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診患者450人、出車轉運患者233次、出診571次、接診7594人、護送新冠肺炎患者標本76次、運送抗疫物資18次……戰「疫」期間,市太和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務人員逆風而行,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人,與「病魔」抗爭。市太和醫院急診醫學科到底承擔了什麼任務?這群人到底有多頑強?這些數字足可說明一切。而作為急診醫學科主任,首戰告捷,方志成與榮有焉。
與「時間」賽跑——送診450人點點滴滴都是愛,一言一行總關情
戰「疫」期間,急診醫學科始終是一派繁忙的場景。「吃飯快、走路快、說話快、出車快、接診快……大家每天工作和生活的狀態就是一個字『快』。」擔任急診醫學科主任前,方志成已先後在心血管內科、重症醫學科工作21年,其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此次突如其來的抗疫急診救護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急診醫學科是處置突發事件、意外情況、緊急情況最多,也是承擔搶救任務最重的科室,疫情期間更甚。」自1月23日至今,47歲的方志成一直與全科醫務人員共同堅守在抗疫一線。據悉,急診醫學科共28名醫生、49名護士,其中門診和搶救室配備7名醫生,急救車隊8人8車,他們除了需要完成特殊搶救、基層醫院急危重症患者急診急救、非急診急救任務外,還協助其他科室開展抗疫工作。疫情期間,急診醫學科醫務人員24小時在崗,風雨無阻、隨時待命,守護患者生命。
方志成介紹,在抗疫工作中,急診醫學科主要承擔新冠肺炎患者識別、篩查、救治、轉運等任務。在急診救護大廳設置分診臺24小時值守,同時嚴格按照診療規範識別、篩查新冠肺炎患者,發現發熱合併呼吸道症狀、有流行病學史的患者,科室會安排專人引導其到發熱門診進一步診治。「因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症狀不典型或處於潛伏期、部分危重病人又必須現場先搶救後篩查,而急診醫學科經常接診此類病人,所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醫護人員暴露風險非常大,操作風險更大,工作難度比平時大幾倍。」方志成告訴記者。
「疫情之初,科室用普通救護車承擔轉運患者任務風險非常大,之後『韓紅基金會』給醫院捐贈了1臺負壓救護車,轉運患者任務風險大幅降低。」方志成介紹,在此次參與抗疫急救任務的人員中,科室7對夫妻自疫情發生後始終攜手共進,他們中既有負責轉運任務的司機,負責護理任務的護士,也有負責救治任務的醫師……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始終攜手衝鋒在前。截至目前,急診醫學科共為第一、第二定點醫院轉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137人,為其他救治點轉運患者313人,運送新冠肺炎患者標本76次。
與「死神」搶人——接診7594人抗疫救護兩手抓,築牢急診防護牆
特殊患者搶救,是急診醫學科最重要的抗疫任務之一。2月7日8時,方志成帶領ECMO團隊趕赴丹江口市第一醫院傳染科為一例67歲男性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實施體外膜肺氧和技術(ECMO)。「整個操作過程非常困難,手術時間用了接近3小時(平時1個小時左右)才完成。」方志成回憶,在返程途中,患者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徵不穩定,他們曾先後3次停車進行搶救,最終在第二天凌晨5時才趕回醫院。
無獨有偶。2月17日18時35分,一名腦出血患者由陝西省安康市白河縣人民醫院轉入科室搶救,方志成帶領急診醫學科醫護團隊及時行氣管插管、呼吸機通氣、中心靜脈穿刺、補液等對症治療,並及時完善術前準備,同時安排醫護人員攜帶呼吸機、監護儀等醫療設備,複查頭顱、胸部CT,進一步明確病情後,轉入住院部進行手術治療,期間檢查確診為新冠肺炎,術後病情好轉,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已轉陰,目前正在治療腦出血併發症。「整個急救過程參與搶救人員很多、風險很大,尤其是在前期未確診、醫護人員不知情的情況下搶救、操作,感染風險非常高,這對急救人員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方志成說,雖然長期在如此高危環境中工作,但目前科室醫務人員未出現一例感染者。
據了解,在執行防疫任務的同時,方志成先後安排3名醫生和7名護士、借出心肺復甦儀和血液灌流機等儀器設備支援醫院其他科室抗疫工作。一次,重症隔離病房一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需要血液淨化治療,但患者高齡、肥胖、存在瀰漫性血管內凝血、雙下肢靜脈、右側頸內靜脈閉塞等情況,血管穿刺技術難度大、要求高,再加上防護服、護目鏡因素,難度可想而知。當對方請求支援時,方志成立即安排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曾桓超醫師前去支援,並順利完成任務。急診醫學科做了很多類似的支援工作,比如科室醫生柴林長期負責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ECMO日常管理,護士肖燕、汪曉萍、梁元、周紅等7人除了參與其他科室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日常護理工作外,還要完成血液灌流、血液淨化、ECMO管理等。「因為防疫期間,有些科室是臨時組建,人員來自多個科室、多個專業,有些對急危重症不熟悉,而我們又是這個專業,所以需要多出一份力。」方志成說。
疫情防控和日常救護兩手抓,築牢急診急救安全防護牆。方志成回憶,疫情期間,科室曾緊急接診一名高度信任、堅決要求到太和醫院救治的孕婦。「當抵達患者家中時,發現她已經處於休克狀態,醫師現場緊急處理,途中搭乘電梯時,患者又出現心跳驟停,立即予以心臟按壓,恢復後快速返回醫院緊急進行手術,患者現已出院。」方志成說,「能與同事協力將病人的生命從『死神』手裡搶救回來,我認為是最幸福的事兒。」其實,將患者從「鬼門關」搶回的案例,在急診醫學科不勝枚舉。截至目前,科室共接診患者7594人,其中多次接診急危重症患者。
與「病魔」抗爭——出診571次風雨無悔抗疫路,一往無前勇擔當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急診醫學科在市內已出診489次、市外出診82次,期間協助醫院從武漢市運回抗疫物資13次、襄陽市運回抗疫物資2次、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漫川關鎮運回抗疫物資1次、陝西省安康市白河縣運回抗疫物資2次。
為了更好更全面地發揮科室的作用,方志成從多方面著手,千方百計解決疫情期間患者就醫等難題。加強與基層醫院協作,如遇基層醫院難以處理的情況,科室會立即出診或者接診,確保完成急危重症患者急診急救。因防疫期間交通管控,對一些身體不適的老年病人,科室會及時安排車輛出診。關愛住院病人,積極解決病人就餐等問題。「平時,這些都不屬於急診急救工作,但非常時期非常辦法。」方志成說。
在完成抗疫及日常急救任務的同時,為確保急診病區零感染,按照醫院部署,方志成帶領科室人員嚴格執行新冠肺炎診療規範,加強防疫衛生宣教,在全病區全天候多頻次進行徹底消毒工作。「醫院非常重視急診急救工作,在疫情之初就把急診醫學科列入重點關注科室。」方志成說,醫院加大對急診急救工作的領導力度,不僅開展防護技術培訓、做到防護物資優先保障,還緊急配置2臺負壓救護車便於轉運確診患者、配置2臺無創呼吸機為病人服務。
方志成說:「有如此強有力的後方保障,我信心十足,將帶領科室人員持續加強急診急救工作,挽救更多患者生命。」(記者李琳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