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送戲下鄉100多場

2020-12-17 梅州日報數字報

●本報記者 劉潤濤

燈光亮起,在離大埔縣城30公裡的光德鎮上澄村,一幅充滿客家風情的畫卷緩緩展開:正氣凜然的藍繼子,刁滑奸詐的許氏, 形容枯槁的王氏……戲曲人物的你來我往,在虛實結合、自然流動的舞臺時空中交替上演。

近年來,圍繞文化振興,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在全縣範圍開展「送戲下鄉」,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職責使命的縮影。

漢劇下鄉,文化惠民暖人心

「這臺戲很好看,我喜歡!」晚上7時,「鏘鏘鏘」鑼鼓聲響起,戲劇準時開幕,上澄村69歲的廖國史盯著舞臺,目不轉睛地說。當晚,傳承保護中心送來了《藍繼子救嫂》等經典劇目,來自周邊鄉鎮的2000多名群眾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著戲臺,津津有味地觀看。

舞臺前,來自平原村的廖開頂哼著臺上小曲,自小鍾愛漢曲的他坦言:「小時候要想看演出,必須得走一個多小時到鎮裡的大舞臺看。一年到頭看不了多少場次。」

近年來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正式開展「送戲下鄉」。赴全縣巡演,一年送戲下鄉100多場——這是過去一年中心的演出記錄。「我們連續三年配合縣廉潔活動,今年完成了『黨在我心中』戲劇展演、宣傳十九大精神,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以及鞏文創衛等專題文藝晚會。」中心主任鄭永華表示。

紮根沃土,節目年年新

「節目年年新,每年才會那麼多人過來欣賞。」廣場上,上澄村村民志願者李達健在維持現場車流的同時,不時抬頭看看漢劇表演。「今年散場恐怕又要堵4個小時了!」他笑言。

鄭永華對記者說,這幾年,傳承保護中心堅持抓創作,積極排新戲,每年都用新戲、好戲奉獻給基層群眾,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到好戲。堅持每年排一至兩臺新戲。

「有新戲才有生命力!」據介紹,該中心每次下鄉時都會與當地群眾交流,收集農村現實生活中的題材:民俗活動、先進黨史……「我們收集到這些素材後,創作劇本,再作曲、排練,然後把新戲送到鄉間地頭,受到了基層群眾的歡迎。」鄭永華說。

上圖為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在光德鎮上澄村表演《藍繼子救嫂》等經典劇目,吸引眾多村民前來觀看。

(吳騰江 攝)

相關焦點

  • 武進錫劇團啟動送戲下鄉 去年演出共計213場
    中國江蘇網4月2日訊 3月23日晚,武進錫劇團在前黃鎮楊橋村演出經典劇目《啞女告狀》,拉開該團2018年度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活動大幕。該團工作人員牟亞芬介紹,從2003年起,武進錫劇團每年都要送不少於200場戲下鄉,其中2017年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演出共計213場,足跡遍布全區8個鄉鎮、街道和20個村、社區,觀眾達28萬人次。文化惠民送戲下鄉,一來可以傳承和發揚傳統錫劇文化,構建農村濃鬱的文化氛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二來也能讓青年演員多多亮相,為青年演員的培養與成長助力。
  • 汝南縣「送戲下鄉」活動百餘場,你在家門口看到了嗎?
    我縣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動,「送戲下鄉」活動將走進全縣各鄉鎮(街道),為群眾送去豐富的「文化大餐」。此次「送戲下鄉」的演出劇目都是符合群眾欣賞口味的優秀劇目,有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穆桂英掛帥》《打金枝》《
  • 「送戲下鄉」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
    原標題:黃秀玲慰問「送戲下鄉」演職人員2月13日,菏澤市副市長黃秀玲到曹縣磚廟鎮大郭莊村慰問市直院團「送戲下鄉」的演職人員,送去了慰問品,並就辦好「送戲下鄉」活動提出要求。黃秀玲還先後到曹縣磚廟鎮中心幼兒園、磚廟鎮十三村幼兒園、道平中學、十三村文化大院、十三村衛生室實地調研學校和衛生室建設管理情況。
  • 汨羅花鼓戲劇團送戲下鄉惠百姓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彭揚飛 通訊員 彭曉)12月15日,初雪過後氣溫仍未回升,而汨羅市武夷山村茶木屋場6組的文化廣場上,卻圍滿了十裡八鄉的村民,汨羅市花鼓戲劇團的演出隊帶著《皮秀英四告》《楊天祿招親》等節目下鄉演出,為廣大群眾呈現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
  • 送戲下鄉 南安市高甲戲劇團今年將演50場
    ­  露江村愛看戲的人非常多,每年至少要演4臺戲。已經59歲的老教師黃新民是一個老戲迷,周邊村子有演戲他一定會去看,去年他就曾在霞西村、霞東村、莊頂村等地看過南安市高甲戲劇團的演出。「非常精彩!」黃新民評價,市高甲戲劇團演出的戲劇情積極向上,演員的唱腔、走位,甚至一些小細節,如燈光、背景、音樂,讓懂戲的人感覺是一場視聽盛宴。
  • 我市「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活動啟動
    本報訊(記者 王曉晶)7月22日,記者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我市2020年「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活動啟動。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從今年1月開始,全市停止了「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活動。半年以來,市直及各縣區文藝院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劇目排練,認真做好復工前各項工作。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我市啟動「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活動。
  • 2020年「免費送戲下鄉一萬場」山西華晉舞劇團專場走進長子縣鮑店鎮
    送戲下鄉一萬場,情暖三晉百姓心。9月11日下午,由省文化廳主辦、省藝術職業學院華晉舞劇團傾情打造的「免費送戲下鄉一萬場」演出活動在長子縣鮑店鎮北街村拉開帷幕。激情舞蹈、民樂聯奏、男聲獨唱、二胡獨奏等表演,將喜慶歡騰的氣氛表現得惟妙惟肖;深情的演繹、動人的表情,為廣大群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 銅陵銅山鎮開展送戲下鄉活動
    &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訊 據銅陵日報報導, 4月23日至24日,由郊區銅山鎮綜合文化站主辦,池州市彩雲黃梅藝術團承辦的2018年文化民生工程「送戲下鄉」文藝演出在銅山鎮激情上演,為村民群眾送上了一場精彩的演出。
  • 東平縣彭集街道:送戲下鄉,文化惠民
    近日,彭集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暨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全面啟動。據悉,此次惠民演出活動由縣文化和旅遊局、彭集街道辦事處聯合主辦,彭集街道文化站、縣東原藝術中心承辦。巡演場次53場,覆蓋轄區內所有行政村、社區。
  • 濱州市呂劇團送戲下鄉進社區
    濱州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立平,市財政局文化科科長韓俊江到高新區田樓社區進行督導,詳細了解了濱州市呂劇演藝有限公司2020年下鄉演出情況,對濱州市呂劇演藝有限公司送戲下鄉工作加以肯定和讚揚,對今後的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並同老百姓一起欣賞了大型古裝呂劇《姊妹易嫁》的精彩表演,演員們的表演惟妙惟肖,一招一式都贏得了在場領導和社區群眾的熱烈掌聲。
  • 縣蒲劇團送戲下鄉走進南官莊村
    8月14日晚,「山西省群眾文化惠民工程暨2020年縣蒲劇團送戲下鄉活動」走進唐興鎮南官莊村,全村男女老少冒雨在村委會大院觀看演出。這是縣蒲劇團今年送戲下鄉活動的第五場。此次免費送戲下鄉活動,是縣文化和旅遊局根據省、市、縣文化惠民工程的部署要求,面向基層群眾開展的,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上戲,充分享受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果。此次縣蒲劇團共組織40餘名演職人員精心排練,將到全縣二十餘個村演出上百場。縣蒲劇團演員高紅玲表示,他們會用心排練,爭取把最好的精神狀態用到每次演出中,為廣大群眾送去開心和快樂,讓大家享受到文化的魅力。
  • 汨羅花鼓戲劇團送戲下鄉樂百姓,文化惠民暖人心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彭曉)12月15日,初雪過後氣溫仍未回升,而汨羅市武夷山村茶木屋場6組的文化廣場上,卻圍滿了十裡八鄉的村民,市花鼓戲劇團的演出隊帶著《皮秀英四告》《楊天祿招親》等節目下鄉演出,為廣大群眾呈現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
  • 威海啟動「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活動,將獻上六百場演出
    為慶祝建國71周年,9月24日,由威海市文聯主辦,威海市戲劇家協會、威海市環翠區戲劇家協會承辦的2020年威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願服務暨「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演出活動正式啟動。整場演出接地氣、聚人氣、揚正氣,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威海市戲劇家協會主席夏靜表示,要繼續發揮好戲曲資源優勢,努力開展各個戲種的文藝創作和演出活動,發揮好專業劇團和專業人才的引領作用,推出精品力作,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 專業演出大篷車送戲下鄉 黃梅芬芳
    在當天的文藝下鄉演出中,安慶市再芬黃梅戲藝術劇院的韓再芬、郭霄珍、馬自俊、李萍等國家一級演員以及該院眾多二級演員和優秀青年演員依次登臺,為當地村民們現場表演了《鬧花燈》、《打豆腐》等眾多黃梅戲精品劇目。精彩的演出也讓農民朋友飽了眼福,過足戲癮。
  • 駐馬店市豫劇團新春送戲下鄉 百姓免費看大戲
    (晚報記者 王建成)2月2日上午,駐馬店市豫劇團新春送戲下鄉來到遂平縣出山鎮八張村,為戲迷和遊客演出了《亞姑告狀》等傳統豫劇折子戲。雖然寒風凜冽,但現場還是被數百名當地村民圍得水洩不通,營造出了濃濃的新年氛圍。
  • 邵陽縣下花橋鎮開展「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動
    邵陽縣下花橋鎮開展「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 動 10月21日,邵陽縣委宣傳部、文旅廣體局主辦,縣文化館承辦的「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文藝演出活動在下花橋鎮和平村熱熱鬧鬧開展起來。這天,全村的老百姓還有鄰村的老百姓都跑到和平村看戲,現場老百姓非常多,氛圍非常濃厚。本次送戲下鄉節目形式有快板、歌曲、現代戲、小品、花鼓戲等,有《厲行節約、拒絕浪費》《懶漢脫貧》等貼近生活的好節目,形式多樣,節目意義深刻,給予了老百姓很大的啟發。
  • 2020年「益陽花鼓大戲臺」送戲下鄉巡演啟動
    大益陽客戶端訊(記者 石迎姝 通訊員 周志武)11月12日,2020年「益陽花鼓大戲臺·演藝惠民」送戲下鄉巡演活動啟動。本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廣體局主辦,各縣(區、市)文旅廣體局協辦,公開遴選全市12個優秀戲劇團,在全市83個鄉鎮進行巡演。益陽素有「花鼓戲窩子」的美譽。
  • 「山西孝義」文化惠民,送戲下鄉走進下柵
    落實山西省「免費送戲一萬場」惠民演出工作要求,6日,市文旅局組織優秀劇團走進下柵鄉南莊村,讓山區群眾在家門口過足了戲隱。村民 田世枝今年第二年了,樣式也多,我是戲迷愛好者,活躍了群眾文化,送到家門口能看到戲,這是我最大的感受。為了讓周邊村村民也能看上戲,南莊村主動提供貼心服務,接送周邊村村民來共享文化成果。
  • 文藝下鄉送戲忙
    慈利縣漢戲傳承保護中心演出一分隊演出漢戲「馬前覆水」紅網時刻慈利10月12日訊(通訊員 朱勇軍)10月11日,高橋鎮先鋒村啟動創建百歲健康村大會,慈利縣瑞凝演藝傳播有限公司、慈利漢戲傳承保護中心演出一分隊(原龍潭河漢劇團)來到該村,為該村200多名群眾送去精彩文藝演出
  • 安徽:民間戲班送戲下鄉 走紅鄉村
    安徽:民間戲班送戲下鄉 走紅鄉村 2008年02月20日 00: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來在老百姓中有「小丁玉蘭」之稱民間藝人劉長芬受當地一楊姓村民的邀請,帶領的肥東青年廬劇團從正月初四開始來此送戲至正月十五結束。  劉長芬從小喜愛戲曲,憑努力考入肥東縣梁園區廬劇團從藝。後來劇團解散,基於對戲劇的痴迷、對舞臺的留戀。一九九二年經過多方努力,創辦了「肥東青年廬劇團」,白天在露天搭簡易戲臺唱戲,晚上就睡在鋪乾草和墊被的地上。多年來紮根泥土,深受老百姓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