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暑假期間,一位親戚正為要不要讓孩子學奧數而糾結。一方面他希望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怕讓孩子學奧數太難失去學習信心;另一方面看到左鄰右舍都在把孩子送到各種補習班、奧數班時,又感到心裡特別掙扎。他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我:到底要不要送孩子上奧數班呢?
要不要上奧數班其實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三言兩語也很難把這個問題說清說透。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對學有餘力的孩子來說,學習奧數確實有助於培養一定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等,並且基本不會成為一個重大學習負擔,因此學奧數問題不大,但這樣的孩子在人群當中所佔比例極少。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如果強人所難去接觸超出自己實際能力的奧數,很有可能因為不斷遭受挫折的原因,導致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備受打擊,進而產生懼怕數學的負面心理。
和親戚做了一番溝通,我發現,親戚孩子數學一般,且對數學的興趣也不是那麼大。我建議親戚可以暫時不要急著跟風把孩子送到奧數班,等到孩子以後有這方面的興趣再做嘗試也不遲。我很鄭重地告訴親戚,孩子才小學二年級,在目前這個階段,主要任務還是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和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數學意識等等,這要比讓孩子超前學習數學知識尤其是上奧數班要重要得多。讓孩子學數學的內容一定要符合孩子數學能力的實際發展水平,如果給孩子灌輸超出他自身實際能力以外的知識,學習效果一般不會太好,費錢費時還打擊了孩子,實在是得不償失!
相信我親戚的問題不是孤例,應該有不少家長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方面的糾結心理,尤其是對那些孩子數學成績一般的家長來說,更是感到憂心忡忡:如何去引導孩子學好數學,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01 小學生學數學的4個規律
兵法云: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如果我們不對小學生學數學的成長規律和特點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那麼,我們就很難對孩子如何學好數學起到一個正確引導。
1.小學數學是生活化的數學
我們首先要確定的是,小學數學不是科學數學,和帶有學術研究性質的科學數學對比,在目的、形式和起點均不相同。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是生活化的數學,學習內容更貼近生活,更生動有趣,也更強調從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體驗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運用的過程。例如,小學數學的應用題會涉及到購物有關的計算、路程和時間的計算、面積的計算等。其目的是讓孩子喜歡上數學、感受數學的有趣,而不是讓孩子通過邏輯推理來推導數學理論、建立數學模型。
家長要認識到小學數學生活化這一特點,讓孩子學數學不脫離生活實際,這樣才能讓他們更親近數學,覺得數學好玩有趣,而不是對學數學望而生畏。
2.培養孩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數學意識,要比超前學習更重要
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數學意識,這要比讓孩子學習更多、更難的數學知識更為重要,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數學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但由於數學學科的特殊性,不同年級的孩子需要培養的數學學習習慣有所不同。
小學低年級——需要養成基本學習習慣,主要是培養聽課、寫作業等方面的習慣。例如,認真聽課、認真書寫、獨立自主完成作業等。
小學中年級——此時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們需要養成良好的計算習題,及多角度、深入思考的習慣。例如,認真審題、規範書寫計算步驟、重視驗算、注意簡便運算思想的運用、一題多解思維等。
小學高年級——此時孩子的數學意識更高。因此,他們需要養成諸如聯想和轉換的習慣、反思質疑的習慣、歸納總結的習慣等。
3.孩子對數學的理解受其發展水平的限制和推理能力的影響
孩子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以及數學能力都受到自身發展水平的限制。因此,孩子的數學學習內容要符合孩子的數學水平,一旦超出孩子的理解水平,他們就會出現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學習障礙,如果家長和老師不加以引導,孩子很容易掉到「學困生」的行列。
此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小學生學數學會受到推理能力發展水平的影響,推理能力強的孩子,學數學很容易做到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這有利於孩子學好數學。
4.隨著孩子長大,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外部向內部轉化
隨著孩子長大,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會從外部向內部進行轉化。
小學低年級——學習數學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外部,如父母和老師的要求;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更容易理解直觀、形象的知識。因此,採用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能引起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小學中年級——內部學習動機開始逐漸發展,通過體驗數學的實用性、感受數學的趣味等方式,大多數孩子開始喜歡上數學學習。
小學高年級——此時數學知識難度加大、學習任務也日益加重了,很容易導致部分孩子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相反,另有一部分孩子由於家長引導得當,反而迎難而上,越學越喜歡。
02 教孩子學好數學的3個教育策略
1.根據不同年級特點,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
家長的注意力應當放在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上:
養成規範解題步驟的習慣。教給孩子正確的解題步驟:審題——解題——計算——驗算。其中最容易出錯和疏忽的步驟是審題和驗算步驟,這需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養成將數學知識與實踐結合的意識和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學習數學不能脫離生活實際,否則要鬧很大的笑話,比如孩子計算出非常離譜和不現實的尺寸、重量等等,如果孩子稍有生活經驗常識都能判斷對錯,就不會鬧出笑話了。養成多角度、深入思考的習慣。家長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多角度、深入思考的習慣,學會思考不同知識點和不同數學概念之間的關係與區別,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上。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家長可引導孩子對學習過的數學知識之間的關係進行梳理,根據知識點的關係畫出結構圖,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另外,還可以讓孩子提前準備好錯題本,對重要的錯題進行訂正、反思和總結,查缺補漏。
2.對於不同年級的孩子,使用相適應的方法調動孩子的學數學的興趣
對低年級孩子來說,家長可通過一些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讓孩子感受數學、喜歡數學。並讓孩子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從而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另外,還可通過動手的方式,激發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對中年級孩子來說,家長以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內部興趣為主,不僅讓孩子體驗到數學的實用性,還讓孩子感受到數學之美。從而促使孩子喜歡上數學學習。
對高年級孩子來說,保持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一方面要避免讓孩子陷入到題海戰術中。對於數學的練習題,要學會舉一反三,減少重複做同類題目;另一方面,要讓孩子體驗攻克難題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當孩子解出數學難題時,家長不要吝嗇表揚,要讓他感受到一種成功挑戰數學的成就感。
3.根據孩子的不同思維和推理能力,用適合的方式給孩子講解數學知識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盡相同,任何方法都要切合孩子的實際,因材施教,為孩子量身定做講解數學知識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在數學學習上實現真正受益的目的。
小學低年級——由於孩子年齡小的特點,家長需要用一些簡單明了、可理解的語言去跟孩子溝通,有時在嘗試計算的時候,還可能要藉助一些直觀的輔助物件來幫助孩子。
小學中年級——培養孩子用語言進行演繹推理的習慣,逐漸減少實物推理。多給孩子提醒,告訴孩子信息的內在關係,以便於孩子更好地進行推理。
小學高年級——引導孩子自己發現規律,舉一反三,減少對家長的過度依賴,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更重要的是,繼續鞏固對學數學的興趣。
結語:
相信大家現在對自己孩子如何學好數學有了一個初步思路。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超前學習都不是學好數學的靈丹妙藥,孩子只要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興趣,及學好數學的信心,學好數學自然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