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中的高思恩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姜軍旗
一場以太原為起點的「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正在全國展開。在走上講臺的時代新人中,一位獨臂女孩的故事感動了全國億萬聽眾。
浸潤在拾荒老人愛的溫暖裡
時間回到1994年7月的一個清晨,太原火車站附近一個小院裡,一陣陣嬰兒的啼哭聲從一個紙箱中傳出。聞聲而來的人們發現紙箱中的女嬰左臂先天殘疾。在圍觀者的唏噓中,一位六旬老人將女嬰抱回了家,幾分鐘後天空就下起了瓢潑大雨。
「是好心的奶奶給了我第二次生命。」25年前的那個棄嬰,如今已是山西大學的一名研究生。語氣中滿滿的自信、堅強。「奶奶給我取名思恩,她希望我能常懷感恩之心,回報社會,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收養高思恩的獨居老人高佔仙,是一名拾荒者,從小做童養媳的她,只上過3天學,後來一路乞討最終落腳太原火車站附近,靠拾荒為生。
跟著奶奶大街小巷撿賣廢品,就是高思恩的童年記憶,這也使她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勤儉節約的習慣。為了多賣幾元錢,小思恩常常要獨自推車到離家很遠的廢品收購點去幫奶奶賣廢品。鄰居對高思恩最深的印象,是她單臂將打包好的廢品,從五樓搬到一樓,然後推著小推車在街巷中艱難前行的情景。
雖然生活艱難,但高思恩卻開心快樂。直到有一天,看到背著書包上學的小朋友,小思恩問奶奶,「我什麼時候才能上學呢?」但小思恩從奶奶的眼淚中知道,對她而言,上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終在媒體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沒有戶口的小思恩實現了上學的夢想。小思恩深知這一切來之不易,這也成了她刻苦學習最大的動力。為了省電費,小思恩晚上常常到巷子裡的路燈下看書,為了攢書本費,小思恩就在放學路上撿塑料瓶賣錢。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思恩學會了一隻手切菜、做飯、洗衣,她「希望能多為奶奶分擔一些家務」,心裡也會盼著廢品收購能漲點價,「好讓奶奶的辛苦付出,多點回報」。
每天跑步上下學,風雨無阻
雖然身體不便,但高思恩卻有著超強的體育天賦。在小學和初中,從未參加過專業訓練的她,卻能在每次校運會田徑項目上輕鬆拿到第一。
「我喜歡風雨中前進的自己,把樹木、房屋甩在身後,向著陽光奔跑。」與跑步的結緣,來自一次偶然的機會。初中時的高思恩每天乘坐公交上下學。一次上學途中,高思恩遠遠看到公交車即將駛出站臺,但一路狂奔仍沒能趕上。
「如果等下一趟公交,肯定是遲到了。」生性倔強的小思恩選擇了在人行道一路追著公交跑,「到下一站的時候,竟然和公交車跑了個平手。」第二天,高思恩乾脆直接從家跑到了學校。「用了17分鐘,比坐公交車還快。而且每天還可以省下3塊公交車的錢。」
從此,高思恩每天跑步上下學,風雨無阻。在奔跑中,她收穫了自信。中考時,她是全班唯一一個體育滿分的學生。高中三年,她幾乎包攬了學校運動會田徑項目的所有重要獎項。
從校運會到市運會,再到省殘運會,最終一路跑進全國殘運會,滿滿兩箱的獎牌、證書,記錄著高思恩一路向上的奔跑歷程。
高中一次偶然機會,她的長跑特長被專業教練相中。經過三年間斷性專業訓練,高思恩拿到了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並在2011年全國殘運會代表山西隊取得女子400米第五名。「那次比賽,是我和奶奶第一次坐高鐵,也讓我知道了山外有山。」
由於沒有拿到自己滿意的名次,高思恩心裡很不服氣,她要用比別人更多的付出來證明自己。更加刻苦的訓練換來的是省殘運會上兩個項目的冠軍,「那年17歲,記得獎金是1600元。那次比賽讓我第一次覺得可以掙錢養活奶奶了。」
將愛和陽光繼續傳遞下去
原本學習成績優異的高思恩,參加專業訓練後文化課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我渴望能走進大學的課堂,而且希望自己能通過文化課,而不是走體育專長。」
2013年,高思恩最終實現了心中的夢想,被山西大學錄取。
在大學校園,高思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學校不僅免除了學費,還在各方面給予幫助。」除了學習和訓練,高思恩還承擔起了學生會的工作。大三的時候,高思恩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奶奶常告訴我要有感恩之心,這恩情來自同學、鄰裡、師友,來自政府、社會、國家。是奶奶讓我活下來,是祖國讓我長起來。我將在青春年華裡,用不懈的努力、奮鬥,像那些幫助我的人一樣,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將愛和陽光繼續傳遞下去。」如今已是山西大學研究生的高恩思,平時經常到各地進行時代新人演講,也會參加各種公益活動。
媒體的報導,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高思恩的故事,也有愛心人士希望提供資助。但她謝絕了好心人的捐助。「我希望靠自己的雙手,贏得別人的尊重。其實對我而言,自食其力本身也是一種幸福。」
高思恩現在的研究方向是社會保障,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喚起全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注和關愛,「希望我的故事能傳遞更多的正能量,讓迷茫的人變得更加陽光,讓殘疾朋友更加自立自強。也希望大家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殘疾人。其實我們要的是平等而不是同情。對於一個人而言,思想的狹隘才是真正的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