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吳星(左一)、韋焯華(左二)用水衝洗經過修改和打磨後的作品,畫面上人物的防護服點綴了色塊後,增強了作品的層次感和神韻。
7月30日,韋焯華按《戰疫者》作品底稿在大漆上勾線和蛋殼鑲嵌。
8月17日,吳星用手指感觸上了大漆後的作品。
9月4日,韋焯華用水性砂紙精心打磨大漆作品《戰疫者》。
9月5日,吳星和韋焯華在搬運大漆作品《戰疫者》。
8月20日上午,大漆作品《戰疫者》經過第一次打磨後呈現出來,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劉吾香老師(右一)趕到工作室查看,並指導吳星和韋焯華作進一步修改。
星漆匠大漆工作室全家福照,5名90後親如一家。前排左起吳星、韋焯華、相宇,後排左起鄭莎和顏興,他們手中展示的都是自己製作的現代漆藝作品。
9月5日中午,武漢東湖東頭村聲聲蟬鳴,星漆匠大漆工作室裡,青年漆藝家吳星和師弟韋焯華正在搬運大漆作品《戰疫者》。這幅長1.5米、寬1米的大漆作品,是他們和劉吾香老師歷時40多天酷暑,經過蛋殼鑲嵌、多次整體罩漆、精心打磨拋光和反覆修改調整共同完成的心血之作,將送交湖北省美術創作重點項目扶持工程。
吳星是星漆匠工作室創始人,他介紹說,作品《戰疫者》運用大漆傳統工藝和現代技法將鴨蛋殼、銀箔和大漆巧妙地融為一體,畫面展現一群身著白色防護服、舉起緊握拳頭的武漢戰疫者和全國人民共同戰疫的堅定信心,表達了「大家都是戰疫者」主題。
4月8日,武漢「解封」重啟,吳星從江西上饒老家趕回武漢工作室,組織大家復工復產的同時,開始構思《戰疫者》的創作,與母校老師劉吾香九易其稿。
30歲的吳星畢業於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公共藝術設計專業,大二時在漆藝雙年展上被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大漆工藝深深吸引,便一頭扎進「漆海」潛心鑽研。2012年的畢業作品《自然居》在漆藝展上大獲好評,並被《美術》發表。深受鼓舞的吳星懷揣幾百元隻身去福州學藝,在蝸居裡每天熬夜潛心鑽研大漆技藝,機緣巧合又遇上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鄭崇堯先生,吳星憑藉創作的《錦繡》漆畫作品敲開了拜師之門,其勤奮和悟性深得大師厚愛。
2013年夏天,躊躇滿志的吳星回漢創業。他在東湖東頭村租下一處民宅成立漆藝工作室,製作漆畫、漆器,與人合夥先後在光谷和漢口開設門店經營漆藝作品,由於對市場水土不服,虧損十幾萬元。陷入絕境之際,接到武漢一家酒店大堂80平方米山水漆畫幾十萬元的訂單,讓他又重振起來。隨後經營方式轉為私人訂製,靠作品質量和口碑接單生產,去年承接的軍運會一批漆器工藝禮品,贏得社會和市場讚譽。
2016年底吳星成功舉辦個人漆器展覽,慕名學藝的年輕人接踵而來,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將他的工作室定為實習基地,學弟學妹韋焯華、相宇、顏興和鄭莎等同學相繼加入漆藝團隊學習併入職。吳星還受邀到學校開展講座培訓,毫無保留地將大漆技藝傳授給大家,同時帶領團隊不斷研發出新產品開拓市場,從傳統器型紋樣的描線、色彩由單一的紅、黑、金,過渡到現代的豐富色彩和簡潔器型,適用功能擴大到日常的手機殼、茶杯、香爐等,底胎材質也從傳統的木頭、脫胎發展到金屬和陶瓷玻璃等新材料,面對推陳出新的作品,吳星自信地說:「萬物皆可漆。」
展望未來,「知恩報德以藝回報社會」是吳星的初衷,吳星更希望團隊走得更遠,形成品牌,每個隊員不僅是大漆守藝人,更是當代漆藝發展的創新者!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影報導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