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倫敦的人會愛到骨子裡。同樣也是在飛往巴黎的班機上看到這段介紹倫敦的視頻,「如果一個人厭倦了倫敦,他就是厭倦了生存」。塞繆爾·詹森如是說。
塞繆爾·詹森(英語:Samuel Johnson,1709年9月7日-1784年12月3日(儒略曆)[1]),常稱為詹森博士(Dr. Johnson),英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文人之一,集文評家、詩人、散文家、傳記家於一身。前半生名聲不顯,直到他花了九年時間獨力編出的《詹森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為他贏得了聲譽及「博士」的頭銜,博斯韋爾後來為他寫的傳記《詹森傳》記錄了他後半生的言行,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去世後就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 Westminister Abby。這裡還有一些著名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的墓地,其中有邱吉爾、牛頓、達爾文、狄更斯、布朗寧、霍金等人之墓。
宏偉壯觀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國的聖地,在英國眾多的教堂中地位顯赫,可以說是英國地位最高的教堂。除了王室成員,英國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英國人因此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認為死後能在這裡佔據一席之地,是至高無上的光榮。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歷代國王加冕登基、舉行婚禮慶典的地方,也是英國的王室陵墓所在地,可以說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部英國王室的石頭史書。
威斯特敏斯特教堂附近的一組名人雕塑,有納爾遜曼德拉,拉吉夫甘地等等,這位是英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邱吉爾首相。二戰爆發期間,當選為首相的邱吉爾在戰爭中發表了眾多鼓舞人心的演講,被譽為自從古羅馬時代的西塞羅以來西方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演說家。還記得他那篇最著名的演說,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I would say to the House, as I said to those who have joined the government: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這是他在1940年被任命為首相後在國會上的演說辭。這幾個句子非常自然和樸素,沒有華麗的大詞,但卻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邱吉爾用」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這幾個很簡單的詞來形象說明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這使這句話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又名英國的故宮,位於倫敦的地標性建築之一的倫敦塔橋(Tower Bridge)北岸,被堪稱為英國中世紀的經典城堡。數百年來,倫敦塔做過堡壘、宮殿、監獄、刑場和法院,還做過軍械庫、文件庫、珠寶庫和動物園,現在則是寶藏豐富的博物館和獨具魅力的旅遊景點。幾乎和英格蘭王室一起成長的倫敦塔目睹了無數血腥殘忍的宮廷陰謀和王室罪行,更增添了一種神秘特殊的氣氛。現在倫敦塔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珠光寶氣和森嚴壁壘的氣勢,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碎片大廈(The Shard )是倫佐·皮亞諾設計的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大廈,高達1017英尺(309.6米),是全歐洲第二高的大廈,僅次於莫斯科水星城。(修建完成後為西歐最高建築)。586,509 平方英尺的建築所包含了辦公空間,居住公寓。另外它還包含了一個15層樓高的公共觀景廊。碎片大廈的整體形態是下寬上窄,最後頂部的塔尖漸漸消失在空中,就像16世紀的小尖塔或高桅橫帆船的桅杆。建築的形式以倫敦具有歷史性的尖頂和桅杆為基礎而設計。
倫敦眼(The London Eye)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首座、同時截至2005年最大的觀景摩天輪,為倫敦的地標及著名旅遊觀光點之一。倫敦眼於1999年年底開幕,當時贊助商還是英國航空公司因此又稱千禧之輪,總高度135米(443英尺)。倫敦眼共有32個乘坐艙(由序號1排列到33。因為宗教忌諱,沒有13號),因艙內外用鋼化玻璃打造,所以設有空調系統。每個乘坐艙可載客約25名,迴轉速度約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時30分鐘。「倫敦眼」為慶祝新千年而建造,因此又稱"千禧摩天輪"。乘客可以乘坐"倫敦眼"升上半空,鳥瞰倫敦。「倫敦眼」在夜間則化成了一個巨大的彩色光環,大大增添了泰晤士河的夢幻氣質。
在倫敦眼上拍攝倫敦城的夜景不是件容易的事,儘管速度很慢,仍然有不停的輕微震動,三角架根本沒辦法用,而且還隔著玻璃窗。就是要一直站在那裡,儘可能長時間地屏住呼吸,胳膊酸酸地端著像機和70-200毫米的全幅單反鏡頭不停地拍,一共差不多三公斤重,五張裡面能照出一張可用的照片已經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