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剎之冠」鼓山湧泉寺 藏在深山仿若世外桃源(組圖)

2021-01-12 網易新聞

藏在深山中的鼓山湧泉寺,仿佛一片世外桃源

  東南網12月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拯 鄭靚/文 包華/圖)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上,佔地1.7公頃的大剎巍然佇立,前靠香爐峰,後倚白雲峰,「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令遊人嘆為觀止。它,就是「閩剎之冠」——湧泉寺。

  始建於783年的湧泉寺,曾數次毀於火災,相繼修復、擴建後,形成今天的規模。1699年,康熙頒賜的御書「湧泉寺」泥金匾額,至今仍高懸於天王殿寺門之上。漫步其中,能感受到「石鼓靈源蘇萬物,閩山古剎閱春秋」的勝境。

湧泉寺有大小殿堂25座,宏偉輝煌,遊人在晨鐘暮鼓中,感受心靈的平靜

  現在的湧泉寺,保留了明朝嘉靖年間的布局,整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宏偉輝煌,法像莊嚴。晨鐘暮鼓中,遊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心靈平靜。

  湧泉寺有三寶——陶塔、雕版、血經。其中,兩座立於古剎門前的陶塔,已有千年歷史。陶塔各有名字,東邊一座稱「莊嚴劫千佛陶塔」,西邊一座稱「賢劫千佛陶塔」,八角九層,高約7米左右。之所以有「千佛」之稱,是因為兩座塔上各塑1078尊佛像,雕刻工藝之精湛,令人驚嘆。

  據介紹,湧泉寺曾以刻書種類之多、數量之大聞名天下,為鼓山贏得「中國的第一法窟」的美譽,寺裡保存的一萬多片飽經滄桑的經板。「雕版印經技術文革時斷檔了,後來,在普法大和尚的努力下才得以恢復。」湧泉寺法師說,現在,寺裡熟練掌握該技術的只有首座和尚一人,已年過八旬。

刺血為墨,書寫經典,湧泉寺珍貴的血經,從不輕易示人(福建文化記憶攝製組供圖)

  在不少遊人看來,湧泉寺藏經殿頗有神秘色彩。雖然大廳對外開放,但一旁的小廂房卻大門緊閉。刺血寫成的珍貴經書,大都保存在這處廂房內。

  血經,是前代高僧刺破自己的舌尖或手指,用滴出的鮮血書寫而成,由於血液黏稠,無法直接書寫,所以血液中還加入中藥硃砂,一部經書往往要耗費四五年的時間,是湧泉寺最為珍貴的文物。

  寺內法師告訴記者,廂房鑰匙,由寺裡德行很高的藏主和尚保管。血經不輕易示人,多年來只公開亮相過兩次。為記錄、傳承這一珍貴資料,近日,湧泉寺破例允許「福建文化記憶」攝製組進入廂房拍攝。

  編導餘錦秀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直感嘆氣氛之肅穆莊嚴,讓她「大氣都不敢喘」,「老僧十分虔誠,打開廂房和櫃門前,都要默默誦經。

  2005年的「龍王」颱風來襲,鼓山也遭遇700年一遇的山洪,湧泉寺藏經殿內,超5000冊古籍、經書被浸泡,珍貴的血經也未能倖免。為了搶救古籍、經書,上百位熱心市民自發上山,已有近10年古籍修復經驗的林鳳也在其中。

  林鳳說,正是這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有幸一睹血經的真容,讓她感到既神聖又痛心,「大部分血經曾經歷修復,含大量糨糊,黴變也因此更加嚴重。當時有老僧感慨,血經被洪水浸泡後,原本鮮紅的字跡也變淡了許多,十分可惜。」

  洪水來襲,陶塔的安危也牽動人心,親歷災難的僧人,至今心有餘悸,「萬幸,天王殿石壁倒下後,正好壓住塔基,陶塔得以倖免於難。」

  作者:李拯 鄭靚 包華 圖

本文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藏在鼓山深處的般若苑有百年歷史,風景秒殺湧泉寺,還不收門票
    鼓山,是福州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幾乎沒有一個福州人是沒有爬過鼓山的。大夥都知道鼓山上的湧泉寺非常出名,被譽為閩剎之冠。那你知道鼓山深處還有個叫般若苑的地方嗎?這裡的風景秒殺湧泉寺,而且還不收門票。也許是湧泉寺的名聲在外,完全蓋過了它;也許是因為般若苑實在是低調,藏的太深,不做點功課還真的發現不了。就連很多福州當地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到般若苑還是有點距離,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全步行,還有一種是乘坐電瓶車。般若(其實要讀作bō rě)苑,建於明朝末年,距今有300多年的歷史。
  • 閩剎之冠,全國重點寺廟,福州五大禪寺之一,福建福州鼓山湧泉寺
    鼓山湧泉寺為「閩剎之冠」,為福州五大禪寺之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半山腰的白雲峰之下,海拔455米處,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
  • 有福之州:福州鼓山湧泉寺
    湧泉寺為閩剎之冠,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佔地約1.7公頃,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鼓山不需要門票,單獨景區都需要門票,湧泉寺40元。
  • 福州知名寺廟,「閩剎之冠」鼓山湧泉寺
    鼓山湧泉寺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佔地約1.7公頃,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到福州遊玩,有幸到湧泉寺觀摩。當日下著細雨,鼓山籠罩在迷霧之中,樹木、花草滴著雨珠,空氣很是清新。
  • 閩剎之冠的湧泉寺藏有三大鎮寺之寶,你知道是什麼嗎?
    建在鼓山上的「湧泉寺」是​閩剎之冠,非常有名氣。湧泉寺建在鼓山的半山腰,寺廟前面是香爐峰,後靠著白雲峰,寺院還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格局,「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來過這個千年古寺,或許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大家知道來湧泉寺要看什麼嗎?其實湧泉寺裡藏著三大鎮寺之寶,可謂是無價之寶。
  • 閩剎之冠,藏於名山的千年古寺
    叢林,梵名Vindhyavana,僧侶聚集、修道之處,亦通常指禪宗寺院而言,故寺院亦稱作禪林。上周,攝影師帶我們走了一遭西禪寺,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湧泉寺。居閩剎之冠為福州五大叢林之首開基於唐,盛於五代康熙御賜「湧泉寺」金匾
  • 福州一寺廟走紅,被譽為「閩剎之冠」,距離市中心僅17公裡
    有些寺廟建造在人跡旺盛的街道之中,有些寺廟也會選擇在深山中建立遠離喧囂。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座建於半山腰的寺廟,也是全國重點寺廟。它就是福建福州境內,距離市中心只有17公裡,被譽為「閩剎之冠」的湧泉寺。這座寺廟始建於783年,因為建造在鼓山的半山腰,前後都有兩座山峰遮擋,來到這裡遊玩總會給人一種「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景觀。
  • 福州的佛教聖地,被譽為閩剎之冠,名氣卻不如廈門南普陀
    爬過鼓山的人都知道,鼓山上有一座湧泉寺從石階古道步行而上,蜿蜒1800餘米,穿過七亭後進山門就直達湧泉寺了。,鼓山的售票處也位於此,如果想要入湧泉寺,需要買票入內,鼓山風景區的核心就圍繞著湧泉寺展開。始建於873年的湧泉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閩剎之冠,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86版《西遊記》中唐僧丟袈裟那段就是在這裡拍攝。
  • 鼓山湧泉寺_文化視線_新聞頻道_中共如皋市委新聞網
    遠離市塵不說,且開窗見山——鼓山。晚間,得知山上有座「閩剎之冠」的湧泉寺,能不到此一遊?我黎明獨行,山陰道上,草木滴翠,清氣沁脾,沿途古碑、石刻,如榻舟遊湖,魚兒時隱時現,不由得且賞且行。拾階而上,經更衣、駐錫諸亭,終抵半山腰的寺前觀景臺。憑欄遠眺,山巔如鼓,白雲悠悠,林木蔥蔥,淹石遮山,蜿蜒連綿。這正應了名言:「從半空處去看,這個世界真美好。」
  • 八閩佛教第一山--福州鼓山湧泉寺(組圖)
    鼓山,海拔925米,以山巔有巨石如鼓,每逢風雨大作,顛簸激蕩有聲而得名。位於山腰海拔455米處的湧泉寺,前臨香爐峰,背枕白雲峰,風景秀美。為福州五大禪寺之首。
  • 鼓山湧泉寺與臺灣佛教的關係
    臺灣十大寺廟都是從福州鼓山分靈出去的,並於一百多年前在臺灣基隆修建了湧泉寺,臺灣佛教中小寺廟中六成的法緣來自福州鼓山,現今臺灣中華佛教會會長淨良長老,就曾是福州鼓山湧泉寺方丈室的看門人。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福州鼓山湧泉寺善智、妙密二法師赴臺弘法,信眾甚多。翌年(1899),他們發起在基隆東郊月眉山興建靈泉禪寺。歷時三載,規模初具,但兩法師先後示寂。
  • 名山多古剎,鼓山湧泉寺
    東晉郭璞在《遷城記》中寫到「右旗左鼓,全閩二絕」這座千年古剎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佔地約1.7公頃,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這就是福州著名的寺院--湧泉寺。
  • 福州的五大禪林之一,號稱「南方第一剎」,比湧泉寺還要早30年
    熟悉福州的都知道,在福州有號稱「五大禪林」的寺院,它們分別是湧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崇福寺,還有一個就是閩侯崇聖寺,其中湧泉寺為「閩剎之冠」,名聲也最大。而這其中,閩侯崇聖寺則比湧泉寺還要早30年,位列江南五山十剎,同樣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朝聖之地。
  • 福州的五大禪林之一,號稱「南方第一剎」,比湧泉寺還要早30年
    熟悉福州的都知道,在福州有號稱「五大禪林」的寺院,它們分別是湧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崇福寺,還有一個就是閩侯崇聖寺,其中湧泉寺為「閩剎之冠」,名聲也最大。而這其中,閩侯崇聖寺則比湧泉寺還要早30年,位列江南五山十剎,同樣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朝聖之地。
  • 鼓山湧泉寺布局溯源 雲水深處清淨地
    千年古剎湧泉寺藏於鼓山半山腰,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始建,閩王王審知延請神晏主持,號國師館。乾化五年(917年)改為鼓山白雲峰湧泉院。宋鹹平二年(999年)賜禪院額。明永樂五年(1407年)定名為湧泉寺。
  • 珍貴影像:虛雲老和尚重興鼓山湧泉寺
    人向之呼「當家」,則似解語,俯首作愧戚狀。可不慎歟。 二 光緒年間,寶華山副寺某死後,寺中牝馬生子。甫出胎,即跑進副寺生前寮房,踴身上床,向牆壁撞齧不已。眾異發壁,見洞內藏有銀八兩,乃知馬是副寺後身,稱其名則點首以應。
  • 福州湧泉寺刺血經書藏抗戰秘史 曾遭侵略者覬覦(組圖)
    東快記者吳劍傑見習記者吳建萍林良劃文/圖  2015年5月中旬的一天,福州鼓山湧泉寺81歲的正茂法師向東南快報記者回憶起最後一次見到「鐵箱子」的日子,顯得十分吃力,他是湧泉寺年紀最大的法師日後,湧泉寺還是遭到日本侵略者覬覦,但對於轉運的經文,僧侶們始終緘口不言。  而抗戰之時,圓瑛法師組織僧侶救護隊,甚至帶徒弟下南洋籌募善款,支援前線。寺內的僧侶也積極參與省會青年組織抗戰。半個多世紀後,我們從知情人的零星記憶裡,梳理出部分文獻資料,試圖揭開那段轉移經文的歷史,以及屬於這座古老寺廟的抗戰史。
  • 福州鼓山,山不在高,見名詩,佛語,聽風吟……
    冰心美文裡的這段話,沒想到在鼓山山腰間摩巖石刻上看見,至此才知道她是福建人,鼓山把她這段語言留在了石刻上,供來到山上的遊客欣賞,沒去過的朋友不妨跟我一起圖文一遊—「福州鼓山」。還有溪澗瀑布山泉50餘處,著名的有鱔溪、鼓山溪、磨溪、小磨溪,這些溪流有的溪水奔瀉,也有常年細水長流,其中鱔溪瀑布和東山溪瀑布最為壯觀。峽谷中最典型的有喝水巖、靈源洞,稱為「谷中之谷」。眺望臺、玉石雲梯、翠竹園、知足常樂園、松濤樓根藝藏珍館等更為景區錦上添花。
  • 福州許願最靈的三座古寺,其中兩座藏有康熙御賜之物!
    似乎很多閩南的古寺都有很多傳奇古樹的記錄啊,西禪寺的傳奇,應數那棵宋代的荔枝樹了吧,歷史已有千年,西禪寺裡的那些荔枝樹,都是從這棵宋荔上移植過來的,如今每年荔枝成熟之時,總能引得無數信眾前來品嘗!西禪寺的建築規模很大,比較有代表性的大雄寶殿、報恩塔、觀音閣、羅漢堂等,報恩塔應是目前福建省內最高的寺塔了,塔高達到了67米。康熙皇帝對這座古寺也是鍾愛有加,目前寺內藏有康熙御筆的《藥師經》一部!
  • 鼓山湧泉寺在臺法系聯誼會暨福建省海峽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揭牌慶典...
    2018年1月9日至10日,「鼓山之光」系列活動之鼓山湧泉寺在臺法系聯誼會暨福建省海峽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揭牌慶典在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千年古剎一一福州鼓山湧泉寺歡喜舉行。系列活動由祈福法會、鼓山法系座談會、福建省海峽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揭牌、海峽兩岸佛教書畫展、兩岸圓桌座談會等組成。慶典期間,省委常委、統戰部長雷春美前來親切看望出席此次慶典活動的兩岸高僧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