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月16日發表文章稱,中日關係中的不信任和信任始終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雖然私人資本通過貿易和投資主導著中日之間的信任,但由於內部和外部政治結構關係,不信任情緒依然盛行。
文章稱,201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署40周年——標誌著中日關係進入新的廣闊階段。儘管日本似乎半心半意地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且東海局勢日益緊張,但總體上,冷淡關係已經解凍。
安倍2018年10月訪問北京,這是日本首相近7年來首次訪問中國。之後兩國籤署了涉及多個領域的50餘項合作協議,這無論如何都表明亞洲兩個大國正在進入一個合作而不是競爭的新時代。
文章稱,東京塔首次點亮「中國紅」慶祝農曆新年,進一步鞏固了這一勢頭。在中國新年的第一天,安倍前所未有地向中國人發出視頻問候,他在視頻中回憶了2018年如何成為日中關係史上重要的一年。安倍重申,兩國已經「完全回歸正常軌道」。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以類似的論調作出回應,並強調中日關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這也讓日本媒體大呼罕見。
然而文章也指出,儘管中國和日本稱讚兩國關係達到新的水平,但言辭和現實之間仍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且中日關係內部任何重大舉措都會產生矛盾效應。為什麼會這樣?
文章稱,雖然私人資本通過貿易和投資主導著中日之間的信任,但由於內部和外部政治結構關係,不信任情緒也盛行。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把美中貿易爭端的不確定性當做武器,無疑促使中國和日本在經濟合作方面走得更近。
安倍訪華時隨行的日本代表團有來自各行業的500人,他承諾將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的基礎設施項目,並與中國達成為期3年的貨幣互換協議。在地區層面,兩國還承諾加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
接著文章提出問題: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最近的和解在多大程度上是可持續的?
文章指出,在訪華期間,安倍提出了他預計將指導中日關係向前發展的「三原則」:第一,從競爭轉向合作;第二,成為夥伴而不是相互威脅;第三,發展自由公平的貿易機制。儘管承認這些內容,但北京並沒有使用「三原則」的說法。
另一方面,就在國事訪問一個月後,鑑於美國決定禁止政府採購華為的電信產品,日本也修改了有關採購的內部規定,實際上將華為和中興排除在外。
文章認為,在眼下外交緩和的前景背後,中日關係中的不信任和信任始終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在中日廣泛合作的拐點上,中日兩國政治經濟領域的各個層面都存在許多矛盾和不協調。
相關推薦
美國多州稱將自行決定何時重啟經濟 美國經濟現狀2020
川普將宣布成立美國經濟工作組 專注於在未來幾周內指導如何重新開放
桑德斯宣布支持拜登競選美國總統 2020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