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通訊員 呂鵬 李海峰)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一年來,在涇陽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加快實施「五新」戰略任務,認真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強黨建各項工作,激情實幹,奮勇爭先,推動全縣各項事業邁出了新步伐,實現了新發展。回顧過去一年,涇陽追趕超越亮點紛呈。由中共涇陽縣委宣傳部評選出2018年涇陽縣十大新聞。
1、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涇陽縣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按照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加強教育引導和理論闡釋,持續深化理論武裝。不斷加強各級中心組學習,建立健全集體學習、個人自學、交流研討、旁聽指導等制度,推動中心組學習制度化規範化。2018年,縣委中心組集中學習15場次。持續開展領導宣講、專家宣講、群眾宣講、網絡宣講,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兩會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縣級黨員領導幹部和縣委宣講團深入基層開展宣講54場次,組建基層群眾宣講團,群眾講、群眾聽,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2、「鐵腕治理 動真碰硬」涇陽推進礦山綠色發展。
2018年6月21日,陝西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和《今日點擊》雙檔欄目聯袂播出涇陽縣北部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專題節目:《涇陽:「旱腰帶」上的生態治理攻堅戰》。這是涇陽「鐵腕治理 動真碰硬」推進礦山綠色發展的真實寫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涇陽縣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大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堅定不移的決心、壯士斷腕的魄力,主動作為,動真碰硬,在對北部礦山全面拆除整治的基礎上,發出「一場雨奪回一片綠」的號召,開展了一場氣勢恢宏的北部礦山生態治理大會戰,19個縣級包抓部門採取「19+1」模式推進生態治理,實施了林木栽植、植被養護、防洪渠建設等工程,在實踐中總結出了「灌草打底、喬木勾邊、中間種豆、斜坡掛網」「秋刺槐坡面修復」「陡立面爬山虎種植」等「涇陽治山經驗」。截至目前,栽植各類苗木1.1萬餘顆,綠化面積1.95平方公裡,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3、秦之泉礦泉水生產線等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2018年3月5日上午,涇陽縣在秦之泉礦泉水生產線項目建設地舉行2018年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涇陽縣秦之泉礦泉水生產線、吳家花園、陝煤化石灰石綜合開發利用等20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年度計劃投資36.36億元,涉及重大產業、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多個領域。這些項目投資體量大、規模品質高、綜合效益好,將進一步拉動投資需求,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為涇陽奮力追趕超越奠定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涇陽縣緊緊圍繞追趕超越目標,按照「四區四園」空間布局,加快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步伐,推動轉型發展。以全面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動和規範市場秩序專項行動,紮實落實清權減權、「最多跑一次」、簡證便民及相對集中行政許可試點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以「全程代理」服務企業,大力改善營商環境,打造投資窪地。實行項目警官制、幹部聯繫企業等制度,保障項目建設。2018年,成功籤約14個重大項目,合同資金118.6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8.85億元。
4、涇陽榮獲「全國百佳鄉村旅遊目的地」稱號。
2018年12月12日—14日,以「鄉村振興以·美麗共享」為主題的2018「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在海南博鰲勝利召開,涇陽縣榮獲「全國百佳鄉村旅遊目的地」獎。會上,涇陽縣委書記張渭向與會嘉賓及媒體傾情推介涇陽。
近年來,涇陽縣圍繞「全景涇陽 全域旅遊」的理念,深入挖掘涇陽歷史文化精髓,增強文化自信,通過做好「一部劇、一條渠、一杯茶」,講好涇陽故事,塑造涇陽品牌,引領縣域發展,用文化「軟實力」加快發展「硬支撐」。2018年,全縣接待遊客84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6億元,安吳青訓班、鄭國渠旅遊風景區、龍泉公社等一大批旅遊景點持續走紅。涇陽先後榮獲「年度全域旅遊創新獎」等多項榮譽。
5、涇陽行政審批跑出「加速度」。
截至2018年12月10日,涇陽「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行動基本完成,全縣31個部門涉及的行政許可、審核轉報、備案類、其他服務類858個事項均已上線運行。
近年來,涇陽縣堅持把行政審批改革作為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提升行政效能,推行審核合一,涇陽推出企業項目簡化程序再提速系列「新舉措」。涇陽還對投資項目開展上門服務、現場對接、現場答疑等開展「保姆式服務」,發改與規劃、環保、水利、住建等部門集中辦公,實現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向「一站式集中服務」轉型,解決了投資項目審批及配套服務的「最後一公裡」難題。
6、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涇陽茯茶研發中心掛牌成立。
2018年1月11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涇陽茯茶研發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涇陽縣茯茶產業優勢和西農大科研優勢的強強聯合,為茯茶產業發展提供科學技術支撐,助力打造涇陽茯茶公共品牌,為茯茶產業進一步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證、科研支撐。
近年來,涇陽縣積極響應「陝茶復興」計劃,緊緊圍繞「傳承歷史文化復興茯茶產業」目標,推動規模化、品質化、集團化發展;不斷深化與科研院所和專家團隊的合作,先後開展了「茯茶質量評審大賽」等活動,推動茯茶產業提質增效;加強宣傳推介,先後組織絲綢之路文化之旅等活動,在北京、南京、杭州等地連續開展推介活動,精心策劃的涇陽卡通形象代言人「茯妹」在第六屆中國西部國際茶博會驚豔亮相。目前,全縣茯茶生產企業58家,年產量2萬噸,產值達20億元。涇陽茯茶先後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涇陽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命名為「中國茯茶之源」「全國重點產茶縣」。
7、鄭國渠風景區十裡摩崖石刻書法長廊文化工程啟動。
2018年5月30日,王巨才、高洪波、賈平凹、白描等30多位全國文化、書法名家齊聚涇陽,參加鄭國渠風景區文化採風活動,在巍巍仲山、湯湯涇水之間覽山水奇勝,書天地文章,留下了百餘幅珍貴墨寶,拉開了涇陽鄭國渠風景區十裡摩崖石刻文化長廊建設的帷幕。
鄭國渠是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2016年11月8日,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近年來,我縣依託鄭國渠歷史文化和涇河峽谷自然資源,加快鄭國渠旅遊風景開發建設,著力打造集歷史文化、自然人文、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形成了涇河地質公園區、涇河峽谷觀光遊覽區、黑溝奇峽區、文涇湖休閒度假區和北仲山後備旅遊區五大區域。景區以古代水利文化、大秦文化、涇河文化為主線,以鄭國渠悠久的歷史為引領,以巍巍仲山為依託,以悠悠涇水為紐帶,向遊人講述著濃鬱的歷史底蘊和旖旎的自然風光。2017年,鄭國渠旅遊景區正式獲批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8年,人稱「當代愚公」的陝西鄭國渠旅遊風景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良妙榮獲「陝西省百名民營企業家」。
8、涇陽產業新城建設進入全新階段。
2018年12月10日,涇陽產業新城2018年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總投資20億元的神電智能高壓電器產業園、安博涇陽產業新城現代物流中心、中央廚房、艾諾美生命科學產研一體化基地4個項目成功籤約並落戶涇陽,標誌著涇陽產業新城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對於提升區域吸引力、競爭力和承載力,促進縣域經濟二次騰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9、涇陽成功創建全省「雙高雙普」縣。
2018年1月18日,在陝西省評估驗收鹹陽市涇陽縣、禮泉縣、淳化縣、渭城區「雙高雙普」暨督導考核縣級黨政領導履行教育工作主體責任情況反饋會上,涇陽縣高質量通過「雙高雙普」省級評估驗收,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雙高雙普」縣。
近年來,涇陽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嚴格落實教育經費「兩個提高」「三個增長」,投入「雙高雙普」專項資金8.02億元,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整合教育資源,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實現了學前至高中的十五年免費教育,全縣教育質量和發展水平已經邁入優質、均衡的良性軌道。
10、我縣退休幹部楊志民的宣講報告獲中宣部表彰。
2018年11月初,中宣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表彰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個人和優秀理論宣講報告的決定》(中宣辦發〔2018〕46號),表彰了39個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38名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19篇優秀宣講報告。其中,由中共涇陽縣委宣傳部整理推薦、涇陽退休幹部楊志民主創的宣講報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做有信仰有道德有情懷有作為的新時代公民》被評為「全國優秀理論宣講報告」,這也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基層理論宣傳成果。
近年來,涇陽縣將道德講堂、百姓宣講與脫貧攻堅工作有效結合起來,聘請老黨員、鄉賢能人、道德模範組建宣講團,深入鎮村開展「扶貧扶志民風建設道德講堂」巡迴宣講,用鮮活的事例、生動的語言講述群眾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在開展縣級巡迴宣講的同時,各鎮村也積極行動,動員扶貧幹部和道德模範、農村老黨員、退休幹部等鄉賢能人,組建了形式多樣的宣講隊伍,群眾講、群眾聽、群眾行。2018年,縣鎮村各級共舉辦道德講堂群眾宣講432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