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結婚、居家、購物……多了幾分「煙火氣」的武漢一天是啥樣?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天生江湖氣魄,自在人間煙火。4月8日,武漢對外交通有序恢復,市民生活也「啟封」甦醒。從過早的熱乾麵到夜宵的小龍蝦,重啟後的武漢到底蘊藏著多少故事?

記者口述版「舌尖上的武漢」

你過早了沒?

其實在江城的美食地圖上,除了大家熟悉的熱乾麵、小龍蝦,還有更多能讓人大快朵頤的打卡點。總臺央廣記者常亞飛昨天就在武漢的一條充滿煙火氣息的巷子裡體驗了一把「過早」的滿足感。

記者常亞飛:武漢有很多不容錯過的美食街,例如戶部巷、江漢路、萬松園、礄口美食街等等。我現在所在的地方並不是上述其中之一,而是武漢市江漢區的馬場角路。實際上它不太能稱為一條真正意義上的美食街,因為這裡並沒有形成規模集聚,它更像是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街區或者巷子,武漢話叫hang子。但這兒憑藉一家名為「餘記精粉世家」的美食新貴,讓這裡不似美食街,勝似美食街。

記者常亞飛:我和同事9點半到達這裡,顯然已經過了過早的時間,但店門口還是排起了長龍,而且直到中午人依然還是很多。這家店號稱24小時營業,火爆程度可想而知。不過大家都很守規矩,食客都戴著口罩,相互之間間隔1米,店家還用凳子纏著塑料繩形成了一個圍欄的樣式,讓大家排成S形,不至於影響交通。

聽排隊的人說,這裡的面、粉還有面窩都是特色,我就點了一份特色麻辣牛肉拌麵。拌麵用的是熱乾麵的鹼面,和北方麵食的筋道有嚼勁不同,這裡的面帶著一 點糯糯的口感,讓拌麵裡的湯汁能夠滲進去。

記者常亞飛:面是提前做到7、8分熟,撈出後迅速冷卻,抹上麻油備用。面下鍋後1到2分鐘撈出,淋上特製的醬汁,再放上幾片浸泡在肉汁中的滷香牛肉。聽起來似乎有點膩,別擔心,店家早就想到了這一點。蔥花提味兒,再撒上一小把爽脆又開胃的酸白蘿蔔丁和切碎的榨菜,拌勻之後,一口帶著肉汁,閃著油光的面下去,微微麻,點點辣,咀嚼吞咽之後十分滿足。再來上一塊爽脆的酸白蘿蔔,瞬間解膩,回味還有點甘甜。再夾上一筷子麵條……就這樣,一碗分量不算小的麵條,不知不覺就吃光了。

記者常亞飛:北方吃麵條喜歡就著蒜,拌麵裡的酸蘿蔔丁就有點那個意思。這說完了拌麵,突然想起來面窩了。面窩也是武漢特色的小吃之一,巴掌大小,形似甜甜圈,不過是鹹口的。把黃豆和米,經過店家的調配之後打成漿,裡面放上蔥花,這是做面窩的備料。做法是起大鍋燒油,用專門的面窩勺舀上一勺子漿,放入油鍋開炸。調製的漿碰上高溫的油過上幾十秒就會定形,自然脫落,然後掌勺的師傅根據多年的經驗對其進行翻面,直至兩面金黃。

記者常亞飛:聽起來簡單,其實還是有學問的。首先是特製的面窩勺,就是我們平時用的圓形湯勺,我們從勺的背面進行敲打,讓勺的底部凸起,大概形成的一個工具,這個模具就決定了面窩的形狀。舀上一勺子米漿,勺子中間因為突起,只能有一層薄薄的米漿掛在上面,周圍因為陷下去形成的凹槽,可以裝很多米漿。這樣子放入鍋中,凸起部分相比凹槽的部分就會熟的比較快,經過反覆油炸出鍋後,面窩的中間就會是薄脆,四周就會是外焦裡嫩的口感。其中,中間的薄脆是精華,一口下去能夠聽到嘎嘣嘎嘣的聲音從牙床傳到耳後,除了味覺之外也是一種聽覺享受。所以這就很考驗師傅的經驗和水平了,如何僅憑一雙眼去識別何時翻面,對油鍋裡的數個面窩進行動態的管理,做到恰到好處出鍋。因為炸重了,中間的薄脆發乾發苦,炸輕了,面窩的四周吃起來可能裡面會不熟粘牙。

記者常亞飛:說了這麼多吃的,其實又不簡單是吃的。都說民以食為天,武漢的啟封從來不是4月8日就轟然打開的,而是街邊熟悉的小館又飄出香味,耳朵聽到久違的吃麵窩時發出的嘎吱嘎吱聲,夾起的一筷子拌麵時的一個吸溜……這些都讓我感覺到暫時入睡的武漢已然甦醒,重整旗鼓的武漢正在向我們走來。

解封當天不少新人登記結婚

預約登記後分時段辦理

4月8日,對武漢人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不少年輕人也選擇了在這一天結婚登記,為這個特別的日子注入甜蜜,陳睿翔和陳琛就是他們中的一對。

在武昌區婚姻登記處,陳睿翔和陳琛結束了9年的愛情長跑,正式結為夫妻。選在4月8日這一天來登記,有著特殊的意義。

陳睿翔:4月8日是我們戀愛的紀念日,很巧合也是解封的第一天。

過去的兩個半月,陳睿翔和很多武漢人一樣,主動報名成為了志願者。每天他要為周邊社區和醫院運送物資,常常從清晨5點多鐘忙到次日凌晨。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陳睿翔一直沒有和女朋友見上一面。

陳睿翔:昨天準備登記照是第一次見面,因為很多影樓都沒開門,然後是託朋友找到一個開的影樓幫忙拍的。

為了按時拍好登記照,陳睿翔主動聯繫了十幾個朋友,克服重重困難,只為能趕上4月8日這個好日子。

陳琛:我覺得能把我的一生託付給他,我不後悔。

4月8日上午,記者在武漢市武昌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見證了8對新人攜手開啟美好的婚姻生活。大家都是採取預約登記,分時段辦理的辦法,並且沒有舉辦結婚登記頒證儀式等。雖然流程上少了些儀式感,但我們相信,每一個走過這段經歷的武漢人,都會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懂得珍惜美好!

「解封」不等於「解防」

武漢將繼續強化小區管控

解封重啟的武漢瞬間多了幾分「煙火氣」。但「解封」不等於「解防」。武漢將繼續強化小區管控,嚴格執行人員進出小區「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等規定,號召居民「非必要不出門」,有序在小區內活動。

9日下午,湖北臺記者羅怡鵬探訪了武漢市青山區的部分小區。武漢解封後,小區的管理情況如何,社區居民的生活物資能否得到持續的保障?

蔡晶晶:你就在小區裡面逛一下,不要出去了。

下午2點半,武漢市青山區二街社區黨總支書記蔡晶晶正在小區門口值守,勸阻一位抱著嬰兒的居民不要隨意出門逛。經過勸導,居民還是理解了,自覺地回家。蔡晶晶說,4月8日武漢對外交通打開,隨著復工復產,進出小區的人員陡增。為了落實社區嚴格封控措施,對於暫時不需要出去工作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他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勸說大家在家呆著。

社區網格員邱瑾:這是你們要的藥品和水果。

居民:謝謝!你們辛苦了…

為了讓居民儘量少出門、不出門。之前社區實行的線上團購物資、線下自提,老年人出門不方便,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幫忙代買,送貨上門的措施依舊在持續。採訪時,二街社區的居民志願者水晶正幫居民團購了一些10元愛心菜。她說,過去70多天,很多志願者一直在為居民服務,現在武漢終於取得階段性成果,來之不易,一定要為守好社區大門做貢獻。

水晶:我們每次去採購物資的時候,還要考慮一個價格,要考慮到每個人的收入問題。看到一些便宜的東西,也會發到社區群裡,問大家需不需要。都是我們先墊錢,然後帶回來。

記者在二街社區的兩個小區觀察了一個多小時,發現需要復工復產的居民都能按規定出示單位證明、湖北健康碼綠碼和接受測溫,再進出小區。有購物需求的市民,憑健康綠碼,也能在規定的2小時內回到小區。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武漢市青山區的綠景苑社區。各小區門口有5名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下沉幹部在值守。正值下班晚高峰,進出小區的復工人員明顯增多。大家都能間隔排隊,有序進出。武漢市青山區綠景苑社區黨總支書記王俊介紹,按照全市要求,下沉社區的機關幹部、企事業單位職工根據形勢變化按規定有序撤離。為此,他們已經為社區的常態化封控管理做好了預案。

王俊:我們就要跟物業培訓一下,再就是發動我們社區的居民,也招募了一些志願者,他們也願意參與進保護家園的工作中。

王俊介紹,後期人員減少的情況下,為將管理更加優化,社區一方面繼續只開一個進出通道;一方面通過分時分段,讓不同的快遞公司到小區送貨,避免聚集風險,讓疫情防控工作不放鬆。

下沉在綠景苑社區的幹部,來自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武漢市分會調解中心主任的胡燕說,根據最近一周的觀察,她發現,如果後期疫情得到進一步控制,他們有序撤離後,社區有了之前一套完備的封控管理措施,可以守好大門。

胡燕:各種渠道的宣傳,其實居民都有意識要加強自我的防控。在我們社區黨員幹部的堅持和大家的配合下,防控疫情反彈,以及復工復產方面還是會取得一個圓滿成果的。

總臺央廣記者:常亞飛

湖北臺記者:劉慶志、方宇航、羅怡鵬

新媒體編輯:傅博凡

來源:中國之聲

相關焦點

  • 「吃」掉武漢|晨起過早,昏時夜宵,武漢真的太太太太好吃了!
    小編認為,武漢就是這樣一座讓人記在嘴上的美食之都。當地人用最樸素的食材玩出百般花樣,晨起過早,昏時夜宵,街頭巷尾,總有令你垂涎的那一口。不得不說,武漢真的太太太太好吃了!圖源網絡說一說過早過早是湖北地區一種俗稱,即吃早餐。在武漢,人們把早餐當成一件隆重的事情,蒸煮煎炸炒,十八般武藝用盡,就為這清晨的第一口。
  • 蜀都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天寒歲暮時,一縷縷煙火肉眼可見。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大都市的煙火氣,倒顯得難能可貴。"孫伯綸 - 煙火人間來自四川成都生活00:0005:03煙火人間三千年。每當清晨,我們總能從各式煙火味濃鬱的早餐裡,重拾一天的美好。小麵館、包子鋪、便利店、賣菜賣肉賣水果的……巷口那條街,總是一應俱全。在霧色朦朧中,早餐鋪面升起的嫋嫋煙火,融入白霧中,人們的閒聊聲也摻入閒慢的生活裡。
  • 【軍運會 來武漢吃什麼】《遇見·武昌》:過早·漢味小吃第一巷
    【軍運會 來武漢吃什麼】《遇見·武昌》:過早·漢味小吃第一巷 來源:人民網-人民視頻      共0、藏在過早宵夜,是嘗不完的江湖味道,跑不盡的人間煙火。即日起,人民網推出系列微視頻《遇見·武昌》,以美食帶你品味老武漢的氣質,遇見老武漢的靈魂。 過早·漢味小吃第一巷 一日之始在於晨。一日三餐之中,早餐最能體驗生活的儀式感,飄香的早點鋪子總是喚醒沉睡人們的良藥,解放著一座城市整夜的疲憊感。武漢人的早晨,要從一頓幸福滿分的過早開始。
  • 久違了,武漢!全面檢測之後,武漢人的生活是這樣的!
    買買買:武漢消費券力挺地攤經濟兩月來15萬小店營收逆勢增長近日,記者從阿里巴巴平臺了解到,武漢在解封兩個月後,小店經濟疊加武漢消費券也在迅速回暖,有15萬小店和路邊攤實現5月收入同比增長,地攤經濟、小店經濟的復甦,喚回了武漢的人間煙火。近兩月來,在武漢 「過早」經濟活躍度再創新高,早6點—10點交易筆數激增180%。
  • 鼓山「過早」——挖掘老街背後的「寶藏」美食
    近期,一段以《鼓山「過早」》為題的美食文化短視頻在朋友圈流傳開來。視頻中,一名短髮白衣小姐姐騎著自行車穿行在綠樹成蔭的沃洲路,走進一家又一家老字號早餐店,溫婉的聲音如數家珍地介紹著各種新昌傳統「過早」美食。
  • 海安:「地攤經濟」升騰煙火氣
    海安:「地攤經濟」升騰煙火氣 2020-06-11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北京城鄉購物中心,能觸摸到真實的煙火氣,老字號在這裡「開會」
    但是到這裡來,你可以觸摸到網絡時代稀缺如金的煙火氣息。位於公主墳西北角的城鄉貿易中心,在上世紀90年代迎來鼎盛時期。城鄉、華懋、翠微三個大商廈,和南北西東無數個點綴其間的特色小店,像一條華美項鍊上的大小寶石,共同穿起公主墳商圈。這個當時西邊最大的商圈,每到周末就像漩渦一樣,吸引著來購物的人群。彼時城鄉貿易中心並不出色。翠微商場小清新,華懋商場是運動型,而城鄉有點鄉土味。
  • 大武漢的食色江湖,外地人都饞哭了
    我們生活在武漢,如果白天這裡是車水馬龍高樓聳立的城市模樣,那清晨和夜晚就是這座城市煙火氣和市井味的封底。美食種類的包容性也在武漢得到了完美的印證,世界各地的美食融合、各種節氣限定、從早到晚分時間的美食種類......交織成了如今極具特色的食色江湖。
  • 紙上動畫&魔性rap 武漢《過早歌》
    紙上動畫&魔性rap 武漢《過早歌》武漢早餐品種豐富,被稱為「早餐之都」,武漢人將吃早餐稱為「過早」。武漢市武珞路小學的師生們製作了一首武漢《過早歌》,希望春暖花開疫情散去,大家一起來武漢過早。
  • 久違了,武漢你好,記憶中的你回來了
    武漢,好久不見,這些日子,我們都在想念著你。城市漸漸甦醒,我們的武漢,回來了。有人說,放得下生死, 也放不下武漢過早的筷子。世界上可能找不出第二個像武漢那樣認真鑽研早餐的地方了。哈哥去過武漢六次,武漢給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過早,武漢過早的花樣,可以讓人吃上一個月都不帶重樣。哈哥現在還依稀記得當年出差到武漢,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站在路邊吃熱乾麵的場景,佐上一碗蛋酒之後,熱乾麵紮實的口感仿佛邂逅了心尖上的小甜甜,百鍊鋼化繞指柔。
  • 87歲的我,4歲訂婚,結婚前都不知他長啥樣,感覺沒什麼不好
    那時候,別說愛情了,就是連他長啥樣子都不知道。直到結婚前都沒見過面,你要說中不中意、幸不幸福,那就全靠運氣。女的不知道男的是啥樣,男的也不知道女的是啥樣。哎呀,那時候還有替婚的,不到結婚誰也不知道你嫁的是什麼人。你就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孬好就都那麼過了。我現在一下子都想不起來當時的事情了,我娘家那時候地多,條件好點。
  • 2019武漢非遺過早節開幕 「過早」在武漢是生活習俗
    「過早」在武漢是生活習俗,更是情趣和文化。2月15日,「2019武漢非遺過早節」在武昌戶部巷拉開帷幕。漢味早餐的故事伴著熱騰騰的蒸汽飄香四溢,讓外地遊客體驗了一次好吃好看還好聽的武漢過早節。圖為遊客免費品嘗豐富美味的早餐來源:武漢晚報 記者鐘磬如 通訊員甘甜 羅建(責任編輯 田思鳳)
  • 吃過了鴨脖,才能體味大武漢的煙火氣!區長帶貨周黑鴨:可甜可辣
    我被武漢的美女副區長成功圈粉啦!她在直播間介紹武漢早餐的種類時,用了一句英文形容:「Different everyday。「,標準的美式口音,成功吸引了我!近期,「百星百億助力武漢」直播公益活動在武漢啟動,武漢市各區的負責人客串「主播」帶貨。
  • 武漢煙火重生!「漢煨」堅守傳統煨湯手藝,守護武漢人老味道
    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經歷過疫情的陣痛,正在慢慢的復甦。10月27日,人民網發布《人間煙火》最後一期專題,由「漢煨」匠心煨煮的武漢傳統湯餚——排骨藕湯,廣受網友關注!重拾武漢的煙火氣,升騰的爐火重燃希望緩慢升騰的爐火,包裹著武漢煙火重生的氣息,經歷過寒冬的痛,武漢正需要這爐炭火,重新燃起曾經有過的那些希望。香濃的藕湯端上桌,是一次次團聚邀約的情感傳遞,更是無數次情誼的暖暖分享。
  • 息州農貿市場:這份難得的煙火氣,才是生活真正的樣子吧
    菜市場是最有生活的地方滿滿的煙火氣或許讓人覺得平庸但卻最真實也最踏實走,一起去逛菜市場吧>- 一天從這裡開始 - 無論你做不做飯相信你都一定來過息州農貿市場在這裡,蔬菜、水果、肉類、香料類、粉面平時在超市買不到的野菜這裡都有,種類齊全- 放下你的手機
  • 武漢人將吃早餐稱為「過早」,有什麼含義嗎?到武漢去一趟就懂了
    武漢我們都很熟悉,作為湖北省的省會城市,這些年來武漢的發展非常迅速,雖然說在經濟方面沒有辦法和北上廣深相比,但是在娛樂與飲食文化方面,武漢是一點也不輸給這些一線城市。而談到武漢的飲食文化,那麼不得不提的一點就是武漢的早餐。
  • 東湖評論:武漢民謠動人心弦,煙火江城令人嚮往
    本網評論員 伍佳佳武漢民謠《漢陽門花園》火了,王凱用極具磁性的低沉嗓音以及家鄉方言吟唱,把武漢舊時光、煙火氣和人情味唱進了網友心坎兒裡,不少人聽之落淚。思鄉的民謠最是觸動心弦,聽時淚落傷感,聽完總覺得就是在講自己的故事,備感親切、溫暖。
  • 文學評論需要煙火氣 ■屠傲凌
    尋找文心:當代文學的精神面相作者:陳華文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5月文學評論需要理性和真知灼見,也需要接地氣、煙火氣,不能曲高和寡,更不能「和稀泥文學評論需要的是理性和真知灼見,也需要接地氣、煙火氣,不能曲高和寡,更不能「和稀泥」。近期出版的《尋找文心:當代文學的精神面相》一書展現了文學評論應有的模樣。《尋找文心:當代文學的精神面相》是一部文學評論集,全書共20餘萬字,根據內容的不同,分為茅盾文學獎作家作品綜論、非虛構文學觀察、虛構文學掃描、外國文學管窺四個部分。
  • 武漢解封|「武漢終於有了人間煙火氣息,復工要交作業了」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武漢解封|「武漢終於有了人間煙火氣息,復工要交作業了」1月21日,身在武漢的翁江寫下日記:(這裡)專門記錄和感冒鬥爭的過程。兩天後,武漢「封城」,直到4月8日才正式「解封」。「封城」這76天裡,翁江經歷了一家四口人都住進醫院的無助,剩下的兩個孩子,一個託付給親戚,一個託付給月嫂。
  • 來隨州,感受一日三餐的煙火氣!
    來隨州,感受一日三餐的煙火氣!要說隨州人過早有多會吃?他們一定會拿出廣水馬坪鎮的「拐子飯」申請出戰。以前的馬坪鎮是繁華的碼頭,百舸爭流,商賈雲集,碼頭工人喜歡在清晨吃上一大碗拐子飯,再投入到緊張而又繁重的勞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