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友
票友為非職業性戲曲演員、樂師的通稱。相傳清朝道光間,政府為了防止旗籍土兵進民間戲園看戲,遂專設只唱太平鼓詞的娛樂場所,專供旗籍士兵娛樂之用,每人發給免費入場票券一張。時間長了,士兵當中就出了業餘的演唱者,被稱為「票友」。
二、票房
票房是戲曲愛好者業餘組織的通稱,有固定地點、固定人群。票房不僅是戲曲愛好者的活動場所,也是研究本劇種藝術培養戲曲演員愛好者的民間組織。票房的出現對戲曲的傳播技術水平的提高、戲曲人才和觀眾的培養以及戲曲的發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梨園行
梨園行專指從事戲曲行業的職業人員,是舊時對戲曲界種由來已久的習慣稱謂。相傳唐朝皇帝李隆基酷愛歌舞,對於音樂有著高深的造詣,他善於打羯鼓和作曲,在京都長安門外禁苑中建有梨園,園內有一座梨園亭,是專門進行音樂演奏及歌舞的場所,招收300個學生在此學習音樂、歌舞,以供宮廷宴樂。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培養藝術人才的皇家(官辦)學校。雙曲界追本溯源,從梨園走出去的學生被稱為「梨園子弟」,因此千百年以來,戲曲界都把唐明皇當成祖師爺供奉。四、梨園世家舊時,專門從事戲曲職業的人員稱為「梨園行」。
三代以上從事戲曲職業的家族人員稱為「梨園世家」,如譚志道、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七代都是從事京劇事業,一代接一代,中間從無間斷。更為難得的是除譚志道從事京劇老旦行當之外,下面六代均從事老生行當。
這不僅是中國戲曲發展史上的奇蹟,也可以說是世界戲劇史上的奇蹟。譚門七代為京劇藝術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中國京劇發展史上一部鮮活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