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琳本人(哈利波特)根本就不懂科學。
不懂科學,不是說什麼人能變成貓什麼能瞬間移動時間倒流不科學,而是缺乏科學的思維模式。
如果世界設定就是,人能變貓,那這就是個客觀事實。以科學的方法認識客觀事實,跟這個事實本身是什麼有關係麼?
科學,不會說,「不能」,人不能變成貓,時間不能倒流,不能瞬間移動。科學只會說,這些事情於目前的科學認知矛盾,以及目前的技術手段達不到。但是理論水平是在不斷變化的。
《神們自己》裡甚至搞出了永動機,但是搞出永動機過程完全符合科研思維。這就是區別。
比如這個世界的設定就是,人能變成貓。
科學的思維模式是,人為什麼能變成貓?人是怎麼變成貓的?人變成貓後,質量差折合成的能量去哪了?分子原子甚至亞原子水平發生了什麼變化?1000個人變成的1000隻貓之間是否存在哪些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人變成貓的技術是否可以轉化為應用技術。如果人能變成貓,那麼貓是否可以變成人?如果不能,那麼差別出在哪裡?攜帶什麼樣基因的人更容易變形?改變哪個基因通路可以提高變形效率?細胞水平和有機體水平同對照組相比差異是否都具有統計學意義?
不夠科學的思維模式是,就這咒語,背就完了。你如果非要問,那我就告訴你,這是古老而強大的魔法,在血液裡的,意會,嗯。
這樣的文明是不會進步的。有沒有麻瓜的存在,巫師鎖不鎖國,這樣都是沒法進步的。
巫師能操縱時間空間又怎樣?只要我們還有科研的思想和方法,這些都會有的,而且可能意外地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巫師文明沒有前進的原動力,遲早是會被淘汰的。
說這麼多,還搞不清科學理論和科研思維方法區別的人,我也不解釋了,反正抬槓就拉黑。
羅琳本人,身為一個熱愛手機和電腦的麻瓜,你猜她本人覺得麻瓜和巫師哪個更高級一點?
麻瓜為什麼聽不見這車?」哈利問。「他們!」斯坦輕蔑地說,「不好好兒聽,是這樣嗎?也不好好兒看。他們什麼也不注意。」
下面我計劃通過對比巫師和麻瓜的教育系統,來談一談什麼是科學,什麼樣的人可以說是不懂科學,以及為什麼我說羅琳是其中一員。
先放三張圖,分別是百度,初中物理題,高中生物題,醫學本科生循證醫學習題的結果,代表了麻瓜科研教育的三個階段。
初中(12-15歲):
高中:(15-18歲)
大學本科:(18-23歲)
然後呢,我再放出幾個,HP系列裡,學生們習題和家庭作業的例子。(魔法史這樣的文科暫且不做討論)
盧平輕鬆地說,「很好,大家都好,極棒的一課。家庭作業,請讀關於博格特的那一章,並且寫篇提要..星期一交。沒有了。」(13歲)
你們每人寫一篇論文,交給我,內容是識別和殺死狼人的方法。這個題目應該寫兩張羊皮紙,星期一早晨交。(13歲)
哈利看了看那張零亂的桌子,看了看那篇長長的、墨跡未乾的算術佔卜論文,再看看那篇更長的麻瓜研究論文(「說明麻瓜為什麼需要電力」),還有赫敏正在推敲的魔文翻譯。(13歲)
「參照你們各自的圖表,詳細分析下個月將對你們產生影響的行星運行方式,」她嚴厲地說——那聲音不像平時那個空靈虛幻的她,倒更像麥格教授了,「下星期一必須交上來,不得以任何藉口推脫!」(14歲)
黑板上的家庭作業,他們也已經抄在了本子上(「試舉例說明,進行跨物種轉換時,變形咒必須作怎樣的調整」)(14歲)
羅恩大聲抱怨道:「你知不知道我們已經有多少家庭作業了?賓斯叫我們寫一篇一英尺半長的論文,談巨人戰爭,斯內普要的論文是一英尺長,講月長石的用途,現在特裡勞妮又要我們記下一個月裡每天做的夢!(15歲)
就先這些吧。也基本就到這兒了,魔法世界的年輕人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教育,就到17歲為止了。
你們看出區別了麼?
魔法世界的教育,完全缺乏了方法學,和科研思維訓練的內容。
而且絕大部分作業內容就是,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