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大也。煌,盛也。」
——《漢書》
千百年時光流轉變遷,敦煌這座城市早已在歲月長河的不斷打磨中,深深烙刻下了自然與歷史交融而成的最瑰麗壯美的模樣。
敦煌,是大漠荒涼雄壯的證明地。更因為蘊藏著兩千多年絲路文明與十個世紀的佛教藝術,被稱作是飛天藝術的故鄉、佛教藝術的殿堂。
總是有很多人不遠萬裡來到敦煌,只為看它一眼,可我們又要如何去了解與探究這座古老歷史文化名城所擁有的千古歷史秘密?
我想,或許在這裡能夠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東方世界藝術博物館——莫高窟
工藝與色彩記錄歷史精華,撐起了千年歷史的分量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古建築、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於世。洞窟內到處畫著佛像、飛天等,既有高達九層樓的坐像,也有十幾釐米的小菩薩,數量眾多,形態各異。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後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為中國三大石窟和四大石窟之一,其所擁有美景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
9月21日,是第七屆領袖毅行開始的時候,也是遊玩敦煌的好時節,而來了敦煌不曾去過莫高窟便是莫大的遺憾。毅友們可以提前前往敦煌,又或者延後返回時間,去看看歷史的藝術之美,感受千年的文化魅力。
虯龍蜿蜒,金光燦燦——鳴沙山
鳴沙,奏響天地奇音,譜寫自然界的美妙樂章
除了領袖毅行的賽場上,我們還可以在鳴沙山看到不一樣的沙漠美景。鳴沙山整個山體都是由細沙聚積而成,沙粒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晶瑩透亮,一塵不染。鳴沙山有一大特性: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無論深淺,第二天都會痕跡全無。
而人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好似管弦鼓樂般,因此,得名「鳴沙山」。
鳴沙又叫音樂沙,它是一種奇特的卻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現象。沙漠或者沙丘中,由於各種氣候和地理因素的影響,造成以石英為主的細沙粒,因風吹震動,沙滑落或相互運動,眾多沙粒在氣流中旋轉,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應發生嗡嗡響聲的地方稱為鳴沙地。
「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山泉共處,沙水共生,塞外風光之絕景
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佼佼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與莫高窟九層樓和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三大奇蹟」。
月牙泉內生長有眼子草和輪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蘆葦,四周被流沙環抱,雖遇強風而泉不為沙所掩蓋,因「泉映月而無塵」、「亙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為奇觀。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立與兩者間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這是你不容錯過的沙漠風景。
西域「魔鬼城」——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感受孤寂,在大自然調色出的丹霞裡體會神跡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俗稱敦煌雅丹魔鬼城。公園面積346.34平方公裡,主要是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質遺蹟,大片的獨特雅丹地貌群為主,在戈壁之上顯得奇幻壯觀。傍晚時夕陽西照,景色絕美,夜幕降臨之後,尖厲的勁風發出恐怖的嘯叫,猶如千萬隻野獸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由湖底沉積、地殼變化、雨水衝刷、勁風侵蝕而成,形成頗具規則的溝谷、高矮不等的土崗和如刀刻斧鑿過的雕塑--&34;、&34;、&34;、&34;等造型千姿百態、維妙維肖。
其獨特的大漠風光、形態各異的地質奇觀、古老的民間傳說,吸引了無數勇敢的探險者前來揭開「魔鬼城」神秘的面紗,探尋大自然的奧秘。
春風不度處——玉門關
戍邊苦寒之處,鄉愁與愛國情懷交融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
據《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隨絲綢之路的興盛而繁盛起來,曾經是西域商賈和中原人士絡繹往來的必經之地。
漢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歸,上書曰:「臣不願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王之渙也以&34;訴說著邊塞的孤寂悲涼。
「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
一座被歷代文人墨客所吟唱的古城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西漢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與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宋代以後,因與西方和陸路交通逐漸衰落,關遂廢圮。古董灘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漢代文物,如銅箭頭、古幣、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關遺址考》謂古董灘是漢代以後陽關,但據清《甘肅新通志》及《敦煌縣誌》認為紅山口即陽關。
1943年考古學家向達先生在這裡考察時寫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灘,流沙壅塞,而版築遺蹟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時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錢之屬,其時代自漢以迄唐宋皆具,古董灘遺蹟迤邐而北以迄於南湖北面龍首山俗名紅山口下,南北可三四裡,東西流沙湮沒,廣闊不甚可考」。
敦煌,這個人人都說:「一生必來一次的地方」,當你揭開她那神秘的面紗,細細探索之後,你會發現,原來,哪怕歷史的車輪滾滾碾過,也仍有歲月也無法抹去的痕跡,而彌留下的是最瑰麗的珍寶。
毅行絲綢之路,人生永不止步
第七屆領袖毅行報名通道正式開啟
激發企業家精神、聚焦行業資源
九月收穫季,第七屆領袖毅行將再度啟程
這裡有一片大漠戈壁「藍海」等你來徵服!
第七屆領袖毅行將於2020.9.21--25日在敦煌舉辦
歡迎全國優秀企業領袖、社會精英人士
前來加入領袖毅行隊伍!
NO.7
September
2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