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組全力攻堅衝刺,展現實幹篤行的擔當作為
將構建市政建設管理服務網絡,助推高質量發展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湯海波 圖/廈門日報記者 王協雲)年終歲首,正是全力衝刺攻堅的好時節。在我市如火如荼開展的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踩下油門」,錨定目標任務、盯緊攻堅成效、集中力量啃硬骨頭,在此關鍵節點為全市「百日衝刺」行動貢獻了強有力的行動力量。「做好今年最後一個月工作,為『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良好開局打下基礎。」近日,廈門市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組(以下簡稱「專項工作組」)召開工作會議,要求全員集中精力、乘勢而上,展現實幹篤行的擔當作為。
專項工作組自今年5月掛牌成立以來,以新一輪跨越式的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縱深推進「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高站位、高質量、高標準推動市政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以「工匠精神」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用「繡花精神」全力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服務方面的智慧化、精細化水平,助力我市打造一流宜居營商環境。
如果說「跨島發展」是高屋建瓴的戰略部署,那麼「市政大提升」更像是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變好的生動實踐。
記者從專項工作組了解到,下一步工作將繼續立足長遠、注重實效,著眼島內提升和島外拓展,為我市「量身定製」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市政建設管理服務網絡,打造「建設品質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服務效能一流」的城市市政新品牌,為我市加快建設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創造高質量的市政基礎設施條件。
以民為本
全面升級城市建設管理服務水平
經過一系列市政改造及景觀提升,軌道交通2號線(島內段)沿線湖濱北路、呂嶺路等路段較以往面貌「煥然一新」。坑窪破損的人行道被換成平整嶄新的透水磚,密密麻麻的「空中蜘蛛網」被深埋地下,阻礙行人的水泥電線桿也不復存在;部分地鐵站口周邊「變身」為街心小公園,隨處可見綠樹紅花點綴其間,別致精美的景觀小品不經意間給人帶來驚喜......提升改造給百姓帶來的便利和舒適體驗是顯而易見的。與此同時,軌道交通3號線(島內段)沿線的市政提升改造工作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提升為民,提升惠民。「市政大提升就是要通過不斷補短強弱惠民生,推動市政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令城市『舊貌換新顏』的同時,深度解決百姓所關心的民生大事、身邊小事,提升城市宜居宜業水平,從而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專項工作組相關負責人表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讓市政基礎設施更全面、更好地惠及百姓,才能有效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服務水平,實現城市整體的有機更新。
據悉,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按照「舊城全面提升、新城一步到位」的總體要求,圍繞給水系統、排水防澇、燃氣系統、市政設施、環衛工作、綠化工作和管理機制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七大專業板塊,迅速「摸清家底」找到提升脈絡,並從標準化、精細化、常態化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理順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機制、編制行動方案,通過強化項目落實將目標任務落細、落到位,加快推動更健全、更智能、更精細、更高效的現代市政基礎設施體系的形成。
「不斷對標高標準高要求查缺補漏,以『出彩、出精品』的責任意識,針對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更合理更細化的提升改造管理,用實際行動為高素質高顏值廈門加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市政大提升如火如荼,城市每天都在向前向好。現如今,年終衝刺的攻堅號角已經吹響——專項工作組早已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短時間內抓緊促成包括軌道交通3號線沿線市政改造(島內段)工程、東部固廢處理中心填埋場二期工程等在內的一批重大重點提升項目相繼落地;與此同時,專項工作組還持續深化工作機制,樹立先行精神、精品意識和永續思維,生動詮釋著「市政大提升」的深層含義。
時下,專項工作組正強化項目帶動,在市政大提升七大專業板塊中開展工作競賽——鉚勁衝刺、攻堅克難,力爭今年底到明年春節前建成投用一大批惠民項目,讓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推動市政大提升的高質量發展,也為「十三五」圓滿收官和「十四五」良好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形成合力
精益求精讓提升改造零死角
起初,當提及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的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一個「難」字立馬成為人們腦海中的關鍵字。追本溯源,主要是因為市政領域涉及行業繁多且較為專業,因此,提升改造工作點多面廣立體性強,任務重,業務量大。那麼,面對這樣的難題,應如何尋求突破?
很快,專項工作組便牽頭各區、各相關單位充分聯動,形成一股強大合力,找到了突破口,為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開好局、鋪好路。
七大專業板塊、數百個項目,「進攻」號角一吹響,專項工作組的掛職幹部立刻分頭深入一線,一邊下沉前期、在建項目進行包幹、結對服務,一邊抓緊研究工作機制體制、策劃生成新項目——關鍵時刻,專項工作組實行「一線工作法」,幹部下沉一線,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特別是進入第四季度以來,隨著各項工作進入「百日衝刺」攻堅戰,專項工作組更是加足了馬力,攻堅克難「打硬仗」,採用「掛圖作戰」快速跟進、推進項目建設,時刻保持對項目進度的精準把控,同時錨定重點項目提供想在前、做在前的「專屬服務」,有時乾脆把「辦公桌」搬進工地,面對面協調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與工作方法相呼應的,是合力攻堅克難的決心和信心。「大家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釋放衝勁拼勁,形成有組織有機制有條理的運作,為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專項工作組相關負責人說。
市政提升,久久為功。市政基礎設施的提升改造註定是一場「持久戰」,建立起常態化的長效機制,從「突擊型」治理轉變為「常態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是鞏固市政大提升成果的重要保障。「對於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我們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在建設管理方面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只要發現有做得不規範、不到位的地方,立馬啟動提升改造,絕不容許有『漏網之魚』。」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專項工作組已形成動態更新大提升項目清單的工作機制,未來還將繼續加大力度,讓我們的城市面貌得到持續提升。
【點擊】
「服務+品牌」帶來澎湃發展動力
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向社會傳遞出這樣一個強烈信號:推動市政基礎設施全面提檔升級,建立更健全、更智能、更精細、更高效的現代市政基礎設施體系,進而服務百姓,服務城市整體有機更新。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目標卻又不止於此,它踩準社會發展脈搏,以品牌打造為己任,令這項工作創造出更多價值。
那麼,市政大提升專項工作要打造什麼樣的品牌?它是「建設品質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服務效能一流」的城市市政新品牌,能為廈門帶來澎湃的發展動力,為廈門創造一流的宜居營商環境。
【解讀】
市政大提升要提升哪些方面?
1.給水系統大提升
目標:構建「安全可靠、供應充裕、水質優良、智慧高效」的城市供水體系。力爭到2022年,廈門市供水管網產銷差率由9.49%降低至9%,實現農村供水全覆蓋,低壓區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供水水質進一步提升。
做法:推動加壓設施建設、供水管網提升改造、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實現供水系統智慧化。
2.排水防澇大提升
目標:明顯提高城市內澇防治水平,做到「中小雨不積水、大雨暴雨不發生嚴重內澇、特大暴雨城市運轉基本正常」,且不會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做法:推進全市易澇隱患點系統排查整治、內澇高風險區域綜合治理,完善排水防澇應急搶險體系,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3.燃氣系統大提升
目標:提高管道燃氣覆蓋率,全面建設燃氣設施與管網,構建「供需平衡、氣源結構合理、主幹管網互聯互通、應急保障體系完善」的現代化城市燃氣系統。力爭到2022年,全市管道燃氣覆蓋率由55.3%提高至66%以上,管道燃氣用戶由63.1萬戶增加至75.6萬戶。
做法:提升島內管道燃氣供應水平,進行燃氣管道「補短板」(重點解決管道斷點連接工程),加速推動餐飲和居民用戶「瓶改管」(2020至2022年三年行動),提升瓶裝氣基礎設施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實現燃氣供應管理系統智慧化。
4.市政設施大提升
目標:到2022年,全市建成區路網平均密度達8公裡/平方公裡以上,「一環一帶多走廊」健康步道系統基本成型,總裡程拓展至390公裡;全市建成投用幹支線綜合管廊達80公裡,纜線管廊達300公裡,且基本形成全市幹、支、纜線多級網絡銜接的地下綜合管廊體系,「馬路拉鏈」、島內重點區域「空中蜘蛛網」等「城市病」基本消除,令城市「舊貌換新顏」。
做法:持續完善本島道路系統,推進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強化島外區域銜接,分批建設健康步道系統及人行過街設施建設,統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並搭建全域監控、互聯互通、物聯感知的智慧管廊管理調度中心,加快建設市、區聯網的市政設施信息化管理平臺。
5.環衛工作大提升
目標:全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全面完善,到2022年,生活垃圾分類準確率達91%以上、減量率達38%以上、資源利用率達92%以上(含焚燒),環衛和生活垃圾管理達全國一流、世界領先水平。
做法:全面推進生活垃圾管理體系、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直運,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水平,擴大海域保潔面積,打造信息平臺發展「智慧環衛」。
6.綠化工作大提升
目標: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加快建設高顏值廈門為目標,構建「生態優良、綠量充足、結構合理、分布均勻、功能完善、文化凸顯、特色鮮明、全民共享」的綠化格局。力爭至2022年,全市完成新增或改造提升城市園林綠地面積1200公頃,完成120公裡綠道建設。
做法:加快補齊城市綠地短板,營造立體綠化彩化景觀,推進公園綠地建設,推進植物園、園博苑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加快重點森林景觀(林相)提升改造。
7.管理機制大提升
目標:到2022年,建成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的市政智慧管理平臺,形成市政管理標準體系,建立一套先進適用的項目建設管理模式,實現市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
做法:建設信息平臺、完善標準體系、創新管理模式。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