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時代重溫讀書的價值

2020-12-12 人民網

  2016年我國人均圖書閱讀量7.86本,親愛的讀者,你拖後腿了嗎?

  第二十二個世界讀書日前夕,一組數字令人深思。我國成年國民閱讀量比去年增加0.02本,但與日本、德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近年來紙質書閱讀時間總體有所提升,但與手機閱讀時長的差距卻越來越大。2016年,我國成年人平均每日閱讀紙質書的時間為20.20分鐘,看手機的時間則長達74.40分鐘,是讀書時間的3.7倍。

  數位化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讀書?網際網路時代,又該如何看待閱讀的價值?讀書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聊聊讀書的話題。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唾手可得,搜索無往不利,獲取知識的門檻變低了。當此之時,為什麼要重溫讀書的價值?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相比碎片化、被動型的知識獲取,讀書提供了一種系統化知識、整體性思考。通過閱讀,我們讓人類智慧的結晶序列式地內化於心。不管紙質書還是電子書,不管書籍的介質、讀書的方式如何變化,這樣的價值不會衰減、意義不會褪色。

  我們倡導領導幹部與書結緣。今天,信息爆炸讓知識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作為治國理政的「關鍵少數」,領導幹部要多讀書才能走出本領恐慌。「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讀書是為政修德的基礎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多讀書,既有敦促幹部避免知識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的考慮,更有培養人文精神、涵養政治倫理、提升思想境界的深意。現代治理中,領導幹部的人格力量對於做好領導工作越來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徑是讀書學習。遺憾的是,當前領導幹部讀書狀況不容樂觀,一些幹部不好讀書、不勤讀書、不善讀書,講起來總有各種藉口。實際上,工作忙壓力大也好,事務多時間緊也好,與書絕緣,根本上還是沒有「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

  我們期待全民閱讀成為風尚。一位作家曾說,父親的一句話幾十年來都印在他心上:「你在讀書,我就放心了。」為什麼放心?讀書可以幫助我們以開放的心態、理智的頭腦,更好地認識世界、感受人生。讀書的人多了,書香也就暈染開來,它可以拓寬民族心靈的河床、培厚社會文化的土壤。然而,網際網路時代,閱讀的水位似有降低之憂:低頭族很多,卻多是「讀屏」的淺閱讀;圖書館越修越好,好書卻越來越難找。我們需要共同思考,當「全民閱讀」連續4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如何加強引導,提高公眾的閱讀質量?當信息獲取的平臺轉移到網絡,如何改進圖書資源供給,讓人們更快捷地找到好書?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身不由己喚醒手機屏幕,如何擺脫「手機依賴」「網絡上癮」,讓讀書健壯我們的精神、充實我們的生命?

  對於「時間都去哪兒了」,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個人時間被工作佔去之外,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在陝西插隊走了30裡路去借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經常給幹部推薦書……讀書是他的習慣、是他的愛好,更是他的生活方式,因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世界讀書日之際,讓我們與總書記一起翻開書頁,願智慧的陽光照亮我們的時代、我們的人生。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23日 01 版)

(責編:曹昆、黃策輿)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論員:答好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命題
    【原標題】人民日報評論員:答好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命題——論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主旨講話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人民日報9月6日評論員文章:答好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命題——論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主旨講話
  • 人民日報評論員: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六論學習...
    人民日報評論員: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六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人民日報11月3日評論員文章: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六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人民日報評論員:讓「楓橋經驗」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11月12日,中央政法委和浙江省委在「楓橋經驗」發源地聯合召開紀念大會,正是要在新時代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5年前,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明確要求充分珍惜、大力推廣、不斷創新「楓橋經驗」。
  • 人民日報評論員:書寫「引領時代」的歷史新篇章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 人民日報2月17日評論員文章:書寫「引領時代」的歷史新篇章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熱情點讚中國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勉勵全黨始終為人民不懈奮鬥、同人民一起奮鬥,激發起13億多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認清歷史方位,才能看清前行的方向。猶記得新中國初創,一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多少中華兒女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中華民族挺直腰杆站了起來。
  • 讀書廓視野,昌文紀所思 | 光明網評論員
    讀書廓視野,昌文紀所思 | 光明網評論員 2021-01-11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奮鬥中收穫更多自信和勇氣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 人民日報2月4日評論員文章:在奮鬥中收穫更多自信和勇氣  奮鬥者永不停歇的腳步,在時間的長河中刻印下自己的坐標。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前進路上奮力奔跑,跨過許多溝溝坎坎,越過不少激流險灘,很辛苦、也很充實,有付出、更有收穫」「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在奮鬥中收穫了更多自信和勇氣」……新春佳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與大家一起敘友情、話國是,回望奮鬥的歷程、重申奮鬥的意義、彰顯奮鬥的價值。「奮鬥」這一時代主題詞,激勵著奔跑在追夢路上的億萬中國人民。
  • 人民日報評論員:堅持改革創新的發展動力
    人民日報評論員:堅持改革創新的發展動力 2011-11-07 來源:《人民日報》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人民日報評論員:從諫如流,自覺接受監督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18日 01 版) 相關連結: 人民日報評論員: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人民日報評論員:落細落小,注重細節小事 人民日報評論員:修枝剪葉,自覺改造提高
  • 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讀書人為什麼不讀書了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大眾對傳統閱讀的冷落固然讓人覺得遺憾。但是,如果連作為「職業讀書人」的專家學者也答不好開頭的問題,就當令人警醒了。這並非向壁虛構,筆者就曾聽到不少學者表示「今年沒讀過什麼新書」,或者更準確地說,沒有在自己的專業之外進行太多公共閱讀。   我們當然不能就以偏概全地得出所有讀書人都不讀書的結論。
  • 人民日報評論員:緬懷逝者 勇毅前行
    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人民日報4月5日評論員文章:緬懷逝者 勇毅前行清明時節,追思悠悠。這是對生命價值的崇揚。「國之興也,視民如傷」。面對這場來勢兇猛的疫情,習近平總書記一開始就明確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黨中央採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慮盡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眾被感染,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彰顯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
  • 人民日報評論員:九萬裡風鵬正舉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人民日報12月26日評論員文章:九萬裡風鵬正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裡風鵬正舉。」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激情地回顧40年改革開放偉大曆程,並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大視野中,指出改革開放作為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的深遠意義,號召「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這既是把握歷史大勢的深刻洞見,更是引領時代發展的豪邁宣言。
  • 《人民日報》評論員發文評央視《朗讀者》:「《朗讀者》為什麼能海...
    《人民日報》評論員發文評央視《朗讀者》:「《朗讀者》為什麼能海內存知己」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0月31日 20:02 A-A+   央視網消息:10月3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評論員觀察」欄目刊發評論,題為:《朗讀者》為什麼能海內存知己。
  • 人民日報評論員: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 ——習近平主席2018年...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 人民日報1月3日評論員文章: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  ——習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賀詞啟示錄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任,靠什麼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靠什麼實現?新時代新徵程,呼喚只爭朝夕的行動者,需要腳踏實地的實幹家。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以李大釗的這句名言,昭示了共產黨人求真務實的精神、奮發有為的姿態,確立了苦幹實幹的主旋律、主基調。黨的十九大描繪出我國發展今後30多年的美好藍圖,在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要把藍圖變成現實,正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好工作。
  • 人民日報:《共產黨宣言》的時代價值
    《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為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先進的建黨學說和科學的行動指南,在今天依然具有巨大的真理力量和時代價值。習近平同志指出:「《共產黨宣言》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理論寶庫,值得我們反覆學習、深入研究,不斷從中汲取思想營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 人民日報評論員: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論...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 人民日報10月24日評論員文章: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
  •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致敬新時代的奮鬥者
    新華社北京2018年12月31日電 人民日報1月1日評論員文章:致敬新時代的奮鬥者「2018年,我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這些成就是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幹出來的,是新時代奮鬥者揮灑汗水拼出來的」「我要向每一位科學家、每一位工程師、每一位『大國工匠』、每一位建設者和參與者致敬」「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發表2019年新年賀詞,滿懷深情回望奮鬥,滿懷熱情致敬奮鬥
  • 人民日報評論員:萬紫千紅總是春
    人民日報評論員:萬紫千紅總是春 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經過3年的籌備,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在羊城廣州隆重開幕。在這個三年一度的藝術盛會上,在半個月的藝術嘉年華上,我國文化創作領域的豐碩成果將得到集中展示,廣大群眾將有機會檢閱並品味一個個與這個時代共呼吸的藝術佳作。中國藝術節是我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家藝術節,是全面展示文化繁榮發展的藝術盛會。過去的3年,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3年,是文化體制改革走向深入的3年,也是文化產業逐步壯大的3年。
  • 人民日報評論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人民日報9月25日評論員文章: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 人民日報:十個關鍵詞勾勒2014 記取時代的又一圈年輪
    有深化改革奔湧的大潮,有正風反腐強勁的脈動,有互聯互通高遠的視野,有依法治國鏗鏘的足音……一年來,人民日報評論與您一起見證了這個偉大的年份。   在黨心民意的共鳴中,2014年,這些報紙上的「楷體字」,刻錄下歷史新的一圈年輪。我們與人民網觀點頻道攜手合作,歸納出10個年度關鍵詞,並配以本報評論員的點評,以呈經濟政治發展之趨向,窺文化社會變遷之端倪。
  • 人民日報評論員:合憲合法合理的重要決定
    人民日報評論員:合憲合法合理的重要決定來源:新華社作者:人民日報評論員責任編輯:烏銘琪2020-08-11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