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守藝人」致敬戰疫者

2021-01-12 騰訊網

8月27日上午,吳星(左一)、韋焯華(左二)用水衝洗經過修改和打磨後的作品,畫面上人物的防護服點綴了色塊後,增強了作品的層次感和神韻。

7月30日,韋焯華按《戰疫者》作品底稿在大漆上勾線和蛋殼鑲嵌。

8月17日,吳星用手指感觸上了大漆後的作品。

9月4日,韋焯華用水性砂紙精心打磨大漆作品《戰疫者》。

9月5日,吳星和韋焯華在搬運大漆作品《戰疫者》。

8月20日上午,大漆作品《戰疫者》經過第一次打磨後呈現出來,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劉吾香老師(右一)趕到工作室查看,並指導吳星和韋焯華作進一步修改。

星漆匠大漆工作室全家福照,5名90後親如一家。前排左起吳星、韋焯華、相宇,後排左起鄭莎和顏興,他們手中展示的都是自己製作的現代漆藝作品。

9月5日中午,武漢東湖東頭村聲聲蟬鳴,星漆匠大漆工作室裡,青年漆藝家吳星和師弟韋焯華正在搬運大漆作品《戰疫者》。這幅長1.5米、寬1米的大漆作品,是他們和劉吾香老師歷時40多天酷暑,經過蛋殼鑲嵌、多次整體罩漆、精心打磨拋光和反覆修改調整共同完成的心血之作,將送交湖北省美術創作重點項目扶持工程。

吳星是星漆匠工作室創始人,他介紹說,作品《戰疫者》運用大漆傳統工藝和現代技法將鴨蛋殼、銀箔和大漆巧妙地融為一體,畫面展現一群身著白色防護服、舉起緊握拳頭的武漢戰疫者和全國人民共同戰疫的堅定信心,表達了「大家都是戰疫者」主題。

4月8日,武漢「解封」重啟,吳星從江西上饒老家趕回武漢工作室,組織大家復工復產的同時,開始構思《戰疫者》的創作,與母校老師劉吾香九易其稿。

30歲的吳星畢業於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公共藝術設計專業,大二時在漆藝雙年展上被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大漆工藝深深吸引,便一頭扎進「漆海」潛心鑽研。2012年的畢業作品《自然居》在漆藝展上大獲好評,並被《美術》發表。深受鼓舞的吳星懷揣幾百元隻身去福州學藝,在蝸居裡每天熬夜潛心鑽研大漆技藝,機緣巧合又遇上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鄭崇堯先生,吳星憑藉創作的《錦繡》漆畫作品敲開了拜師之門,其勤奮和悟性深得大師厚愛。

2013年夏天,躊躇滿志的吳星回漢創業。他在東湖東頭村租下一處民宅成立漆藝工作室,製作漆畫、漆器,與人合夥先後在光谷和漢口開設門店經營漆藝作品,由於對市場水土不服,虧損十幾萬元。陷入絕境之際,接到武漢一家酒店大堂80平方米山水漆畫幾十萬元的訂單,讓他又重振起來。隨後經營方式轉為私人訂製,靠作品質量和口碑接單生產,去年承接的軍運會一批漆器工藝禮品,贏得社會和市場讚譽。

2016年底吳星成功舉辦個人漆器展覽,慕名學藝的年輕人接踵而來,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將他的工作室定為實習基地,學弟學妹韋焯華、相宇、顏興和鄭莎等同學相繼加入漆藝團隊學習併入職。吳星還受邀到學校開展講座培訓,毫無保留地將大漆技藝傳授給大家,同時帶領團隊不斷研發出新產品開拓市場,從傳統器型紋樣的描線、色彩由單一的紅、黑、金,過渡到現代的豐富色彩和簡潔器型,適用功能擴大到日常的手機殼、茶杯、香爐等,底胎材質也從傳統的木頭、脫胎發展到金屬和陶瓷玻璃等新材料,面對推陳出新的作品,吳星自信地說:「萬物皆可漆。」

展望未來,「知恩報德以藝回報社會」是吳星的初衷,吳星更希望團隊走得更遠,形成品牌,每個隊員不僅是大漆守藝人,更是當代漆藝發展的創新者!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影報導

來源:長江日報

相關焦點

  • 大漆「守藝人」致敬戰疫者
    7月30日,韋焯華按《戰疫者》作品底稿在大漆上勾線和蛋殼鑲嵌。9月4日,韋焯華用水性砂紙精心打磨大漆作品《戰疫者》。9月5日,吳星和韋焯華在搬運大漆作品《戰疫者》。9月5日中午,武漢東湖東頭村聲聲蟬鳴,星漆匠大漆工作室裡,青年漆藝家吳星和師弟韋焯華正在搬運大漆作品《戰疫者》。這幅長1.5米、寬1米的大漆作品,是他們和劉吾香老師歷時40多天酷暑,經過蛋殼鑲嵌、多次整體罩漆、精心打磨拋光和反覆修改調整共同完成的心血之作,將送交湖北省美術創作重點項目扶持工程。
  • 民間工藝紀錄片《絲路百工》今起播出 領略「守藝人」的工匠品格
    據了解,《絲路百工》旨在全國範圍內尋找與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一百種工藝,通過記錄傳承下來的民間工藝,挖掘鮮為人知的小故事,致敬尋常百姓家的匠心精神。  記者了解到,紀錄片《絲路百工》共100集,計劃於三年內攝製完成。記錄通過海上、陸上絲綢之路傳播海外或是帶入國內的各種民間工藝,也包含漫漫絲路上遠行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相關門類。
  • 不該忘卻的紀念,長眠地下的「戰疫者」
    眼下疫情已經被控制住,這些戰疫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最美逆行者」——醫務工作者。是他們的捨生忘死才換來了今天的戰疫成果,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人們應該致敬那些為此次疫情而英勇犧牲的「戰疫者」們。致敬,長眠地下的「戰疫者」。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國家遭受疫情困擾的危難時刻,你們「疫」無反顧,勇敢地成為「最美逆行者」。
  • 致敬逆行者們,舞臺劇《止戈戰疫》今日上演
    刀光劍影裡,有感動,有不屈,有堅守,有熱愛,有逆行之勇,有武者之夢……今天,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向戰鬥在抗疫一線的逆行者們致敬,上海市體育局獻演原創武術舞臺劇《止戈戰疫》,獻禮建黨99周年,為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提供精神助力,《止戈戰疫》也是全國首個以抗疫為主題的原創武術舞臺劇。
  • 人民網「致敬戰疫英雄公益行」走進山醫大二院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15日,人民網「致敬戰疫英雄公益行」走進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150本《戰疫晉行時》畫冊送到已經重回工作崗位的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手中。人民網山西頻道總經理馬立明簡要介紹了《戰疫晉行時》畫冊編輯出版情況。 拿到畫冊後,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代表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畫冊裡看到好多熟悉的身影。這不是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在中法新城醫院給我們拍的照片嗎?」
  • 致敬白衣天使關愛行動!《戰疫俠客行》個性化郵冊即將登陸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面對新冠疫情,深圳派出5支醫療隊、77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他們在戰疫火線上搏鬥,用皸裂的雙手託起生命之光;他們與病毒錙銖必較,用專業的力量將死神趕走。作為郵票紀念冊策劃,深圳特區報編委藍岸表示,「之所以策劃這個活動,是因為全國逆行戰疫一線的醫護們,用醫者仁心仁術的大愛,用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概,描繪出一幅赤膽忠肝的中國俠客形象畫卷。
  • 用藝術致敬醫術 江蘇美術、書法「同心戰疫」
    張書青、吳振 《最可愛的人》 244cm×60cm×4從這場「同心戰疫」主題作品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江蘇書畫藝術家不僅是抗疫鬥爭的親歷者、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戰鬥者,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他們的藝術多姿多彩,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也能深刻感受他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戰鬥意志的可貴和強大。白衣勇士用生命守護生命,藝術家用藝術致敬醫術。劉旭東介紹,為適應疫情期間的特別需要,本次展覽同步在網上開展,掃描二維碼就能進入網上的現代美術館,身臨其境觀展。
  • 【戰疫·巾幗】致敬——最美的白衣天使
    【戰疫·巾幗】致敬——最美的白衣天使 2020-03-07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術家舒勇每日一畫致敬戰疫英雄
    從今年1月26日起,感懷於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無數戰疫英雄的犧牲精神,藝術家舒勇拿起畫筆,開始了「每日一畫」,他用國畫形式並配合視頻講解,向戰疫英雄致敬。集結了舒勇近200幅「每日一畫」的《「講好中國故事」——舒勇每日一畫致敬戰「疫」英雄畫展》全國巡展第二站,7月31日至8月23日在上海北外灘抱樸美術館向公眾免費開放。
  • 大漆是什麼?大漆有毒嗎?為什麼尋常的漆藝成了許多人眼中的「怪物」?
    大漆是什麼?大漆有毒嗎?為什麼尋常的漆藝成了許多人眼中的「怪物」?曾聽朋友感嘆,幾十年來,從每件身邊朋友有一件漆製品,哪怕是一個手鐲、一串項鍊。如今,了解大漆,還要從頭科普起來。今天中木商網陳昌文詳細介紹大漆是什麼?大漆有毒嗎?為我們講一堂大漆入門課。
  • 「每日一畫」,舒勇致敬戰疫英雄畫展開幕
    11月30日,《講好中國故事—從絲路金橋到舒勇每日一畫致敬戰疫英雄》主題作品巡展在廣州圖書館開幕。從1月26日開始的,舒勇每天畫一幅戰疫英雄畫,迄今已經堅持了300多天,這些畫成了一部中國抗疫主題美術日曆。
  • 戰疫|如新一線員工「善的力量」致敬社區
    正是這些從四面八方匯聚而成磅礴力量讓這場戰疫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乍現勝利的曙光。而這場戰疫中,企業所展現出來的傾力馳援、愛與擔當更讓這強大的力量顯得溫暖與動容。作為一家深耕於個人保養品和營養補充品領域的領先跨國企業之一,NU SKIN 如新始終堅信「善的力量」能夠讓一切如新。
  • 建輝基金會「致敬行善者」項目感恩年會在宜昌順利舉行
    【宜昌訊,2020年12月23】12月20日,深圳市建輝慈善基金會「致敬行善者」項目感恩年會在湖北宜昌康福山莊舉行。會上,自全國各地負責「致敬行善者」項目的志願者團隊和捐助人代表、評審團代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向抗疫英雄和行善者們致以深切敬意。
  • 2020招教猜題訓練:「凝聚共識,致敬戰疫英雄」主題班會
    「凝聚共識,致敬戰疫英雄」主題班會一、設計依據在全國人民都在歡度春節的時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新冠肺炎猝不及防地襲擊了千家萬戶,病毒肆虐,形勢嚴峻,舉國抗擊,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讓人淚目。懂得新冠疫情的有關知識,致敬戰疫英雄,傳遞戰疫勝利信心是每個學生都要知道並且在行動的,當代少年要讓愛國情懷和民族大義永駐心間。二、教育目標1. 引導學生關注疫情知識,科學防控,從容應對。2. 通過班會,讓師生共同感到最美逆行者的偉大壯舉,胸懷感恩,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 守藝| 以衣傳心
    「做得好的旗袍,穿著者不會擔心走光,因為獨特的製作工藝決定了旗袍與身體的貼合性」。製衣大師褚宏生說,旗袍是手工編織的另一層皮膚;它與我們熟悉的現代常服有一些區別。「它的袖子與身片是連在一起的,門襟則需要手工扦上去。」娟子說,「傳統旗袍沒有胸省腰省,但有一套完整的『歸、拔、整、燙』工藝,而且極為嚴格。比如一個燙熨的功夫,能把腰部看起來多餘的空間歸進去,胸圍拔出來。
  • 壹點戰疫心聲!《文藝報》社總編輯梁鴻鷹向戰疫一線英雄致敬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口碑餓了麼共同發起「戰疫心聲」徵集活動。本次活動文藝界名家大咖也紛紛加入進來,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寫下文字表達心聲,通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向英勇無畏的醫務工作者致敬,為奮戰在一線的戰疫英雄加油鼓勁。
  • 中學生用「三行詩」表白「戰疫者」
    「『戰疫者』值得被關注和致敬,但現在的中學生大多不願直白地表達感情,也許,簡單含蓄的三行詩是比較合適的載體。」話雖如此,徵稿信息剛發出去時,施老師還是隱隱擔心,擔心傲嬌的少年們不買帳,擔心收到的三行詩質量不高。但很快,擔心變成了暖心:不到4天,施老師便收到近300份投稿,每一份都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 琴臺音樂廳終於歸來,公益演出季致敬戰疫英雄
    長江日報-長江網7月3日訊時隔166天,金色的穹頂再次點亮,輝煌的音樂再次奏響,琴臺音樂廳在3日晚恢復開放,「向英雄致敬——保利·武漢琴臺音樂廳公益演出季」正式開幕。武漢,這座「知音之城」「愛樂之城」正在歸來。
  • 熱帶海洋學院師生創作歌曲致敬全國戰疫逆行者
    「寒冷中你和我緊緊相依,肝膽相照、心心相系,危難中我和你同舟共濟」「我們在一起抗擊病魔奪勝利,我們在一起創造生命新奇蹟」,這是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師生近日廣為傳唱並在學校公眾號、微信中頻繁轉發的戰疫歌曲《我們在一起》,由該校藝術學院院長安亮山教授作曲,詞作者小霍霍、霍霍作詞。
  • 壹點情報員鋼筆速寫,致敬戰疫一線最美的人
    為戰鬥者鼓勁,為天使們加油,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特開設專題徵集展播戰疫公益文藝作品。 2月17日,濟南情報員莊宇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發來一組自己創作的鋼筆速寫,疫情面前,每個人都責無旁貸。莊宇通過自己手中的畫筆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們!期盼他們早日戰勝疫情,平安歸來! 作者簡介:莊宇,1959年生人,九三學社社員,高級工程師,高級室內設計師,齊魯晚報·齊魯壹點2020年特約情報員。 先後參加和主持設計了數百項國內外大、中型裝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