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是怎樣創造一個新物種的,金魚簡史

2021-01-16 我是陝西王不二

金魚的前世今生

金魚在自然界的原生魚種不是鯉魚而是鯽魚,鯽魚並不是一種基因很穩定的魚種,即使在自然界中也經常發生基因變異,這種變異主要體現在在色澤,既在自然界中,常常會出現金色或者紅色的鯽魚。

從鯽魚到金魚,變化最初和佛教大有關係,這往往是我們忽略的一點,佛教在唐朝大為興盛,佛教的教義讓人行善積德,又由此使一種行為大行其道,具體的說,金魚的出現和這種行為息息相關,這種行為就是--放生。

時代對於發展當然很重要,唐代最流行的神話是;魚化龍,既龍的前身是魚。那麼唐代人在自然界中發現金色的鯽魚無疑是一種神奇,唐代官府甚至頁依託寺廟設立了許多放生池,放生池裡就有野外捕得的鯽魚,這种放生池使鯽魚由野生進入了半家養狀態,其實隔絕了可能產生的雜交。

在唐代,鯽魚似乎並沒有發生太多的故事,歷史依然還在慢吞吞的前進,從宋代開始,鯽魚開始變成了金魚。

從鯽魚到金魚

宋代的金魚故事很複雜,並不僅僅是宋代經濟發達導致的市民階層的富裕,從鯽魚到金魚的內核是中國藝術思想的一個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影響到了鯽魚。

宋人"重文抑武",宋代城市工商業大發展,市民文化興起,科舉制度平民化,宋代官僚寬鬆舒適的程度是歷代士人所不能及的。但宋代國力卻是積貧積弱,外族入侵和政治軟弱使得宋人的豪情在一味的苟安求和中消磨殆盡。宋代的社會審美風尚因此和前朝具有很大的不同,漢唐的壯美雄渾變成了宋代的小巧、超然、清麗,空靈。這種審美思想當然也映射到了建築上--宋代園林,宋代園林往往追求自然山水野趣,在園中鑿池注水,借水成景。為了有自然野趣,當然就需要有--魚,色彩奇異的鯽魚也就是在這個時代離開了放生池,遊弋進了花園。

宋朝吳越國刺史丁延贊,可能是歷史上最早人工養殖觀賞金魚的人。但名聲最大的其實是宋高宗,也許他是繼承了其父徽宗的藝術傳統,據記載,他的皇宮裡就養過金魚。

盆養

鯽魚從此徹底進入了家養狀態,鯽魚在家養環境中也在發生變異,金魚在宋代人的記載裡就有金黃、銀白及花斑等三種花色。宋代人對於金魚的態度並沒有很刻意,他們也許願意把那些更奇特的變異品種遴選出來,並保留下來。

用一個精美的大池塘養金魚並非人人都有能力做到,有人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開發新的需求,利用中國發達的陶瓷行業製造大號的瓷盆,用瓷盆來養金魚,到明朝嘉靖時,民間利用瓷盆飼養金魚已經十分普遍了。

也許就是瓷盆這種最常見的物品真正的改變了金魚的命運,從池養到盆養從表面上看好像都差不多,但其實這是金魚歷史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人工選擇間接影響金魚的遺傳,遺傳又導致了更多的變異。

金魚盆養使得金魚的形體和生理都發生了重要的改變。在野外,為了能夠快速遊動躲避天敵、尋找食物,魚類的體型一般都會呈流線型。但到了狹小的魚缸中,鯽魚迴旋空間受到了限制,只能緩慢的遊動,由此,鯽魚的身形逐漸變得短圓,最關鍵的是長出了各種花哨的尾型,其中,尾型的變異就分成了近十種,有單尾、雙尾、上單下雙(三尾)、垂尾、扇尾、蝶尾等等,金魚已經無法適應野外環境,其實金魚絕大多數的變異,對其野外生存能力都是有害的。

古人有目的地選育適應盆的個體,新產生的變異品種也在細心呵護下被保留下來,人工選擇促使了金魚整個形體演化,平直的單尾型變成了長且闊的叉尾型,有的尾鰭變成多葉;有的眼睛則呈水泡狀突出;有的則頭頂長出大片頭瘤……。

刻意為之

更多的人喜歡上了這種變異的鯽魚,喜歡的人越來越多,金魚成為了一種商品,刻意為之的過程開始了。

進入清代,有生意頭腦的養魚人已開始有意識地對金魚進行人工雜交與定向選種,金魚變得越來越稀奇,特點越突出的金魚就越名貴,逐漸的發展到今天。

中國有超過300多個品種的金魚,金魚就是這樣被中國人改變的。

相關焦點

  • 金魚從鯽魚演化而來?「國粹」金魚的前世今生—新聞—科學網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由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閩江學院唐唯其博士說,此次構建的金魚基因組在學術上的貢獻非常大,不僅為異源多倍體脊椎動物的基因組演化提供新見解,還可以促進整個金魚行業的發展。「原來沒有基因組時,大家『摸著黑』走路,現在有了基因組這張『地圖』,很多研究工作都可以相繼開展。」他告訴《中國科學報》。
  • 「國粹」金魚的前世今生
    已知的是,金魚有100條染色體,有2套亞基因組,屬於鯉亞科魚類,其演化之路也極具獨特性。 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團隊把目標瞄準了䰾亞科。他們對條紋小䰾、大鱗高須魚、長臀䰾、黑鰭袋唇魚、施氏魮和裂峽䰾這6個代表性二倍體䰾亞科物種進行重測序,通過與金魚的基因組進行比對有了重要發現。
  • 洛可可賈偉:想像力經濟將創造新物種
    洛可可董事長賈偉現場進行了「想像力經濟創造不可能」的主題演講。賈偉認為,想像力的本質是個人經濟創造力的崛起,想像力經濟=超級IP+超級供應鏈+超級設計師。想像力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新物種,也會創造不可能的新物種。以下為賈偉演講,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在我看來,網際網路的上半場是消費網際網路,下半場進入基於想像力的產業網際網路。
  • 加拿大被金魚入侵,求中國幫忙遭拒:蛇鼠都吃的人,為何不吃金魚
    加拿大被金魚入侵,求中國幫忙遭拒:蛇鼠都吃的人,為何不吃金魚2020年的開頭是恐怖的,中國被疾病籠罩,澳大利亞被大火吞噬,兩極冰川已出現了融化,而最近幾天非洲又遭受著千億隻蝗蟲的襲擊。其實對於物種入侵,物種泛濫這樣的事情,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出現,只不過在此之前沒有這麼的嚴重。例如美國的小龍蝦,印度的羅非魚,非洲的羅氏蝦等等都曾經出現過大量的繁殖以至於讓當地人十分苦惱。但是當美國的小龍蝦來到中國之後,不但沒有泛濫起來,反而是變成了餐桌上的美食,如今小龍蝦在中國的地位堪稱是「夜市之王」泛濫的問題得以解決,甚至都要考人工養殖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 尤瓦爾·赫拉利:如果科學家都像《人類簡史》那樣寫書,我們就沒有...
    在中國,創投圈人士是《人類簡史》最早的狂熱讀者和推廣者。2017年,當赫拉利攜第二本著作《未來簡史》亮相中國時,得到了「搖滾明星」般的待遇。 這位1976年生的青年學者,覺得自己不是預言家也不是心靈上師,但他已經成為很多人口中「改變一生」的精神領袖。在YouTube上,赫拉利的一個粉絲如此評論:「你的書改變了我的生活,尤瓦爾。
  • 加拿大金魚泛濫,他們感到疑惑:為什麼中國人不吃金魚
    中國是美食大國,美食文化源遠流長,中國食物數量也非常多,物種入侵事件近年來全球化的影響越來越多,但許多來到中國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泛濫成災,還要靠養殖維持生存。主要是中國人可以吃,所以小龍蝦在德國和英國等歐洲各國是入侵物種,但在中國小龍蝦被認為是美食,所以小龍蝦在中國不會泛濫。歐洲小龍蝦泛濫主要是因為歐洲人不吃小龍蝦, 除了小龍蝦,還有很多多刺的魚,外國人也不能吃,所以在外國人眼裡,中國人是非常能吃的民族,最近加拿大也遇到了物種入侵,中國人這次很無力。
  • 專訪尤瓦爾·赫拉利:如果科學家都像《人類簡史》那樣寫書,那我們...
    比如,最近兩年的研究成果聲稱在菲律賓的島上發現了一種新的古人類物種呂宋人(Homo luzonensis)。而我最初寫《人類簡史》的時候並不知道這些,但得益於這本新書,我將這個發現補充了進去。我想這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科學界的一些新發現,讓會我重新思考原著的一些觀點。當然,也多虧戴維·范德默倫和達尼埃爾·卡薩納韋,給了我這個機會去重新創作新的知識漫畫版本。
  • 加拿大金魚泛濫成災,個頭超過30釐米,為啥中國人唯獨不吃金魚?
    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美食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吃貨數量也非常多,物種入侵事件這些年來隨著全球化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多,但是很多來到中國的入侵物種,不僅沒能泛濫成災,反而還需要靠養殖才能維持生存。主要就是因為中國人比較能吃,就拿小龍蝦來說,在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小龍蝦一直是入侵物種,但是在中國小龍蝦卻被當成了美食,所以小龍蝦在中國沒有出現泛濫成災的情況。
  • 中國金魚飼養史簡述
    總述   金魚源於中國,由「金鯽」演變而來。金鯽是一種紅黃色的野生變異鯽魚,也就是俗稱的「草金」。各種絢麗多姿、五彩斑斕的金魚品種就是金鯽經過漫長的人工飼養、雜交和選育而形成的。
  • 專訪|赫拉利:如果科學家寫書都像《人類簡史》,那就沒有科學了
    在中國,創投圈人士是《人類簡史》最早的狂熱讀者和推廣者。2017年,當赫拉利攜第二本著作《未來簡史》亮相中國時,得到了「搖滾明星」般的待遇。 這位1976年生的青年學者,覺得自己不是預言家也不是心靈上師,但他已經成為很多人口中「改變一生」的精神領袖。在YouTube上,赫拉利的一個粉絲如此評論:「你的書改變了我的生活,尤瓦爾。
  • 小小金魚缸,怎樣能養好金魚?
    不過對於飼養嬌貴的小金魚,很多人卻沒有什麼經驗,經常聽到抱怨說是明明是按老闆的話兩天換一次水,餵一次食怎麼沒幾天它還是死了。那麼問題來了,小小的金魚缸到底怎樣才能養好金魚呢?都說養魚即養心,想要養好魚就要有充分的細心、耐心和用心,不同的魚有不同的養殖方法,就算是小金魚,雖然它是隨處可見的水生動物,但它依舊有屬於自己的養殖方法。
  • 加拿大被金魚入侵,用毒藥也殺不死,中國吃貨表示無能為力
    筆者-小文物種入侵在近幾年來成為了火爆的話題,因為一些意外或是人為,看似脆弱的物種在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後,由於缺乏天敵而開始了無止境的繁殖,而這些生物爆炸性的增長,也成為了科學家們最頭疼的難題。而到了今天,物種入侵造成的動物泛濫事件仍在不斷地上演,歐洲的螃蟹、生蠔,非洲的小龍蝦,美洲的「亞洲鯉魚」,後來,物種入侵的魔爪又伸向了加拿大,而此次主角卻令人意外,竟然是看似脆弱的金魚。
  • 老時間,新場地!第四屆中國金魚大賽來啦!
    ,新場地、新朋友將迸發怎樣的精彩? 自2017年起,淄博每年組織舉辦一屆中國(淄博)金魚大賽,與中國(淄博)陶瓷博覽會同期進行,這項官方認可的國家級金魚賽事,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認可和眾多市民的普遍讚譽,烙上了淄博印記。中國(淄博)金魚大賽和中國(淄博)陶瓷博覽會同期舉行,成為產業跨界融合的有效載體,相得益彰,是創新產業跨界融合,推進漁業新舊動能轉換的一次典型示範。
  • 色彩繽紛形態奇,頭上肉瘤水泡眼:「國粹」金魚的前世今生
    已知的是,金魚有100條染色體,有2套亞基因組,屬於鯉亞科魚類,其演化之路也極具獨特性。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團隊把目標瞄準了䰾亞科。他們對條紋小䰾、大鱗高須魚、長臀䰾、黑鰭袋唇魚、施氏魮和裂峽䰾這6個代表性二倍體䰾亞科物種進行重測序,通過與金魚的基因組進行比對有了重要發現。
  • 加拿大被金魚入侵,當地人疑惑:中國人蛇鼠都吃,為何不吃金魚
    加拿大被金魚入侵,當地人疑惑:中國人蛇鼠都吃,為何不吃金魚對於外來物種和物種入侵這種事情,中國已經見怪不怪了,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來到中國之後,如果是肆意的泛濫起來,那麼中國吃貨肯定有辦法把它解決掉,不管是之前的小龍蝦,福壽螺還是羅非魚,都被中國吃貨統統的解決掉了
  • 開缸、餵食和換水,說說古人古法飼養金魚必做的那些事兒
    上次講了古人的古法飼養金魚手法,主要是用瓦盆或者木海,在向陽的庭院,通過每日餵食魚蟲兒(水蚤)等活食和抽底換水,依然將金魚養得健康漂亮。其中有魚友留言問及古人用什麼工具虹吸抽底,所以我就查閱了關於金魚飼養的一些古籍,來個現學現賣,說說古人古法飼養金魚必做的那些事兒。
  • 養金魚竟源自六和塔一帶 古人的玩法你絕對想不到
    「藝文叢刊」收羅歷史上各種好玩有趣、精巧別致的「小書」、「閒書」——涉及文學、書法、繪畫、生活、園藝、美食、鑑賞、掌故等諸多題材,深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動細節,以及中國古人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格調品味之中。雖是文言,卻精悍可讀。
  • 《人類簡史》作者登央視 講未來人類新挑戰
    首期節目以「向未來發問」為主題,邀請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歷史學家、《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搜狗CEO王小川作為嘉賓,正式開啟節目對人類未知邊界探索的神奇之旅。在文化節目蔚然成風的時代,以科技知識分享為核心的全新嘗試能否引領新的電視節目風潮?
  • 「兇猛」的新物種背後,淘寶詮釋創造和發現的樂趣
    從「非主流」到特色市場的塑造,淘寶對年輕人個性和創造力的尊重、鼓勵和賦能,正創造出一個個「兇猛」的新物種。「柳暗花明」的表情包經濟如今流行的各種二次元表情包,其性質和十多年前的「非主流」顏文字其實差不多。如果沒有別的出路,多半會只停留在網友的「鬥圖」中。
  • 上海書展⑪ 新書推薦:《五萬年中國簡史》,九大學者合力試圖看清中國五萬年歷史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我們一直都知道「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說法,怎麼出來了「五萬年中國簡史」?8月14日,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姜鵬、復旦大學教授姚大力攜新作《五萬年中國簡史》現身上海書展。雖然暑氣襲人,但是絲毫不影響廣大讀者的熱情,籤售活動場面極其火爆。這是怎樣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