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改編自流瀲紫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少女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謀權的一代太后的故事。2011年11月17日起《甄嬛傳》陸續在中國大陸各地方臺播出。2012年3月26日,該劇在東方衛視、安徽衛視上星首播。之後,多個國家及地區都有播出。
今天我們來講講熹貴妃和果郡王的愛情悲劇,或許您會從中受到很多啟發。雍正元年,十七歲的甄嬛,與好姐妹沈眉莊、安陵容參加選秀,沒想到一進去,她就在這皇宮永遠住下了,皇宮就是她的家,後宮三千佳麗,他成了佳麗的主。因為皇帝相中了她的智慧、氣節與端莊,最後與好姐妹沈眉莊,安陵容一同進宮。
甄嬛跟溫實初也是世交,一個是大理寺甑少卿的長女,一個是太醫的長子,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只是多了一種情愫,總以兄妹相稱。入得宮來,十七歲的青春時光,有多歡心,那年杏花微雨的鞦韆架下,偶見皇上,四目相遇,怦然心動。以為自己遇到了心心念念的一生一世一雙人,情竇初開,興奮的心怦怦跳。找到真愛的女人是溫順的,甜蜜 的,回鄉和皇上的種種過往,想起人生如若初相見,也就這般浪漫瞭然。
後來,是皇后使壞,故意設計要她誤穿純元故衣,皇上大怒,甄嬛才知道自己原來是皇上心上人的替身,神聖的愛情崩塌了,她只能淚流滿面,百思不解,萬念俱灰地哭訴,喃喃道:"那年杏花微雨,終究是錯付了。他愛過自己嗎?他真心對過自己嗎?聯想到自己一路來在後宮的忍辱負重,百般委屈,都只是因為她深深的愛他,而他也剛好愛自己,所有的委屈都不算什麼,然而這一場替補,她真的忍受不了,淚水長流。他追逐的是終生愛情,才有那些美好甜蜜時光。
可是,這世界有一種愛情是深藏不露的,自從第一次在水邊巧遇果郡王,那個溫潤如玉,人才一表,還會吹笛子的翩翩少年,那個玉樹臨風,意氣風發的果郡王突然在他的腦海中定格,她想,這是不是某種人生際遇?那一唱一和的笛聲,多麼令人心馳神往。但只是意念中的一閃,甄嬛就有一種預感,他與這個男人將會產生故事,什麼故事,他自己也說不清楚。果郡王那悠揚的笛聲與自己的舞姿是多麼的合拍。仿佛一幕驚鴻。還有那次夜飲的時候,自己走到桐臺,一出去,就遇到果郡王,好像前世在夢裡所見。
甄嬛一直在矛盾中痛苦糾纏,原來皇宮離她那麼遠,人心離她那麼遠,生下朧月之後,還沒滿月,甄嬛帶著傷痛與怨恨一心一意要出宮修行。到了甘露寺,受了情傷的甄嬛一度看破紅塵,萬念俱灰。而果郡王此時平靜的湖水升起一道道漣漪,照著甘露寺的方久久不能平靜,心靈的感應是非常奇特的東西,甄嬛離了了皇上,在遙遠的山野,比原來自由多了,以後一定有機會見到她,甄嬛也會試著接受他的心意吧?
愛情的利郎是堅不可摧的,儘管甄嬛一直在拒絕,果郡王卻絲毫沒有放棄。反而意念更強了。朧月元在皇宮,她不放心,斧王關在牢獄,她很牽掛,誰呢過住她一臂之力,還是那個一心愛自己追求自己的果郡王啊!而果郡王也很會領會她的意思,不僅給甄嬛帶來女兒的消息。還親自去寧古帶來父親的家書給甄嬛。
經過好一段時間的 磨合與沉澱,愛情樹開花了,在果郡王不斷的努力下,甄嬛那顆冰冷的心一點點被果郡王融化,讓甄嬛原本死寂的生活又重新泛起了漣漪。於是,甄嬛和果郡王在凌雲峰度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無慮、幸福無比的生活。
打開窗你會看到冰山融化。對於一個死灰復燃的年輕女子,在荒郊野外,與意念中的白馬王子相擁,相愛,那會是一種什麼場景,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後果?他們相愛了,懷孕了。這不是傳奇,這是他們兩個的故事,從最危險,最森嚴,最正統的皇宮走出來,和皇帝的弟弟,和丈夫的情敵私會了,相愛了,結果了。可是幸福快樂的生活總是短暫的,就在兩人決定私奔的時候,皇帝恰好選在這個時候將果郡王委派去執行任務。真是無巧不成書啊?
在凌雲峰等待果郡王歸來就一起離開的甄嬛,沒有等來果郡王的歸來而是等來了果郡王所乘之船沉沒的消息。果郡王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所有人都以為果郡王死了。等果郡王的消息傳來,甄嬛知曉後直接刺激到吐血,但是此時甄嬛已經懷了果郡王的孩子、甄嬛的父親病重,在悲痛絕望之下,甄嬛決心回宮徹查一切,為自己、為果郡王報仇。
說來也諷刺,甄嬛是果郡王活下去的信念。等他拼死回去,心愛的姑娘和他約定好等他歸來就一起比翼雙飛,如今她卻成為了當今聖上的寵妃。以為此次歸來就可以廝守,誰知果郡王這次歸來卻親手將自己心愛的姑娘送給了自己的王兄——甄嬛回宮的聖旨是他宣讀的、也是他親自護送甄嬛回宮的、還是他親手將甄嬛交到皇上手中的。
甄嬛回到皇宮,再一次得到皇帝寵幸,重獲隆恩,但關於她的風言風語並沒有停過。因為甄嬛的孕肚過分得大,看起來不像正常月份的。奈何老天幫她,給了她一對雙生子,成功堵上世人的悠悠眾口。在成功瞞天過海之後,甄嬛順利生下雙生子,被皇上冊封為熹貴妃。皇恩浩蕩,送禮之人多得如過江之鯽。在眾人送來的禮物中,甄嬛對那長長的禮單不屑一顧,但唯獨果郡王送的那串看似不那麼貴重的珊瑚手釧拔得頭籌。
在拿過果郡王送的那串珊瑚手釧,甄嬛不顧浣碧的阻撓一臉欣喜地把手釧戴到自己手上,並吟出一句詩:"掌上珊瑚憐不得,卻教一坐上陽花。"這詩句來自清初詩人吳偉世《古意》第六首:"珍珠十斛買琵琶,金谷堂深護絳紗,掌上珊瑚憐不得,卻教移作上陽花。"原是作者用來感嘆順治帝和董鄂妃之間的愛情的。再美的珊瑚玉樹,你再怎麼護在心尖、捧在手心,最終也無法成為私人的物件兒,因為它的最終歸宿還是留在深深的宮廷中,養做那向陽的花朵。大概的寓意,還是想表達那愛到深處卻愛而不得的情感吧?甄嬛手上戴著的那串珊瑚手釧是果郡王去南海求得的,果郡王極其珍愛,珍愛到貼身攜帶,從不示人。這就像她與果郡王的情,如珊瑚手釧一般,不能輕易示人,示人便會隨之帶來滅頂之災。
所以,果郡王送這珊瑚手釧,是一種愛到極致、極致到哀傷的告白。哪怕我們像那順治帝和董鄂妃,哪怕我們之間的情見不得光,你也是種在我心上的夕顏花,是今生唯一的愛人。
不過,《甄嬛傳》本是一部架空朝代的言情小說,正史是沒有這樣的戀愛曲的,不知道電視劇為什麼要安在雍正皇帝頭上。雍正皇帝這麼厲害的人,對跟他搶天下的兄弟都很殘酷,怎麼可能任由妃子偷情養私生子而不嚴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