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骨灰今在山東臨清安葬 紀念館對外開放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4月5日上午,季老骨灰安葬儀式將在他的家鄉臨清市康莊鎮大官莊村舉行,季羨林先生生前回到「母親身邊」的遺願將實現。屆時,季羨林故居、紀念館也將正式對外開放。

  □記者 倪自放 劉銘

  本報臨清4月4日訊 4月4日下午,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骨灰運抵臨清,4月5日上午,季老骨灰安葬儀式將在他的家鄉臨清市康莊鎮大官莊村舉行,季羨林先生生前回到「母親身邊」的遺願將實現。屆時,季羨林故居、紀念館也將正式對外開放。

  故居三棵棗樹已有百年

  據了解,季羨林先生逝世後,臨清市委、市政府與季老之子季承先生懇商,達成共識,根據季老生前遺願,季老骨灰要回家鄉臨清安葬。為迎接季羨林先生骨灰回故鄉安葬,臨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為季羨林先生修葺故居,修建憩園,鋪設路面。同時,在臨清市城市中心區建設季羨林先生紀念館。季羨林故居、憩園、紀念館匾額,均由著名學者、書法家、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親筆書寫。

  臨清市文化局局長王興剛介紹,季羨林故居和憩園均坐落於臨清市康莊鎮大官莊村,分別佔地560平方米和2387平方米。季羨林故居院落為兩進,主院由北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組成,院內的三棵棗樹為季羨林祖輩種植,距今已有100餘年歷史。憩園由三大空間構成,包括荷塘區、廣場區、微地形綠化區。季羨林先生一生喜愛荷花,故在憩園內設立兩個荷塘,廣場區塑有季羨林先生漢白玉雕像、清塘荷韻碑和題字碑,園中安葬著季羨林先生的祖父祖母和父親母親。

  紀念館內安放季老銅像

  季羨林先生同宗曾孫、臨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季孟祥介紹,季羨林先生紀念館坐落於臨清市文化中心建築群內,分上下兩層,第一層重點展示季羨林先生的生平事跡,分為童年時代、濟南求學、負笈清華、留德十年、學術生涯、故土深情、高山仰止七個部分,共展示100多幅圖片資料和部分文字資料,全面反映季羨林先生學術生涯及巨大成就。第二層重點展示季羨林先生的收藏和學術研究,分為書籍展廳、手稿展廳、證書展廳、書房再現、研究中心、多媒體展示廳六個部分。館內立有季羨林先生銅像,銅像為一尊坐像,高2米,體現季老平易近人的形象,很生活化。

  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王大千告訴記者,這尊銅像安放在季羨林先生紀念館中,供來人瞻仰。季羨林先生是一位對故土充滿眷戀的遊子,這次骨灰在臨清老家安放,實際上是圓了老人的遺願。 「我最後一次去醫院看望季老,一塊兒去的臨清市領導帶了份家鄉地圖,老人家一遍遍看,一遍遍摩挲,他沒說什麼,可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他對家鄉的感情。」王大千說。

  4月5日上午,季羨林先生的親屬、生前友好及各界代表400多人將參加骨灰安葬暨季羨林故居、紀念館開放儀式。

  季承作「祭父文」寄哀思

  □本報記者 倪自放 劉銘

  骨灰分三部分安放

  季羨林先生辭世已近9個月。在這段時間裡,季羨林唯一的兒子季承,每天都在閱讀和回憶中,逐漸找回親情。

  4月4日下午,季承約見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王大千和本報記者,季承感慨,父親在去世近9個月後,終於可以魂歸故裡,「父親曾在《故鄉行》一文中寫道,『娘啊,這恐怕是你兒子今生最後一次來給您掃墓了,將來我要睡在您的身旁!』父親在外忙了一輩子,如今終於可以回家了。」

  季承已將父親的骨灰分為三部分安放。一部分在北京,一部分在河北,一部分在老家臨清。

  北京的墓地已經做好,有時,季承會到墓地去看看,放上一束鮮花,和父親說說心事。

  還有一部分骨灰要安放在河北易縣的華龍皇家陵園,「藝術家王昆是父親的朋友,王昆之前曾經給我父親寫信,約定去世後把骨灰放在華龍皇家陵園,老朋友們在一起,可以談一談生前不能談的問題。父親欣然接受。」季承說,這樣安排也是尊重父親的遺願。

  而另外一部分,則由季承和家人一同帶回老家山東臨清,與季承的祖父祖母以及母親合葬在一起。

  小孫子首次回鄉

  「我們一家人都回來了。」季承說,帶著父親的骨灰回到臨清老家的除了自己,還有自己的妻子和不滿兩歲的兒子,「這是我父親回家的日子,也是我兒子第一次回山東老家,以後孩子會知道,老家在哪裡,爺爺在哪裡。」

  季承說,這個小孫子,為季老最後的人生平添了幾分凡人樂趣,「小傢伙看到爺爺就笑,不哭不鬧,現在在家裡看到爺爺的遺像,孩子還會湊上去親一下。」

  「父親最愛吃山東菜。」季承說。與父親13年沒有聯繫後,季承在2008年年底終於與父親見面,那段時間,他變著花樣給父親做飯送飯,並帶自己的兒子與爺爺見面。

  媒體廣泛刊登的季羨林老人與孫子在一起的照片,成為季羨林生前最為愜意的寫照。

  季承出書談家事

  「什麼因素也阻擋不了親情。」父親雖為國學大師,但在季承與季羨林之間,還是最原始的父子之情,對於在父親去世前找回失去多年的親情,季承說自己和家人都非常釋然。

  季羨林的遺產曾經引發風波,季承對此很淡定,父親的精神遺產和物質遺產對於他來說同樣重要,「以我的視角來撰寫家事的書《我們這一家》,將於4月底出版,書稿大約15萬字,從我小時候一直記錄到父親去世後。外界對我們家的事很感興趣,這次很多資料都是首次公開。」

  在書的最後,季承專門附上了一篇「祭父文」,內容是和父親談談心,講述父親離去後,他對父親的懷念。

  數百市民網友自發迎季老

  4月4日16時,距離季老骨灰抵達臨清還有一個多小時,在季老骨灰返回必經的臨清衛運河大橋東側,前來迎接的數百市民和網友已經在此等候,有的帶著孩子,有的放下手頭工作趕來,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季老爺子,家鄉人民永遠懷念您」、「爺爺您回家了,您說過月是故鄉明」的條幅特別醒目,市民站在路邊不停地向大橋出口處翹望著,靜候季老歸來。

  17時18分,三輛北京牌照的轎車從大橋出口緩緩駛出,有市民認出這正是運送季老骨灰的車,高呼「季老回來了,季老回來了」,在此等候的市民也興奮起來。行駛在前面的轎車駛進由迎接市民組成的通道後,緩慢停下,季承帶著家人從車上走了下來。

  「謝謝!謝謝大家!」季承眼圈泛紅,雙手抱拳不停地向前來迎接的市民和網友作揖致謝,其家人也跟在身後感謝著前來迎接季老骨灰的家鄉人民。在感謝聲中,季承和家人步行近百米。17時26分,季老骨灰運抵臨清賓館,季承親手將季老骨灰抱下車,捧著走進房間。

相關焦點

  • 季羨林去世9年,骨灰安葬三地,最大心願是魂歸家鄉陪伴母親
    季羨林是著名的古文學家、歷史學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的國學大師。2009年7月11日,季羨林去世,享年98歲。根據其生前遺願,家人將骨灰分別葬於在北京萬安公墓、河北易縣清西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和山東臨清市康莊鎮官莊村。
  • 京杭運河系列:臨清(舍利寶塔,張自忠將軍、季羨林紀念館)
    張自忠將軍紀念館祖籍臨清的歷史名人,聽說過的只有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和國學大師季羨林教授。臨清市為二位名人設立了紀念館,在城南運河北岸(曙光路和運河交叉處,臨清文化中心)比鄰相伴。位置參考最上面地圖。,右為曙光路橫跨運河的大橋,橋的上方朝向東,運河向東出臨清市區後掉頭繼續向南左為季羨林紀念館,右為張自忠紀念館
  • 國學大師季羨林是山東臨清人,精通12國語言,還會古老的吐火羅文
    1400多年前,隋煬帝楊廣開挖大運河,連通中國南北的水運大動脈形成,山東臨清成為了一座運河城市。到了明代,臨清曾與蘇杭齊名。清中葉以後,南北海運興起,津浦鐵路通車,大運河的交通大動脈功能弱化,因運河而繁盛幾百年的臨清水退船隱,不復往日輝煌。
  • 季羨林先生紀念館內《泰山頌》
    庚寅年金秋十月於先生紀念館婁以忠恭書這是在臨清市季羨林先生紀念館內展出的一幅字,內容為季羨林先生2005年所作的《泰山頌》,由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主席婁以忠抄錄。因為他知道季羨林先生對泰山文化有獨到的見解,且有著濃重的「泰山情懷」。
  • 「學界泰鬥」誕辰紀念日:他與好友安葬一起,談生前不能談的問題
    季老是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老生前生前遺願,將骨灰分為三部分安放季老去世本來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老人家生前留下的遺願實在讓人煞費苦心還百思不得其解,且讓我們看看他留下的遺願吧。
  • 山東一市,是季羨林故鄉和山東快書發源地,明清時曾繁華壓兩京
    山東臨清就是其中之一。臨清之名始於後趙,取臨近清河之意。據史載,明清時期,得益於京杭大運河的漕運發達,這裡成了全國重要的流通樞紐城市和商業都會,經濟社會曾繁榮500餘年,成為當時中國30個大城市之一,被清乾隆皇帝譽為「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
  • 濟南如何將骨灰盒從殯儀館請到墓地安葬
    有很多陵園網平臺的客戶購得墓地後,諮詢如何將故去親人骨灰從j濟南殯儀館請到墓地下葬,這個過程有什麼需要準備和注意的,今天濟南陵園網將為您解答。濟南殯儀館這個問題很常見,首先準備好在殯儀館存放骨灰的存放證,在工作時間到濟南殯儀館的骨灰存放處憑證領取逝者的骨灰盒,並辦理相關手續。再將逝者的骨灰盒請到濟南公墓進行安葬。
  • 臨清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東林六君子」之一!
    馬永貞:馬永貞 ,山東臨清人,清末拳師。曾在境內跑馬廳(今人民廣場和人民公園)賽馬會上,以騎術戰勝外國騎士,轟動滬上。清光緒五年(1879年4月13日),在南京路「一洞天」茶樓(原址今南京東路金華路)被暴徒暗算,傷重身亡。
  • 點滴季羨林
    清風xulai頭條上連續幾天看到了季承回憶父親季羨林的文章,勾引起我的思緒。假如沒有記錯的話,是二O一0年的清明節,吃罷早飯,我坐等母親一起去姥姥家上墳。閒著無聊,打開電視,恰恰看到山東衛視臺正在直播季羨林的骨灰安放儀式。
  • 上海市推進公益性骨灰安葬設施建設
    本報訊(記者 王正玲 張俊)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在浦東新區召開現場推進會,貫徹落實全國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交流總結公益性骨灰安葬設施建設管理的經驗做法。據悉,上海正在編制《上海市殯葬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7-2035),將按照綠色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結合規劃,嚴格標準,加強公益性骨灰安葬設施的布局建設。原則上每個鎮鄉設置一處公益性骨灰安葬設施,優先保障本地農村居民的需求,逐步擴大覆蓋至本地城鎮居民。還將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地區散埋亂葬的監督管理力度,開展突出問題整治行動,創新殯葬管理服務模式。
  • 蘭州市舉行參戰犧牲烈士骨灰安葬儀式
    8月20日上午,在蘭州市烈士陵園隆重舉行參戰犧牲烈士骨灰安葬儀式,深切緬懷為捍衛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獻身的雷斌等九名烈士。參戰犧牲烈士骨灰安葬現場(攝影:梁斌)甘肅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副廳長魏陽,蘭州市政府副市長肖春及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蘭州警備區領導,武警蘭州支隊領導,各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同志,軍地各界代表,烈士家屬代表,老戰士代表共約500餘人出席並參加安葬儀式。上午9時,安葬儀式開始。
  • 家鄉人憶季羨林先生|兩位文化巨擘的友誼人生
    作者 呂守賢季羨林,山東臨清人,是當代著名學者,是臨清、聊城、山東和全國人民的驕傲.季羨林生前多次提到自己有一個弱點,那就是不好拜訪人.李長之是濟南人,不僅與季羨林和臧克家同是山東老鄉,而且與季羨林 是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四連貫」同學.李長之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先留校任教,後到重慶中央大學任教,1946年到南京國立編譯館成為代理圖書館主任.1946年5月,季羨林從德國留學歸來回到上海,沒有落腳之地,又由於內戰交通中斷,回不了家,於是去找在南京工作的李長之.當時季羨林乃一介書生,到南京仍住不起旅館
  • 姐姐擅自安葬父母骨灰 弟弟討要精神損害撫慰
    父母骨灰被姐姐小芳擅自安葬在一處公墓,弟弟阿剛將姐姐告上法庭,要求判決父母骨灰重新安葬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近日,虹口區法院判決支持有關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訴請,但對重新安葬父母骨灰的訴請不予支持。因子女對安葬事宜沒有定論,老人骨灰遲遲未落葬。未曾想,小芳後來竟將父母骨灰從家中偷出,安葬在老家一處公墓內。阿剛與姐姐多次協商,要求將父母骨灰遷至刻有父母名字的另一處公墓內,但雙方始終未能達成一致。小芳表示,父母的骨灰長期沒有落葬,這對老人極不尊重。所謂刻有父母名字的另一處公墓系多年前購置,地方偏遠無專人管理,父親生前曾提出不願在那裡落葬,自己是按父親遺願做出的選擇。
  • 廣州市12家經營性墓園推廣骨灰植樹還林,明年清明或可安葬首批骨灰
    ,選址白雲山思園,目前已安葬骨灰2.1萬多具,處於飽和狀態。「我們在白雲區物色了新的骨灰植樹還林點,約200畝,在新的骨灰植樹還林點建成前,將在全市12家經營性墓園中繼續推廣節地生態安葬,包括骨灰植樹、草坪葬、花壇葬、格位安葬等形式,供群眾選擇。」他說。據了解,金鐘墓園是廣州市佔地面積最大的墓園,一直以來大力宣傳倡導保護生態、節約用地,引導市民群眾參與骨灰還林、草坪葬、花壇葬等多種不佔地或少佔地的方式生態葬法。
  • 59年前毛澤東撰文說"拜拜" "司徒雷登"今又來
    59年前毛澤東撰文說"拜拜" "司徒雷登"今又來 2008年11月18日 15: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葬於杭州半山安賢園,這是燕大校友向老校長獻花。
  • 臨清,我們一起美起來!
    我們與臨清一起美起來一條運河,讓臨清神採飛揚。一座龍山,讓臨清無限遐想。季羨林先生在《文採風流今尚存》重筆寫起臨清,「我的家鄉是魯西北的臨清,同從文先生的家鄉湘西的邊城,迥異同趣。他的家鄉有沅水,我的家鄉有大運河。」
  • 臨清,我們一起美起來
    我們與臨清一起美起來一條運河,讓臨清神採飛揚。一座龍山,讓臨清無限遐想。一條街巷,可以讓人們穿越千年,一座古院,可以讓人們感受親情。季羨林先生在《文採風流今尚存》重筆寫起臨清,「我的家鄉是魯西北的臨清,同從文先生的家鄉湘西的邊城,迥異同趣。他的家鄉有沅水,我的家鄉有大運河。」著名詩人臧克家在詩歌《臨清,你這運河上的古城》中寫起了他對臨清的一往深情:「臨清,/你這運河岸上的古城,/像一隻飛鴻。
  • 山東寵物品種—臨清獅子貓
    山東獅子貓身體強壯、抗病力強、耐寒冷、善於捕鼠。其中以山東省臨清的長毛獅子貓最為名貴,臨清貓除了披著厚厚的雪白長毛外,有的還長著一黃一藍的鴛鴦眼(也稱陰陽眼)。1、「鐵槍拖玉瓶」 體態特徵:白身黑尾的臨清獅貓2、「將軍掛印」 體態特徵:背上正中有異色者3、「掛印拖槍」 體態特徵:白身黑尾且額上一團黑的臨清獅貓
  • 山東遭虐死女子疑被配陰婚:婆家與娘家,誰有權決定如何安葬?
    山東禹城女子方洋洋因不孕受到丈夫及公婆虐待死亡後,媒體又傳出該女子又被配陰婚的信息,眾說紛紜不知是真是假。針對這些信息,網友不免產生疑惑,方洋洋本有婆家,若被娘家安排與其它人配陰婚,是否恰當?她的婆家與娘家誰有權決定該女子如何安葬?
  • 南寧舉行公益花壇葬,本次生態安葬逝者骨灰50具
    本報記者宋延康攝禮儀人員將骨灰莊重地安放在花叢中19日上午,由自治區民政廳主辦、南寧市殯葬服務管理處承辦的第八屆廣西節地生態安葬活動暨南寧市馬嶺公墓公益花壇葬活動在馬嶺公墓舉行。50具逝者骨灰,將永遠與鮮花為伴,長眠於大地懷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