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丨細品「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讀懂曹操的壯志豪情

2020-08-13 亭亭漫讀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是年8月,曹操大敗烏桓,滅了袁紹殘黨。

經此一役,曹操一統北方的廣袤地區,在北方再無敵手!

可以想見,這樣重要的一場戰爭之後,曹孟德是多麼志得意滿。

班師回朝時,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遠眺滄海。

此刻正當秋風起時。碣石山上,樹木叢生,生機盎然。秋意的颯爽中,秋光的閃耀中,大海上波瀾壯闊,洪波翻湧。

一切景語皆情語。大勝歸來的曹操此時的心情,一定是像滄海那樣壯闊而難以平靜的。


打敗烏桓,就是解決了東北方的大患。

建安十一年(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時,漢末群雄之一的大軍閥——袁紹的殘部,包括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不斷勾結烏桓首領,屢次騷擾邊境。

這次大軍出徵,徹底殲滅烏桓。曾經不可一世的袁紹殘部,也從此再無還手之力!

此一役,不僅收復了幽州(今京津冀一帶)、并州(今山西河北一帶)的大片土地,而且將烏桓部落的萬餘族人全部遷徙到中原,精壯隨軍作戰,解決了勞動力和軍力的問題。

可以說,烏桓之戰,鞏固了曹操的大後方,同時奠定了次年揮戈南下的客觀基礎。

從此,曹操統一中國的宏願,又進了一步。


大敗烏桓、志得意滿的曹操,站在碣石山上、遠眺滄海,心情怎能不昂揚、激動?

於是,他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裡。

面對滄海,吟誦出&34;這樣雄渾蒼勁的千古名句,盡展英雄霸氣!

《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篇短小精悍的《觀滄海》,被選入新版部編版《語文》(七上)教材。

這是初一第一學期時,學生們將遇到的第一篇古詩文。

以此拉開初中生活的序幕,大有深意。

從升入初中的那一刻開始,學習任務陡然加重。與此同時,孩子們還要面臨青春期的躁動、以及更複雜的人際關係等等,各種變化。

如何順利過渡?

十二三歲年紀,正是開始走出童年的「自我中心」,邁入青春的「胸懷天下」的時刻。擁有遠大的志向、胸中的萬千丘壑,可以幫助少年們更快適應新生活,更順利地投入到多姿多彩的中學時代。

《觀滄海》一詩,傳遞的就是這樣一種力量。


文化的傳承,就是這樣神奇。雖然相隔兩千多年,但是我們仍能從這首詩中,毫不費力地體驗到曹操那種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

細讀全詩,可以感受到曹操的語言質樸,初一學生完全可以順利地理解。

同時,詩中的想像之豐富,氣勢之磅礴,蒼涼悲壯、氣象萬千,以初中生的閱歷經驗是難以模仿、卻自然而然心生嚮往的。

哪個中國人,讀到&34;時,胸中沒有湧起一種穿越時空般的壯麗情懷呢?又怎麼不會對前途注入信心滿滿的樂觀氣度呢!


在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順著大海的自然吐納,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

十幾歲的少年們,只要心中存有天地日月,自然能吞吐氣象,展現出青春特有的壯闊。

這就是《觀滄海》一詩,對青少年的重要意義吧!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經常讀讀這樣的詩句。

志得意滿的年輕人應該多讀讀。&34;的成年人,也應該常常用這樣充滿力量的詩句,不斷為生命注入能量。

無論什麼年齡的人,無論生活給了我們什麼,都應該將青春時代特有的這種吞吐萬千的氣度,永存心間。

是的,每個人都應該保留一套初中課本。

中學時代學習的那些詩詞、文章,都是中國文化最雋永的篇章。

多年後回顧,那些當年似懂非懂的心情,都將躍然紙上。

有些心情,有些情緒,必須在生活的洪流中摸爬滾打過後,才能恍然。

願每個少年人,初識《觀滄海》時,能胸懷大志;

願每個成年人,再讀《觀滄海》時,能不忘初心。


——E·N·D——


花2分鐘了解一首好詩。我是愛讀書,愛生活的 。

歡迎你關注我,一起讀書賞文,讓生活更美好。


相關焦點

  •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時任大將軍的曹操為清除邊患,鞏固後方,率大軍北徵烏桓。大破烏桓後凱旋迴師,途徑渤海口附近的碣石山,乘興登臨,意氣昂揚,揮筆寫下了這首詩。不過,他寫的是一首無題詩,後人取名《觀滄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為了消滅袁氏的殘餘勢力,鞏固北方,曹操準備攻打烏桓。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無奈當時大雨滂沱,道路阻塞,烏桓軍扼守要道,曹軍不能行進。得知曹操為此事愁眉不展,當地名士田疇向曹操建議,若走偏僻小道,可趁烏桓不備致其措手不及。
  • 詩詞文化: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出處】漢·曹操《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集石哉,歌以詠志。
  •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若星的內涵
    歡迎您來到若星,了解我們的故事……公司取名為「若星」,有三層內涵:「若」:「仿佛」、「就像」的意思。「星」:宇宙中的恆星,能自己發光的天體。夜空中肉眼所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恆星,而太陽則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它們具有可以自己發光的共同點。
  • 古詩鑑賞:曹操·觀滄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中華經典講解:李山-觀滄海·曹操 小帆課堂:曹操·觀滄海 經典詠流傳:吉克雋逸·曹操·觀滄海 1
  • 曹操的《觀滄海》被視為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山水詩孕育的歷史進程中,人們認為曹操的《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是唯一的早產兒:它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真正的山水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辣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古典詩文名篇鑑賞 《觀滄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9)。 星漢燦爛(10),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11),歌以詠志。日月升沉,如同從大海的懷抱中出入;銀河燦爛的光輝,好像從大海的心窩裡放射出來。慶幸得很,好極了,於是作歌來歌詠我的志向。 [賞析] 《觀滄海》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的首章。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借許悠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大軍閥袁紹。
  • 曹操與《觀滄海》
    觀滄海 漢魏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 淺析曹操的《觀滄海》
    《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大軍徵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
  • 七年級上冊 - 觀滄海(曹操)
    ,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臨:到達,登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徵烏桓時曾經路過這裡。我們今天看地圖,碣石山距離海邊還有幾十公裡,兩千年前,曹操登上這座山怎麼能從這裡看到大海呢,只能判斷出2000年前的碣石山就在海邊,經過千年沉積變遷,海退,形成了陸地淤泥。就如同塘沽在明朝時還是大海,後來成了陸地一樣。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 當曹操的《觀滄海》遇到毛主席《浪淘沙》,千古相逢,誰人高低?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曹操為了徹底消滅袁紹集團的殘餘勢力, 一舉實現統一的大業, 於當年五月誓師北徵, 七月出盧龍寨, 東臨碣石, 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觀滄海》。此時的曹操可以說是北方地區的最高統治者, 「挾天子以令諸侯」, 發號施令, 誰敢不從。
  • 曹操觀滄海/劉逸之書法手卷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 曹操 詩中的《觀滄海》,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可以將其看作是兩首獨立詩句,但前者通過對滄海的詳細描述讚揚更能表達出一代梟雄曹操的壯闊胸懷,詩句內容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觀滄海》這篇作品生動詮釋了滄海形象,單純而又飽滿,就像是一幅粗線條的筆畫一樣,並且還創作出了大海性格,藉助滄海描述真實表現了自己,借景抒情,作者曹操已不再滿足於對滄海形狀的臨摹,而是更深層次追求滄海動蕩不安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作者當時身處年代的實際情況。
  • 《觀滄海》曹操(英文版)
    > 譯文:觀滄海
  • 小胖霸氣朗誦《觀滄海》網友贊「氣勢不輸曹操」
    《觀滄海》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近日,一段小學生朗讀曹操《觀滄海》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這位胖胖的小男孩聲音洪亮、氣場強大,舉手投足間,流露出渾然天成的王者霸氣。
  • 搞笑穿越漫畫:因為比基尼泳裝,所以曹操寫下《觀滄海》?
    朵狸的話:曹操寫詩的背景的確是有史料記載的,哈哈,不過我們一桶亂入這一段,你們人類的歷史書上可沒有哦~~《步出夏門行 觀滄海》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曹操《觀滄海》:論文化人看海的正確打開方式
    曹操的《觀滄海》讓我們見識了古代文化人看海的正確打開方式。曹操,字孟德,今安徽亳州市人。此時,曹操躊躇滿志,揮筆即書,便有了《觀滄海》一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詩詞創作|化用的秘訣,曹操觀滄海怎樣化用司馬相如佳句
    因為內容比較多,所以這篇文章只說司馬相如與曹操的這一段。一、司馬相如這段話 被幾位名家化用曹操的《觀滄海》中寫到: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四、點化的優秀案例,曹操《觀滄海》揚雄的《校獵賦》僅僅多了一點新意,就受到了表揚。而曹操的《觀滄海》就成了一頓大餐了。周先生評價說:曹操在《觀滄海》裡說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 試筆為樂(16)星漢燦爛
    觀滄海[漢]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譯文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 曹操筆下的滄海-據曹操《觀滄海》一詩創造性改寫
    曹操筆下的滄海 (據曹操《觀滄海》一詩創造性改寫) 一路迤邐東行,我來到了河北昌黎的碣石山。 近處的海島上,草木蔥蘢,生機盎然,看不出一絲秋日衰敗的跡象。 突然,蕭瑟的秋風勁吹而來,平靜的海面頓時掀起了滔天巨浪,捲起了千堆雪白的浪花,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而潮聲如奔雷,轟轟隆隆,不絕於耳。其聲勢之浩大,為我平生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