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以下簡稱美賽)成績正式公布,國科大本科生組成的19支隊伍從16928支全球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其中共有四支隊伍獲得Meritorious Winner(一等獎),他們分別是鄧贇、李鑫澤和姚浩東,龔仕奇、盧一豪和喬懌凌,王子同、徐夢凡和張志強,陳家楠、楊麗秋和曾子健。9支隊伍獲得Honorable Mention(二等獎)。這是我校第二次參加該競賽,各項成績較去年相比均有較大提升。
各參賽小組需從給定的涉及形勢政策、環境科學、網絡科學等方面的A,B,C,D,E,F題中,選擇一個課題進行研究,學習前人經驗並形成自己的研究結果,最後以論文的形式發送到組委會。每道賽題涉及的知識面廣泛,從離散數學到網絡科學,從數據擬合到敏感性分析,可以全面考察參賽選手的綜合應用能力。
1月20日上午6點,同學們都起了個大早,精神煥發迎接美賽官網試題。試題公布後,同學們便全身心地進入到緊張的比賽中。在四天四夜的馬拉松式的比賽中,同學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先後完成資料搜集、數據查詢、模型建立、算法設計、數據模擬、結論總結,最後通宵撰寫30多頁全英文論文。
數模美賽是對選手的綜合考驗,它要求參賽隊員有寬廣的知識面、出色的算法設計能力、熟練的編程技術、紮實的英語功底、強大的資料搜集能力,不僅考驗選手的技術和邏輯能力,還考驗他們的心理素質、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對於未經過專門競賽訓練的本科生而言,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我們灌注年輕的、蓬勃的、源源不斷的拼搏力,做了一件值得一生記憶和回味的事情。」很多同學賽後如是說。堅持,不服輸才能走到最後。希望他們明年能夠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延伸閱讀: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是唯一的國際性數學建模競賽,也是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建模競賽,為現今各類數學建模競賽之鼻祖。MCM/ICM 是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和 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 的縮寫,即「數學建模競賽」和「交叉學科建模競賽」。MCM 始於 1985 年,ICM 始於 2000 年,由 COMAP(the Consortium for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美國數學及其應用聯合會)主辦,得到了 SIAM,NSA,INFORMS 等多個組織的贊助。MCM/ICM 著重強調研究問題、解決方案的原創性、團隊合作、交流以及結果的合理性。
2017年,共有來自美國、中國、加拿大、芬蘭、英國、澳大利亞等19個國家和地區共16928支隊伍參加,其中包括來自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學生參與此項賽事角逐。總體獲獎情況如下:
O F M H S
MCM 13(1%) 23(1%) 651(7%) 3540(40%) 4462(49%)
ICM 14(1%) 23(1%) 853(10%) 2888(34%) 4259(52%)
各獎項分別為(從左到右)特等獎Outstanding Winners,特等獎提名獎Finalist Winners,一等獎 Meritorious Winners,二等獎Honorable Mentions,成功參賽獎Successful Particip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