我們聊起人生的是是非非,乃至人生的發達和衰敗,大林感慨地說道:做人啊,要想出人頭地,就要懂得對這四個人鐵石心腸啊。大林說,這樣的鐵石心腸,不是無情,而是人生的一種智慧,一種正確的選擇啊。為什麼這樣說呢?
  • 周易透露: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學會對這四個人「狠心」
    周易透露: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學會對這四個人翻臉不認人1、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做人的底線就是不觸犯法律,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易經》:一定要懂得守住我們做人的底線。如果在我們身邊,有些人從事著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而且還經常來找我們,甚至慫恿我們參與他們一些不法勾當。那麼,我們就要懂得果斷拒絕,對他們的要求,翻臉不認人。即使兩人從此成為陌生人,我們也要在所不惜。一個人只有遠離了違法犯罪的陷阱,我們才能守住我們出人頭地的根本啊。
  • 這四種小氣的人,一定要遠離,不管你是誰
    我們都說做人要大氣,宰相肚裡能撐船,心大量大的人,能容得下人也容得下事,活得達觀大度,也會活得開心快樂,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也會得人心,受歡迎,也會有好的福報。有以下四個特徵的人,往往就是小氣的人,一定要遠離,不管你是誰。一、見不得別人好的人。
  • 易經提醒:做人要想出人頭地,需要「過五關斬六將」,尤其第三關
    做人,要想出人頭地,就不要過多地糾纏於情情愛愛之中。很多人,在奮鬥的人生路上,沉醉於蜂飛蝶舞的生活,甚至糾纏於來來去去的情感糾葛中,結果,荒廢了自己的事業,丟棄了很多發展的良機,到了最後,人財兩空,實在糟糕。
  • 《道德經》:想做人上人,請先學會做個「人下人」
    相信很多人對成功人士的定義就是事業有成,擁有很多資產。然而在我看來,僅僅是擁有很多財富,算不上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不在於你財富的多少,而在於你能否能夠始終處於不敗之地。有些人雖然擁有了財富,卻守不住,也算不上成功人士。想要始終處於不敗之地並非易事,需要一個人擁有豐富的處世智慧。究竟需要哪些智慧呢,《道德經》為我們提供了參考。
  • 「人在他鄉,行善知惡」:不光要做善事,還必須遠離這四種惡
    善事人人都會做,而這四種惡卻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強如貞觀年間的大唐,費了好多力氣打敗了吐蕃之後,沒有將其劃分為自己的行政區域,而是隨後進行了文成公主入藏和親,這足以證明多強的龍,在地頭蛇面前也不頂用。遇見這種情況,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遠離這些人,我們都是一些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在現在這個法治國家,不用擔心他們主動找事,當然,也別主動招惹,放平心態,遠離他們就是最好的選擇。人在他鄉,一定要遠離地頭蛇這種惡。
  • 易經忠告:做人,想要出人頭地,光靠勤快不夠,關鍵要做到這4點
    而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你有前期的努力,才能在機會出現時抓住,從而走上人生巔峰。每個人成功前,都會經歷一個累積和等待的過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伏周期,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必須學會堅持,只有這樣,才能嘗到成功的喜悅。
  • 《道德經》:做人要圓,做事要方,這5條處世經,專家:值得多讀
    我們都知道,2000多年前,老子寫了一本《道德經》,至今影響著我們。書中蘊含的大智慧,至今無人敢說超越。《道德經》全文僅有5000字,81條智慧,但是在全世界的發行量僅次於《聖經》,被翻譯成了多個版本,不光是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在讀,世界上很多大人物都在讀。
  • 易經:人要出人頭地時,這四個人會發出四個「暗號」,要及時接收
    俗話說:「易乃群經之首」,《易經》當中有太多的名言名句,後人在著書立說的時候時常的引用和擴展,以此為依據又衍生出很多智慧箴言。每個人成事的前期,都要經歷一個潛伏、積累、等待時機、厚積薄發的過程。不同的是,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潛伏周期。
  • 有這四種表現的人,內心往往很陰暗,一定要遠離
    生活、事業中最不可缺少也最重要的事情中,人際交往一定佔據一大地位,一個人想要做事,想要成功,光靠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便極其重要。同時,人際交往,也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處世奇書《呻吟語》中便敘述了人際交往中,毫無作為、沒有本事而且內心陰暗的人的四種表現,一定要遠離,防止被其感染:一、聞人過失,便喜談而樂道之。
  • 《原生之罪》生活中要遠離這四種人,不然會引火上身
    《原生之罪》劇照他們的品行中都含有危害他人的因素在,因此如果遇到這幾種人,一定記得要遠離他們,至少不要和他們有密切的交往。那麼這四種人具體是什麼類型呢?而一旦發生強烈懸殊的貧富對比後,他就會迷失自己,急於和過往的一切決裂,掩耳盜鈴般的自欺欺人,以為從此就會過上人上人的生活。這種把虛假當真實的人也一定要遠離,因為他已經沒有任何理智可言,做出的只能是瘋狂的舉動。3.
  • 做人,若想要出人頭地,或許這四種識人術需要掌握,早看早知道!
    獲得成功是在不成功中走過來,傲視天下,是在能屈能伸中開始做起,家貲萬貫,是源自你的不斷地累積,這便是人間正道!因此,做人做事,若想要出人頭地,這四種識人術就需熟練掌握。其一:仁人不可誘,可使出費仁人便是正人君子。正所謂,君子言義。
  • 《道德經》:敦樸實在,做人要厚道無華
    《道德經》三十八章有載: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簿;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波取此。這是老子對「道」的釋義,意思是:所以大丈夫要捨棄淺薄與成華以敦厚和樸實安身立命。老子在《道德經》中闡述了「道」與「遺」之間的關係,他認為「」是「道」的屬性表現,通俗來說,就是「道」是社會容觀規津,而「德」就是人們照客觀規津做人。
  • 《道德經》:有四種典型的心理疾病是我們愚蠢的起點
    其實,在前面的四年,毛竹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米,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急功近利,因為你的一切付出都會使你的人生的根基更牢固。《道德經》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道德經這句話,讓我們認識人生中的四種典型的心理疾病,就是「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第一種:「自見病」在人群中,害怕別人小瞧自己,刻意表現自己,實力不夠還要面子。
  • 《道德經》告訴我們:做人要正,做事要奇,可惜很多人弄反了
    老子《道德經》第57章寫道:「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字面意思就是說:治理國家要正,打仗用兵要奇,以不擾害人民的方式來治理天下。白巖松在《白說》中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這8個字對我和我的同事影響都極深。
  • 活著不一定要鮮豔,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顏色,道德經裡的為人處世
    解讀國學的巔峰之作《道德經》,期待讀者能夠通過我的視角,重溫經典,借鑑古人的思辨精神,打磨屬於自己的生活。在這一章,老子的人生態度,非常明確,活著不一定要鮮豔,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顏色,闖蕩江湖要自備7件法寶!
  • 佛教:做人,一定要積這三德
    人生有德行才會有福氣,凡事以德為先,說話留有口德,做事有道德,做人有品德,當你能把這三德牢記於心並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就會給你帶去好人緣,迎來好運氣!有德行的人才會越走越遠,保持自己的口德、道德和品德才會給你帶去好的人氣和運勢。丟了德行也就丟失了你的福氣,修福先立德!
  • 受戒居士,這4種惡人一定要遠離!
    《優婆塞戒經》,七卷。北涼·曇無讖譯。又稱《善生經》、《優婆塞戒本》。系佛為善生說大乘優婆塞戒(在家戒),並圍繞此展開,說明布施等六度波羅蜜。全經內容分集會、發菩提心、悲、解脫等二十八品。其中,「受戒品」為本經的重心,現今居士所受的在家菩薩戒即出自此品。經典原文善男子!受優婆塞戒,有四惡人常應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