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中的票友、票房、梨園行和梨園世家,你分清楚了嗎?

2020-12-20 百戲薈

一、票友

票友為非職業性戲曲演員、樂師的通稱。相傳清朝道光間,政府為了防止旗籍土兵進民間戲園看戲,遂專設只唱太平鼓詞的娛樂場所,專供旗籍士兵娛樂之用,每人發給免費入場票券一張。時間長了,士兵當中就出了業餘的演唱者,被稱為「票友」。

二、票房

票房是戲曲愛好者業餘組織的通稱,有固定地點、固定人群。票房不僅是戲曲愛好者的活動場所,也是研究本劇種藝術培養戲曲演員愛好者的民間組織。票房的出現對戲曲的傳播技術水平的提高、戲曲人才和觀眾的培養以及戲曲的發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梨園行

梨園行專指從事戲曲行業的職業人員,是舊時對戲曲界種由來已久的習慣稱謂。相傳唐朝皇帝李隆基酷愛歌舞,對於音樂有著高深的造詣,他善於打羯鼓和作曲,在京都長安門外禁苑中建有梨園,園內有一座梨園亭,是專門進行音樂演奏及歌舞的場所,招收300個學生在此學習音樂、歌舞,以供宮廷宴樂。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培養藝術人才的皇家(官辦)學校。雙曲界追本溯源,從梨園走出去的學生被稱為「梨園子弟」,因此千百年以來,戲曲界都把唐明皇當成祖師爺供奉。四、梨園世家舊時,專門從事戲曲職業的人員稱為「梨園行」。

三代以上從事戲曲職業的家族人員稱為「梨園世家」,如譚志道、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七代都是從事京劇事業,一代接一代,中間從無間斷。更為難得的是除譚志道從事京劇老旦行當之外,下面六代均從事老生行當。

這不僅是中國戲曲發展史上的奇蹟,也可以說是世界戲劇史上的奇蹟。譚門七代為京劇藝術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中國京劇發展史上一部鮮活的教科書。

相關焦點

  • 京劇梨園世家傳承現狀調查:有多少梨園世家還在傳承?
    「除了舞臺呈現外,繼承的形式應該有很多種,收集和整理史料也是一種傳承。」程永江說。 「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膝下有三個兒子,長子尚長春,次子尚長麟和三子尚長榮紛紛投身於京劇舞臺,老大學了武生,老二繼承了父親的旦角,老三則是花臉名家。如今這個京劇世家中,父親、長子、次子均已故去,僅有現居上海的三子、名淨尚長榮獨撐尚家的門面,而尚長榮的三個兒子都沒從事戲曲工作。
  • 「盛世梨園」戲曲票友大賽在榆次舉辦
    本報訊(記者裴雲鋒)11月24日,記者從晉中市榆次區了解到,近日,2020年山西省十大群眾文化活動、山西省群眾文化惠民工程品牌活動之一——「盛世梨園」戲曲票友大賽,在享有「中國晉商文化之鄉」美譽的榆次成功舉辦,近千名觀眾觀看了精彩演出。
  • 「盛世梨園」戲曲票友大賽在榆次區閉幕
    11月5日,2020年山西省十大群眾文化活動之一——「盛世梨園」戲曲票友大賽在榆次區圓滿閉幕。在此期間,大賽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山西公共文化超市雲平臺等新媒體進行了網絡直播,累計網絡觀看人數達24萬餘人次,進一步擴大了我省優秀群眾文化品牌的傳播、交流和推廣。
  • 有多少梨園世家還在傳承?
    「除了舞臺呈現外,繼承的形式應該有很多種,收集和整理史料也是一種傳承。」程永江說。    「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膝下有三個兒子,長子尚長春,次子尚長麟和三子尚長榮紛紛投身於京劇舞臺,老大學了武生,老二繼承了父親的旦角,老三則是花臉名家。如今這個京劇世家中,父親、長子、次子均已故去,僅有現居上海的三子、名淨尚長榮獨撐尚家的門面,而尚長榮的三個兒子都沒從事戲曲工作。
  • 揭秘京劇梨園世家 四大名旦後人今何在
    這位身患嚴重哮喘、說話都上氣不接下氣的老人一提起梨園家譜就兩眼放光,他的調查資料和筆記充斥著家裡的每個角落,內容涉及梨園世家的縱向師承、橫向聯姻、私寓科班、授徒傳藝、梨園故居等,在他拿出的一本簡陋的電話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按生旦淨末醜等行當劃分的梨園世家人員名錄。他每年密切關注梨園後世的家族變動情況,對去世的和新入梨園的後人都一一進行記錄,並打算重新修訂梨園世家家譜。
  • 為什麼把戲劇界稱為梨園行?
    「梨園世家」難道是因為他們喜歡吃梨嗎?梨園是唐代皇家的一處苑囿林園,種滿了梨樹,園中設有離宮別殿、酒亭球場等,供皇帝宴飲遊樂。唐明皇李隆基酷愛音樂,擅長音律,喜歡舞蹈、戲曲等藝術,他覺得朝廷平時的禮樂太過於莊重嚴肅,不適合歌舞表演,所以就特地挑選了一批人才,親自教導,地方就選在了「梨園」。
  • 有多少梨園世家還在傳承?(文章來源:中華讀書報 )
    馬連良家族為五代梨園世家,他的父親馬西園在京開設茶館,引來名伶、票友經常出入,馬連良8歲入北京喜連成科班學藝,10歲便登臺演出嶄露頭角,在20年代與餘叔巖、高慶奎一起被譽為老生「三大賢」。馬連良有七子四女,僅長子崇仁、七子崇恩(後改行)和小女小曼入梨園,重孫馬俊男工老生。
  • 梨園與戲曲
    河南電視臺有一個《梨園春》欄目,《梨園春》欄目是給專業戲曲演唱和草根戲曲演藝者展示自已才華的一個平臺。《梨園春》欄目同時也給熱愛戲曲的朋友提供了精彩、優美、動聽的唱段,滿足了廣大戲迷朋友的戲隱。有好多戲迷朋友也很好奇,戲曲欄目為什麼要用「梨園」來命名,而不用其它的名字來命名呢?
  • 梨園百年盛 群英「四面」來
    說到京劇人才的培養,很多人的印象是拜師學藝、世家傳承。確實,過去梨園世家的孩子,一般都是在家裡打基礎,然後拜老師再學習。「四大鬚生」裡,楊寶森為梨園世家的第三代,先受家庭薰陶,後拜師陳秀華等。可以說大多梨園行的子弟,都走的這種家教兼拜師的形式,王瑤卿、王鳳卿、蕭長華、金少山、張君秋、李萬春、李少春、趙燕俠、李慧芳、張雲溪、杜近芳等等京劇藝術家莫不如此。
  • 梨園行,掀開「網際網路+戲曲」新時代
    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瑰寶之一,不僅僅成為老年人群觀眾的喜愛品種,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高速發展,特別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許多年輕人也對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在抖音短視頻、B站中扮演戲曲中的經典人物,在古風歌曲中加入戲曲特有的特色腔調來演唱,使戲曲及其衍生品也成為當今的熱點之一。
  • 梨園為何代表戲曲藝術?
    梨園子弟」,把幾代人從事戲曲藝術的家庭稱為「梨園世家」,戲劇界稱為「梨園界」等等。這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所國立音樂學院,由於在一片梨樹間,所以叫「梨園」。後世遂將戲曲界習稱為梨園界或梨園行,戲曲演員稱為梨園弟子。時至今日,當我們談論戲曲的時候,還是會聽到「梨園」兩字。
  • 北票王昊月榮獲「中國夢·梨園情」全國評劇票友大賽佳獎
    來源:北票電視臺導語近期,第三屆敖漢旗「中國夢·梨園情 」全國評劇票友大賽圓滿結束。北票市文化館選送選手王昊月在大賽中表現突出,並獲得佳績,更向全國票友顯現了北票市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也進一步有效促進了戲曲文化了的交流與發展。
  • 河南衛視《梨園春》新年戲曲晚會今晚陪您過年
    在這場精彩絕倫,大氣磅礴的史詩級戲劇盛宴中,節目主持人海霞、任魯豫、龐曉戈、關楓將攜海峽兩岸眾多梨園名家及海外戲劇票友為電視觀眾送上一場流派紛呈、高潮迭起的年終大戲。晚會共分為《希望的田野》、《萬樹梨花開》、《共築中國夢》、《奮進新時代》四個篇章。
  • 臨淄:「齊樂梨園」票友大賽暨新創作劇目展演活動各獎項揭曉
    第十一屆「齊樂梨園」票友大賽暨新創作劇目展演活動,經過兩天激烈角逐,今天(9.16)上午,各獎項「花落有主」。主辦方為獲獎團體和個人頒獎,並邀請獲獎票友作匯報演出。」票友大賽暨新創作劇目展演參賽人數近百人,大賽參賽人員、創作劇目數量、藝術水平都是歷年之最。
  • 梨園行丨產品介紹
    梨園行(TV版)是河南道然視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一款TV端戲曲應用,主打戲曲產品,過去對戲曲從業者往往以「梨園行」稱之,因此,梨園行也成為了戲曲的代名詞,梨園行應用的名稱正是由此而來。 梨園行(TV版)收錄了京劇、崑曲以及多個地方戲曲劇種的大量經典劇目,在智能電視上搜索可以進行安裝與點播,操作方便,流程簡單,更易於滿足老年戲曲愛好者的觀看需求。
  • 票友必看!為戲迷打造的戲曲平臺
    因此,小編給各位戲迷朋友們找到一款很適合他們的觀賞戲曲的網際網路電視平臺,不僅操作簡單,讓中老年朋友易於上手,而且戲曲資源豐富,劇種繁多,大家可以下載試試!這款網際網路電視戲曲平臺叫《梨園行》。這個視頻平臺既有電視端,也有手機端。
  • 票友促進了京劇國粹的發展,社會和梨園界對他們的評價一直較高
    就中國整個戲劇界的票友數量來說,沒有哪一個劇種的票友數量能夠超過京劇。京劇孕育了無數痴迷於京劇的票友,票友促進了京劇國粹的發展。京劇票友在京劇發展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社會和梨園界對其評價一直較高。另外,票友是票房的組織者、領導者,同時又是活動者,而票房又是戲曲藝術一種特殊的傳播方式,是票友們自己的藝術之家。組織的力量是巨大的,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京劇藝術在票房裡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傳播,而不需要行政幹預式的組織、發動和強令執行。票友是當之無愧的京劇傳播宣傳隊。
  • 把戲曲界稱為梨園行,這裡有什麼樣的淵源呢?
    把戲曲界稱為梨園行,究竟是有何淵源?很久以來,都把戲曲稱為梨園行,很多人在電視裡面的時候,總聽到梨園行這一個詞。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明白為什麼,果然會把戲曲界稱為梨園行呢?梨園是唐代皇家禁地中的一處陵園,因為種滿了梨樹,所以叫做梨園,這一座梨園和戲曲的淵源,就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所出塑造的。
  • 戲曲「好聲音」聚首金陵 梨園群英要你好看
    弘揚戲曲文化展示戲迷風採>「梅贊金陵」2020戲曲票友大「曬」海選精彩持續上演戲曲「好聲音」聚首金陵9月19日上午十點開始江寧納科汽車創意園文創空間好戲輪番開唱梨園群英要你好看、豫劇、淮海戲等7個劇種精彩紛呈活動預告「梅贊金陵」2020戲曲票友大
  • 梨園戲《王魁》精彩上演,帶來戲曲文化盛宴
    該劇在結構、行當角色及舞臺表演藝術形式上均承有南戲體制之古老風貌,關鍵性情節與南宋曾慥《類說》卷三十四引《摭遺》中「王魁傳」所敘述的內容較為接近。演出過程中,不時響起觀眾熱烈的掌聲,大家深深為梨園戲傳統劇目之藝術魅力所震撼。演出結束後,諸多觀眾意猶未盡,紛紛上臺給演員送花並要求合影留念。中國戲曲是流傳至今、保存相對完整的世界三大古典戲劇之一,是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禮樂思想、倫理思想、美學思想、民俗風情、文學、詩歌、音樂、美術、舞蹈、武術、雜技等之大成的文化載體,是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