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蟄伏於磅礴烏蒙,濯足於金沙江畔,位於「川、滇、黔」三省結合部,是雲南的北大門。
交通興,昭通興。山巒疊嶂變坦途,川南滇北築天路,扶貧以築路為始,經濟隨路橋起航。宜昭高速,是穿越160多公裡的復興之路,也是中國水電十四局的「品質之路」。
一條路
「秦開『五尺道』、漢築『南夷道』」,作為雲南文化的三大發祥地之一,昭通,歷來就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的美稱,他背靠雲南、輻射中原,自古以來就是陸上南絲綢之路的要衝。
宜昭高速,起於四川宜賓,經宜賓高縣、筠連縣、昭通鎮雄縣、彝良縣,止於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是雲南省與四川省高速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昭通市構建十三五「一環兩橫四縱三聯絡」的高速公路網中的四縱線之一,由中國水電十四局負責承建。作為烏蒙百姓的脫貧之路、致富之路,它打破了羅炳輝將軍故鄉彝良縣城無高速公路的歷史,它將有效改善滇東北地區交通條件、打破川滇兩省區域交通瓶頸,推動滇東北融入成渝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同時也促進滇東北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旅遊資源開發、增強民族團結,具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它是昭通市第一條PPP建設模式的高速公路,以「BOT+施工總承包+可行性缺口補助」方式建設。以中國水電十四局為社會投資人,與政府出資人按股比51%:49%成立項目公司,實施工程建設、融資和運營管理。
宜昭高速全長168.78公裡,總投資240多億元,分兩期建設,本項目為一期工程,起於昭通市彝良縣海子鎮,止於昭通市昭陽區北閘鎮,路線全長92.72㎞,設計速度80公裡/小時,設計標準為雙向四車道,路基寬24.5m,主線路基長22.46Km,開挖757.29萬m,回填734.73萬m;主線橋梁58座,其中特大橋4座,全線橋長共計22.78Km,樁基4099根, T梁7018片;隧道25座,其中特長隧道3座,隧道總長44.72Km,橋隧比高達75.5%;全線主體工程混凝土總量為495.60萬m;概算總投資約145.20億元,其中建安工程費117.20億。
其中,控制性工程為「三橋兩隧一環一樞紐」,施工難度大,施工技術要求高。「三橋」,即長2224.7米海子1號特大橋、4289.3米窄路溝特大橋、2640.0米洛澤河特大橋;「兩隧」,即長8401.5米譚家隧道、長8407米康家坪隧道;「一環」,指長14017米由青山隧道、上寨大橋、雙樹子隧道、流沙坡中橋、包穀山隧道、爐房溝大橋組成的360°螺旋環形線路;「一樞紐」,為長1780米主線、5469.965米八條匝道組成。
一個圈
宜昭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無論是其設計還是施工,其中最亮眼的都是其螺旋展線段,原地垂直降高差156.9米。螺旋展線段全長30公裡,由15座隧道和14座橋梁組成橋隧集群,橋隧比例高達96%。展線核心圓環長度6480米,由「三橋三隧」組成,沿爐房溝大橋以360°順時針盤旋而上,是宜昭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當中的重中之重,施工難度極大,技術要求極高。
螺旋展線是利用了盤山道的「省力費距離」原理,但並不是貼著山體修建,而是在山中開出了一條螺旋形的盤山隧道。這樣,既可以保證坡度不太陡,又可以縮短公路的距離,同時還避免了緊貼山體,被地質災害破壞。
宜昭高速螺旋展線段位於昭通市彝良縣角奎鎮阿都村,該段橋隧相連,山高坡陡,溝險谷深,林立峭壁,縱橫狹長。如果按照常規,進行直線設計,過高的地勢落差,將成為設計中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相比起筆直隧道,螺旋隧道有著更加繁瑣的施工工藝,由於螺旋隧道存在弧度,它無法採用已經成熟的直隧道挖掘技術,只能一小段一小段地仔細施工。在螺旋隧道的施工現場,少見大型的施工機械,更多的是富有經驗的施工人員在小心翼翼地操作施工。
螺旋展線段施工難度超乎想像,洞身穿越多條斷層破碎帶,地質條件複雜,地下水豐富,施工過程中,數次遇到湧水、塌方、變形等突發事件。其中,青山隧道為疑似高瓦斯隧道,據現場踏勘該地層中煤層未大量開採,僅私人局部開採,且開採年代久遠,地面遺留有原煤窯痕跡,根據設計文件,青山隧道按高瓦斯隧道設計和施工。與內六鐵路斜交,交角約40度,高差約177米。在交叉點前後50米洞身段需採用破碎錘進行開挖,交叉點前後各50米到1000米範圍洞身段採用控制爆破進行開挖。
負責螺旋展線的主要是宜昭高速A2項目部,在螺旋展線段隧道沒打通、橋梁沒架好前,從項目營地出發,要達到施工工作面,沿著山間便道,最快也要一個多小時,然而,隧道通啦,橋梁架設好了,只需要10來分鐘的車程,極大縮短了兩地間的距離。
「在這裡修路,所面臨的自然環境困難和技術難度,相比別的同類高速要難得多!」水電十四局土木工程事業部副經理兼宜昭高速施工總承包部張冬雲說道。
眼前是大山,腳下是懸崖。特長隧道多,施工技術難度大;隧道地質條件複雜,施工安全風險大;地形起伏大,施工場地狹窄;路基土石方挖填極不平衡,棄方量大,棄方運距遠,幹擾大等等,天然的地理險勢、加之今年特殊的疫情影響,這使得宜昭高速建設工期緊、任務重。為了早日實現通車,諸多建設者們星夜兼程,加班加點,不畏嚴寒,不懼酷暑,放棄與家人的團聚,春節都堅守在施工一線。
一個夢
對宜昭高速公路建設者來說,每一步都是攻堅,每一步都在創新,每一次都在突破和超越。
宜昭高速公路彝良至昭通段沿線經過「一區一縣六鄉鎮」,因線路長、點多、面廣、交通不便、歷史遺留問題複雜,徵地拆遷工作成為極大的難題。項目建設者發揚迎難而上、艱苦奮鬥的精神,在總承包部的統一部署和安排下,對徵地拆遷相關工作進行全面統籌,細化分工。宜昭高速建設者始終堅持「5+2」、「白+黑」的工作模式,保障了徵地拆遷工作始終走在工程建設前面,以和諧、有序、有力的工作,攻克沿線徵地拆遷難關,贏得了被拆遷戶的滿意,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高效推進宜昭高速公路施工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面對宜昭高速主線大部分處於極度貧瘠山區,電網十分薄弱,地方電量不能滿足施工生產的困局,項目在施工前期,已開工點利用柴油發電機解決前期供電問題,並在當地電力部門幫助下,投資2.3億元建設了永臨結合模式的供電系統。
面對線路大部分橋隧相連,沿線周邊石料廠規模小且質量差,不能滿足施工需求,以及棄土場布置極為困難的問題,項目多次召開專家專題會議研討砂石加工系統相關事宜。通過試驗確定利用隧道洞渣灰巖及玄武巖作為石料加工,實現了變廢為寶,確保工程的質量。
匠心築路,管理創優,宜昭高速總承包部始終將高標準、高品質作為第一要務。
2018年「7·25」、2019年「7·23」、2020年「8·13」昭通、彝良等地暴雨,宜昭高速項目建設沿線山體塌方,便道、便橋被洪水毀,材料運輸不上來。總承包部及各項目部不等不靠,主動出擊,他們重修便道、便橋,在最短的時間裡攻克暴雨對施工造成的損害。
宜昭高速洛澤河特大橋,最高橋墩達119m,處於峽谷地帶,百米高空作業風特別大,嚴重影響塔吊起重作業;大橋上跨新舊昭彝二級公路,該路段是彝良縣城通往昭通的必經之路,車流、人流量大,施工條件錯綜複雜;為了保證大橋混凝土料及高空泵送的要求,大橋上部結構混凝土參配的河沙得從最近500公裡外的金沙江畔巧家縣運輸過來,運距遠、時間長、成本高,交通運輸困難。目前,修建好的洛澤河特大橋屹立於彝良縣新場鄉,與洛澤河構成了一道彝良亮麗的風景圖,將成為彝良新的地標建築。
在通車的決勝階段,水電十四局土木工程事業部黨委書記、總經理郭振華率隊到宜昭高速項目實行包保責任制,通過事業部、總承包部、項目部、協作隊伍四級包保責任制,定人、定責、定節點目標完成時間,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紮實高效的開展工作,通過科學精準施策,充分協調整合各方資源。最終,確保了年度通車目標的實現。
一份責
宜昭高速公路,是一條天塹變通途的夢之路,也是一條見證烏蒙百姓福祉的民生路。作為一條「一路帶多路」的高速路,它以宜昭高速公路為主線,沿線修築了164條施工便道,便道長度總和是主線長的2倍還要多。
這些便道不僅保障了宜昭高速公路項目的順利施工,也改善了山區交通狀況,為當地村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為當地沿線百姓在家門口就業提供了機會,成為了山區脫貧致富之路。
同時,項目為了修路建設的供電系統,為沿線居民生活、工業生產用電提供了幫助,為當地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宜昭高速項目援建危橋助力彝良縣脫貧攻堅。2019年12月3日,隨著一聲轟隆巨響,彝良縣小河村危橋小河橋正式拆除。接到上級單位通知後,水電十四局宜昭高速項目高度重視,時刻牢記央企的初心和使命,迅速組織隊伍進場施工,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該橋修建好。
此外,水電十四局建設者們傳承「雷鋒精神」,電建飛哥楊有順、韋毅傑等人勇救落水兒童被中共彝良縣委彝良縣人民政府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參與昭通彝良地區山體塌方應急搶險,得到了彝良人民的一致表揚;開展「獻愛心捐贈圖書」和「六一」福利院送溫暖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志願者精神,展現了央企社會責任;宜昭高速項目幫助地方困難群眾,榮獲洛澤河鎮洛澤河村委會贈予「建宜昭高速促發展,幫困難群眾顯真情」、海子鎮大田村「高效規範辦實事,熱誠貼心暖千家」的美稱;榮獲昭通市2017-2018年重點工程技能競賽「先進集體」稱號、昭通市交通運輸局2019年度宜昭高速公路建設「先進集體」等系列榮譽稱號。
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幫助下,歷經3載不懈努力,宜昭高速的建設者們用他們的敬業、拼搏、執著和奉獻,匯聚成川滇兩省互聯互通的磅礴之力。(郵進 田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