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晴圓缺月,且看古人何待之

2021-01-10 百度百科

陰晴圓缺月,且看古人何待之

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那你知道宋朝的文人墨客是如何看待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著

這首詞以月起興,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問天反映執著人生,下片問月表現善處人生。落筆瀟灑,舒捲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範之作。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著

此詞通篇都寫賞月。上片開頭寫詞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下片轉寫室內宴飲賞月。暗含希望人間消除黑暗和汙濁,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看玉做人間,素鞦韆頃」作豪放之語,兩句包舉八荒,麗而且壯,使通篇為之增色。將月之色、光、形、神,人對月之憐愛迷戀,寫得極為生動入微。

《一剪梅·中秋元月》

辛棄疾著

這是一首描寫中秋賞月未得的詞。上片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今宵中秋無月的遺憾,詞的下片寫賞月不得的愁緒。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陳廷焯曾評價:稼軒詞如:重陽節近多風雨,皆於悲壯中見渾厚。

《水調歌頭·中秋》

米芾著

米芾寫中秋賞月,卻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開月亮,先寫自己晚來的秋意感受。借中秋賞月之機,表白了詞人為人的高潔,也流露了他對「從仕數困」的些許幽恨。全篇用筆空靈迴蕩,而自有清景無限,清趣無窮,表現出米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的特有風格。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陳著詞作

該詞描寫的是中秋時,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給人一種雨後天晴的中秋之夜。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圓」寫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將止了,一點都不妨礙高興的事,表現出了一種風雨無阻的心態。下片寫了傍晚時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麼的皎潔無暇,與首句相對應

《醉落魄·丙寅中秋》

郭應祥著

這首詞上片寫景,借用月夜之間,描寫普天下人渴望的團圓。下片聯想,由曲子想到人,是對人的一種思念。

作者:天天的小藍天

相關焦點

  •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中秋佳節,共賞明月
    今夜的月亮皎潔明亮,世間之人無不抬頭遙望,不知道這清秋的情思會落到誰家呢?古代交通閉塞,通訊欠缺。沒有奔馳寶馬,更沒有視頻通話。離別是常事,相見不可期。因此有了:張九齡「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的感懷;有了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悶;也有了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 「月有陰晴圓缺」——月相變化
    古人常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月亮身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眼中的月亮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這就是月相。月相的更替周期,也就是朔望周期(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的長度是29.5306天,所以我國農曆有大月(三十天)和小月(二十九天)之分,這樣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從而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新意解讀,打破歷史觀念
    蘇軾寫的〈明月幾時有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闡述了人生的悲傷,親人分離,因緣聚合,都是無法避免的,如天上月亮一樣,月亮從月牙漸漸變成圓月,又從圓月漸漸變成月牙,一樣無法避免,引起的感傷情懷。悲傷之人看月亮,總會想到過去種種不如意。
  • 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的陰晴圓缺要比月球的美太多
    人們對月球的陰晴圓缺比較熟悉,月球陰晴圓缺的周期大約是29.5天。如果在月球上看地球上的陰晴圓缺,會看到怎樣一番景象呢?月球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只有一面對著地球,在月球的背面永遠不會看到地球,要在月球上欣賞地球的陰晴圓缺必須到月球的正面。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為什麼說「月有陰晴圓缺」呢?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太陽把它照亮了,我們是看不到美麗的月亮的。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兒時有》中有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為什麼說「月有陰晴圓缺」呢?如果你回答說是因為月亮的形狀發生了改變,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於太陽、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所形成的。
  • 一輪明月的無限趣意:尋找食物中的「陰晴圓缺」
    初秋的雨後,9月期待已久的PlayLab即將到來,這一次我們想邀您一同去探尋不同食材相互碰撞的美味與驚喜,在最普通的食物、最尋常的生活中,發現時光與成長的樂趣。在本次舌尖的冒險之旅中,我們請來了一位來自「山野」的姑娘,易筱。易筱是一個湖南女孩,大學畢業後在北京30公裡外的鄉村租了一所農家院子。
  • 月有陰晴圓缺 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
    月有陰晴圓缺 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月有陰晴圓缺,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以上是螞蟻莊園小課堂12月18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小課堂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正確答案吧!
  •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晨課創作書蘇東坡詞水調歌頭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月亮的陰晴圓缺是怎麼形成的?
    可是人們為什麼把一年分成十二份,每份還要稱呼為不同的「月」,難道這和月亮有關係?要是誰就此望文生義的話,恭喜他這次還真答對了。月份的劃分、月長的確和月亮有關。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因為它距離地球很近,很容易被觀察到,月球圍繞地球旋轉的周期較為恆定,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也較為恆定,因此,世界各地的人們都不約而同地用月球的周期變化來計算時間。
  • 10月上旬,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星座陰晴圓缺,花開只為你
    十月下旬,靜水流深,滄笙踏歌,天秤座陰晴圓缺,花盛開只為。水瓶座這一全世界,有那樣一類人,她們一切都完美主義者,追求極致。她們不容易由於一時的糊裡糊塗而做出終身不可原諒的不正確。水瓶座就是那樣一類人,她們但凡都追求完美說白了的極致,他們自己為自己定目標,隨後又自身果斷地堅持到底。
  • 東坡先生也曾感懷「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不禁使人產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感慨。那個時候還小,不大能體會這首歌的意境,只是覺得好聽,也喜歡聽。到如今,再回想,人生本就聚散無常,不正是這首歌詞的寫照嗎?能寫出這樣詞曲的人的確不是一般的人,他就是我們熟知的東坡先生啊。也許我們對蘇東坡的詞還停留在他大氣磅礴的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上,豪放不羈又大氣磅礴讓人震撼。
  • 螞蟻莊園月有陰晴圓缺答案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月有陰晴圓缺
    螞蟻莊園12月18日的問題已經出來了,「月有陰晴圓缺,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看到問題的小夥伴都已經開始在腦袋裡思考答案,其實只需要參考沃遊網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攻略,用戶就再也不用擔心會選擇到錯誤的答案,每天都能順利的得到180克飼料。
  • 月有陰晴圓缺?外媒:中國「人造月亮」或改變這一切
    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外媒稱,中國計劃到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以取代城市路燈照明,節約電費。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0月21日報導,中國媒體報導稱,成都正在研發「照明衛星」,比月亮亮8倍。首個「人造月亮」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如果成功,2022年將再發射三個。
  • 天有陰晴圓缺
    作者:利民同樂 《蔚藍天》昨日雨後蔚藍天,今晨秋雨又纏綿,天地自有陰晴日,人間難免悲喜歡。春發萬木綠滿山,夏看百花勝似仙,潺潺流水四季情,秋儲冬藏豔陽天。 利民2020年8月14號
  • 圓缺陰晴今古月,柔心一片逐斜陽;七首浪淘沙令,悲歡離合盡成傷
    皛玊題記:圓缺陰晴今古月,柔心一片逐斜陽。君夢裡見多番,悲歡離合盡成傷。欲醉何曾醉,不過紅塵一夢多迷茫。欲醒何曾醒,不過千秋功過幾滄桑。何故多惆悵?殤痛痴狂人生別樣。欲醉又難醉,欲醒又難醒,混沌如此費思量。看花開,復花謝,世事無常,終歸是,萬般紅塵皆虛妄。吾且高歌吟一曲,率性今生醉蒼茫。
  • 毛澤東詩詞中的陰晴圓缺
    照橫塘半天殘月   《琵琶行》有吟:「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人們都渴望圓滿,現實卻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因而「殘月」總令人感到冷清孤寂、悽楚悲愁。如王昌齡《青樓怨》:「腸斷關山不解說,依依殘月下簾鉤。」   毛澤東有兩句詩,表達了這種心緒。第一句出自1921年寫的《虞美人·枕上》:「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 毛澤東詩詞中陰晴圓缺
    照橫塘半天殘月  《琵琶行》有吟:「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人們都渴望圓滿,現實卻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因而「殘月」總令人感到冷清孤寂、悽楚悲愁。如王昌齡《青樓怨》:「腸斷關山不解說,依依殘月下簾鉤。」  毛澤東有兩句詩,表達了這種心緒。
  • 5本民國舊影文:悠悠歲月,曲終人散,空留一輪明月,陰晴圓缺
    5本民國舊影文:悠悠歲月,曲終人散,空留一輪明月,陰晴圓缺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5本民國舊影文:悠悠歲月,曲終人散,空留一輪明月,陰晴圓缺。希望你們喜歡,這幾本都是在網上比較冷門,但是卻又十分的好看的民國舊影文。這幾本小編都親自看過,絕對無毒。
  • 引起月亮的圓缺變化的原因是什麼螞蟻莊園 螞蟻莊園月亮圓缺答案...
    月亮圓缺的原因因為什麼?自古以來對於月亮的觀察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可以通過月亮的形狀來分別日期還可以通過月亮看天氣。下面就來詳細的為大家解答一下月亮圓缺的原因。月有陰晴圓缺,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麼引起的?
  • 這首詩,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體現的淋漓盡致
    相傳,周代設有採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和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一起,構成了今日的《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