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港口,怎樣更快「通江達海」

2021-01-15 中安在線網站

  蕪湖港一角。記者李博攝

  寬闊的碼頭堆場上堆放著國內外知名航運公司的貨櫃,吊機正在不斷將貨櫃吊裝到停靠在泊位上的貨櫃班輪中,1標箱貨物平均用時3分鐘,3個多小時就能裝滿一船,再經合裕航道通江達海,最終運往全球各地。

  4月5日上午,記者在合肥港國際貨櫃碼頭看到的這一幕,是這座日益繁忙的港口每天都在反覆上演的場景。

  「合肥港已經成為國內內河支流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合肥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永華告訴記者,2016年,該港貨櫃運量突破20萬標箱,在全省僅次於位於長江幹流上的蕪湖港和馬鞍山港。今年一季度,合肥港完成貨櫃吞吐量5.4萬標箱,同比增長32%,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用平板卡車,一次只能運輸十多輛汽車;用貨櫃船,一次可運輸一百多輛

  倍增之路:充分發揮大運量、低成本優勢,疊加開放功能,打造開放平臺

  「內河支線貨櫃船最多可以裝104標箱,而長江幹流上的貨櫃船可以裝運800個標箱。 」姚永華說,儘管支線航道通行能力無法與長江幹流相比,但合裕航道上的合肥港卻以貨櫃運量快速增長而受到普遍關注:開港以來,貨櫃運量從2011年的5萬標箱增長至2016年的20萬標箱,5年內增長了4倍。

  「內河水運的低成本、大運量優勢,順應了合肥及周邊地區的家電、汽車及工程機械等製造業加快崛起的需求,這是合肥港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 」省港航投資集團董事長李家俊說。

  「以江淮汽車的乘用車運輸為例,用平板卡車運輸,一次只能運輸十多輛汽車,但用貨櫃船運輸,一個大櫃可以裝3輛車,一次可以運輸40個大櫃、100多輛汽車。 」據姚永華介紹,目前合肥港、江淮汽車以及一家央企船運公司正在開展合作,從4月份開始,將江淮乘用車通過貨櫃運到重慶市,這樣一輛車的運輸成本較公路運輸至少可以節省100元。

  作為國內重要製造業基地,不僅是產成品外運需求大,而且對鋼鐵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合肥港重點完善了港口倉儲和第三方物流服務功能,適應了製造業企業對低成本、便捷化原材料供應的新需求。

  目前,合肥港已經相繼建成海關、邊檢聯檢和視頻監控及信息化系統等口岸設施,於2016年底順利躋身對外開放二類口岸。目前正在著力引進國際貨櫃班輪公司、國際貨運代理企業進駐,並努力進入國際貿易指定裝運港(FOB)報價體系,此舉不僅會降低省內企業從合肥港出口的成本,還將大舉提升港口知名度,邁出建設知名國際內河港的實質性步伐。

  「港口是多式聯運體系的重要節點和依託,重點港口不斷疊加開放功能,就會發展為對外開放的優質平臺。 」李家俊認為,目前我省正在全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在這一進程中,更應當把港口功能的優化、完善和升級作為重點,壯大口岸經濟和臨港產業,把港口建成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

  合肥港是目的地港,應更多賦予蕪湖港中轉港功能,雙方構建起更加穩定的餵給港和中轉港關係

  暢通之道:建設互聯互通航道網絡,構建分工合理航運體系,優化開放通道

  「港口是黃金水道面向陸域經濟腹地的『水上門戶』。 」安徽遠航港口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黃學良說,讓這扇「門戶」高效暢通、進出自如,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要支撐。

  夯實這一支撐,首要的是建設互聯互通的航道網絡。 「港口功能的完善和提升,離不開航道網通航能力和效率的提升。 」姚永華說,隨著合裕航道升級為二級航道以及沿線船閘通行能力全面升級,合肥港到蕪湖航行時間已經由原先的20多小時縮短至18小時,到南京的通航時間也縮短至22小時左右。

  長江、淮河穿境而過,賦予我省獨特的航運資源優勢。 「而隨著引江濟淮工程的開工建設,一條縱貫南北的水運大通道正在加快建設,對全省乃至淮河上遊的中西部省份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省地方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全省五大發展行動計劃提出,今後5年,基本建成以「一縱(引江濟淮)兩橫(長江、淮河)」高等級航道為主骨架,支流航道為基礎,幹支銜接、江淮聯通的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同時,港口功能布局要進一步優化,吞吐能力進一步提高,集疏運體系基本形成。

  據省地方海事局介紹,目前,全省航運體系通達全省81%的市縣,內河航道總裡程6525公裡,通航裡程5642公裡,分別位居全國第7位和第8位,但全省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佔比僅為20%左右。

  「不通、不暢、不成網,是全省高等級航道建設必須面對的突出短板。 」李家俊表示,淮河幹流航道整治工程已經啟動,部分航道將升級為二級航道,淮河支流的渦河航道、新汴河航道等不通航航道也是當前建設重點。而從長江水系來看,蕪申運河建成運營後,如何實現幹支直達、互聯互通,成為推進航道網建設的重點。

  建設互聯互通的航道網,對進一步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以合肥港為例,直接開通至上海港、太倉港等大港的內支線班輪,從實際運營情況來看並不是最合理、最經濟的做法。從省內港口功能布局來看,合肥港是目的地港,蕪湖港則應更多被賦予中轉港功能,雙方完全可以構建起更加穩定的餵給港和中轉港關係,這既有利於放大合肥港通江達海的開放優勢,也會助力蕪湖港建成長江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樞紐型港口。

  沿江五市都有港口,應避免同質競爭,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理的航運體系

  升級之策:整合港口資源,培育競爭優勢,提升開放能力

  3月底召開的全省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推進大會明確強調,加快構建高標準大通道、高水平大平臺,大幅度改善開放發展條件。整合港口資源,提升港口綜合競爭力,擴大港口對外開放,增強口岸開放能力,成為我省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基礎保障。

  在黃學良看來,港口是重要公用設施,必須著眼長遠,有序發展。全球最大的內河港口德國杜伊斯堡港實行的是政府授權經營的「地主港模式」,突出了政府在港口規劃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有效提升了港口建設運營能力水平。

  就我省港口航運發展現狀來說,港口資源整合更加必要和緊迫。我省沿江5市都擁有各自的港口,並且都是一類開放口岸,在部分沿江城市,「一企業一港口」現象相當普遍,岸線資源無序配置、港口航運體系碎片化不容忽視。如何避免同質競爭,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理的航運體系至關重要。

  李家俊認為,組建投融資和運營一體化的省級港口航道集團,實行從港口航道投資建設到港口運營全生命周期的徹底整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浙江省通過這一路徑推進港口資源整合,整合後的寧波舟山港一躍成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企業。就我省現狀而言,港口航道建設任務仍然繁重,港口轉型升級任重道遠,當務之急是從省級層面組建集港航投資、建設、運營功能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從而整合利用各項資源,放大全省港口競爭優勢,提高與上海港等外向型大港進行深度合作的話語權,進一步擴大港口對外開放。

  2016年,全省港口貨櫃運量115萬標箱,而全省五大發展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是280萬標箱。唯有加快推進港口整合,增強建設和運營能力,才能實現發展新跨越,為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通江達海→通聯全球!衢州港務貨櫃航線首航
    「今天開通的是衢州港至嘉興乍浦港的貨櫃海河聯運航線,航線開通後,貨櫃可從衢州港經由嘉興乍浦港水水中轉,實現與國內主要港口互聯互通。」衢州港務集團董事長鄭輝介紹,新航線開通將進一步完善浙江內河航線布局,實現錢塘江中上遊散集貨互補的運輸模式,極大降低綜合貨流運輸成本,成為衢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及周邊進出口業務發展的新引擎。
  • 杭甬運河,通江達海新裡程
    通訊員 宋兵 鄭惠 記者 張帆6艘小小的內河船的航跡,或許將犁開江海聯運的新篇章。這幾天,有6艘滿載的400噸級內河船頻頻通過姚江船閘,往返甬江和杭甬運河,把甬江口寧波-舟山港鎮海港區的煤炭,送往上遊杭甬運河沿岸的企業。這是正在進行中的杭甬運河寧波段通航測試的一部分。
  • 河南周口中心港:豫貨出海口 通江達海道
    今天推出第18篇,人民網走進周口,揭秘河南省第一條「通江達海黃金水道」煉成記。近年來,沙潁河周口段接連實現季節性通航、常年通航,成為河南省第一條通江達海的黃金水道,沙潁河航運開始踏上復興崛起之路。 河南省作為內陸省份,內河水運一直是短板,存在航道等級低、輻射性差、港口樞紐少、功能不強、與其他運輸方式銜接不暢等問題。 然而,數據顯示,2010年,周口港口吞吐量僅有85萬噸,到了2018年就增長到了1300萬噸。
  • 水到渠成日 通江達海時
    據了解,目前我國規劃的內河水運主通道為「兩橫(長江、西江)一縱(京杭運河)兩網(長江、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十八線」,除京杭運河外,長江、西江等主要航道都是東西走向。  程必定介紹,在長江流域,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南北水上運輸大通道,在長三角乃至華東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錢塘江航道將全線通航,浙江11地市均可「通江達海」
    錢塘江是浙江第一大水系,其航道是長三角地區高等級航道網的八條骨幹航道之一,起自杭州蕭山區赭山,終於衢州雙港口,全長275公裡,由錢塘江、富春江、蘭江、衢江組成。錢塘江中上遊主要指富春江窄溪以上航段。據介紹,201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印發《內河水運復興行動計劃》,全面開啟錢塘江中上遊航運開發工程建設,項目主要包括富春江船閘擴建改造工程、蘭江航道五升四整治改造工程、衢江(金華段)航運開發工程、衢江(衢州段)航運開發工程等四個項目,項目總投資為74.3億元。歷經8年建設,現已全部建成,並實現全線可通航500噸級船舶新航道通過能力由80萬噸提高到2500萬噸。
  • 南船北馬 通江達海——39億重現南陽水運夢
    唐河航運項目是國家「十三五」國防公路水路規劃建設項目、交通運輸部「十三五」內河水運建設項目、河南省「十三五」公路水路交通發展規劃項目,也是省委十屆八次會議提出的水運通江達海發展戰略項目,已列入國務院「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中原經濟區規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並將其納入「九大專項」重點項目予以強力推進。
  • 無需中轉,一船通江達海!杭甬運河與寧波舟山港的水路打通了
    杭甬運河只能「通江」而不能「達海」的歷史正式宣告結束。據陳帥介紹,「江海直達」型船舶,兼顧河船和海船特點,相較於一般海船,吃水較淺,受內河橋梁限制,船舶上層建築高度很低;相較於河船,通導設備較為齊全,抗風浪能力更強。
  • 北部灣港集團內河碼頭股權優化整合
    10月28日,北部灣港集團旗下北港股份發布公告,擬將持有的子公司股權及對子公司的債權轉讓給廣西北港西江港口有限公司。此次整合完成後,北港股份將不再持有西江內河貨運碼頭泊位,將進一步聚焦沿海港口主營業務,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港建設。
  • 萬州新田港一期工程正式開港運營,公鐵水多式聯運「通江達海」提速
    位於三峽庫區腹地的萬州「通江達海」夢想得到升級提速。此次一期工程5個5000噸級多用途泊位全部建成,正式投入運營後,年吞吐量預計達到625萬噸。在時效性方面,與四川瀘州、宜賓等上遊港相比,可節約物流時間2至5 天,每標箱節約水運成本 300~500 元,對周邊貨物形成輻射帶動聚集「一體化」發展局面,以 200 公裡為半徑輻射約13 萬平方公裡範圍。
  • 再見,內河船不能達海的時代!寧波首艘江海聯運船舶投用!
    再見,內河船不能達海的時代!寧波首艘江海聯運船舶投用!>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你是否見過一艘內河貨運船能如同變形金剛一樣
  • 「中國交通報」江蘇28項任務提升內河航運效能
    屆時,通揚線全線航道可滿足1000噸級船舶暢行,形成繼京杭大運河後揚州第二條內河「水上高速」。 內河航運運能大、佔地少、能耗低、汙染小,強支撐、增效能、優其流,才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搭建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 根據《實施方案》,江蘇將持續優化頂層設計,完善幹支航道網絡、港口規劃體系;打造航運經濟樞紐示範區,加快建設形成現代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打造江蘇中部區域性內河樞紐港和蘇北物流「金三角」。
  • 江海聯運 通江達海 舟山積極打造江海聯運服務中心
    舟山作為長江流域以及中國長三角對外開放的龍眼,依託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江海聯運,加強與長江沿線港口合作,推動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戰略互動,讓長江實現「向海」的夢想。  打造綜合樞紐港  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港口管理處的張璐超一刻不停地盯著電腦顯示屏,通過攝像頭遠程監測舟山各個島嶼上的危險品碼頭運行情況。
  • 湖州發布我省內河首個生態產業帶發展規劃
    記者日前從市港航管理局獲悉,《湖州市長湖申生態產業帶發展規劃(2018-2022)》已由市交通運輸局和市發改委聯合發布,該規劃是全省首個內河生態產業帶發展規劃,對促進湖州臨港產業集聚、有效提升長湖申生態產業帶的綜合實力,使其成為湖滬綠廊「項鍊」具有積極意義。
  • 通江達海 活力迸發
    3年來,在江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曾經「醜灘薄水」的鹽鹼地,正變身為活力迸發的「黃金海岸」——迅速崛起的港口群,不斷壯大的特色產業,魅力四射的臨港新城……一個集陸海統籌、江海聯動為一體的沿海大開發、大開放格局已初步形成。
  • 三年後500噸船舶可從南陽通江達海!
    三年後500噸船舶可從南陽通江達海!「預計一期工程三年後建成,屆時500噸的船舶可以從南陽出發通江達海,也可以從長江經漢江逆唐河而上,抵達南陽的新野、唐河等縣,極大地促進物資流通。」12月21日上午,唐河復航工程在唐河縣郭灘鎮正式動工,南陽市副市長範勇向記者介紹。
  • 寧波三江口建城1200周年(下):通江達海
    這座傳奇城市的「水緣」,通江達海、潤澤千秋。港在城中,千載港城對比現代地圖推算,三江口城址離甬江出海口不過20公裡左右水路。且由於是湧潮河道,甬江各河段完全允許舊式帆船乘漲潮之機逆流而上,抵達寧波城。這一水運環境賦予古代寧波城極為優越的建港條件——自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乃至更遙遠處來航的外國商船可以直接靠泊城市邊沿,省去了許多轉運麻煩。
  • 杭甬運河告別內河船不能達海歷史 直達東海
    一艘船的航跡開啟了浙江內河河海聯運新篇章——12月2日下午3時許,載有500噸機制砂的「新金增2」江海直達型船,穩穩靠泊杭甬運河寧波段姚江畔的必利盛碼頭。這趟「河海直達」之旅,兩天前起自舟山老塘山港區。
  • 雅口航運樞紐通過省專家評審 襄陽千噸貨輪有望通江達海
    雅口航運樞紐是漢江梯級開發湖北省境內8級樞紐中的第6級,該航運樞紐建成後,長期困擾水運的漢江中遊「腸梗阻」現象通過進一步治理將得到消除,襄陽港的千噸級貨輪將順水而下,通江達海。  打通漢襄黃金水道 襄陽千噸貨輪通江達海  水運是襄陽所具有的巨大優勢,漢江幹流航道在襄陽市域內總通航裡程為190餘公裡,襄陽港一直是漢江流域區域性樞紐港,近年來貨運量與鐵路貨運量相當,且逐年上升,2013年襄陽港貨物吞吐量達700餘萬噸,預計2020年可達1870萬噸。
  • 【潮起揚子江·南通】通江達海 勇當龍頭爭先鋒
    作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通江達海的寬廣胸懷催生出這座城市勇立潮頭的江海精神。進入新時代,南通以新思想為引領,沿著省委"一個龍頭、三個先鋒"的目標定位闊步前行,把擁江抱海的區位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演奏出盪氣迴腸的"江海潮生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