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國
藝術學博士研究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書畫工作委員會理事, 武漢理工大學院外碩士生導師, 山東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山東油畫學會常務理事。
2015.4油畫《紅杏》入選東方彩墨山東籍書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2015.11《鄉村理髮師》入選時代足跡—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江蘇省美術館)
2015.12《我的民居-我的海》王永國雙個展(煙臺美術博物館)
2016.3.22 《 膠東風情展》 (北京\中國美術館)
2016.5中國當代油畫名家畫威海韓國銀川油畫展(銀川東北亞貿易中心—威海館)
2016.10油畫作品《鄉村理髮師》入選 「時代丹青」-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作品展(西安美院美術館)
2017.5油畫作品《吳哥遺址》入選上谷美術館開館儀式暨當代名家作品邀請展(保定上谷美術館)
2017.6意與境--王永國油畫個展(天鵝湖美術館)
2017.10油畫作品《鄉村理髮師》之一入選首屆首屆全國美術教育教師作品展(四川美院美術館)
作品被國內外收藏家收藏。
2018年9月25油畫作品《牙醫系列》入展中英雙年展。
2018.9.9境界一王永國油畫藝術琴詩會個展(風行視界藝術空間)
灰色中的「擺動」
文/易英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藝術評論家
看畫家王永國作品的幾個系列,無論在風格上、主題上還是觀念上,都使我聯想到了「轉型」這個詞,或者更為確切點,應稱之為「擺動」。通過了解畫家的想法,這一概念顯得更清晰了。
《外科手術1》1999
剛過「不惑」的王永國1992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經歷了法國巴黎美術學院賓卡斯高級油畫技法與材料研究班、天津美術學院油畫助教研修班的學習之後,畫家從簡單地技術性的描摹生活表象,轉向了力求深入挖掘、表現生活的內在精神。這首先是風格上的轉型。轉型之前,畫家在學院中經受過紮實、嚴謹的傳統寫實主義的訓練,但面對西方現代主義思潮,作為像王永國這一年齡段的藝術家來說,不像保守的老一代藝術家一樣固守傳統,也不可能像年輕一代藝術家一樣盲目地求新求異,對舶來品一律生吞活剝。他們所作的是從自身角度進行深入冷靜地思考,這似乎也是合理的選擇。
《外科手術2》1999
對於王永國來說,表現主義中灰暗沉重一派最契合畫家的心態。於是,我們看到了《牙醫》系列、《外科手術》系列,以及《都市、網、交響曲》系列,封閉的具有擠壓感的空間,帶有黑、白、灰的安色調使這些作品的典型特徵,即使是像《都市、網、交響曲》系列這樣表現外部空間的作品,對樓房大體量的突兀感的表現也佔據著畫面的構圖主體,天空只是很少的一抹灰色,強制性地將觀者的視覺中心限定在樓房窗戶的網狀柵欄上。觀者的視線無處落腳,只有在鋼筋水泥的建築物外表爬行。畫面下方的汽車也標示了另一層意義上的侷促與封閉。在《牙醫》系列中,那種類似蒙克一樣在畫面盤旋而又無法逃出自我合閉宿命的筆觸蔓延在畫面中的每一寸角落,在強烈的黑、白、灰色的張力對比中,畫家又加進了偏暖的黃褐色和偏冷的天藍色,二者的混合交織與黑、白、灰色一起,加強了畫面的昏暗感,讓人想起補牙過程神經般的鑽心疼痛。
《外科手術3》1999
但是,在風格的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惑、憂慮、浮躁」(畫家語)。從個案角度來看,王永國的心態也代表了整整這一代藝術家的迷茫與困惑。城市在轉型,我們周邊的生活和思考的方式都在不停地發生轉變,藝術家也同樣如此。
《牙醫4》1999
為什麼表現主義與中國傳統的大寫意風格在畫家身上同時具備,這僅僅是一種風格上的區分嗎?對於王永國這一代甚至更小一些的7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來講,社會的轉型意味著價值觀念的轉型。不斷在中西之間,傳統與現代之間「擺動」,也是這一代藝術家的典型特徵。對西方表現主義與對中國傳統寫意手法的雙重關注同時存在於畫家的身上。一方面,覺得非要「拿來主義」才可以在轉型之中強化自身的藝術語言,領悟先進的思考模式;另一方面,對待傳統又顯得難以割捨,思考著是否那種平和的古文化氣場可以暫時消解前行途中的喧囂與浮躁。因此,「擺動」似乎成了必需,在都市與鄉土之間,在不安與希望之間不停地周期性擺動。
《牙醫5》1999
從陰暗、沉重的《牙醫》系列到同樣以大面積灰色來表現但卻充滿形式感的《灰色記憶》,畫家完成了一次主題上的轉型。一個是封閉壓抑的內部空間,一個又是疏朗開闊的外部空間。這一次畫家作了「走出去」的嘗試。但在色彩上,畫家對灰色的偏愛又顯得一成不變。無論是此前的作品,還是現在的《灰色記憶》,作為沒有強烈的色彩和情緒傾向的灰色貫穿始終。這是一種深陷其中具有焦灼意味的色彩,但似乎又是在企盼希望,等待著一次破冰而出的快慰。
《牙醫6》1999
《灰色系列》最初源於畫家九十年代中期於安徽黟縣西遞的寫生成果,畫家之所以重拾這一階段,是在經歷了都市題材長時期的憂慮和浮躁的困惑之後,想要重新找尋突破口的一次嶄新嘗試,這是再一次的「擺動」。似乎畫家要憑藉向傳統的擺動重新獲得創作的新支點。但深究其意,卻並不這麼簡單。從表面看,其主題性也許沒有《牙醫》系列和《都市、網、交響曲》系列明確且一目了然,但其內部所蘊含的開放性和實驗性,昭示了《灰色記憶》系列的未完成感和「下一步」價值。「回到原初」也許是畫家在藝術道路上的一次更為嚴肅地思考,如何在「原初」意義上,突破自我束縛重拾過往寫生稿中的鮮活性和隨意性,重拾本真的自我,為擺脫了固守一隅的心態尋求一次全新的突破,這也許是《灰色記憶》系列的真正價值所在。
《牙醫10》1999
這次「擺動」是畫家在創作道路上的首次「回擺」,從這個意義上講,主題轉型在深層則具有真正意義上觀念轉型的價值。「擺動」,類似於貢布裡希所說的「修正」,在去除以往「圖式」的艱難過程中,在不斷返回本真的修正過程中,逐漸接近畫家心中的「原型」。「擺動」,已不是動作上的簡單重複,它預言了生命的下一步選擇、下一次開始。
《灰色記憶》
《灰色記憶》布面油畫 70x80cm 2013
《灰色記憶之三十》 50x65cm
《灰色記憶之三十八》50X60cm
筆、刀之藝的追求與境界
——油畫家王永國近期油畫作品印象
文/孔新苗
博士、教授、文藝學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 常務委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 副主任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 副主席
約十年前,王永國以一組「牙科診室」形象的人物畫作品給油畫界留下深刻印象,他率性、大膽的形象塑造手法與酣暢的白色與灰紫色、灰藍色、黑色形成的視覺對比,加之恣肆捭闔的筆觸風格,形成一個完整的油畫語言面貌,在當時那個滿眼刻畫深入、細膩光滑的畫面趣味環境中,顯示了一種個性鮮明的油畫藝術品格。
《漁家女之一》 120x100cm 2016年
王永國的近期作品,延續了他一貫的油畫風格,但改變題材多集中於表現南方白牆黑瓦綠樹的風景。顯然,畫風景與畫牙科診室的最大差異,是後者的主題形象相對「罕見」,因而其形象組合與油畫表現性趣味的結合更易「出效果」。而風景畫,則首先需要面對大家視覺上熟悉、形態上類型化的南方村落景觀,更要面對前人表現同類題材的大量作品意象,這給油畫家的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永國直面這一挑戰,一方面源於他對自己油畫語言感覺的自信;一方面也顯示了他對油畫寫意性的探索欲望。
《漁家女之二》 100x120cm 布面油畫 2016
寫意性,在近幾年成為油畫界一個熱詞,在狹義上看,這可能是因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對刻意關注細節真實、造型優美、形象與光影設計經營的普遍性傾向,而形成的一種逆向的趣味反彈;而從廣義上看,中國當代美術力求呈現出更具民族氣質的美學表現力,使得大家選擇「寫意」來承載了這種文化理想。如此,「寫意」作為一種繪畫語言的率意表現性和繪畫的民族品格彰顯,成了當下中國油畫藝術的文化關懷與審美新風的語言性表徵。這一新表徵與王永國一貫的藝術特點的內在契合,應該說既是一種「巧合」,也是一種挑戰。巧合,在於王永國油畫語言的一貫率性寫意特點正構成了他的基本風格,但這一風格更多「西方韻味」(如牙科診室系列);挑戰,則是他必須讓自己原有的油畫語言風格向更加「中國味」、更具內在寫意性而不是外在表現性的方向上推進……因而,他選擇了典型的南方村落風景作為自己的繪畫形象,企圖用「熟悉的」形象符號裝載自己力求從「西方感」走出的語言經驗。或者反過來,用類型化的南方風景意象,來啟發自己筆下油畫感覺的「寫意」韻味體驗。
《漁家女之三》140x120cm 2016
對做藝術的人來說,能夠有自己滿意的作品不容易,能夠生成具有語言特質的藝術表現性更不容易。王永國這批作品表現出的探索性特點,在於他對運筆、色彩、畫面結構等語言要素的表現力的專注,如《古巷深處》、《屏山長雲》等作品,以油畫語言特有的豐富色層肌理、筆刀之痕,將類型化的南方村落意象表現為一種深具油畫美學品格的藝術呈現,這種油畫美學不是「西味」的,是濃鬱中國味的……
《黃海漁港之四》 2016 120x100cm
寫意,在中國傳統美術中被凝結於筆意、墨韻的審美意象中:清逸、高古、水韻、荒冷、墨戲、老辣……在西方油畫語言中,現代表現主義在形象傳達中的癲狂、本能、反叛、特立獨行的藝術性格,則建構了西方油畫語言的表現性特徵。而以油畫的材料去表現一種對中國繪畫寫意性的體驗,則需要藝術家在中西繪畫語言的融合實踐中,獲得一個新的體驗與呈現。王永國的這種體驗與呈現,集中表現為:靜與遠。所謂「靜」,他的風景作品局部看上去筆法、刀法率性而恣肆,但整體構成的畫面意境則幽深而淡逸;所謂「遠」,他的風景畫以豐富的筆觸、刀痕表現性將形象提煉為若隱若現、欲近還遠的畫面意象,忽略細節而凸顯筆、刀之藝的獨特美感,形成了他獨具特點的曠遠而親切的寫意性油畫經驗……
《出海前》140x120cm 2016
我熟悉王永國,他在油畫藝術的探索過程中有許多困惑、停滯與失意,也有許多興奮、心得與反思……他今天推出的這些作品是探索過程中的一個斷面,但顯然,這個斷面表徵了他在不斷努力踏上新的藝術境界,他自信地賦予了油畫筆觸、刀法、色彩、肌理以更具中國味的審美體驗,因而看這些作品需要細品,需要慢觀……同時,我也希望作者在自己的追求中保持耐心,不斷精緻化自己的藝術體驗與呈現——藝術,最可貴的是境界。
《痴絕徽州》系列6 布面油畫60x160cm
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的生活節奏中,「靜」的心態與「遠」的眼光變得更加珍貴……藝術,可以給我們這種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貴體驗。這是我喜歡並欣賞王永國近期作品的一個真切印象。
作品欣賞
《海草房之四》布面油畫 60x80cm 2018
《海草房之八》布面油畫 60x80cm 2018
《老樹精》布面油畫 51 x 41cm 2004年
《古巷深處》 布面油畫 60x70cm 2014
《秋色》布面油畫50X65cm 2008
《鄉村理髮》布面油畫 50X65cm
《守望》布面油畫 70x90cm 2012.8
《三姑山》布面油畫 80x80cm
《郭家溝之秋二》布面油畫 60X80cm 2016.9
《郭家溝之秋六》布面油畫 60X60cm 2016
生存感受的表達
文/祁海平
天津美術學院造型分院院長、教授 、著名油畫家
畫家王永國近幾年常帶學生到皖南寫生,每次去的感受都不一樣。徽州民居那些高大封閉的老屋、古老的小巷、莊嚴的祠堂以及黑色大理石的牌坊呈現出一種滄桑的美感,粉牆黛瓦,黑白灰錯落有致,為畫面提供了天然的形式感。古人回歸自然、退隱田園又造福鄉裡所留下的遺蹟,使從都市之網逃逸出來的王永國找到了精神家園。開始他的表達還受到客觀對象的束縛,經過不斷地過濾思考,感受觀察其變化規律,把握到了似與不似之間的揮寫意蘊。現實的壓抑在此已被消解,傳統文化的魅力使王永國神遊其間、流連忘返。他還是用灰色來畫,但已沒有痛苦和迷惘;筆觸依然酣暢,然而寫意的趣味大於表現的激情。這與他主張表達當代人生存狀態的想法似已有所不同。不過,王永國認為這仍然是一種當代人對自然和傳統的認識,而中國抒發靈性情感的寫意方式與西方表現主義傳達「精神的美」和「內在信息」的主張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藝展中國》展出全國一線藝術大家最新力作,是一線大咖與全國藝術同仁、藏家、藝術愛好者最直接最美的窗口,帶最美的藝術展遍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