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識已是曲中人。張愛玲一生寫過許多小說,從男女情事道盡世間百態。
在張愛玲筆下的女性,或是有清醒自我,或是抑鬱難平,最終都會遇上那個與之糾纏一生的男人,從愛情裡終究體會到人生。
讀張愛玲筆下的愛情,常常是會讓人唏噓的。哪怕最終有一世的圓滿也常常帶著世俗的對愛情最終結局的揣測。
從《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少女薇龍到《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張愛玲筆下的女人對待感情甚至有些殘忍的清醒,她們明白男人的把戲,卻難逃愛的宿命。
作品的思想反映了寫作者的心態,張愛玲本人何嘗不是活得過分清醒。
出身貴族的張愛玲,前後兩段情史都讓世人議論。前者是「風流」胡蘭成,一本《前世今生》讓張愛玲備受議論。
而後者賴雅是「美國大叔」,因年紀差異又教人揣測張愛玲的「戀父情結」。
由此可見,張愛玲的擇偶眼光在當代人看來並不算得太好,但她卻依然愛了,也許在她的眼中,真正的愛情,不問值不值得。
02
因為愛情,所以卑微。
張愛玲出身貴族家庭,擁有上層小姐的驕傲和修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驕傲的女人,卻喜歡一個人變得卑微。
張愛玲和胡蘭成是文學上的登對卻不是現實中的佳偶。在胡蘭成與她相識時,尚是有家室的人,況且胡蘭成的風流也是眾人皆知。
然而張愛玲卻冒著被唾罵的風險愛上了他,哪怕是「做小」也甘之如飴。
愛一個就卑微到塵埃裡,在塵埃裡開出花來。這是張愛玲筆下的名言,也是她和胡蘭成愛情的真實寫照。
因為愛情,所以卑微,哪怕是曾經驕傲的張愛玲也不免如此。
胡蘭成不負風流,在婚姻裡變心,落魄之際卻還能得到張愛玲的資助,可見張愛玲的確愛他深切。哪怕知道胡並非良人,也甘願痴心錯付。
不問歸路,傾盡真心
在與胡蘭成相愛的那麼多年中,張愛玲已是心灰意冷。在遠赴美國的途中,她遇見了年紀大她許多的賴雅。
或許是出於相互慰藉,或許是藝術的契合,張愛玲又一次奮不顧身地愛上了這個老男人。不論別人如何評價,她始終都不離不棄。
對於張愛玲來說,她的另一半沒有金錢、沒有地位甚至風流多情還要靠她供養,放到現在早就被廣大女性同胞來唾棄了,但她卻依然愛得全心全意。
愛情本就是一件讓人心生愉悅的事啊,愛上一個人哪裡有什麼對錯可言,不過是心甘情願罷了。
張愛玲的愛情就是不問歸路,傾盡真心,哪怕世人眼中再多不般配,仍然不改痴心。
愛你,又與你何幹
這世間的情愛,終究是兩情相悅的少,一廂情願的多。比起那些愛而不得、抱憾終身的人來說,張愛玲始終都表現得大度從容。
我愛你,又何必怨你,終究是我自己的事情罷了,這是張愛玲寫給胡蘭成的態度。
在時局動蕩中,一個女人千裡尋夫,尋到的不過是一個沉溺溫柔鄉的負心人罷了。
張愛玲見了胡蘭成,便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和男人的選擇。先是小護士又是良家婦,她明白胡蘭成的心是自己留不住的。
在遠赴美國之後,她給胡蘭成寫了信,信裡說自己已經不愛他了,請他不要再聯繫,卻又附上了一筆銀錢怕他窘迫。
究竟是愛還是恨,恐怕張愛玲自己也說不清,她只為她的愛情劃上句號,我愛你,已和你無關。
03
對於旁觀者而言,或許張愛玲兩次情史都太過不值得,但於張愛玲本人來說,真正的愛情,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愛一個人本就是心生仰慕、有感而發,若凡事都要求的結果未免活得太累,因為愛而不得本就是世間常態。
盡力求我所求,愛我所愛,愛一個人不是非要求的結果,但求明了心意、不會遺憾就好。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人,每時每刻都有不同的故事上演,有人歡喜也有人難過。
生活的走向我們無法預判把握,只能盡力做好自己,不留遺憾,真正的愛情,也是如此,不問值不值得,但求了無遺憾罷了。
作者:微說情感,一個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字寫作者,自由撰稿人,心理諮詢師,有上千婚姻案例分析經驗的情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