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皇帝死後留下一份遺命密詔,寬厚大度的慈安並沒有直接將詔書昭告天下,而是私下拿給慈禧看,她希望慈禧可以自己悔過,誠心伏法。可當慈禧看到詔書後立馬拜倒在慈安太后腳下,自稱有罪,涕淚橫流,苦苦哀求,並一再聲明自己都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並無私心。
慈安太后
數年過後,慈安太后以為慈禧已無他心,便也逐漸放鬆了對慈禧的戒備。有一次慈安太后生了小病,一天正好慈禧來看望,慈安太后見慈禧左手臂纏了一塊白布,以為他受傷了,便問她怎麼回事。慈禧說前日參汁中曾割臂肉一塊同煎來聊表我的心意。慈禧哽咽地「如果文宗鹹帝看見你我姐妹如此齊心協力扶持幼主,那他也會收回這道御筆的」。之後慈安太后便取出密諭,當著慈禧的面把它燒了。
慈禧太后
慈禧的這招苦肉計在很多影視劇裡都被著力渲染,不過在正史裡面是完全沒影的事。我們重新梳理一下歷史,慈安太后的病其實早就露出苗頭了,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在日記裡曾記載過慈安太后兩次發病,一次是同治二年二月,也就是1863年3月,慈安當時還只有26歲。當時的症狀表現是「有類肝厥,不能言語」,可能是中風的先兆,不過這一次因為慈安年紀輕很快也就恢復了。七年之後,慈安33的時候,她又一次昏迷了半個多小時,還好這一次因為治療及時,也沒有產生什麼嚴重後果。聯繫到之前慈禧生病的事情,慈安為何會突然暴斃了。在慈禧生病的半年多時間裡,朝政由慈安一個人處理,而慈安並不是一個善於理政的人,這對她來說無疑是一個極為繁重的苦差事,讓她不堪重負、身心疲憊,進而引發昔日的宿疾。
事實上從發病前一日,慈安太后「兩頰微赤」的情況來看,這可能已經是腦血管疾病的前兆了。所謂人之蜜餞我之砒霜,看來這當朝理政並不是誰都喜歡的,這權利也不是誰都要的起的!