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眾所周知就是筆頭較硬的筆,包括鋼筆、原子筆、蘸水筆、鉛筆、滑石筆。在我們生活中用的比較多的,還是鋼筆與原子筆。鋼筆的筆舌是中間有縫隙的金屬片,而原子筆的出墨裝置是一粒小鋼球,無論是寶珠筆、中性筆、針管筆,只要筆頭有這種小球的,都可以算作原子筆。硬筆作為一種學生考試必須掌握用法的筆,同時又是平時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較多的筆,還是很值得講一講的。特別是硬筆在籤名、考試和藝術上的表現,往往不能混為一談。
硬筆淵源,竟然源自商朝
很多人以為硬筆是西方的發明,殊不知中國很久以前就使用過硬筆了,比如考古發現的「雙瓣合尖竹管筆」,用竹管削制,在筆舌處有一條用於儲墨的縫隙,已經與現代所用的鋼筆,有很大程度的相似。再比如孟子與範仲淹小時候家裡貧窮,便用樹枝在沙地上畫學習寫字。在公元3600年,商朝人把字用刀刻在獸骨上,稱為甲骨文;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蘇美爾人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杆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楔形文字。從工具的使用上來說,俱可以算硬筆。
19世紀初,鋼筆被發明出來,80年代開始大量生產;鋼筆大量生產的時候,有人設計出原子筆,但直到20世紀40年代,原子筆才得以廣泛使用。
考試用字:不得不說的館閣體
館閣體是一種應試書法,早在宋代便已經出現,以方正、光潔、烏黑而大小齊平的特徵而著名。明清時期,這種書法深受追捧,因為這種字體會得到很不錯的卷面分。但是當時的書家,都很鄙夷這種字體,認為寫手用這種字體就算了,何苦官員也要用這種字體呢?
館閣體在一部分人看來,實在算不上書法。然而以前大部分報紙雜誌,卻多有館閣體的意味。時至今日,能夠用館閣體答題的人,大多都能得到高分。我們經常看到「印刷體」試卷火爆朋友圈的新聞,所謂「印刷體」,其實就是如今的「館閣體」,對很多人來說還是比較難的,但是「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清楚」就已經能得到不錯的卷面分。
很多人語文得不到高分的原因,只是沒有把字寫正。何其可惜?作文紙上的格子那麼大,一個字填滿格子八九成也就差不多了,許多人要麼是字太大,出框很難看;要麼是字太小,蜷縮在角落,令老師看得特別吃力。
無論是館閣體,還是印刷體,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便於閱讀。從實用性上講,能讓閱卷老師從「繁重的認字」中解脫出來,一下子領會你文章中的觀點,這樣的文章,怎麼能不得高分呢?
從實用上講,若是公文也用行草書寫,若是下面的官吏不認識,豈不是誤了國事?若是到千鈞一髮之時,還在絞盡腦汁思考,這個公文怎樣寫看起來才好看,那可真是誤國了。
「館閣體」、「印刷體」重在實用,不必追究其「是否有個人特徵」,寫實用字體,鋼筆選擇以暗尖為佳,原子筆亦可,若寫小字,譬如作文紙上寫字,用針管筆再好不過。
籤名:宋代興起的畫押
與現在人人識字的情況不同,古代識字的人並不多,但有時候這些不識字的人也要籤名,便如阿Q畫押,便是用圓圈替代。然而早在宋朝,無論識字與否,都喜歡用自製的符號來作為籤名的信物,有用草書寫名字的,有設計出一個奇形怪狀的符號的。
如今我們看到大家籤名都用草書,潦草到幾乎不能辨識,其實很有利於防偽,一個很難看懂的籤名,仿造的難度自然就大了。所以用硬筆在合同上簽名的時候,反而不提倡一筆一划認真寫,加上對於經常籤名的人來說,自己的名字絕對是寫的最多的字,故寫成草書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若是籤名一下子就能被別人仿造出來,那還有什麼籤名的必要呢?
籤名用筆以美工鋼筆為佳,也有用寶珠筆的,筆尖都不能細,細就失去了力氣。
藝術:源自毛筆,而脫離毛筆
在上世紀,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候,諸大師們紛紛拿起硬筆,藉以抵制毛筆,而到了世紀末,大家發現,鋼筆字與毛筆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然學鋼筆的時候,很多書家認為,要學習唐人小楷與元明小楷,但寫起來不免奇怪。下圖為上世紀末鋼筆字帖。
若說硬筆能從毛筆中學到什麼東西,愚以為從數據上說,是漢字的結字與間架結構:字怎麼寫、筆畫與筆畫的距離和位置。字與字之間的距離,就是另一件事:寫大字,筆畫要略朝中心收緊;寫小字,筆畫要略鬆散。
從精神上說,是學一個文人風度,學趙孟《心經》也好,學文徵明《離騷》也罷,要能體會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風度。「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學書亦然。
先前毛筆比硬筆實用,因為毛筆能多寫幾個字,所以大家用毛筆;再後來鋼筆製作技術上去了,能寫幾千字不用吸墨,大家又學鋼筆,再到中性筆寫幾萬字才用換筆芯,大家又學中性筆。實用有實用的好,寫得快,別人容易讀懂,也不用總是吸墨;但不實用的東西,還能存在,就是所謂藝術。
實用是給別人看的舒服,而藝術是讓自己寫的痛快、寫的淋漓盡致。
藝術創作用筆首用美工鋼筆,因其粗細變化豐富,成為硬筆書寫者的第一選擇;其次是各種金筆,雖然是直尖,但筆尖彈性好,粗細變化也很分明,但也有硬筆大佬買金筆扳彎成美工金尖鋼筆的,但想來太軟,用起來怕是剛性不足;再次就是普通的直尖鋼筆,稍粗一點的適宜用來練字;最後就是各種原子筆,粉筆,滑石筆之類,
總結:在硬筆使用上,籤字要注重防偽,藝術創作要注意傳承與發展,其他場合比如考試都應以實用為主,字體要美觀大方,儘量通過好看的字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文中圖片,除說明外,俱為筆者書寫、拍攝後上傳,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