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重組上市猜想,支付寶數科與螞蟻銀行?

2020-12-19 Fintech見聞

據騰訊潛望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監管層正在研究螞蟻重組,不過仍沒有具體辦法。

是否真的沒有具體辦法,大家不得而知。

從監管的角度看,想早點上市,或可以將需要持牌經營的金融業務從螞蟻集團中獨立出來,其它業務先上市。

然而,從螞蟻集團的角度考慮,不僅僅是上市時間問題,還要考慮利益最大化和集團的長遠發展。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曾在11月中旬表示,螞蟻集團上市是否有時間表,取決於政府如何重組監管框架,特別是對於科技概念股,而且也特別關注公司如何應對監管環境。

這真是有趣的博弈。

螞蟻集團像個大菜市場,銀行們(菜農和小批發商)都來這個市場放貸(賣菜),螞蟻集團與銀行們各取所需,相安無事。

問題出在螞蟻也有自營的攤位在放貸(賣菜)。

這個自營攤位本金不多,但是利用槓槓,不僅賺的多,還前景廣。

以前這個自營攤位很神秘,現在大市場要上市,本想裹著自營攤位一起上,發大財。沒想到被管理者發現有風險,可能「食品」不安全!

買菜的路人和銀行們(菜農和小批發商)都議論紛紛,各種賣的菜不好,賣的菜太貴,想吃獨食……反正都是螞蟻集團(菜市場)的問題。

另外,吃瓜群眾認為,螞蟻集團這個大市場的管理者,表面看是開辦大市場的「馬爸爸」,但實際上不是。所以喊,「馬爸爸」你不能無法無天。

既然群眾喊,菜市場的管理者不是「馬爸爸」,那「馬爸爸」自營攤位自然護不住了。

監管可能時常認為,這個菜市場的管理者就是「馬爸爸」,這樣放任發展,發大財,還罵我們守舊不行,這是不行的,我得管。

那這個菜市場的管理者到底是誰呢?

自營攤位護不住,怎麼辦呢?

我們根據螞蟻集團此前公開的招股書了解到,目前其主要業務分四大塊,包括數字支付、微貸、理財和保險三個科技平臺。

(來源:螞蟻集團招股書)

支付業務方面,支付寶APP服務有超過10億用戶和超過8000萬商家,年總交易規模達118萬億元。

微貸科技平臺目前是我國最大的線上消費信貸和小微經營者信貸平臺。截至今年 6月底,已促成消費信貸餘額達17320 億元、小微經營者信貸餘額 4217億元。

如果說螞蟻集團上市被一些人詬病,主要就是涉及微貸科技平臺的業務。

此外,其理財科技平臺也是我國最大的線上理財服務平臺。截至6月底,促成的資產管理規模達 40986 億元。

保險方面的業務也在持續高速增長中。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除了杆率較高的ABS貸款業務,螞蟻集團其它業務雖然規模大,但並不複雜,市場上都有類似業務已上市公司可以對比,獨立上市沒有問題。

Fintech見聞認為螞蟻集團有三塊業務單元可以獨立上市,包括支付業務、導流業務(金融科技服務)和金融業務。如果不出意外,三塊業務上市後的長期市值都能突破萬億。

或者也可分為兩塊業務各獨立上市,即支付+導流業務和金融業務。

前者用新實體先上市,如果取名,可以叫支付寶數科,主要收入來源是支付服務費和科技服務費。

後者聽監管的話,拿到更高層許可和更多金融牌照,繼續幹,晚些上市也沒問題,核心部分可以做成一個新型的網際網路銀行上市。如果取名,叫螞蟻銀行比較合適,主要收入來源是利差。

令人有些煩心的是,見聞君身邊的小王同學則認為,分開獨立上市,談何容易。

表面看來有些業務單獨上市沒有監管問題,但實際支付寶生態圈業務雜而有序,像一個體系化的航母編隊,同進共退。幾塊核心業務就像驅逐艦和核潛艇,幾塊電商和O2O業務就像補給艦和戰鬥機,離開任何一樣兵器,對支付寶來說都是沒有安全感的,單獨上市並不是最明智的選擇。

(來源:螞蟻集團招股書)

不過見聞君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螞蟻集團體量太大,就算上市了也是樹大招風,混業經營、壟斷、暴利、社會責任等等各種質疑和問題也會接踵而至。因此分開,主要業務單元看形勢和時機獨立上市,風險隔離比較好。

一位熟悉螞蟻集團的機構投資人稱:「支付寶作為螞蟻的子公司,其商業模式可供對標的就是Visa,二者都沒有信貸損失的風險,如果將其單獨IPO,不會有什麼監管阻礙。」

有機構預測,螞蟻集團今年支付業務淨利潤可達133億,如果以41倍的平均市盈率計算,估值將超過5000億,未來3年在1萬億以內。

再來看微貸科技平臺,它背負罵名與夢想。

這塊業務也是最複雜的,目前主要產品包括消費貸花唄和現金貸借唄,靠技術服務費和自營利息獲取營收,佔據螞蟻集團總營收的近40%。

(來源:螞蟻集團招股書)

如果是純導流平臺沒啥好討論的,問題是這個微貸科技平臺不是純粹的導流平臺,螞蟻招股書說它的規模有2.1萬億,但98%的資金來自銀行和ABS。

別小看這2%,監管們就在盯著。2%滾動起來,竟然帶來了50倍的資金。

而實際上,平臺資金是實時動態的,自由資金與機構資金的真實比例是多少,槓槓有多大,風險有多大,誰也看不清。

今年的疫情,國內控制的好,沒有出現大規模人群的持續性失業,不然包括各持牌金融機構放出去的房貸、信貸都存在大量逾期風險。金融科技公司對接的次級貸款更會首當其衝。這是監管最擔心的。

話說回來,螞蟻導流部分的業務,其實與已經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一些金融科技核心業務沒有本質差別,上市是完全可能的,只是螞蟻的體量大一些,玩的狠一些。

以前這些金融科技公司幹P2P,不能幹了,現在依靠自己的科技能力和積累的用戶,轉型做助貸,錢主要來自機構,與機構風險共擔,各用所長,各取所需,也挺好。上市後,作為公眾化公司,都在為就業和稅收作貢獻,螞蟻集團拿這塊業務上市為什麼不可以呢?

理財、保險導流業務也一樣,老老實實幹導流就好了。別整出這個保險,那個不靠譜的理財產品,讓大家奔走呼號。

拿到金融牌照的業務最好一個個獨立,不要放在導流業務一起,發展成熟了再考慮去資本市場,或者直接成立合資公司剝離上市。

寫在最後

螞蟻一役,我們的監管也越來越成熟,大家期待的是保守型創新,紳士型創業,而不是西進運動的「搶殺」。

大家都知道螞蟻是優質資產,螞蟻自己也知道,就是因為太優質,大家都盯著。

螞蟻自己怕拆錯了,不僅短期內利益受損,長期很有可能被不同對手超越。

如果不拆,不僅短期內無法上市,也有可能在監管與內耗中失去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如今阿里巴巴的各業務單元,似乎都在面臨這一窘境。

好在馬雲是有憂患意識的企業家,他並不覺得做一家102年的企業很容易。

相關焦點

  • 「小米數科」改名「天星數科」 雷軍能再造一個「螞蟻集團」嗎?
    隨著螞蟻集團、京東數科等網際網路巨頭相關聯的金融科技公司即將紛紛上市,小米也開始有所行動。  10月18日,雷軍發布微博稱,小米金融業務「小米數科」品牌升級為「天星數科」,小米金融App正式更名為天星金融App。雷軍稱,品牌升級後,小米將一如既往地運用數字科技服務好實體企業的產業金融需求,服務好金融機構的轉型升級,服務好廣大米粉和用戶。
  • 螞蟻或拆分上市!螞蟻為什麼要執著於上市?
    如果說不是馬雲之前的「高談闊論」,或許現在螞蟻集團的股東、員工們都在「舉杯相慶了」!但沒有那麼多如果,螞蟻集團固然很有優秀,但螞蟻還是因為存在一些不可控的風險,在11月份被叫停了上市。螞蟻的實力有多強?
  • 支付寶接棒持股!螞蟻將重組:一場正在上演金蟬脫殼的分身術
    [關注作者,獲取最新資訊]自從上市被暫停,螞蟻的一丁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外界的無數猜測。就在12月1日,媒體披露螞蟻金服的控股方進行了變更,由原本的螞蟻科技變成了支付寶。這麼搞,一家上市公司變兩家,皆大歡喜。螞蟻決定上市之後,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披著科技外衣的金融機公司」。更換持股方,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可以重新衝擊IPO。
  • 螞蟻集團向左,京東數科向右,劉強東彎道超車?
    因買家與賣家難以建立信任關係,瞄準這一痛點的支付寶一經推出便獲得了廣泛歡迎。在捍衛自己的江湖地位後,支付寶像一條八爪魚,不斷延伸自己的觸角,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螞蟻帝國,地位僅次於阿里巴巴,是馬雲手裡的第二張王牌。 京東數科同樣也始於京東商城的支付版塊,唯一不同的是,該公司的歷史要晚得多。
  • 螞蟻集團宣布上市 估值為何高達萬億 誰是大BOSS?
    今年5月份,在使用「螞蟻金服」這一簡稱6年後,支付寶的母公司已啟用新名稱「螞蟻集團」,在當時這一舉措也被外界解讀為上市做準備。公開資料顯示,螞蟻集團正式成立於2014年10月,起步於2004年成立的支付寶。
  • 中方信富:螞蟻集團兩地上市,真正利好的是這個概念
    7月20日消息,螞蟻集團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發行上市,以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位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不清楚螞蟻集團?原名叫螞蟻金服,耳熟能詳的支付寶是其業務之一,還包括餘額寶、招財寶、螞蟻聚寶、網商銀行、螞蟻花唄、芝麻信用等子業務板塊。
  • 支付寶持股螞蟻金服 螞蟻集團什麼時候上市
    不少人都是會關注新股上市的消息了,特別是一些公司股票的上市引起關注,例如前段時間的螞蟻集團上市,但是因為被緊急叫停而引發行業震動。所以大家也是有留意螞蟻集團什麼時候上市的,近日有消息稱支付寶持股螞蟻金服,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 螞蟻上市引發「蝴蝶效應」:中小銀行和網貸公司生存更加艱難!
    12月12日,距離螞蟻集團被暫緩上市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但「雙十二」依據舉行,電商狂歡依然沒有停止,似乎並沒有對螞蟻集團造成多大影響,但另一邊,螞蟻金服已經完成了股權變更,全額由支付寶接手,表明業務重組已經開始。
  • 螞蟻集團胡曉明:加速支付寶變革 布局服務業數位化升級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6月29日,彭博社刊發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專訪,圍繞年初支付寶升級數字生活平臺分享了螞蟻的戰略,這也是胡曉明自去年底履新以來首次接受國際媒體採訪。他預計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未來五年螞蟻收入的80%將來源於技術服務費,而此次「螞蟻金服」更名為「螞蟻集團」正是螞蟻升級成果的一次體現。
  • 螞蟻集團CEO胡曉明:螞蟻上市後首要任務是投資技術!
    據市場最新消息,中國最大的行動支付平臺支付寶的母公司——螞蟻集團預計即將通過港交所聆訊,最快於本周末在港交所官網刊登聆訊後資料集。若順利通過聆訊,螞蟻集團將於下周一(9月28日)起進行上市前推介,預計在國慶節假期後招股,並於10月底掛牌上市,但留意最終時間表可能有變。
  • 螞蟻集團上市,以及它背後的企業服務藍海
    螞蟻集團在香港和上海兩地同步上市的計劃正在快速推進,最新估值超過2500億美元;前不久支付機構銀聯商務也曝出啟動上市輔導,擬登陸科創板;再算上另一家金融科技企業京東數科,金融科技領域即將迎來一波上市高潮。 明星獨角獸扎堆上市的背後,是金融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其中的第三方支付領域。
  • 暫緩上市,「重估」螞蟻
    1、萬億螞蟻帝國動搖被暫緩上市後,外界對螞蟻的第一個疑問就是,再次上市的時候,螞蟻還能保住現在的高估值嗎? 根據此前螞蟻集團A股68.8元/股的發行價,發行價總市值落定3130億美元,約2.1萬億元。 這一估值是什麼概念,可以找個參照系。這一估值比中國六大國有銀行的市值都高。目前,工商銀行的總市值是1.76萬億元。
  • 螞蟻集團暫緩上市 花唄、借唄、餘額寶有何影響?支付寶官方回應
    11月3日晚間,上交所發布公告,暫緩螞蟻集團在科創板上市,隨後螞蟻集團在港交所公告,暫緩H股上市。消息一出,業內震動。隨後,螞蟻集團年發布題為「致投資者」的公告稱,對於暫停上市給投資者帶來的麻煩,深表歉意,將按照兩地交易所的相關規則,妥善處理好後續工作。螞蟻集團重提了「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的16字方針,並強調這會讓螞蟻集團經得起考驗和信任。
  • 螞蟻銀行正式開業 可打通支付寶香港、高息攬儲成例牌菜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又一家虛擬銀行正式開業!3分鐘遠程開戶,可打通支付寶香港,「高息攬儲」成例牌菜9月28日,螞蟻集團旗下的螞蟻銀行(香港)正式開業。截至目前,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香港天星銀行(大股東為小米)、平安壹帳通銀行、LiviVB,以及螞蟻銀行(香港)這五家虛擬銀行在港陸續開業。券商中國記者從當前已經開業的數家銀行獲悉,其面向香港市民、均推出了利率定價靈活的數款活期儲蓄存款產品;同時,依託股東方的金融科技優勢,多家銀行在7*24小時全天候服務、行動支付、IT架構等方面顯現了科技特色。
  • 螞蟻集團的全球擴張,道阻且長
    文/陳根螞蟻集團的動向無疑是近期市場最引人矚目的新聞。從7月20日,螞蟻集團官宣準備在A股的科創板和港股同時上市至今,螞蟻的IPO之路可以說是一波三折。8月24日,螞蟻集團正式提交IPO招股說明書,並於9月18日正式過會,前後用時25天。為了此次上市,螞蟻集團做出了諸多調整,涵蓋人事安排以及業務結構和方向。
  • 螞蟻集團上市前夕馬雲被約談!背後隱藏的含義是什麼?
    11月2日,證監會發布通告:「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四部門,聯合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在內的領導層進行約談。」至於約談內容是什麼,那就不為人所知了。  消息一出,立刻就引發了網絡熱議,畢竟馬雲作為國內網際網路的風雲人物,其一舉一動,幾乎都是要被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
  • 螞蟻集團和京東數科不管誰先上市,都該盼著對方市值儘量高
    對於上市消息,螞蟻集團回應稱:消息不實。但對於營收、淨利潤數據未做具體回應。(註:由於螞蟻金服已經改名,下文中將以「螞蟻集團」的名稱替代媒體口中的「螞蟻金服」)由於阿里巴巴和京東之間難以調和的競爭關係,螞蟻集團和京東數科常常被看做是「貓狗」之間的較量。
  • 螞蟻集團正式啟動IPO:各類牌照齊全 螞蟻何以成為大象
    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即更名前的「螞蟻金服」)宣布,啟動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據媒體報導,螞蟻集團尋求IPO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在國內新經濟公司裡,這一體量高於美團、京東,僅次於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個超級巨頭。
  • 螞蟻上市,道阻且長
    從綠燈到黃牌從幾年前開始,螞蟻集團每年要做的一項工作就是「闢謠上市」。但在今年7月20日,螞蟻集團終於正式官宣要在科創板和港交所準備同步上市,這令很多人都興奮不已。螞蟻集團隨後開啟了「極速」模式——8月25日,提交招股書;9月18日成功過會;10月21日,獲得證監會IPO審批。
  • 螞蟻集團什麼時候在香港上市?螞蟻集團港股上市日期
    在科創板IPO註冊獲證監會同意的同日,螞蟻集團也通過了港交所聆訊。  10月21日,港交所公布了螞蟻集團的聆訊後資料集(第一次呈交)。  螞蟻集團更新招股意向書並公布上市發行方案:按照1:1的首發規模,螞蟻將分別在A股和H股發行不超過16.7億股的新股,A+H發行的新股數量合計不超過發行後(綠鞋前)公司總股本的11%。  螞蟻集團境外H股發行與A股發行同步進行,H股發行包括公開發行新股及向螞蟻國際B類及C類股份持有人發行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